帶有中間件的排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1-29 18:29:15 2

本發明涉及排出裝置,其具有致動柄、用於輸送第一介質的第一泵系統和用於輸送第二介質的第二泵系統。
第一和/或第二介質是例如糊狀介質(諸如粘性或乳膏狀液體)、懸濁液和/或流體、油包水乳液(W/O乳液)、水包油乳液(O/W乳液)、人造奶油凝膠、水凝膠等等。尤其,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是化妝品介質,諸如護膚應用、洗液、髮膠、洗滌凝膠等等。
DE 101 10 888 A1公開了一種排出裝置,其用於從至少兩個存儲單元同時、計量地排出液體和/或糊狀介質,所述至少存儲單元布置在共用殼體中且在每種情況下為其分配單獨的泵系統。設計為槓桿的致動柄在這種情況下以如下方式安裝,即使得,其作用於在位於泵系統之間的中心平面中的共用致動構件上,使得兩個泵系統執行相同大小的計量行程。
發明目的和實現
本發明的根本目的是創造帶有兩個泵系統的改進的排出裝置。
所述目的通過帶有權利要求1的特徵的主題實現。由從屬權利要求產生進一步有利的改進。
根據本發明創造的是一種排出裝置,其具有:致動柄、用於輸送第一介質的第一泵系統和用於輸送第二介質的第二泵系統,其中,致動柄能在開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運動,第一泵系統和第二泵系統能藉助於致動柄一起致動,第一泵系統包括第一泵室和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布置成以便能在第一泵室中滑動,第一活塞藉助於致動柄能相對於泵室沿致動方向移位,第二泵系統包括第二泵室和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布置成以便能在第二泵室中滑動,第二活塞藉助於致動柄能相對於第二泵室沿致動方向移位,致動柄能在開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運動,且致動柄和第一活塞以如下方式聯接在一起,即使得,致動柄和第一活塞能相對於彼此沿致動方向在第一空行程上移位,並且其中,在開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一空行程。
尤其,就化妝品來說,對於它們存在單獨地適應用戶要求的需要,例如針對特定頭髮或皮膚類型。然而,為了保持低的產品數量,期望的是通過混合組成部分來個人化個人產品。此外,就對其存儲提出不同需求和/或在混合時彼此反應的組成部分來說,在使用之前直接混合組成部分是有利的。
用於排出的致動柄的運動手動地和/或藉助於馬達驅動的支撐件實現。
由於空行程,所以在致動柄的運動的開始和/或終止時在開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沒有到活塞上的任何運動傳遞。在致動柄被重置到其開始位置時,藉助於所述相對運動,能夠實現額外的回吸效應,藉助於其,最小化在出口開口的區域中的剩餘介質的體積。因此,防止或至少減小了產品乾燥並因此導致出口開口的區域變得阻塞的風險。
在一個改進中,規定致動柄和第二活塞以如下方式聯接在一起,即使得,致動柄和第二活塞能相對於彼此沿致動方向在第二空行程上移位,其中,在開始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二空行程。當致動柄被重置在其開始位置中時,藉助於在第二活塞和致動柄之間的相對運動,還能實現額外回吸效應,藉助於其,最小化在出口開口的區域中的剩餘介質的體積。
在有利的改進中,第一空行程和第二空行程彼此不同。由於不同的空行程,所以可能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藉助於被移動致動行程的一個共用致動柄,為泵系統帶來不同的計量行程,且因此藉助於關聯的泵系統輸送不同計量的量的第一和第二介質。第一泵系統的計量行程在這種情況下對應於致動行程減去第一空行程。第二泵系統的計量行程對應於致動行程減去第二空行程。
在尤其優選的改進中,第二活塞以無遊隙方式操作地連接到致動柄。這意味著在第二活塞和致動柄之間不提供空行程。第二泵系統的計量行程在這種情況下對應於致動行程。因此,介質緊接著致動柄的運動立即排出。,這能夠對用戶關於操縱性能的感知有有利的影響。
在有利的改進中,中間件設置用於第一活塞和致動柄之間的聯接,其中,致動柄和第一活塞聯接成以便能藉助於中間件在第一空行程上相對地運動。在一個改進中,在這種情況下,中間件與致動柄一體地生產,或者以至少基本上剛性的方式連接到所述致動柄。在其他改進中,中間件與活塞一體地生產。在有利的改進中,中間件單獨地生產,且以至少基本上剛性的方式連接到活塞。
在有利的改進中,中間件以套管形方式被設計,其中,致動柄和/或第一活塞能滑動地引導到中間件中。在這種情況下,部件由具有足夠剛度的材料生產,例如由聚醯胺或聚丙烯或由金屬生產。
在替代的改進中,中間件能可逆地變形,其中,致動柄或第一活塞與中間件一體地生產和/或以基本上無遊隙的方式與所述中間件聯接。中間件由熱塑性材料和/或由能彈性變形的材料生產為例如波紋管。在一個改進中,能可逆地變形的中間件與致動柄或第一活塞一體地生產,例如生產為兩部件噴射模塑部分。例如,以藉助於焊接或粘合的材料粘合方式或以力配合鎖定方式實現到相應地其他部分的連接,能利用中間件的彈性回復力。作為對其的替代方式,中間件以單獨部分被生產,且能以力配合方式和/或材料粘合的方式連接到兩個部分。能可逆地變形的中間件允許活塞和致動柄相對運動空行程。
在有利的改進中,在第一活塞和泵室的殼體之間設置第一力元件,其中,第一活塞能抵抗第一力元件的回覆力移位,以減小泵室的體積。在一個改進中,第一力元件布置在泵室中。尤其,在粘性介質的情況下,然而,有利的是將力元件布置在泵室外。第一泵室還被命名為活塞返回元件。
作為對其的替代方式或額外於其,在有利的改進中,在第一活塞和致動柄之間設置第二力元件,藉助於其,第一活塞和致動柄保持距離。除了別的以外,第二力元件用於穩定在空行程上的運動。抵抗第二力元件的力實現致動柄相對於活塞的移位。在中間件被設計為彈性部件的情況下,在一個改進中,中間件還起著第二力元件的作用。
第一和/或第二力元件尤其被設計為復位彈簧。在第一和第二力元件兩者都存在的情況下,所以基於選擇力元件的回覆力,可能能夠確定在致動柄的運動的開始處或者在運動的終止處是否實現相對運動。在使用帶有高回復力的第二力元件的情況下,當致動柄運動時,兩個元件首先一起運動直到第一活塞到達終止位置為止。當第一活塞到達終止位置時,致動柄的進一步運動導致致動柄相對於第一活塞在空行程上的相對運動。在使用帶有低回復力的第二力元件的情況下,當致動柄運動時,致動柄首先在空行程上相對於第一活塞運動。當調整致動柄超過空行程的距離時,致動柄和活塞一起運動用於產品排出。
在一個改進中,致動柄和第一活塞在開始位置中聯接在一起用於運動傳遞,且當到達活塞的終止位置時,致動柄和第一活塞分離,以在空行程上發生相對運動。在有利的改進中,致動柄和第一活塞被布置成在開始位置中彼此間隔開,且當為了排出致動所述致動柄時,在用於運動傳遞的第一空行程之後運動到止動件。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點從從屬權利要求並且從在附圖中示意性示出的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描述顯現出來。在附圖中一致的參考數字用於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描述或示出為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部分的特徵還能在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以便獲得本發明的另外的實施例。
附圖如下: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排出裝置的部分,以及
圖2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排出裝置的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示出排出裝置1的示例性實施例在不同情況下的示意性表示,排出裝置1具有致動柄2、用於輸送第一介質的第一泵系統3和用於輸送第二介質的第二泵系統4。在這種情況下,介質被存儲在第一容器30和第二容器40中。示出的排出裝置1各自包括兩個泵系統3、4共用的殼體10和兩個泵系統3、4共用的蓋11。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容器30包括拖動活塞(Schleppkolben)。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容器40與周圍區域連通,用於壓力均衡。所述改進允許精緻的介質在不與周圍區域接觸的情況下存儲在第一容器30中,然而,第二介質在沒有任何特定保護性措施的情況下存儲在第二容器40中。兩個容器30、40的體積彼此不同,第二容器30的體積大於第一容器40的體積。然而,所描述和/或示出的改進僅作為示例,且可構想許多修改。
藉助於共用的致動柄2實現兩個泵系統3、4的致動。在致動柄2上設置用於第一和第二介質的一個或兩個或更多出口開口(未示出)。
藉助於第一泵系統3,第一介質被輸送出容器30到一個或多個出口開口(未示出)。所示的泵系統3包括第一泵室31和第一活塞32,第一活塞被布置成以便能在第一泵室31中滑動。
第一活塞32被設計為帶有多個部分且包括安裝在第一泵室31中的環元件320、致動器322和閥滑動件324。閥滑動件324以基本上無遊隙的方式與致動器322聯接,且藉助於致動器322能相對於起著閥座的作用的環元件320滑動一閥行程。推力軸承33不能運動地安裝在泵室31的殼體310上。推力軸承33用作處於活塞32的所示頂部終止位置的活塞32的止動件。設計為復位彈簧的力元件34設置在活塞32和推力軸承33之間,更準確地說在活塞32的致動器322和推力軸承33之間。
活塞32能以已知的方式從所示頂部終止位置抵抗力元件34的回覆力移位,以減小泵室31的體積。在這種情況下,致動器322首先與閥滑動件324一起相對於環元件320移位,使得通過閥滑動件324和環元件形成的出口閥35打開。當致動器322移位超過閥行程的一距離時,致動器322運動到止動件與環元件320,且致動器的運動被傳遞到環元件320。由於使活塞32移位,所以在泵室31中存在的介質移位,使得介質藉助於出口閥35傳遞離開泵室31進入設置在活塞32中的出口通道36。活塞32的出口通道36與致動柄2中的通道20連通,所述通道20與出口開口(未示出)連通。當由於力元件34的回覆力,活塞32向後運動到所示的終止位置中時,致動器322首先與閥滑動件324一起相對於環元件320運動,使得出口閥35關閉。由於在返回運動期間在泵室31中產生負壓,所以設計為球閥的入口閥37打開,使得介質被輸送離開容器30進入泵室31,用於壓力均衡。
活塞32藉助於致動柄2運動離開所示的頂部終止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致動柄2以如下方式與第一活塞32聯接,即使得,致動柄2能在空行程L上沿致動方向相對於活塞32移位。
在圖1中示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出於該目的設置剛性中間件5,致動柄2和第一活塞32被聯接,以便能藉助於中間件5相對於彼此在空行程L上沿致動方向移位。
所示的中間件5被開發為單獨的、套管形部件。該類型的部件能以有成本效益的方式生產。所示的中間件5藉助於閂鎖連接以至少基本上無遊隙的方式與活塞32聯接,更準確地說與活塞32的致動器322聯接。在其他改進中,中間件5與第一活塞32、尤其是與致動器322一體地生產。在又另一改進中,中間件5與致動柄2一體地生產,且與活塞32聯接以便能相對於活塞32滑動空行程L。
在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在致動柄2上設置軸頸22,其包括通道20且在中間件5中滑動地被引導,中間件5被設計為套管。在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致動柄2和第一活塞32,利用處於所示的開始位置的致動柄2,彼此間隔開地布置。在第一活塞32和致動柄2之間設置第二力元件6,藉助於其,第一活塞32和致動柄2相距一距離被保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止動件限定最大距離。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力元件6還用於穩定相對運動,使得避免堵塞等等。
例如以如下方式選擇第一力元件34和第二力元件6的回覆力,即使得,當為了排出致動所述致動柄2時,致動柄2首先在沒有運動傳遞到活塞32的情況下,相對於活塞32運動到其開始位置內。該運動抵抗第二力元件6的回覆力實現。在運動對應於空行程L的距離之後,致動柄2,更準確地說軸頸22,運動到止動件與活塞32,使得當致動柄2進一步運動時,運動被傳遞到活塞32上。
在省略致動力時,第一力元件32導致活塞32向後運動到活塞32的所示終止位置中。此外,由於第二力元件6的回覆力,致動柄2相對於活塞32運動。藉助於所述相對運動,獲得額外的回吸效應,藉助於其,已經留在出口開口(未示出)的介質被吸入通道20和/或出口通道36中。因此,防止或至少減小產品乾燥且因此在出口開口的區域中阻塞的風險。
圖2示出替代的改進。相比根據圖1的改進,設置至少部分地能可逆地變形的中間件105,同樣,就所述改進來說,致動柄2和第一活塞32藉助於中間件105聯接,以便能相對於彼此在空行程L上沿致動方向移位。能可逆地變形的中間件105例如由能彈性變形的材料生產,和/或被設計為波紋管。
在圖2中示出的中間件105還被設計為單獨部件,其與活塞32聯接,更準確地說與活塞32的致動器322聯接,且與致動柄聯接,更準確地說與致動柄的軸頸22聯接。連接以力配合或物質粘合的方式實現。在其他改進中,中間件105與致動器322或致動柄2一體地生產,例如生產為兩部件噴射模塑部分。
在圖2中示出的實施例的情況下,能彈性地變形的中間件105還承擔根據圖1的力元件6的作用。在其他改進中,設置額外的力元件。
如上所述,在圖1和圖2中示出的兩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都設置有第二泵系統4。第二泵系統4包括第二活塞42,其在第二泵室41中被引導。第二活塞42還被改進為帶有多個部分,且包括安裝在第二泵室42中的環元件420和致動器422。第二活塞42包括推力軸承424,其用於布置在泵室41中的力元件44。
在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活塞42,更準確地說活塞42的致動器422,以至少基本上無遊隙的方式與致動柄2聯接,使得運動被直接從致動柄2傳遞到活塞42。
泵系統3、4藉助於致動柄一起被致動用於排出。然而,在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泵系統4的計量體積大於第一泵系統3的計量體積,使得完全排出需要更長的行程。在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藉助於在致動柄2和活塞32之間的距離產生均衡,第一活塞32的行程比第二活塞42的行程短了對應於空行程L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