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太極拳如何練?練法有三層功夫
2025-05-03 21:50:24
孫氏太極拳是現今存有的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太極拳中最晚產生的漢族拳種。是孫祿堂前輩綜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之所長而創。雖然孫氏太極拳雖然名之為拳,其實漸漸在向功的方向轉變。因此孫氏太極拳與其它流派的太極拳存在一些差別,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孫氏太極拳是如何練習的吧。
孫式太極拳與其它門派太極不同的地方,主要在於身法的提高。其它太極是靠較大的步法,較低的身形來蓄勁、發勁,一旦實用,招數全變。而孫門棄大架不用,採取極接近實戰的高身法應敵,如此一來克服歷來太極體用不能兼備的弊病(也就是人前練一套,人後練一套,套路與散手脫離)。但是,身法上提高了,勁力就會相應減少,於是孫先生首先在步法上加以改造,採用進步必跟、退步必隨的活步,這是近百年來的創舉,又與實戰接近了一步;其次,孫門還特別講究通過單練站樁來增加內力,做到腳下有根,敵人一觸即飛,克服架高難以發力的問題。
孫式太極的練法上有三層功夫(水下、水中、水面)之說,實際上是運用內勁之法,為之力產生於足底,通過腰脊,運行至手指。孫式太極求勁,首先是將站樁所得之內勁,直接運用到周身,是將周身與空氣的阻力感練到如同的水下行走一般;之後在求得整勁的前提下,著重練腰的中樞作用,也就是求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陰陽分合之感,最後練到身如行走水面,是身法上極輕靈、內勁的運行也無跡可尋,與人接手,別人找不到我的點,而我則可以用身體的任何一點重創對手。這種練法,實際上就是形意的三層功夫。
孫式太極在練習時,要注意單式,而且要左右演習。孫門武學重中和,重視為體的平衡發展,形意是左右單練,八卦左旋右轉,惟獨太極是一套拳。它種太極是從左往右,手往左右運行,而身體基本上是朝前方,頂多是臉轉一下;而孫門則在拳式中將身體始終對向手的遠行方向,也就是對準敵人。同時,也加強單式的練習,太極三十七,招法要單操,進退全練到,方可明道藝。而且單練是佔去全部練習時間的十分之九以上。
孫門太極是道藝拳,內練精氣神,可以通過拳式來調動內氣,達到靜坐丹道的功用。孫先生的《拳意述真》一書中的《練拳經驗及三派之精義》一文中談及自己的體會,拳與道合,不是空言。而這種體會,我認為是孫先生了解到三拳本為一理,一理並無二致的道理。這一理就是中和之理,也就是一氣貫通,外用為武,內用為道的一理。孫式太極與道藝相合,此道為練虛還神的內丹之道。孫先生練就馬陰藏相,就是內丹的高明境界。他當時練的拳應該就是孫式太極,因為孫式太極的不少拳式,也同時具有培養運化內氣的功能。舉例來說,通過反覆單練開合手,可以使人產生一開谷道上提,內氣潛升;一合周身勁斂,內氣歸田的感覺,內中之意與丹道運作並無異處。關於拳與道合需是練習者長期堅持不斷的修習、體認、探求,絕非此處 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
孫氏太極拳創舉初始強調技擊效應,到近代則強調健身和養生,雖然與別的太極拳有些不同,但是認真地去探索與練習同樣能夠有所成。相信上述內容能夠對練習孫氏太極拳的朋友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