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配刀鋸片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6:16:07 3

本發明創造涉及高速切割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配刀鋸片。
背景技術:
改變以往的切割模式,現使用超硬硬質合金,通過與刀具的高精度配合達到理想切割效果,以往在加工某些產品的花型時,只有刀具切割,因其切割刃比較少,生產效率偏低,加工後材料崩邊現象比較嚴重,同時增加了重複用工,材料大量的浪費,能源的消耗,促使成本大幅度提高等缺點。
發明創造內容
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節約人工材料的配刀鋸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創造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配刀鋸片,由圓片狀的基體和刀具組成,所述基體的幾何中心上設置有第一中心孔,外圓周上平均間隔設置有讓刀槽,相鄰兩個所述讓刀槽之間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鋸齒,所述第一鋸齒上設置有第一刀頭,所述基體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定位孔,多個所述第一定位孔位於與所述基體為同心圓的一圓周上;
所述刀具上設置有第二鋸齒、第二定位孔和位於幾何中心的第二中心孔,所述刀具位於所述基體的上方,所述第二鋸齒位於所述讓刀槽中,所述第一定位孔通過螺絲與所述第二定位孔一一對應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鋸齒與所述讓刀槽數量相同、形狀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鋸齒和所述第二鋸齒分別為反角度的齒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孔靠近所述第一鋸齒的齒根處,所述第二定位孔靠近所述第二鋸齒的齒根處。
進一步地,所述基體上設置有所述第一刀頭前端面左邊緣線與過所述第 一鋸齒徑向且垂直於所述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前角,所述第一刀頭前端面上邊緣線與過所述第一鋸齒切線方向且垂直於所述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后角,所述第一刀頭上端面左邊緣線與過所述第一鋸齒徑向且垂直於所述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橫向前角,所述第一刀頭上端面的下邊緣線與所述第一鋸齒所處平面所夾的側面后角,所述第一刀頭左端面上邊緣線與過所述第一鋸齒切線方向且垂直於所述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先端傾角,所述第一刀頭左端面左邊緣線與所述第一鋸齒所處平面所夾的側面向心角。
具體地,所述前角的角度範圍為56゜~58゜,所述后角的角度範圍為17゜~19゜。
進一步地,所述基體和所述刀具的材質為鋼板,所述鋼板的硬度為48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中心孔的直徑與所述第一中心孔直徑相同,所述第一中心孔與所述第二中心孔重合放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刀頭與所述第二刀頭切割方向相同。
本發明創造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發明創造採用基體與刀具配合切割,具有精加工功能,解決了被鋸切材料的崩邊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重複用工,節約了成本,達到了節能效果使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
2、本發明創造中提高鋼板硬度,減少了鋸切時產生的熱變形,改變基體的后角角度,減小了摩擦,增加切削速度,前角角度改變,促使使用壽命的延長,切削鋒利度得到增加,切削精度得到保證。
3、本發明創造中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的齒形採用反角度的齒形設計,使第一刀頭和第二刀頭的刃口壓料切割從而杜絕了崩料現象。
4、本發明創造中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在不影響切割的情況下,儘量靠近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的近齒邊緣,利用螺絲固定,增加了鋸切的穩定 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創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創造中刀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創造中基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創造中前角和后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創造中橫向前角和側面后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創造中先端傾角和側面向心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第一刀頭 2、讓刀槽 3、第一定位孔 4、第一中心孔
5、刀具 6、第二定位孔 7、第二中心孔 8、基體
9、第二鋸齒 10、第二刀頭 11、前角 12、后角
13、橫向前角 14、側面后角 15、先端傾角 16、側面向心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的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創造提供一種新型配刀鋸片,由圓片狀的基體8和刀具5組成,基體8的幾何中心上設置有第一中心孔4,外圓周上平均間隔設置有讓刀槽2,相鄰兩個讓刀槽2之間設置有若干個第一鋸齒,第一鋸齒上設置有第一刀頭1,基體8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定位孔3,多個第一定位孔3位於與基體8為同心圓的一圓周上;
刀具5上設置有第二鋸齒9、第二定位孔6和位於幾何中心的第二中心孔7,刀具5位於基體8的上方,第二鋸齒9位於讓刀槽2中,第一定位孔3通過螺絲與第二定位孔6一一對應固定連接。完成基體8與刀具5的裝配。
第二鋸齒9與讓刀槽2數量相同、形狀相匹配。第二鋸齒9放置在讓刀槽2中,與多個第一鋸齒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圓盤型刀盤。
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9分別為反角度的齒形。在切割過程中,使得第一刀頭1和第二刀頭10的刀刃進行壓料切割。
第一定位孔3靠近第一鋸齒的齒根處,第二定位孔6靠近第二鋸齒9的齒根處。在不影響切割的情況下,越靠近齒根處,基體8與刀具5的固定穩定性越強。
如圖4至圖6所示,基體8上設置有第一刀頭1前端面左邊緣線與過第一鋸齒徑向且垂直於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前角11,第一刀頭1前端面上邊緣線與過第一鋸齒切線方向且垂直於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后角12,第一刀頭1上端面左邊緣線與過第一鋸齒徑向且垂直於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橫向前角13,第一刀頭1上端面的下邊緣線與第一鋸齒所處平面所夾的側面后角14,第一刀頭1左端面上邊緣線與過第一鋸齒切線方向且垂直於第一鋸齒的平面所夾的先端傾角15,第一刀頭1左端面左邊緣線與第一鋸齒所處平面所夾的側面向心角16。
前角11的角度範圍為56゜~58゜,后角12的角度範圍為17゜~19゜。
優選的前角11角度為57゜,后角12角度為18゜。具有減小摩擦,延長使用壽命,切削能力更強。
基體8和刀具5的材質為鋼板,鋼板的硬度為48度。硬度的增加,降低熱變形的概率。
如圖1所示,第二中心孔7的直徑與第一中心孔4直徑相同,第一中心孔4與第二中心孔7重合放置。使得基體8與刀具5完整貼合,第一中心孔4和第二中心孔7形成的通孔進固定,防止基體8與刀具5的錯位發生。
第一刀頭1與第二刀頭10切割方向相同。且第一刀頭1的頂端與所述第二刀頭10的頂端位於同意圓周上。
本發明創造中提高鋼板硬度,減少了鋸切時產生的熱變形,改變基體8的后角12角度,減小了摩擦,增加切削速度,前角11角度改變,促使使用 壽命的延長,切削鋒利度得到增加,切削精度得到保證。
本發明創造中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9的齒形採用反角度的齒形設計,使第一刀頭1和第二刀頭10的刃口壓料切割從而杜絕了崩料現象。
本發明創造中第一定位孔3和第二定位孔6在不影響切割的情況下,儘量靠近第一鋸齒和第二鋸齒9的近齒邊緣,利用螺絲固定,增加了鋸切的穩定性能。
本發明創造通過上述的技術革新徹底的解決了被鋸切材料的崩邊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重複用工,節約了成本,達到了節能效果使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
以上對本發明創造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發明創造的實施範圍。凡依本發明創造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