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03 21:57: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售糧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應用於自動售糧機上的送糧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需求,自動售貨機行業應運而生。由於自動售貨機分散靈活,操作簡便,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除了日常的飲料售貨機、小食品售貨機等,自動售糧機也隨之出現。
在現有技術的自動售糧機技術領域中,存儲糧食的機構是設計在上方,利用重力使得糧食從上方的存儲機構中向下流出。存儲機構在糧食全部售出後,需要人工將糧食運輸到存儲機構中去。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的自動售糧機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由於存儲機構有一定的高度,以人工的方式將糧食放入存儲機構一方面操作困難,另一方面不利於實現自動售糧機的全自動機械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實現了升降機構能在下面取糧,再由升降機構運到高處的出糧口,實現了自動化上下運輸。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送糧裝置包括:升降機構,包括豎向設置的第一傳動帶,第一傳動帶為環形並在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伸縮機構,包括第一固定連接組件,第一固定連接組件固定於第一傳動帶並跟隨第一傳動帶的轉動進行升降運動。伸縮機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固定連接組件上並跟隨其進行升降運動的第二傳動帶,第二傳動帶為環形且相對於第一傳動帶橫向設置,第二傳動帶在第二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儲糧機構,包括第二固定連接組件,第二固定連接組件固定於第二傳動帶並跟隨第二傳動帶的轉動進行伸縮運動。儲糧機構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連接組件上的儲糧倉,儲糧倉底部設有出糧閥,出糧閥在第三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打開或者關閉。
進一步地,升降機構還包括:第一主動傳動軸,設置在第一傳動帶的一端。第一從動傳動軸,設置在第一傳動帶的另一端。第一主動傳動軸在第一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第一傳動帶跟隨第一主動傳動軸進行轉動。第一從動傳動軸跟隨第一傳動帶進行轉動。
進一步地,在伸縮機構中,第一固定連接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固定於其上的第一帶壓片,第一固定板通過第一帶壓片固定於第一傳動帶上。
進一步地,在伸縮機構中,第一固定板上還設置有第一滑塊,第一滑塊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升降機構還包括第一導軌,第一導軌的一端連接第一主動傳動軸,另一端連接第一從動傳動軸。第一固定板通過第一凹槽與第一導軌卡合。
進一步地,升降機構還包括第一加強筋,第一主動傳動軸、第一從動傳動軸以及第一導軌固定於第一加強筋上。
進一步地,伸縮機構還包括:第二主動傳動軸,設置在第二傳動帶的一端。第二從動傳動軸,設置在第二傳動帶的另一端。第二主動傳動軸在第二驅動裝置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第二傳動帶跟隨第二主動傳動軸進行轉動。第二從動傳動軸跟隨第二傳動帶進行轉動。
進一步地,在儲糧機構中,第二固定連接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固定於其上的第二帶壓片,第二固定板通過第二帶壓片固定於第二傳動帶上。
進一步地,在儲糧機構中,第二固定板上還設置有第二滑塊,第二滑塊上設置有第二凹槽。伸縮機構還包括第二導軌,第二導軌一端連接第二主動傳動軸,另一端連接第二從動傳動軸。第二固定板通過第二凹槽與第二導軌卡合。
進一步地,伸縮機構還包括第二加強筋,第二加強筋固定設置第一固定板上。第二主動傳動軸、第二從動傳動軸以及所述第二導軌固定於與所述第二加強筋上。
進一步地,儲糧機構還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連接組件上的稱重支架,和固定在所述稱重支架上的稱重傳感器。
進一步地,儲糧機構還包括與第三驅動裝置控制連接的接觸開關,接觸開關用於控制第三驅動裝置的轉動。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送糧裝置的有益效果在於實現了升降機構能在下面取糧,再由升降機構暈倒高出的出糧口,實現了自動化上下運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伸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儲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儲糧機構的A部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1、升降機構,2、伸縮機構,3、儲糧機構,110、第一傳動帶,120、驅動裝置,130、第一主動傳動軸,140、第一從動傳動軸,150、第一導軌,160、第一加強筋,210、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1、第一固定板,212、第一帶壓片,213、第一滑塊,220、第二傳動帶,230、第二驅動裝置,240、第二主動傳動軸,250、第二從動傳動軸,260、第二導軌,270、第二加強筋,310、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1、第二固定板,312、第二帶壓片,313、第二滑塊,320、儲糧倉,330、出糧閥,340、第三驅動裝置,350、稱重支架,360、稱重傳感器,370、接觸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並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並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請參閱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該送糧裝置包括:升降機構1、伸縮機構2和儲糧機構3。
其中,伸縮機構2固定設置在升降機構1上,儲糧機構3固定設置在伸縮機構2上,升降機構1用於驅動伸縮機構2和儲糧機構3進行豎向方向的升降運動,伸縮機構2用於驅動儲糧機構3進行橫向方向的伸縮運動。儲糧機構3用於承載糧食(包括大米、麥類、米類、豆類等)或其他的待運輸糧食。儲糧機構3在升降機構1和伸縮機構2的共同驅動作用下,先由左到右運動到預定位置(或由右到左運動到預定位置),然後由下而上運動到預定高度,最後再由左到右運動到預定位置(或由右到左運動到預定位置),從而實現自動化地將低處的糧食運輸到高處的預定位置,避免了人工搬運糧食,有利於實現自動機械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可以設置在自動售糧機上,用於糧食運輸,也可以設置在其他自動售貨機上,例如自動售水果機、自動售飲料機,用於其他貨物的運輸。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中,左、右兩個相對方向的表述是為了使得讀者明白本申請中儲糧機構3的橫向運動而引入的表述方式,不能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請參閱圖2,圖2是圖1中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該送糧裝置中的升降機構1包括豎向設置的第一傳動帶110,第一傳動帶110為環形並在第一驅動裝置120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動帶110可以為同步帶,也可以為傳動鏈。第一傳動帶110可以為一根傳動帶或者傳動鏈,但優選為兩根傳動帶或者傳動鏈。優選的兩根傳動帶或者傳動鏈分別設置在第一驅動裝置120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一驅動裝置120可以為電機驅動,也可以是氣壓驅動。
如圖3所示,圖3是圖1中伸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和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送糧裝置中的伸縮機構2包括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0,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0固定於第一傳動帶110並跟隨第一傳動帶110的轉動進行升降運動。伸縮機構2還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0上並跟隨其進行升降運動的第二傳動帶220,第二傳動帶220為環形且相對於第一傳動帶110橫向設置,第二傳動帶220在第二驅動裝置230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伸縮機構2通過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0固定於第一傳動帶110上。第二傳動帶220為環形,且相對於第一傳動帶110橫向設置。橫向設置是指,第一傳動帶相對是豎直設置,而第二傳動帶220為橫向設置,優選為第二傳動帶220與第一傳動帶110成90度角設置。第二傳動帶220可以為同步帶,也可以為傳動鏈。優選的兩根傳動帶或者傳動鏈分別設置在第二驅動裝置230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二驅動裝置230可以為電機驅動,也可以是氣壓驅動等其它驅動裝置。當第一傳動帶110在第一驅動裝置120的驅動下進行升降運動時,固定在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0上的伸縮機構2也跟隨第一傳動帶110的升降運動而相應的進行升降運動。
請參閱圖4,圖4是圖1中儲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閱圖5,是圖1中儲糧機構的A部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如圖1、2、3、4和5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該送糧裝置中的儲糧機構3,包括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固定於第二傳動帶220並跟隨第二傳動帶220的轉動進行伸縮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將儲糧機構3固定在伸縮機構2上。具體為固定在第二傳動帶220上。當第二傳動帶220在第二驅動裝置230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時,儲糧機構3被伸出或者縮回。具體的,當送糧機構處於低處取糧的位置時,第二驅動裝置230驅動第二傳動帶220進行左右的傳輸,通過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而固定在伸縮機構2上的儲糧機構3也跟隨第二傳動帶220進行左右的移動。
儲糧機構3還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上的儲糧倉320,儲糧倉320底部設有出糧閥330,出糧閥330在第三驅動裝置340的驅動作用下打開或者關閉。
在本實施例中,儲糧倉320為V型,優選為為三角形或者圓錐形。以便儲糧倉320中的糧順利的全部售出。出糧閥330設置在儲糧倉320的底部。在儲糧的時候,出糧閥330在第三驅動裝置340的驅動作用下關閉。當售糧的時候,出糧閥330在第三驅動裝置340的驅動作用下打開。在重力的作用下,儲糧倉320中的糧從出口售出。優選地,在儲糧倉320中增加加強筋或者加強板,以使儲糧倉320更加堅固。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升降機構1還包括:第一主動傳動軸130,設置在第一傳動帶110的一端。第一從動傳動軸140,設置在第一傳動帶110的另一端。第一主動傳動軸130在第一驅動裝置120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第一傳動帶110跟隨第一主動傳動軸130進行轉動。第一從動傳動軸140跟隨第一傳動帶110進行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動傳動軸130設置在第一傳動帶110靠近第一驅動裝置120的一端。第一從動傳動軸140,設置在第一傳動帶110的遠離第一驅動裝置120的一端。第一驅動裝置120優選為通過傳動帶與第一主動傳動軸130連接。在第一驅動裝置120的驅動下,傳動帶帶動第一主動傳動軸130進行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動帶110與第一主動傳動軸130和第一從動傳動軸140之間可選擇直接套合連接。優選的,可在第一主動傳動軸130上設置傳動輪,第一傳動帶110和傳動輪之間無鍵連接。同樣,優選的,可在第一從動傳動軸140上設置傳動輪,第一傳動帶110和傳動輪之間無鍵連接。第一驅動裝置120通過傳動帶帶動第一主動傳動軸130進行轉動。第一主動傳動軸130通過與之連接的傳動輪帶動第一傳動帶110進行轉動。第一傳動帶110通過與之無鍵連接的傳動輪帶動第一從動傳動軸140進行轉動。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在伸縮機構2中,第一固定連接組件210包括:第一固定板211和固定於其上的第一帶壓片212,第一固定板211通過第一帶壓片212固定於第一傳動帶11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1通過第一帶壓片212固定在第一傳動帶110上。第一帶壓片212可卡合或者套合在第一傳動帶110上。第一帶壓片212的寬度略大於第一傳動帶110的寬度,優選為第一帶壓片212與第一傳動帶110剛好卡合或者套合。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在伸縮機構2中,第一固定板211上還設置有第一滑塊213,第一滑塊213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升降機構1還包括第一導軌150,第一導軌150的一端連接第一主動傳動軸130,另一端連接第一從動傳動軸140。第一固定板211通過第一凹槽與第一導軌150卡合。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軌150從第一主動傳動軸130延伸至第一從動傳動軸140。第一導軌150的數量根據第一傳動帶110的數量確定,與第一傳動帶110的數量相一致。第一導軌150可以為圓形,橢圓或者圓柱形等其它形狀,優選的為圓形。第一滑塊213上設置的第一凹槽的形狀與第一導軌150的形狀相對應。以第一凹槽與第一導軌150卡合為準。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升降機構1還包括第一加強筋160,第一主動傳動軸130、第一從動傳動軸140以及第一導軌150固定於第一加強筋16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加強筋160數量與第一導軌150的數量相同,長度略長於第一導軌150的長度。第一主動傳動軸130、第一從動傳動軸140以及第一導軌150通過緊固裝置安裝在第一加強筋160上,優選的為用螺栓進行固定。固定在第一加強筋160上的送糧裝置更加牢固。優選的,第一加強筋160為倒U型槽。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伸縮機構2還包括:第二主動傳動軸240,設置在第二傳動帶220的一端。第二從動傳動軸250,設置在第二傳動帶220的另一端。第二主動傳動軸240在第二驅動裝置230的驅動作用下進行轉動。第二傳動帶220跟隨第二主動傳動軸240進行轉動。第二從動傳動軸250跟隨第二傳動帶220進行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主動傳動軸240設置在第二傳動帶220靠近第二驅動裝置230的一端。第二從動傳動軸250,設置在第二傳動帶220的遠離第二驅動裝置230的一端。第二驅動裝置230優選為通過傳動帶與第二主動傳動軸240連接。在第二驅動裝置230的驅動下,傳動帶帶動第二主動傳動軸240進行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傳動帶220與第二主動傳動軸240和第二從動傳動軸250之間可選擇直接套合連接。優選的,可在第二主動傳動軸240上設置傳動輪,第二傳動帶220和傳動輪之間無鍵連接。同樣,優選的,可在第二從動傳動軸250上設置傳動輪,第一傳動帶220和傳動輪之間無鍵連接。第二驅動裝置230通過傳動帶帶動第二主動傳動軸240進行轉動。第二主動傳動軸240通過與之連接的傳動輪帶動第二傳動帶220進行轉動。第二傳動帶220通過與之無鍵連接的傳動輪帶動第二從動傳動軸250進行轉動。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在儲糧機構3中,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包括:第二固定板311和固定於其上的第二帶壓片312,第二固定板311通過第二帶壓片312固定於第二傳動帶22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板311通過第二帶壓片312固定在第二傳動帶220上。第二帶壓片312可卡合或者套合在第二傳動帶220上。第二帶壓片312的寬度略大於第二傳動帶220的寬度,優選為第二帶壓片312與第二傳動帶220剛好卡合或者套合。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在儲糧機構3中,第二固定板311上還設置有第二滑塊313,第二滑塊313上設置有第二凹槽。伸縮機構2還包括第二導軌260,第二導軌260一端連接第二主動傳動軸240,另一端連接第二從動傳動軸250。第二固定板311通過第二凹槽與第二導軌260卡合。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軌260從第二主動傳動軸240延伸至第二從動傳動軸250。第二導軌260的數量根據第二傳動帶220的數量確定,與第二傳動帶220的數量相一致。第二導軌260可以為長方體,圓形,橢圓或者圓柱形等其它形狀,優選的為長方體。第二滑塊313上設置的第二凹槽的形狀與第二導軌260的形狀相對應。以第二凹槽與第二導軌260卡合為準。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伸縮機構2還包括第二加強筋270,第二加強筋270固定設置第一固定板211上。第二主動傳動軸240、第二從動傳動軸250以及第二導軌260固定於與第二加強筋270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加強筋270數量與第二導軌260的數量相同,長度略長於第二導軌260的長度。第二主動傳動軸240、第二從動傳動軸250以及第二導軌260通過緊固裝置安裝在第二加強筋270上,優選的為用螺栓進行固定。通過第二加強筋270加固後,整個送糧裝置更加牢固。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加強筋270優選為側U型槽,第二主動傳動軸240、第二從動傳動軸250固定安裝在第二加強筋270內。第二導軌260安裝在第二加強筋270的一個側面上。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儲糧機構3還包括固定在第二固定連接組件310上的稱重支架350,和固定在稱重支架350上的稱重傳感器360。
在本實施例中,稱重傳感器360用於對儲糧機構3的糧進行稱重。當升降機構1在高處:當儲糧機構3中的糧已完全售出時,即稱重傳感器360感應到儲糧機構的糧的重量已經為零時,第三驅動裝置340驅動出糧閥330關閉。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送糧裝置的基礎上,儲糧機構3還包括與第三驅動裝置340控制連接的接觸開關370,接觸開關370用於控制第三驅動裝置340的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當伸縮機構2將儲糧機構3伸出,伸到可以使出糧閥330打開出糧時,接觸開關370對第三驅動裝置340進行控制,使得第三驅動裝置340驅動出糧閥330打開。
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送糧裝置,實現了升降機構能在下面取糧,再由升降機構運至高出的出糧口,實現了自動化上下運輸。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於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此外,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範圍和邊界、或者這種範圍和邊界的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