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奶爸養成 我選擇的電子育嬰設備
2025-03-11 08:21:28
前些天我們內部的選題會上,將為人父的小編被認領了一個選題,身為IT媒體的我們也要玩票寫母嬰產品了,不過這麼艱巨的任務放在我身上自然是有些力不從心的,還好家有婦產科護士出身的媳婦。當問到需要買什麼物品時,我對不假思索蹦出的口水巾、撫觸油、護臀霜、吸奶器等名詞完全陌生,看來不學學還真不行。
如果是傳統育嬰裝備的選購和建議,網上肯定是攻略遍地了,我能做的也就是用心歸納整理,作為新手自然是無法寫的深入。為這事愁了一兩天,之後突然一想,咱們是科技媒體,現在也動不動就有身披智能標籤賣概念的前沿設備,那咱何不寫一篇與電子或是智能相關的母嬰產品推薦呢,於是便有了這次的選題方向。如果讓我買電子母嬰產品,我會怎麼選。
嬰兒監護
沒必要買高價的專用監護設備
懶兔子先撿窩邊的草吃,我第一反應就是先看手裡設備有沒有合適的,這樣還能減少採購成本。在我所接觸過的智能設備中,小蟻攝像機算是比較理想的第一選擇了。它能讓我時刻看到家中影像,也能偶爾用它與休假在家的老婆視頻通話,它的監控屬性還能給我提供看護功能。
小蟻攝像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嬰兒監護設備
小蟻攝像機真正作用是在新生兒的育兒期間,嬰兒出生的頭半年時間裡,沒有及時餵奶或排便便會用哭聲召喚父母,如果我們在寶寶的房間,自然是要趕快解決小寶貝兒的各種需要。如果不在寶寶的房間,通過哭聲或通過嬰兒監護設備提示才能察覺到寶寶的異常狀態,小蟻智能攝像機就能充當這個嬰兒監護的設備。
物聯網年代,3.5英寸屏的硬體成本不應該體現在售價上,手機平板可以分分鐘將其替換
小蟻攝像機可以在聯網情況下連接手機、平板,同WiFi或是離家環境均可使用
我在淘寶上簡單搜索了一些嬰兒監護設備,比較大牌的摩託羅拉主流產品要千元左右,小品牌的設備也得2-300百元,這種「專職」設備優勢在於可以主動報警提示,但他們的小屏幕以及度過嬰兒哺育期後的用途就非常局限了。
小蟻智能攝像機雖然無主動提示功能(希望推出育嬰版本,增加根據室內聲音大小設定提示功能),但在手機、平板、家中智能電上都能觀看到實時的室內影像,只要是開啟小米智能家庭APP一樣能獲取到室內的任何風吹草動,寶寶的哭聲自然不會被落下。
小蟻智能攝像機的優勢在於即便白天上班也能讓你看監測寶寶的一舉一動,這無疑是每個父母都迫切需要的實用功能,也給我們提供了輔助父母、保姆照看嬰兒的作用。此外,它的家庭監控功能還可以用於財務防盜、照看老人等其他場景,遠遠比身價高數倍的嬰兒監護設備實惠實用。
成長狀態監護
嬰兒專用體重秤讓數據精度全面提升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設備其實也可以用此前體驗過的產品替代,它是體重秤。別以為這毫不起眼的小工具並不重要,寶寶成長狀態有一個大致可以被量化的公式,它可以幫你了解到寶貝在嬰兒、幼兒階段的成長是否健康。
網絡上分享的0-5歲男嬰體重曲線圖
從網上給出的資料來看,寶寶在不同階段的體重可以通過如下公式計算:
6個月以內體重=出生體重+月齡×600克
7-12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500克
2-7歲體重=年齡×2+8000克
儘管這個公式不可能完全精確,但透過它可以大致判斷寶寶的成長情況,一般寶寶在出生的頭兩個月平均增長在0.5Kg、5-6個月會增長到出生體重的2倍、10-12個月時每月增長在0.3kg左右,判斷寶寶發育快、慢還是適中就全靠體重秤和這個公式了。
號稱可以嬰兒使用的成人體重秤往往精度只能是小數點後一位的公斤級別
嬰兒體重秤可以將數據以克為單位精確
有關體重秤其實普通成人用或是嬰兒專用都可以,精度應當作為選購時最重要的參考因素。新生兒一般在3.3Kg左右,成人用體重秤需要我們抱起寶寶稱重,而後手動刨除我們自身體重可以得到寶寶的重量。但這類體重秤往往只能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而且還是以公斤作為計量單位,要求不高可以用它代替,如果考慮精度肯定是專用的嬰兒秤靠譜,可以精確小數點後的克重,而且柔軟舒適的嬰兒體重秤也是足夠照顧寶寶的小脾氣了。
體溫檢測
或許傳統水銀體溫計才是最好,但注意使用技巧
寶寶的哭聲不僅體現在飢餓或是新陳代謝需求上,如果遇到腹瀉或是發熱同樣也是嚎啕大哭,對於發熱而言我們自然是通過體溫計來測量了。
在淘寶上搜索,你能看到體溫計的種類非常之多,可以貼在寶寶身上的傳感器、可穿戴式的傳感器,他們可以實時檢測並反饋數據;也有傳統一些的紅外耳溫槍、電子體溫計等;當然,還有我們使用了數十年的水銀體溫計,如何選擇是個問題。
可穿戴體溫計是否給寶寶帶來束縛只有寶寶才會知道
紅外耳溫槍也有精度問題,而且售價不便宜
如果讓我選,可能會找個可穿戴設備,它能讓我時刻獲取寶寶體溫信息,還能幫我全部記錄下來。但這類身形小巧結構看似簡單的智能設備很容易讓人心生懷疑,最主要的肯定是傳感器精度問題,因此更多人信任紅外耳溫槍。售價動輒數百元,用戶基礎大,快速易用,而且還無需像智能設備那樣全時接觸寶寶身體,不會引起過敏或不適,看起來非常完美。至於第三種,估計鮮有父母選擇了吧。
有時候,我們需要相信傳統
經過我的了解,婦產醫院內多選擇耳溫槍為寶寶測量體溫,畢竟一個育嬰室內有太多的寶寶需要照顧,這種設備讓醫護工作快捷很多。但在一些高端的月子會所內,行業專家和醫護人員更推薦水銀式體溫計,這是誤差最小的溫度計類型(高端耳溫槍也會帶來±0.2℃的誤差),但操作要複雜很多,建議將溫度計水銀端夾在腋下,將寶貝兒手臂自然放在胸前保持測量5分鐘,而且儘可能在寶寶睡眠狀態下測量,原因自然不用多說了。
多功能嬰兒床
有創意但是容易教壞寶寶
如果是讓我做決定,估計會把淘寶上搜索到這個非常「體貼」的嬰兒床推薦給大家,從宣傳資料來看它能在檢測到寶寶哭聲時自動輕度搖擺、床褥尿溼還能提示父母、另外還支持遠程遙控搖籃、播放兒歌等等,絕對是集成了半個保姆的功能。
看起來這個嬰兒床功能可是面面俱到(點擊圖片查看GIF動圖)
好在我推薦給大家之前諮詢了家裡的小專家,一番簡單勸阻過後我便放棄了推薦的念頭。你可能不知道,寶寶在嬰幼兒成長期間的模仿、學習能力要比成人高出很多,這也是培養習慣的非常好的時間段。如果每次寶寶哭鬧就開啟嬰兒床的搖籃功能,以後每次哭聲少不了你的人肉搖臂了。我建議寶寶哭鬧時父母在其身邊與它聊天吸引注意力,不哭鬧時我們再將其抱起,這樣可以避免寶寶養成每次哭鬧求父母安撫的依賴。
掛著智能牌的母嬰設備有很多,以可穿戴體溫表舉例,其實嬰兒每半天測量一次體溫就足夠了,沒有必要使用實時監測設備全天候監控,嬰兒體溫變化幅度不會很大,出現明顯變化時也會通過哭鬧提示初為父母的我們。
因為篇幅原因我沒能帶來更多設備的介紹,文中挑選的都是個人認為有一定必要或是比較主流的設備,建議我們在選擇嬰兒用品時多在網絡上搜索其他人分享的育兒經驗,多學多看總是好的。就好比最後的嬰兒床,以我個人好奇心或許還真就選它了,直到後來才知道它的功能性反而會給寶寶帶來不健康的依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