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出道40周年感言(劉德華上熱搜背後)
2023-10-31 03:45:09 3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任思雨)「不是我敬業,而是現在的標準變了。」
「現在好像流行什麼真我,其實真我不包括你的壞。」
最近,劉德華的兩段舊訪談被網友翻了出來,在大家印象裡,從藝三十年、身居演藝圈頂流的他一貫以勞模、好修養著稱,主持人魯豫在節目裡也說,外人會覺得,要做這麼好的一個人是辛苦的。
劉德華反而疑惑:「我好嗎?就好像我說,準時現在是一個優點了,準時不是應該的嗎?」
來源:視頻截圖。
節目裡,劉德華回憶起自己當年拍攝《天下無賊》時,正常是10點鐘開拍,自己9點鐘到現場化妝,卻被問為什麼這麼早到?因為平常演員都是10點鐘才到。
「可能現在要求已經跟以前不一樣,所以連準時、記臺詞都是優點,你就覺得這個會要重新再定義一下了。」
他說,如果是新入行的演員還可以理解,但當已經入行的演員都習慣了之後,他也不再強求他人按著以前的模式做,並開始反思是自己錯了:「因為世界改了,我還停留在以前。」
來源:視頻截圖。
這番話很快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很多人感慨他的認真,「真是一代標杆」、「華仔長紅幾十年不是沒有原因」。
而熱搜背後,更是觀眾們苦「假敬業」現象久矣。劉德華談起,過去拍戲不能遲到,戲服要自己負責,比如有塊地方是白色的,下場之後還要是白色的,但現在,這種態度甚至成了一種跟不上時代的錯誤。
那現在的標準長啥樣?網友們輕輕鬆鬆就在評論區列舉了一堆:
「畢竟現在只要能哭出來就能被粉絲截動圖吹演技。」
「演員不用替身自己配音也可以上熱搜。」
「歌手唱歌全開麥都值得吹。」
更有人吐槽,演員演技辣眼睛,粉絲還讓大家包容,說要允許偶像有學習成長的空間,不會演戲不能學好了再拍嗎?
來源:微博截圖。
如訪談中所說,演員遲到似乎已經成為拍攝時屢見不鮮的現象,一次訪談裡,演員郭曉冬談及基本的演員素養,沒有舉例深入人心的演技等等,只是來了一句:最起碼要按時到場吧。
「我到現在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老是遲到,有時候全組所有工作人員,200多人都在等一個演員姍姍來遲。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首先你要對得起你的職業,其次是你要對別人尊重。」
來源:視頻截圖。
如果說遲到影響劇組拍攝進度,那不熟悉臺詞、甚至念數字就影響了同組演員和配音演員的發揮。演員舒暢就遇到過一位對手演員不記臺詞,直接說了一個字:「你」,後面接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去年,演員王勁松也在論壇上講起,有年輕演員特自豪地對別人說,自己臺詞背得特別好,一段都沒有忘,他對此感到很無奈:
「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什麼?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哪?」
來源:視頻截圖。
拙劣的摳圖、替身更是一次次給觀眾的眼睛造成了傷害。幾年前,編劇宋方金就曾揭露替身亂象,從武替到文替,一個演員能被安排好五六個替身一條龍表演,甚至有一場戲30多個人全是替身。
除了這些,還有手破皮堅持拍攝、夏天穿冬襖、親自吊威亞、為角色扮醜等等「敬業」宣傳……
來源:視頻截圖。
近年來,演技類綜藝雨後春筍般出現,卻更讓觀眾們認清了一個事實:演員的確有門檻,演戲的確需要敬畏之心。看完各種版本的「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表演之後,再看看S卡(綜藝節目中給演員的定級卡)引發的爭議,大家愈發搞不懂,到底什麼才是現在的標準。
而當粉絲們再對著這樣的表演吹出溢美之詞時,觀眾的受傷害程度要再上一度,每每點進那些打著「演技炸裂」「原聲好評」「哭戲感人」標籤的動圖時,總有人不禁要打上一個「就這?」的疑問。
來源:視頻截圖。
按時拍攝、念好臺詞、演好角色,明明是演員的本職任務,什麼時候成為值得誇讚的事情了?
除了小屏幕的表演,舞臺上的表演也是同理。訪談裡,劉德華還提到了做歌手的態度,同樣能在當下找到無奈的對照。
如今,當有歌手現場唱錯歌詞時,很多粉絲甚至會覺得很可愛,但劉德華直言,自己最不喜歡的就是唱錯歌詞。
「今天我唱錯你們這樣就好了,但是我不能饒了我自己而已。」他坦言,直到現在都不敢看提詞器,演唱一定要練兩到三個月,最後能練到不需要想下一句唱什麼。
來源:視頻截圖。
他還回憶起,有一次演唱《中國人》拿獎,現場表演時打鼓的樂手沒有耳機,越打越快,他特別希望把鼓撤了再唱一遍,「因為我真的不想大家聽到一首這樣的金曲」。
現在,鼓越打越快的情況倒是不大會出現了,因為對口型、半開麥、修音已經成為舞臺的常態。每每有大型晚會開始,「明星 全開麥」的組合都能被誇上熱搜,有網友評論道,沒準再過幾年,可能真唱都會變成新聞。
來源:微博截圖。
也許一些人忘了,職業和專業性並不能畫上等號,觀眾只是想看到品質紮實的作品,如果演員和歌手連對工作的尊重都沒能做到,何談讓觀眾寬鬆包容?
最近,從業者和觀眾們詬病已久的問題,也在成為行業的關注重點,12月8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的《意見》提出,必須端正創作態度,抵制不良行為,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當前劇集市場出現的一些浮華浮躁現象,更是以具體案例的形式寫在了意見中:
有的演員自帶編劇,隨意在現場改動劇本;
有的演員自帶化妝師、服裝師,不按劇情需要設計自己的形象;
有的演員不尊重對手,不熟悉劇情,甚至不背臺詞;
有的經紀公司過度關注藝人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表現,甚至以拒演、怠工,消極等惡劣行為挾迫製片人和導演就範,使電視劇(網絡劇)的正常創作受到嚴重幹擾。
《意見》最後強調,尊重藝術規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其實,回顧劉德華的演藝經歷,資歷不足、偶像包袱、演技沒有天賦,這些批評他都經歷過,他坦承自己並非是一個天才型演員,但同時也說,只要是好人,能接受意見的人,就可以成為好演員,「只要你接受、相信、不要懷疑那麼多,基本上都可以,因為你真的太多機會接納很多不同的意見」。
從藝先要有德,只靠虛浮的讚美並不能讓演藝之路走得更長遠,要想獲得觀眾的尊重,更要真正做到「敬業」,對這份職業有敬畏之心,完成該完成的任務,精益求精提高技藝,像劉德華所說,「我們做了那麼多年藝人,除了你的創作之外,最後留下你的品格,就可以,很欣慰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