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浙商商會會長眼中的「雄安機會」
2023-04-02 02:47:16 2
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第一時間牽動著浙商敏銳的商業神經。浙商群體向來敢為人先,也樂於抱團發展,被視為國家「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在建設過程中將會給浙商帶來哪些機會,我們第一時間採訪了與雄安地區在地域、心理上最親近的京津冀浙江商幫,以及在浙江京津冀客商,聽聽三位商會會長如何看待「雄安機會」。
範一民 北京杭州商會會長 北大青鳥集團執行總裁
投資雄安新區至少看五年
儘管工作忙碌,假期難得,但認真的範一民還是堅持面訪。昨天,記者在西湖邊的一處庭院裡與他見面,他布衣布鞋,面色紅潤,一如既往地儒雅、溫潤。
範一民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目前在北京經商的杭商有數十萬,主要分布在餐飲、服裝、網際網路、教育等行業,目前由他擔任會長的北京杭州企業商會,就有會員單位100多家。
「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消息公布之後,我們商會有過一次小規模的聚會。其間大家都比較關心這個事情,雖然這是大勢所趨,也是預料之中,但大家仍然比較有感觸。」
範一民說,這幾年,他和在北京發展的杭商越來越感受到首都承載能力已經逼近了城市的極限,「堵車問題、霧霾問題、房價問題……讓很多來這裡發展的人時時有逃離的念頭,我也不例外。向外部謀求空間,將一部分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河北省在過去幾十年來以能源、重工業等為主要產業的驅動模式,在近年來調結構,去產能的大背景下越來越難以為繼。「河北省這幾年來已經關停了很多高汙染、高能耗的企業,去掉了不少產能,但這也只是權宜之計。一味關停工廠會導致大量工人失業,如果沒有別的產業去承接這部分失業工人,必然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出現。」
因此範一民認為,用北京一部分疏解出去的非首都功能的相關產業,去河北置換空間,同時讓新區的新興產業驅動河北的產業轉型升級,這對北京和河北來說是互利共贏的一件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實際上,範一民掌舵的北大青鳥集團,早幾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已經在河北布局了不少產業,但總體上來說,這些地方的投資環境並不能讓他十分滿意,「主要是當地政府對於外來資本的接納度並不高,行政職能部門效率較低,加上法律法規相對不完善,企業實際投資成本並沒有比北京和天津低很多。」
他希望今後這些問題在雄安新區得到大的改觀。加上特區的政策優勢和空間優勢,他認為未來新區的發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不過他也認為浙江商會會長是誰,雄安新區雖然已經設立,但還只是一張「藍圖」,城市建設規劃都尚未完成,更不用說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
「現在所謂的雄安機會,我覺得更多的是與城市基礎建設相關的產業,比如公路、鐵路、公共配套等浙江商會會長是誰,然後再是與這些產業相關的中、下遊產業。所以現在那麼多央企、國企紛紛表態入駐雄安,而對浙商民企來說,城市基礎建設並不是擅長的領域。」範一民說。
因此他建議,想要去雄安投資的浙商、杭商不妨先看上5年到8年,等雄安城市建設初步成型,產業定位明晰,招商優惠政策陸續出臺之後,再去尋覓商業也並不算遲。
「我認為等這一切都定下來了,應該會有我們杭商的機會,比如說網際網路、高端製造、園林綠化等我們杭商所擅長、且在當下熱門的領域,未來也會是雄安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為此做好準備,隨時出發。」
李東 杭州河北商會會長 杭州瑞風鋼管有限公司董事長
新區的吸金效應會逐漸放大
杭州瑞風鋼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的老家在河北滄州,滄州的任丘縣與雄縣毗鄰,一個在白洋澱的北面,一個在東面。
因而,當得知黨中央和國家決定設計雄安新區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老家的老面貌就要大變樣,「之前就聽到一些傳聞,首都的一些產業要往保定轉移,想不到一下子就是這麼大的動作。劃入新區範圍內三個縣離北京和天津都只有100公裡左右,現在白洋澱的綜合治理已經非常有成效了。新區成立之後,能把北京、天津的一些產業轉移到河北,讓當地的資源、環境空間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徹底改變當地的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能讓雄安實現整體的飛躍。」李東說。
26年前,李東來杭州經商,現在他在杭州蕭山、湖州德清和河北滄州都有了產業。他在浙江的產業涉及鋼管鋼材貿易、飲水設備、生態農業、酒店、食品、投資等十多個行業,在滄州的公司主要生產壓力容器和管道配件。去年他們有幸成為了杭州G20峰會城市管網改造的供應商。
目前,李東擔任著杭州河北商會會長一職,他告訴記者,在浙江經商的河北企業有1000多家,分布在不同的行業。僅僅雄安新區雄縣、安新、容城三縣籍在浙江的商人就有不少,「我認識的一位雄縣老鄉,就是在義烏做塑料制化纖品外貿生意的,他們的氣球、環保布袋、鞋帽等主要產品,都放在雄縣生產,然後運輸到浙江來銷售。」
李東上世紀90年代就外出闖蕩,最初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地,最後紮根杭州純屬偶然。他告訴記者,20多年前,河北當地的經濟狀況與浙江相比並不差,只是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有實力的企業多為央企和國企。
「浙江則是民營經濟非常發達,產業結構也很多元化。對於白手起家的經商者來說,相對機會會更多一些。浙冀兩地經商理念差別也很大,在我們老家,企業家往往一個行業做到底,而浙江的企業家頭腦比較活絡,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很強,會涉足比較多的行業,哪怕一家公司只佔一點股份,他們不會把錢放在一個籃子裡面,所以河北和浙江的差距逐漸被拉大。」
他認為,這幾年國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但是河北和北京、天津相比,產業發展仍然很不平衡,他去雄縣、容城、安新都看過,三個縣的工業基礎仍然很薄弱。因此他希望設立新區後,能夠為三地的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現在李東每隔兩三個月就要回趟滄州,待上四五天,看看父母,也隨時關注家鄉的變化。據他了解,新區設立前的一年,不光是雄安,就連滄州、保定等地區,已經有不少投資者看到風向前來「投石問路」,「光滄州這兩年就遷入了很多新的企業,以後新區的吸金效應還會逐漸放大。」
在浙江定居20多年,讓李東早已習慣了江南的生活,一口普通話已經不太聽得出北方口音。因而他說目前暫時還不考慮回到老家去追加投資,但他也不排除在未來幾年,新區建設初步成形之後,回到雄安去尋找一些新的商機。
趙勇強 河北浙江企業聯合會會長 河北天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河北浙商已經行動起來搶佔先機
「設立雄安新區主要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舉措。」河北浙江商會會長趙勇強認為,黨中央、國務院要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的重要新區,雄安新區今後在我國經濟的版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趙勇強表示,就如同珠三角的深圳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長三角的浦東新區作為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的前哨那樣,雄安新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之下,今後將成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及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科學舉措,將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趙勇強的奮鬥史如同所有成功浙商在河北創業經歷的縮影,20多年前,金華浦江人趙勇強北上河北石家莊,在一個集貿市場,開始了他的服裝生意,從而掘到了第一桶金。上世紀90年代末,趙勇強涉足房地產,開發經營了新華集貿精品服裝批發不夜城,同時組織石家莊市百名下崗女工成立快餐公司,解決了部分下崗女工的就業問題,緩解了當地政府的就業安置壓力。
2000年,為了配合當地政府舊市場升級改造的規劃要求,趙勇強出資在原新華集貿小百貨大棚市場上改造開發了集服裝、小百貨批發、零售為一體的「天成商港品牌服裝批發市場」。2007年,他又斥巨資16億元建成了集五星級酒店、寫字樓和酒店式公寓為一體的「萬象天成」綜合體項目,成為石家莊的地標性建築。
現在,趙勇強成為了河北浙江企業聯合會會長。目前在河北創業的浙商有30多萬,涉及房地產開發、五金機電、機械製造、電子、物流、專業市場等20多個行業。在他看來,「雄安新區」利好消息頻傳,也給在河北的浙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前景。
「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在河北的很多浙商都已經行動起來,搶佔先機。」趙勇強在談到未來浙商在雄安新區的產業布局時認為,雄安新區過去是價值窪地,三個縣人口都沒有超過一百萬,產業規模還沒有形成,而隨著政策發生了變化,原來的規劃和產業可能都不太適合未來發展,可以肯定的是,雄安新區所承接的產業轉型肯定不會歡迎產能落後、汙染嚴重的企業,而會成為科技的交流中心、研發中心,以及部分企業的總部基地,並疏解北京除政治文化以外的一些非首都功能。
他認為,雄安新區圍繞著華北的白洋澱做文章,會在短時間內看到新區效果顯現。「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提出,雄安新區建設要把每寸土地規劃清楚,在這樣一種高標準、嚴要求下,雄安新區的建設一定是後發先至的,一定是和國際接軌的,一定是以一流的經濟特區來設計的,一定會是綠色現代的智慧城市。河北省浙江企業聯合會也在這方面為廣大浙商提供服務和幫助 ,帶動河北浙商雄安新區建設和發掘商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