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口的作文
2025-02-10 21:42:09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積約為96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而且我國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小編收集了關於人口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中國人口死亡大揭秘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積約為96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而且我國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位居世界第一,這是我國的重要國情。
據統計,中國每年約有50000人死亡,其中一半死於非命。金雞年,人口死亡路程上升趨勢。中國正在一步步的發展,為什麼人口死亡率卻逐年增加?
中國現在仍處於貧困時期,隨人中國從建國以來一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但卻不見成效。(如:1993年,我國國內總產值達5446億美元,居世界第7位,人均佔有量卻處在第125位)當觸及中國的資源問提時,國人總會驕傲的答曰,我國是資源種類繁多,數量豐富,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殊不知,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早已被分割的寥寥無幾(如:我國耕地在低26位)由於資源分布不均,從而導致有的人佔有極少的資源,貧困潦倒,且缺水嚴重,從而導致許多人渴死,餓死。
中國由於人口眾多,曾被稱作「騎在自行車上的國家」,現在,雖然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私車,但交通繁忙,很可能導致交通事故,且許多司機「執法而不依法行事」(如:酒後駕車,硬闖紅路燈,橫衝馬路)從而導致許許多多的人死於非命。
我國的工業不僅發達,而且工廠遍布全國各地,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截至至今,我國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仍相當嚴重。無錫人有一段歌謠,描述了大運河稅制的變化:「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質變壞;70年代魚蝦絕代;80年代洗不淨馬桶蓋」環境的汙染,更是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向肺結核,矽肺病,肺典等不易治療的病症,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刺殺了許許多多無辜的生命。
綜上所述,是中國死亡人數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國家應該用可施行的好辦法,使人懂得生命的重要性;更好的落實改革開放政策。
我呼籲: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第二篇:世界人口危機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在開始的歲月裡,人口發展非常緩慢。公元初年時,全世界總人口只有2.7億,1830年世界人口才達到第一個10億。從此以後人口猛增:1930年為20億,1960年為30億,1975年為40億,1987年7月11日達到50億。第二、三、四、五個10億分別用了100年、30年、15年、13年。現在世界上每年增加7500萬人,每天增加20多萬人,每秒增加2.5人。預計到2000年,世界人口將達63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近40年增加了一倍。到1989年4月14日已經達到11億。隨著人口的激增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要量也越來越多。有人認為,一個地域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這限制了人口的數目的增長,人類對環境的壓力與衝擊就變得越來越大並且認為未受抑制的人口增長有可能導致馬爾薩斯學說災難。另一方面,人均耕地也將越來越少。世界人均耕地從1975年的3100平方米將下降到本世紀末的1500平方米;我國人均耕地也將從目前的1000平方米下降到本世紀末的800平方米,糧食將成為嚴重問題。一些人類社會學觀察員建議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人口,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同意這個觀點,人口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
第三篇:人口密度
要問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些地方?自然是公共場所的密集區,特別像春節的火車站之類的地方,用「人山人海」已不足形容了。但倘若常年常時的人口密集區,我想學校也可算其一了。
若要論起學校中的人中密集者,我想我們學校該算上一個了。在成立集團之前,我們學校已擁有兩個分校區,其時學生人數在四千多,其面積卻小得可憐,人均佔地面積幾乎成了全省最小的了,至少在全縣已找不出這樣人口密集的學校了。總支書記曾笑言在我們的老校區擁有著最好的師資和學生,有著一流的教學質量,但卻擁有全縣最老舊的房子,最狹小的空間。那些老房子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雖然年年都在修卻補不上年齡的衰老,有一次好像有一根椽子也掉下來過,日光燈也有掉下來的。另一邊的木結構老房子――教師宿舍,踩上去的每一步都會發出驚心的聲音,我也曾在一樓住過,還鬧過電線短路的驚嚇。
在那樣的房子裡曾有一代代的教師和學生學習生活過。那裡的教室比現在一般的教室要小很多,但教室裡人最多時可達74人一個班,我曾教過這樣的班級,教的是體育,這麼多人排成四排,從頭望到尾感覺很長了。而那裡的操場卻是小得可憐,一圈當時是120米。現在呢,明珠校區原是福年完小,也是一個彈丸之地,操場周長在兩百米左右,學校走的是精品路線,全部用了塑膠,容納了兩千多名學生,老校區正進行教學樓改造,也容納了兩千多名學生,現在的柯北校區原是雙梅完小的新校區,不過校園面積較大,二期還在計劃中。這樣有5000多名學生,200多名教師的小學,卻分割在幾塊小地塊上,與現代化教育真有點不相稱的感覺。
人們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們卻看不到對教育的大投入,這樣大的學校,所有教室在高溫天氣都沒有空調,教師辦公室也沒有,每個班級的學生雖經嚴格控制,卻也還在五六十人一班。即使教育局吧,幾經易址辦公地點,現在算是有自己獨立的地方和樓房了,也還是在實驗初中後面像居民樓似的一幢,比起氣勢雄偉、佔地廣闊、拔地而起的其它局辦的大樓來,不知要遜色多少了。像地稅局、國稅局、建設局、法院……哪一個不是造得像模像樣,二十來層的全鋼架結構,一色的青黑色幕牆玻璃,寬敞高大的門廳,可與省級機關大樓相媲美。而每天上下班的人也就幾十個人,也不知是什麼時候進去、什麼時候出去的。比及學校用地的緊張與政府大樓的寬鬆,心裡難過,那樣的人口密度對比實在讓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