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 啥意思,吃瓜怎麼解釋
2025-08-11 07:57:08
2021年4月,關係心理學家、「神數」創始人胡(左)和人文主義者、經濟學家在上海。
近年來,「吃瓜」成為網絡熱詞,意思是在網絡環境下,用來表達一種對自己的事情漠不關心,只是看而不發表意見的狀態。普通網友經常自稱「吃瓜群眾」。描述的是網友看著看著的心態,而所謂的「瓜」指的是一個熱門的八卦事件。
但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獲取碎片化的信息和簡單化的新聞,事件背後可能存在著複雜而難以理解的關係。不明真相的網友隨意評論,只會讓事件更加撲朔迷離。網絡發聲成本低,正確價值取向模糊,盲目跟風導致底線放鬆等。都是吃瓜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然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應該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衝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性「吃瓜」。
「吃瓜」是因為有些人想從他們身上獲得一種「道德高尚」的滿足感。
3354關係心理學專家胡
有些人「吃瓜」,是因為個體空虛,找不到自我價值。
3354林採宜,人文主義者和經濟學家
本期,胡和將分別從心理學家和人文主義者的角度,與您探討吃瓜群眾的深層需求。
本次對話標題為:《如何看待「吃瓜」這件事》。
以下是對話的一部分,由胡和的對話錄像整理而成。
2我們為什麼要「吃瓜」
林:這兩天金融圈有個瓜:有個證券公司的高管,人事委員會的,然後那個女的把他們的錄音扔到300人的大人群裡。然後就傳遍了網絡。一個人的家事,私事,現在都成了公共話題。如何看待網絡上的『吃瓜』現象?
胡:我覺得這可能是一種必然,也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讓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吃瓜』以前是村口吃瓜,現在是網絡。除此之外,我們往往對別人的事情特別感興趣。什麼樣的人對別人的事情不感興趣?死人。我常說「自己的事情管不好,就管別人」,但我自己的事情往往也管不好。
胡:另一方面,在吃瓜的過程中,我們也會評論『瓜』。我們常常可以獲得一種『道德高尚』的滿足感。是的,其實很多人對別人的糗事其實心裡都有一種『原始惡意』。別人的糗事就像別人過得不好,說明我過得好。我們經常用別人的不好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很多人都這樣。
胡:最後我覺得我們去『吃瓜』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現在的人都很固執,也很孤獨,或許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連結來緩解。就像孩子在一起上學的時候,我看了一部動畫片,另一個孩子也看了。這個遊戲我玩過,別人也玩過。這樣,我們得到了孤獨的解脫。
胡:但是我們只能簡單的了解對方,而不能深入的了解對方,因為我們不是很信任對方。不然為什麼我們只是『吃瓜』,不談自己的個人感受,內心感受,對世界的真實思考等等?
林:我是這樣理解的:以前大家都說『一個說唱歌手』,其實說說唱其實是主流社會價值觀對她的一種批判態度。你剛才分析你自己的事情沒管好,然後你又去管別人的事。當一個人不能跑得比別人快時,他會期待和他一起跑的人會摔倒。然後我有一種優越感。反正你比我差,說明我好。
林:第二,可能一個人空虛了,找不到自我價值的時候,就會去參與有爭議的事情。通過參與、討論和評價他人的事情,我們可能會找到與他人的聯繫和認同感。我似乎不再那麼孤獨了。別人有事,我們就添油加醋,一起添油加醋。我覺得這是一種社會心理。
3『吃瓜』,你吃的是誰的瓜?
林:私事歸私事。對此你怎麼看?
胡: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出軌的事情很多,但要看是誰出軌。你會發現,如果那些社會頂層的人出軌了,那就大事了。因為下面的人都希望對方摔跤,就像我們剛才說的。
胡:其次,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他能把這個事情拋到公眾面前,這個男人就已經處於自我嚴格的狀態了。什麼是自律?就是他不顧自己的面子和自尊。他充滿仇恨。這種仇恨可能在整個日常生活中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選擇兩敗俱傷。兩敗俱傷,那裡已經是深仇大恨了。
胡:我們說衝動是魔鬼。有時候,當我們想這樣做的時候,一定不能什麼都不管,包括孩子的未來。他也不想毀了自己。如果要分析他們的性關係,就得看看他之前是什麼生活,這樣分析。
胡: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良知。他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壓抑太久了。我們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覺得女方可以這樣表現,一起死。那麼當我們一起死去的時候,他的孩子,他的家庭,他的孩子上學和社會,包括他的父母,都深受影響。這是不健康的。
胡:在這裡做分析,就像吃瓜一樣。我覺得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如果要用破壞的方式來解決關係中的衝突,那麼對於當事人來說,關係一定已經到了極端和無法忍受的狀態。一定是這樣。
林:所以我覺得,用自我毀滅來解決關係衝突,這個人應該是失去了一切。所以我認為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胡先生,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胡:我覺得這個當事人如果精神正常的話,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的。這種方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他們沒有真正信任的人。比如我們有更好的朋友。
友是可以推心置腹的。
胡:第二方面的話,就是我們內在其實對這個關係其實是不信任的。這種不信任是需要各式各樣的方式去觀察關係的走向,或者在這個關係裡面我們要預防很多的風險危險。胡:我一直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親密關係裡,如果我不舒服,我希望你能體會到我的不舒服。如果你舒服我不舒服,那是不對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更多的時候,特別是面對親密關係時,需要去思考。因為我們的很多觀念其實影響不了親密關係太多,更多的是我們在關係裡面的體會。
好了,以上就是胡慎之老師和林採宜博士對於「吃瓜」話題進行剖析解讀及深層次的全部對話。
完整視頻版待發布
如想了解更多,可點擊上方關注「胡慎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