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華白海豚:既像鯨又像海豚(成年後會變為粉紅色)

2024-06-17 15:04:08 4

中華白海豚曾經被人們稱為媽祖魚,它雖然外表長得像白鯨,但是看它長長的吻就知道它和海豚存在一定的聯繫,我國東南沿海就能見到它的身影,而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有關於它的記載,那麼中華白海豚到底長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跟著探秘志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白海豚長什麼樣子

中華白海豚的身形並不大,體長多為兩米左右,類似紡錘,和大部分海豚一樣吻部非常修長纖細,但是它的額頭又像極了白鯨,且胸鰭比較圓潤迷你,這可能也是因為它確實和虎鯨、寬吻海豚都存在非常近的親緣關係,中華白海豚雖然被稱為白海豚,但實際上它一生中會變換三個不同的顏色,剛出生時多為灰色,但長到青春期就會變白,而成年後則會變為特殊的粉紅色,稀奇程度堪比粉紅瓶鼻海豚。

中華白海豚成年後形成的粉紅色實際上是因為皮下的血管造成的,而不是皮膚下長有色素細胞,而之所以會變紅,也都是因為它們需要調節身體的溫度,從而使血液大量的流到表皮導致充血,白色的皮膚也就變為了粉紅色,尤其是成年後最為明顯,還有部分個體身上會長有暗色的斑點。

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習性

中華白海豚並不是總在海水中活動,它們更喜歡鹹淡水交界的水域,比如紅樹林水道、三角洲附近水域等,有時甚至會進入河流,比如珠江口就曾經有白海豚進入,還有香港附近也能看到不少的中華白海豚。平時中華白海豚也非常親人,常常會跟著漁船跳躍追逐,據說是為了討一些拖網中的小魚小蝦吃。

中華白海豚最愛吃的食物就是鹹淡水中的魚類,比如白姑魚、大黃魚以及烏鯧等,不過它最愛吃的還是獅頭魚、石首魚以及黃姑魚,據說它的胃口也是非常大的,胃中至少能夠裝下七公斤以上的食物,不過中華白海豚的視力非常差,眼球極小,因此只能依靠回聲定位,據說它的顱骨前長有一個脂肪組成的回聲定位系,能接受不同頻率的信號。

中華白海豚的種群現狀

中華白海豚幾十年來主要集中分布於我國的廈門九龍江口和廣東珠江口,但是據調查,目前廣東湛江附近的水域中中華白海豚的數量不足百頭,而且目前只有南寧動物園還存在全國唯一一隻人工飼養的中華白海豚,而海外也只有新加坡和泰國的水族館中還存在這種海豚,珠江口海域的數量也不足千頭。

同类文章
弓形蟲是何方神聖?被弓形蟲感染後人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弓形蟲是何方神聖?被弓形蟲感染後人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弓形蟲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生物,小到我們的肉眼根本發現不了它,只能藉助顯微鏡才能發現它們的存在。人們不小心被弓形蟲感染之後,就會改變之前的處事態度,很有可能會激發體內的冒險意識,從而變得更願意從事高風險性活動。  全世界大概有1/4的人有可能會感染弓形蟲,感染之後會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並不會給人的
飛鴿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完成送信工作,原來它們有這兩大器官

飛鴿只要稍加訓練,就能完成送信工作,原來它們有這兩大器官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飛鴿傳書,能夠替代現在的通信工作,可是卻不知道鴿子是如何完成送信工作的。原來只要對鴿子稍加訓練,就能讓它們去送信,之所以只有鴿子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鴿子有著強大的神經系統和感官器官。 鴿子與其他生物相比,能夠在人類的訓練下為人類服務,除了我們知道的送信工作以外,其實鴿子還可以做其
霸王龍為什麼是恐龍的代名詞?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了

霸王龍為什麼是恐龍的代名詞?來看看這些數據你就知道了

霸王龍是個六邊形戰士據科學家們分析猜測,恐龍這一巨型物種是距今約2.3億年間才有的。它們是從一群獨特的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在約3000萬年內拼命繁衍,終於成為地球第一代霸主。但在白堊紀結束後,恐龍便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目前人類接觸的不過是其化石而已,想必許多人都印象深刻。 相信我們最為熟悉的要數霸王
難以想像鳥類居然是由它進化而來的!專家認為其骨骼簡直太完美了

難以想像鳥類居然是由它進化而來的!專家認為其骨骼簡直太完美了

動物的進化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從來沒有想過經歷漫長的進化之後,動物竟然還能以這樣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鳥類之所以能夠進化出飛翔的本領,科學家認為跟它們的骨骼有很重要的關係,不是完美的骨骼,根本無法承載飛行。 我們都知道鳥類的飛行跟身體結構有關,一些體型比較大的鳥類,它們經歷了漫長的進化之後,飛行的本
陽光真的能消滅細菌嗎?科學家研究後,給出這樣的答案

陽光真的能消滅細菌嗎?科學家研究後,給出這樣的答案

採光影響消除細菌無論是租還是買,看房時都會先看它能否得到陽光。通常無日光的住宅是許多人所不齒的,這是因為有的人相信風水,覺得此地陰氣過重,有的人則覺得是沒有陽光,使得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就可以繁殖。民間歷來有陽光能消滅室內細菌之說,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是否如此。 《自然》雜誌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句話流
這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而且還會散發光芒,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這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而且還會散發光芒,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在我們的印象裡,章魚和小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沒想到海洋中卻有一種章魚的外形很像小豬,它的身體看起來像半透明一樣的,隱隱約約還能看到器官。小豬章魚的眼部下方還會散發光芒,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原因至今是個謎。 小豬章魚的體長差不多在4釐米左右,雖然是一種看起來並不大的生物,但是它們在海底的活動
這種神秘動物外形似貓似蛇,體長達1.8米,口吐毒氣可致人死亡

這種神秘動物外形似貓似蛇,體長達1.8米,口吐毒氣可致人死亡

基因突變的塔佐蠕蟲地球上生物種類繁多,物種間也被劃分為多個門類,比如哺乳動物中就有貓科和犬科,自然也是多種多樣,但貓科動物中也被劃分為貓,獅,虎,豹等,說起這類生物,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是地球上存在著多種生物。 但這比我們人類已知的要多得多。科學家們曾經宣布人類迄今發現的種類只有全部種類的10萬之一,這
這種生物雖然十分低等,但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它曾稱霸一方

這種生物雖然十分低等,但在遠古時期的海洋中,它曾稱霸一方

三葉草的特殊本領在遠古時期的歷史階段中,地球絕大部分為海洋,陸地面積比重較小,所以只在海洋中出現了部分動物。這些生物並不是現在所看到的魚,它們只是些低等生物。它們多數身體構造非常單一,通常具有硬殼。在這些生物中,有一種大家都很熟悉,那便是三葉蟲。  海洋中的生命通常都是由簡單出發,再逐步向複雜演變。
這種海洋生物十分獨特,外表看似弱小不堪,但實際上身懷絕技

這種海洋生物十分獨特,外表看似弱小不堪,但實際上身懷絕技

海參的生存之道海洋世界色彩斑斕,但又暗藏殺機,一旦某種生物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其他生物獵殺殆盡。所以能存活於海洋中的生物無不有其防禦本領,海參退敵絕招更是匪夷所思。  海參可以說是諸多海洋生物當中相對較弱的一種,既不具備像章魚一樣兇狠的脾氣,又不具備水母的一招一式的致命本領。海參體表就像是我們每天食
這種動物的數量從6.5千萬隻縮減至21隻,科學家:竟是人類毀了它

這種動物的數量從6.5千萬隻縮減至21隻,科學家:竟是人類毀了它

我們都知道動物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而當合適的環境發生改變時,就需要遷徙到其他更合適的地方。人類也是如此,人類的遷移也影響了動物的生存環境,原本美洲野牛的數量有6.5千萬隻,後來在人類的影響下竟然縮減至21隻。 人類的移民也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要知道整體大規模的移民,不僅僅影響當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