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緩速器的製造方法
2024-03-20 16:18:05 1
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緩速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包括:一第一滾動軸承,該第一滾動軸承的外圈與一定子相連,該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與一傳動軸相連,一第二滾動軸承,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該定子相連,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內圈與該傳動軸相連;該第一第二滾動軸承通過一軸承襯套連接。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軸承系統的緩速器。
【專利說明】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緩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交通運輸設備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種電渦流緩速器及使用該電渦流緩速器的交通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電渦流緩速器是一種汽車輔助制動裝置。該裝置安裝在汽車驅動橋與變速箱之間,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實現無接觸制動。電渦流緩速器能夠在一個相當寬的轉速範圍內提供強勁的制動力矩,進而產生避免車輛跑偏、傳統剎車失靈和爆胎等安全隱患,因此被廣泛運用於機動車,特別是大型機動車上。如圖1中所示,電渦流緩速器由轉子1、定子2、轉子調整墊片3以及支撐架4組成。定子2包括通常由偶數個磁極按一定位置關係排列而成。每個磁極均由線圈繞制在鐵芯上製成。轉子I通過轉子調整墊片3與傳動軸(圖中未示出)相連接。支撐架4用於固定定子2,並將該電渦流緩速器與汽車內部其他部件相固定。
[0003]圖2是現有技術中常見一種電渦流緩速器,該電渦流緩速器通常被安裝在變速箱上或者後橋上,其外部的聯接採用剛性連接。如圖2中所示,該電渦流緩速器包括:轉子1,定子2,支架4,傳動軸法蘭5,連接螺絲6,變速箱輸出法蘭7,支架固定螺絲8,變速箱9。定子2固定於支架4上,並通過支架固定螺絲8與變速箱9連接,轉子I通過連接螺絲6與傳動軸法蘭5相固定。
[0004]圖3是現有技術中另一種常見的電渦流緩速器,該電渦流緩速器在傳動軸上安裝而無需與變速箱或後橋固定連接。該電渦流緩速器包括轉子11,定子12,傳動軸13和傳動軸連接法蘭17。轉子11通過連接法蘭17與傳動軸13連接。滾動軸承15的內圈與傳動軸13連接,隨傳動軸13轉動而轉動,外圈通過一軸套14與定子12連接。該滾錐軸承15與傳動軸13的連接之處安裝一金屬隔圈或墊片16。金屬隔圈16所起的作用是為了吸收額外的軸向力。當車輛運動時,傳動軸13轉動過程中伴隨著軸向力的產生,當軸向力過大時,靠金屬隔圈16吸收額外的軸向力。但是由此導致緩速器的裝配工藝變得非常複雜。圖4是圖3所示的緩速器的局部放大圖。圖4中所示的緩速器,由於兩個滾動軸承15、傳動軸13、軸套14等多個零件均具有公差,因為公差的存在導致滾動軸承15和傳動軸13有縫隙。為了消除軸向力,金屬隔圈16的尺寸大小需要嚴格與滾動軸承15和傳動軸13所形成的縫隙的尺寸大小匹配。在實際裝配過程中,裝配人員根本無法知道何種尺寸的金屬隔圈16可以被裝配。現有技術中為了解決該技術問題,緩速器在裝配過程中需要裝拆兩次。第一次裝配過程中,需要用一個傳動軸的替代物(通常被稱作假軸)放置在裝配位置。將假軸取出後,根據假軸的裝配位置確認需要的金屬隔圈的尺寸。在第二次裝配過程中,依次安裝金屬隔圈和傳動軸。需要經過兩次裝配和一次取出工序才能保證緩速器安裝過程中的裝配精度。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在於複雜的裝配工藝導致緩速器的製造時間很長,生產效率低下,遠不能滿足目前的產能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一種可以適用於更簡單裝配流程的軸承系統和緩速器。
[0006]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包括:一第一滾動軸承,該第一滾動軸承的外圈與一定子相連,該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與一傳動軸相連,一第二滾動軸承,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該定子相連,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內圈與該傳動軸相連;該第一第二滾動軸承通過一軸承襯套連接。
[0007]更進一步地,該軸承襯套由軸承外襯套和軸承內襯套組成,該軸承內襯套與該傳動軸相連,該軸承外襯套與該定子相連。
[0008]更進一步地,如權利要求1該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定子軸套,該定子軸套的外凸緣與該定子連接,該軸套的內腔與該第一滾動軸承、軸承襯套和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連接。
[0009]更進一步地,該定子軸套還包括一臺階,該臺階與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接觸。
[0010]更進一步地,該軸承系統還包括一外圈壓板,該外圈壓板用於將該第一、第二滾動軸承及該定子軸套固定。
[0011]更進一步地,該外圈壓板通過一螺釘將該軸套和該第一滾動軸承固定。
[0012]更進一步地,還包括一調節墊片,該調節墊片用於調節該定子與一轉子的間隙。
[0013]本實用新型同時公開一種緩速器,包括定子、轉子,其特徵在於,該緩速器還包括一傳動軸,該傳動軸通過如上文所述的軸承系統與該定子和轉子連接。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及緩速器在裝配過程中可以直接裝配傳動軸,而不需要先藉助於一替代物確定尺寸,再安裝傳動軸。因此,較之現有技術,使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方案的緩速器裝配過程中減少了多餘步驟,使裝配效率大大提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關於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精神可以通過以下的實用新型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0016]圖1是電渦流緩速器原理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現有技術中常見的緩速器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現有技術中常見的緩速器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3所示的緩速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緩速器的軸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電渦流緩速器。然而,應當將本實用新型理解成並不局限於以下描述的這種實施方式,並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理念可以與其他公知技術或功能與那些公知技術相同的其他技術組合實施。
[0022]在以下描述中,為了清楚展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工作方式,將藉助諸多方向性詞語進行描述,但是應當將「前」、「後」、「左」、「右」、「外」、「內」、「向外」、「向內」、「軸向」、「徑向」等詞語理解為方便用語,而不應當理解為限定性詞語。
[0023]現有技術中的滾動軸承和傳動軸的連接方式見圖4。如圖4中所示,軸套14的內側有一臺階19,傳動軸的外側有一臺階18。兩個滾動軸承15被頂在臺階上,並利用一金屬隔圈16填充縫隙。這樣滾動軸承15就保證了內圈和傳動軸13固定,外圈和軸套14固定。現有技術中的滾動軸承和傳動軸的連接方式所帶來的技術問題是裝配效率無法提高。為了解決該技術問題,以下將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軸承系統。
[002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緩速器裝配工序複雜,裝配時間長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包括:一第一滾動軸承,該第一滾動軸承的外圈與一定子相連,該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與一傳動軸相連,一第二滾動軸承,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該定子相連,該第二滾動軸承的內圈與該傳動軸相連;該第一第二滾動軸承通過一軸承襯套連接。
[0025]如圖5中所示,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電渦流緩速器的結構示意圖。該電渦流緩速器由定子和轉子組成,轉子與傳動軸22保持相對位置固定。當電渦流緩速器工作時,定子產生磁場,傳動軸22旋轉帶動轉子轉動時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定子向轉子施加一電磁力,從而產生制動力矩。定子與傳動軸22通過兩個滾動軸承26連接。其中滾動軸承的內圈或內側與傳動軸22連接,滾動軸承的外圈與定子連接。因為電渦流緩速器的形狀大致上呈一圓柱形,本實用新型中所指的「內側」是指靠近該圓柱形中心軸的一側,對應地「外側」是指遠離該圓柱形中心軸的一側。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定子與滾動軸承26的外側之間通過一採用軸套21的固定。當該電渦流緩速器的轉子和傳動軸22轉動時,定子、軸套21保持相對靜止。滾動軸承26的作用是將定子和轉子解耦。
[0026]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軸承系統,利用一軸承襯套來固定滾動軸承、定子和傳動軸。該軸承襯套包括內襯套24和外襯套23。在本技術方案下,傳動軸22上無須再加工臺階,其橫截面大致呈一直線,這大大地降低了傳動軸22的加工成本。該軸承系統還包括一定子軸套21,定子軸套21的內腔壁與兩個滾動軸承26和軸承襯套的外圈相固定。
[0027]在本實施例中兩個滾動軸承26與軸承襯套固定在一起的方式為,在定子軸套21上加工一臺階29,臺階29與滾動軸承26b的外圈接觸,滾動軸承26a通過一外圈壓板28和螺釘27與軸套21固定。當外圈壓板28對滾動軸承26a施加力時,該力從滾動軸承26a依次傳遞給外襯套23、滾動軸承26b、定子軸套21的臺階29。外圈壓板28、滾動軸承26a、軸承襯套、滾動軸承26b以及定子軸套21之間被地固定在一起。實際上,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知道還有其他的將兩個零部件固定於一起的方式,如焊接。為了調節定子與轉子之間的間隙,還設計兩個調節墊片25。
[0028]當滾動軸承26、軸承襯套和定子軸套21三者裝配完成後,現有技術中因公差產生的縫隙就不存在了,也就無須使用金屬隔圈。因此該緩速器在裝配過程中可以直接裝配傳動軸,而不需要先藉助於一替代物確定尺寸,再安裝傳動軸。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較,裝配流程由原來的三道裝配工序減少為一道裝配工序,減少了多餘步驟,裝配效率大大提升。
[0029]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領域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第一滾動軸承,所述第一滾動軸承的外圈與一定子相連,所述第一滾動軸承的內圈與一傳動軸相連,一第二滾動軸承,所述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與所述定子相連,所述第二滾動軸承的內圈與所述傳動軸相連;所述第一第二滾動軸承通過一軸承襯套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襯套由軸承外襯套和軸承內襯套組成,所述軸承內襯套與所述傳動軸相連,所述軸承外襯套與所述定子相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定子軸套,所述定子軸套的外凸緣與所述定子連接,所述軸套的內腔與所述第一滾動軸承、軸承襯套和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定子軸套還包括一臺階,所述臺階與所述第二滾動軸承的外圈接觸。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系統還包括一外圈壓板,所述外圈壓板用於將所述第一、第二滾動軸承及所述定子軸套固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圈壓板通過一螺釘將所述軸套和所述第一滾動軸承固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緩速器的軸承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調節墊片,所述調節墊片用於調節所述定子與一轉子的間隙。
8.一種緩速器,包括定子、轉子,其特徵在於,所述緩速器還包括一傳動軸,所述傳動軸通過一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軸承系統與所述定子和轉子連接。
【文檔編號】F16C35/12GK204140666SQ201420364366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劉增崗 申請人:泰樂瑪汽車制動系統(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