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及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02 18:54:41 2
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及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到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根據所述條件信息判斷此次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的;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度量QoE的方法中,將由業務系統問題導致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與用戶行為引起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區分開來,並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來分別的度量QoE的下降程度,從而使QoE的度量更加的精準,更加的客觀,以能夠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
【專利說明】—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網絡管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及裝置。【背景技術】
[0002]在網絡應用中,網絡提供商和業務提供商往往很關心用戶收看的IPTV (InternetProtocol Television,網際網路協議電視)業務質量,傳統的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參數並不能直觀地反映用戶體驗,為了能夠更直接的表示用戶對於IPTV業務的體驗效果,體驗質量(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參數應運而生,QoE可以理解為用戶體驗或者用戶感知,即終端用戶對網絡提供的業務性能的主觀感受,它可以通過接近量化的方法來表示終端用戶對業務與網絡的體驗和感受,並反映當前業務和網絡的質量與用戶期望間的差距。
[0003]現有技術中,提出在視頻業務中,如果網絡出現問題,即QoS下降,就可能會引起用戶端觀看視頻業務的停頓,從而引起接收端的再緩衝,當接收端出現再緩衝時就會向QoE監控伺服器發送事件信息,QoE監控伺服器接收到該事件信息後便會啟動QoS調整來調整網絡狀況,從而保證QoE。但事實上,接收端的再緩衝也可能是用戶操作導致的,比如在媒體呈現/觀看過程中,用戶主動拖動而導致接收端發送事件信息,這種由用戶拖動而導致接收端發生停頓並發送事件信息對QoE監控伺服器而言是無法預知也無法區分的,而現有技術中無論是網絡狀況下降導致接收端出現再緩衝或者是用戶拖動導致接收端出現再緩衝,QoE伺服器都會採用同一的QoE度量方法來度量QoE的變化率,並根據QoE的變化率來的啟動相應的QoS調整來提升網絡伺服器質量,但是因用戶拖動導致的再緩衝時,網絡QoS並未下降,此時,QoS調整策略的啟動將會從一定程度上佔用更多的網絡資源,從而增加網絡的負擔並造成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另外,現有技術中,只要QoS下降,則認為QoE必然會下降,從而會立刻啟動QoS調整,當網絡中出現偶爾的抖動或者數據延遲而造成的QoE小幅度的下降,同樣要啟動QoS調整,從而使QoS調整不具有彈性,造成網絡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發明內容】
[0004]為了能夠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本發明提供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判斷媒體業務再緩衝的原因,從而分別度量QoE下降程度。
[0005]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06]接收到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0007]根據所述條件信息判斷此次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的;
[0008]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09]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裝置,其包括:
[0010]接收模塊,用以接收到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0011]判斷模塊,用以根據所述條件信息判斷此次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的;
[0012]QoE度量模塊,用以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1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度量QoE的方法及裝置中,通過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的條件信息來判定引起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從而將由業務系統問題導致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與用戶行為引起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區分開來,並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不同的原因來分別的度量QoE的下降程度,從而使QoE的度量更加的精準,更加的客觀,以能夠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度量QoE方法的流程圖;
[0015]圖2是圖1中的度量QoE方法中度量QoE下降程度的流程圖;
[0016]圖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度量QoE方法的流程圖;
[0017]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度量QoE的裝置的示意圖;
[0018]圖5是圖4中度量QoE的裝置中QoE度量模塊的示意圖;
[0019]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度量QoE的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發明提供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的方法,其包括:
[0021]接收到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0022]根據所述條件信息判斷此次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的;
[0023]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2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度量QoE的方法中,通過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的條件信息來判定引起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從而將由業務系統問題導致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與用戶行為引起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區分開來,並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不同的原因來分別的度量QoE的下降程度,從而使QoE的度量更加的精準,更加的客觀,以能夠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
[0025]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具體的實施列來詳細說明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的方法。
[0026]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100,其包括:
[0027]110、接收到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0028]在網絡媒體的傳輸過程中,媒體數據被劃分成多個數據包,這些數據包按照流的方式傳輸至接收端,並暫存在接收端的緩存中,當接收端的緩存內存儲的數據量足夠接收端提取並呈現給用戶時,接收端就開始播放相應的媒體節目,當媒體業務系統出現故障或者用戶在觀看媒體節目的過程中拖動媒體節目的播放條,將會使接收端的緩存內的數據量下降,當接收端的緩存內的數據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即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以後將會導致接收端無法從緩存內讀取足夠的數據來維持當前的媒體節目播放的正常播放,此時,接收端的媒體播放將凝固畫面,開始再緩衝,並發送再緩衝(ReufTering)信息給QoE監控伺服器。所述的業務系統指的是參與媒體數據傳輸及播放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組合。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用戶行為採用用戶拖動播放條來說明,但並不局限於用戶拖動播放條,所述的用戶行為可指由用戶人為操作導致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及接收端的再緩衝。所述的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其此次再緩衝的原因的條件信息,該條件信息用以供QoE監控伺服器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具體地,所述的條件信息包括有:媒體播放進程中的媒體時間戳信息,即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該時刻表示接收端媒體播放過程中由於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而出現播放停頓時的媒體時間戳,以及媒體播放繼續開始時間,該時刻表示媒體播放進程繼續開始時的媒體時間戳。其中,所述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均採用時間戳(time stamp)表示方法,所述時間戳的單位採M DTS (Decode Time Stamp 解碼時間戮)、PTS (Presentation Time Stamp 顯不時間戮)、NPT (Normal Play Time普通播放時間)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的條件信息,包括兩個媒體播放過程中的時間點,即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用以供QoE監控伺服器來自主的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接收端發送上述兩個時間點的時間戳。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條件信息可以是特徵標識,所述特徵標識用來表示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所述事件信息中的特徵標識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從而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具體地,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0029]通過在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一個停頓標識(Stop flag)來實現區分本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如果是業務系統如QoS下降引起的,則停頓該標識有效,否則,該停頓標識無效。其中接收端發送條件信息的格式可以是,Rebuffering:Stop flag。
[0030]可選擇地,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條件信息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0031]通過在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的一個拖動標識(Trick mode flag)來實現區分本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如果是業務系統引起的,則該拖動標識有效,否則,該拖動標識無效。
[0032]可選擇地,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條件信息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0033]通過在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事件標識(Event)來實現區分在接收端媒體播放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其中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的事件類型可以表示為,Event:Stop或Trick mode或Seek,其中Event只會在同一時刻發生一個事件。具體地,如果事件標識(Event)被標識為停頓(Stop ),則表示由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事件(Event)被標識為拖動Trick mode或Seek,則因用戶行為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所述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檢驗所述事件標識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導致。該實施方式中在事件標識(Event)中僅列舉了 3種事件,停頓、拖動的組合,但並不限上述事件的,事件標識可以根據需求做出多種不同的選擇或者變化。
[0034]可選擇地,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條件信息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0035]可以通過定義拖動為特殊的Initial buffering過程,即在Initial buffering中增加新的用以標識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緩衝類型識別標識。當接收端發送事件信息(Event)時激活所述緩衝類型識別標識;具體地,在初始化事件信息中增加緩衝標識,具體地,增加一個拖動標識(Seek flag),如果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則該拖動標識有效,否則,該拖動標識無效。其中接收端發送的QoE參數的格式可以是,Initial buffering:Seek flag。
[0036]120、根據所述條件信息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行為引起的;
[0037]當所述事件信息中用以判定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判定信息是接收端媒體播放過程中的時間戳信息時,所述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比較此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開始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來判斷弓I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如果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時間與接收端的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相同或相近或相差為Delta個時間單位(Delta取很小時間值),則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如果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與接收端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未滿足上述條件,即,上述兩個時間點的時間戳之間相差兩個以上的時間戳時,則認為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用戶行為引起。
[0038]具體地,若,上述兩個時間點分別記為Tl及T2,即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開始時間為Tl,接收端的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為T2,所述的Tl及T2用NPT作為時間戳,每秒30幀,如果Tl時間為91.5,T2時間為91.467,因為在NPT作為時間戳的模式下,時間以0.033為單位遞增,Tl時間與T2時間恰好相差Delta = 0.033,此種情況則可判斷為業務系統如QoS的下降導致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Tl時間為100,T2時間為91.467,Start時間與End時間之間相差多個單位時間,因此,此種情況則可判斷為是用戶行為如拖動引起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若,Tl及T2採用PTS或DTS為時間戳,每秒15幀,時間戳以67為單位增加,如果Tl時間為3267,T2時間為3200,Tl與T2之間相差Delta = 67單位時間,此種情況則判斷為業務系統引起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Tl時間為22600,T2時間為3267,Tl與T2之間相差大於Delta個單位時間,則可判斷為用戶行為引起的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
[0039]當所述事件信息中用以判定發生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判定信息是包含在事件信息中的停頓標識、拖動標識、事件標識或者緩衝類型識別標識時,QoE監控伺服器通過監控上述的各種標識的狀態來確定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具體地,當接收端上報事件信息中包括停頓標識時,所述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檢驗所述停頓標示是否有效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當接收端上報的事件信息中包括拖動標識時,所述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檢驗所述拖動標示是否有效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當接收端上報的事件信息中包括事件標識時,所述QoE監控伺服器根據所述的事件標識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當接收端上報的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緩衝類型識別標識時,所述QoE監控伺服器根據所述的緩衝類型識別標識是否有效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
[0040]130、根據引起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41]此步驟中,當判斷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其中,業務系統包括端到端的業務相關的部件如頭端,網絡,終端等,典型由業務系統引起的,比如,網絡擁塞,媒體伺服器故障等等多種原因導致的,此時就需要啟動相應的QoS來排除故障,其中,QoS調整可以是提高所述接收端所接收的媒體數據流的傳輸等級和/或減少排隊的等待時延和/或降低被主動丟棄的概率和/或增加發送功率等策略。該QoS調整策略的啟動可以是通過媒體伺服器來實現,或者通過分布式布置的QoE探針之間的交互來實現。當判斷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用戶行為導致的,則認為用戶行為導致的接收端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對用戶QoE影響遠遠小於業務系統如QoS下降導致的接收端內無有效緩存數據對用戶QoE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不同的度量方式來度量兩種不同原因引起的QoE的變化率,才能為後續是否啟動QoS調整提供精確的依據。
[0042]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度量QoE的方法中,通過判斷引起再緩衝的原因,分別計算QoE下降程度,為後續的QoS優化提供依據,從而在有效的保證QoE的同時,還可實現對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
[0043]QoE的下降程度是啟動QoS調整的依據,請參閱圖2,本發明實施例中根據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程度包括:
[0044]S110、獲取由接收端發送的條件信息中停頓時長Duration,停頓間隔Interval ;
[0045]所述的Duration表示由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導致接收端再緩衝開始到接收端媒體開始繼續播放為止的持續時間,所述的Interval表示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與前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時間之間的媒體播放時間戳間隔;
[0046]S120、若判斷結果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則根據如下公式度量QoE下降的程度QoE Δ:
[0047]QoEA= al XDuration + a2 X Interval
[0048]其中,al為停頓時長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a2是停頓間隔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
[0049]具體地,本方法通過模型係數表,得到相應的模型係數(al、a2),更具體地,所述模型係數可以為(10.6,-0.7),並將得到的模型係數和事件信息作為混合模型的輸入參數來計算QoS下降引起的QoE變化率QoE Λ,具體公式為:
[0050]QoE Δ =10.6 X Duration-0.7 X Interval
[0051]其中,10.6是計算停頓時長引起QoE下降的係數,-0.7是計算停頓間隔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0052]S130、若判斷結果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用戶行為引起的,則根據如下公式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53]QoE Δ =a3X (Duration — Threshold);
[0054]其中,a3為QoE變化的係數,所述的Duration表示由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導致接收端再緩衝開始到接收端媒體開始繼續播放為止的持續時間;Threshold是QoE門限值,表示用戶可以忍受的時間,單位與Duration相同。
[0055]此外,請參閱圖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度量QoE的方法中,還包括:
[0056]140、在確定所述QoE變化率大於閾值時,對相應的媒體數據流啟動QoS調整,以保證媒體數據流的QoE。
[0057]其中,該方法中還包括對QoE值的計算以保證經QoS調整過後的QoE值能夠滿足客戶需求。QoE值的計算可以通過獲取所述媒體數據流的媒體採樣信息,該媒體採樣信息包括有:編解碼信息(Codec Information),編解碼圖像大小(Codec Image Size),比特率(Bitrate),巾貞率(Framerate)等信息;在獲取到上述的媒體數據流的媒體採樣信息後,通過模型係數表,得到相應的模型係數(aO、al、a2),並將得到的模型係數和事件信息作為混合模型的輸入參數來計算QoE值,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0058]QoE=aO-QoE Δ =a0- (al XDuration + a2X Interval)
[0059]其中,aO是由視頻信息的 Codec Information, Codec Image Size, Bitrate 計算得到,al是計算停頓時長(Duration)引起QoE下降的係數,a2是計算停頓間隔(Interval)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
[0060]其中,上述的媒體採樣信息,可以包含在事件信息中,並通過接收端將包含有媒體採樣信息的事件信息發送給QoE監控伺服器,從而使QoE監控伺服器能夠根據所述的媒體採樣信息來計算媒體數據流的QoE值以確保調整後的QoE符合客戶的預期。
[006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中,根據引起接收端緩存下將的不同原因來分別計算QoE的變化率,從而能使QoE變化率的度量更加的客觀、精確,以為是否啟動QoS調整提供準確地依據。
[0062]進一步地,上述的停頓間隔(Interval)也可以通過接收端發送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Tl及接收端媒體播放開始的時間通過以下公式運算而得到:
[0063]Interval=Duration+T2-Tl
[0064]其中,Tl是接收端發生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時的媒體播放時間戳,T2是接收端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媒體播放時間戳。
[0065]更進一步地,如果在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兩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而使接收端發生的兩次停頓間隔中出現了由用戶行為導致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用戶的拖動,接收端則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在再緩衝過程中出現的用戶行為(拖動)的開始(Start)時間T3_i及結束T4_i時間,並通以下計算公式來獲得停頓間隔:
[0066]Interval=duration+T2-Tl - Σ (T4_i_T3_i)+ Σ Ds_i ;
[0067]其中T4_i及T3_i分別為第i次拖動的開始時和結束時間,Σ Ds_i為i次拖動導致的播放停頓的時長Duration的總和,i為正整數。
[0068]此外,若在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兩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而使接收端發生的兩次停頓間隔中還發生了暫停,那麼接收端還將發送所述暫停(Pause)時長(Duration)信息,並通以下計算公式來獲得停頓間隔:
[0069]Interval=duration+T2-Tl - Σ (T4_i_T3_i)+ Σ Ds_+ Σ Dp_i ;
[0070]其中,Σ Dp_i為在再緩衝過程中i次暫停持續時間的總和。
[0071]由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可知,通過接收端發送不同的參數,伺服器端均可根據其發送的參數來計算出所需要的當前Interval的值,從而進一步的得到QoE變化率QoE Λ。
[0072]請參閱圖4,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裝置200,該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裝置200是用於實現上述的方法,可以是在一個網絡媒體伺服器或者是單獨的設備與媒體伺服器配合工作,該裝置200包括其包括:
[0073]接收模塊210,用以接收到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0074]在網絡媒體的傳輸過程中,媒體數據被劃分成多個數據包,這些數據包按照流的方式傳輸至接收端,並暫存在接收端的緩存中,當接收端的緩存內存儲的數據量足夠接收端提取並呈現給用戶時,接收端就開始播放相應的媒體節目,當媒體業務系統出現故障或者用戶在觀看媒體節目的過程中拖動媒體節目的播放條,將會使接收端的緩存內的數據量下降,當接收端的緩存內的數據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即接收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以後將會導致接收端無法從緩存內讀取足夠的數據來維持當前的媒體節目播放的正常播放,此時,接收端的媒體播放將開始再緩衝,並發送再緩衝(ReufTering)信息給QoE監控伺服器。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用戶行為採用用戶拖動播放條來說明,但並不局限於用戶拖動播放條,所述的用戶行為可指由用戶人為操作導致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及接收端的再緩衝。所述的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其此次再緩衝的原因的條件信息,該條件信息用以供QoE監控伺服器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具體地,所述接收模塊210所接收的條件信息包括有:媒體播放進程中的媒體時間戳信息,即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該時刻表示接收端媒體播放過程中由於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而出現播放停頓時的媒體時間戳,以及媒體播放繼續開始時間,該時刻表示媒體播放進程繼續開始時的媒體時間戳。其中,所述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均採用時間戳(time stamp)表示方法,所述時間戮的單位米用DTS (Decode Time Stamp解碼時間戮)、PTS (Presentation TimeStamp顯示時間戳)、NPT (Normal Play Time普通播放時間)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的條件信息,包括兩個媒體播放過程中的時間點,即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用以供QoE監控伺服器來自主的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接收端發送上述兩個時間點的時間戳。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條件信息可以是特徵標識,所述特徵標識用來表示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所述事件信息中的特徵標識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從而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具體地,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
[0075]通過在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一個停頓標識(Stop flag)來實現區分本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如果是業務系統如QoS下降引起的,則停頓該標識有效,否則,該停頓標識無效。其中接收端發送條件信息的格式可以是,Rebuffering:Stop flag。[0076]可選擇地,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條件信息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0077]通過在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的一個拖動標識(Trick mode flag)來實現區分本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如果是業務系統引起的,則該拖動標識有效,否則,該拖動標識無效。
[0078]可選擇地,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條件信息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0079]通過在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事件標識(Event)來實現區分在接收端媒體播放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其中接收端發送的事件信息中的事件類型可以表示為,Event:Stop或Trick mode或Seek,其中Event只會在同一時刻發生一個事件。具體地,如果事件標識(Event)被標識為停頓(Stop ),則表示由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事件(Event)被標識為拖動Trick mode或Seek,則因用戶行為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所述QoE監控伺服器通過檢驗所述事件標識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導致。該實施方式中在事件標識(Event)中僅列舉了 3種事件,停頓、拖動的組合,但並不限上述事件的,事件標識可以根據需求做出多種不同的選擇或者變化。
[0080]可選擇地,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通過如下條件信息來判斷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0081]可以通過定義拖動為特殊的Initial buffering過程,即在Initial buffering中增加新的用以標識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緩衝類型識別標識。當接收端發送事件信息(Event)時激活所述緩衝類型識別標識;具體地,在初始化事件信息中增加緩衝標識,具體地,增加一個拖動標識(Seek flag),如果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則該拖動標識有效,否則,該拖動標識無效。其中接收端發送的QoE參數的格式可以是,Initial buffering:Seek flag。
[0082]判斷模塊220,用以根據所述條件信息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行為引起的;
[0083]當所述事件信息中用以判定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判定信息是接收端媒體播放過程中的時間戳信息時,所述判斷模塊220還用於通過比較此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開始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來判斷弓I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如果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時間與接收端的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相同或相近或相差為Delta個時間單位,Delta為根據場景需求而設置時間值,,則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如果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與接收端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未滿足上述條件,即,上述兩個時間點的時間戳之間相差Delta個以上的時間戳時,則認為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用戶行為引起。
[0084]具體地,若,上述兩個時間點分別記為Tl及T2,即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開始時間為Tl,接收端的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時間為T2,所述的Tl及T2用NPT作為時間戳,每秒30幀,如果Tl時間為91.5,T2時間為91.467,因為在NPT作為時間戳的模式下,時間以0.033為單位遞增,Tl時間與T2時間恰好相差Delta = 0.033,此種情況則可判斷為業務系統如QoS的下降導致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Tl時間為100,T2時間為91.467,Start時間與End時間之間相差大於Delta單位時間,因此,此種情況則可判斷為是用戶行為如拖動引起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若,Tl及T2採用PTS或DTS為時間戳,每秒15幀,時間戳以67為單位增加,如果Tl時間為3267,T2時間為3200,Tl與T2之間相差Delta = 67單位時間,此種情況則判斷為業務系統引起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Tl時間為22600,T2時間為3267,Tl與T2之間相差大於Delta個單位時間,則可判斷為用戶行為引起的接收端緩存內無足夠有效媒體數據。
[0085]當所述事件信息中用以判定發生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判定信息是包含在事件信息中的停頓標識、拖動標識、事件標識或者緩衝類型識別標識時,所述判斷模塊220還用於通過監控上述的各種標識的狀態來確定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具體地,當接收端上報事件信息中包括停頓標識時,所述判斷模塊220還用於通過檢驗所述停頓標示是否有效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當接收端上報的事件信息中包括拖動標識時,所述判斷模塊220還用於通過檢驗所述拖動標示是否有效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當接收端上報的事件信息中包括事件標識時,所述判斷模塊220還用於根據所述的事件標識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當接收端上報的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緩衝類型識別標識時,所述判斷模塊220還用於根據所述的緩衝類型識別標識是否有效來判斷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用戶行為引起的。
[0086]QoE度量模塊230,用於根據引起端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不同原因,分別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87]此步驟中,當判斷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比如,網絡擁塞,媒體伺服器故障等等多種原因導致的,此時就需要啟動相應的QoS來排除故障,其中,QoS調整可以是提高所述接收端所接收的媒體數據流的傳輸等級和/或減少排隊的等待時延和/或降低被主動丟棄的概率和/或增加發送功率等策略。該QoS調整策略的啟動可以是通過媒體伺服器來實現,或者通過分布式布置的QoE探針之間的交互來實現。當判斷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用戶行為導致的,則認為用戶行為導致的接收端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對用戶QoE影響遠遠小於業務系統如QoS下降導致的接收端內無有效緩存數據對用戶QoE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不同的度量方式來度量兩種不同原因引起的QoE的變化率,才能為後續是否啟動QoS調整提供精確的依據。
[0088]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度量QoE的裝置中,通過判斷引起再緩衝的原因,分別計算QoE下降程度,為後續的QoS優化提供依據,從而在有效的保證QoE的同時,還可實現對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
[0089]QoE的下降程度是啟動QoS調整的依據,請參閱圖5本發明實施例中的QoE度量模塊230還包括:
[0090]判斷信息獲取單元232,用於獲取由接收端發送的條件信息中停頓時長Duration,停頓間隔 Interval ;
[0091]所述的Duration表示由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導致接收端再緩衝開始到接收端媒體開始繼續播放為止的持續時間,所述的Interval表示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與前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時間之間的媒體播放時間戳間隔;
[0092]第一計算單元234,用以在判斷結果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則根據如下公式度量QoE下降的程度QoE Δ:
[0093]QoEA= al XDuration + a2 X Interval
[0094]其中,al為停頓時長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a2是停頓間隔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
[0095]具體地,本方法通過模型係數表,得到相應的模型係數(al、a2),更具體地,所述模型係數可以為(10.6,-0.7),並將得到的模型係數和事件信息作為混合模型的輸入參數來計算QoS下降引起的QoE變化率QoE Λ,具體公式為:
[0096]QoE Δ =10.6 X Duration-0.7 X Interval
[0097]其中,10.6是計算停頓時長引起QoE下降的係數,-0.7是計算停頓間隔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
[0098]第二計算單元236,用以在判斷結果顯示此次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是由用戶行為引起的,則根據如下公式度量QoE下降的程度:
[0099]QoE Δ =a3X (Duration — Threshold);
[0100]其中,a3為QoE變化的係數,所述的Duration表示由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導致接收端再緩衝開始到接收端媒體開始繼續播放為止的持續時間;Threshold是QoE門限值,表示用戶可以忍受的時間,單位與Duration相同。
[0101]此外,本發明提供的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裝置200還包括
[0102]QoS調整模塊240,用以在確定所述Λ QoE變化率大於閾值時,對相應的媒體數據流啟動QoS調整,以保證媒體數據流的QoE。
[0103]其中,該模塊還用以計算QoE值以保證經QoS調整過後的QoE值能夠滿足客戶需求。QoE值的計算可以通過獲取所述媒體數據流的媒體採樣信息,該媒體採樣信息包括有:編解碼信息(Codec Information),編解碼圖像大小(Codec Image Size),比特率(Bi trate ),巾貞率(Framerate )等信息;在獲取到上述的媒體數據流的媒體採樣信息後,通過模型係數表,得到相應的模型係數(aO、al、a2),並將得到的模型係數和事件信息作為混合模型的輸入參數來計算QoE值,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0104]QoE=aO-QoE Δ =a0- (al XDuration + a2X Interval)
[0105]其中,aO是由視頻信息的 Codec Information, Codec Image Size, Bitrate 計算得到,al是計算停頓時長(Duration)引起QoE下降的係數,a2是計算停頓間隔(Interval)引起的QoE變化的係數。
[0106]其中,上述的媒體採樣信息,可以包含在事件信息中,並通過接收端將包含有媒體採樣信息的事件信息發送給QoE監控伺服器,從而使QoE監控伺服器能夠根據所述的媒體採樣信息來計算媒體數據流的QoE值以確保調整後的QoE符合客戶的預期。
[010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裝置200中,根據引起接收端緩存下將的不同原因來分別計算QoE的變化率,從而能使QoE變化率的度量更加的客觀、精確,以為是否啟動QoS調整提供準確地依據。
[0108]進一步地,上述的停頓間隔(Interval)也可以通過接收端發送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Tl及接收端媒體播放開始的時間通過以下公式運算而得到:
[0109]Interval=Duration+T2-Tl
[0110]其中,Tl是接收端發生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時的媒體播放時間戳,T2是接收端媒體播放開始繼續時的媒體播放時間戳。
[0111]更進一步地,如果在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兩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而使接收端發生的兩次停頓間隔中出現了由用戶行為導致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用戶的拖動,接收端則發送的事件信息中增加在再緩衝過程中出現的用戶行為(拖動)的開始(Start)時間T3_i及結束T4_i時間,並通以下計算公式來獲得停頓間隔:
[0112]Interval=duration+T2-Tl - Σ (T4_i_T3_i)+ Σ Ds_i ;
[0113]其中T4_i及T3_i分別為第i次拖動的開始時和結束時間,Σ Ds_i為i次拖動導致的播放停頓的時長Duration的總和,i為正整數。
[0114]此外,若在由業務系統引起的兩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而使接收端發生的兩次停頓間隔中還發生了暫停,那麼接收端還將發送所述暫停(Pause)時長(Duration)信息,並通以下計算公式來獲得停頓間隔:
[0115]Interval=duration+T2-Tl - Σ (T4_i_T3_i)+ Σ Ds_+ Σ Dp_i ;
[0116]其中,Σ Dp_i為在再緩衝過程中i次暫停持續時間的總和。
[0117]由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可知,通過接收端發送不同的參數,伺服器端均可根據其發送的參數來計算出所需要的當前Interval的值,從而進一步的得到QoE變化率QoE Λ。
[0118]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發明可藉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體,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體產品存儲在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如計算機的軟盤,硬碟或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伺服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如果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所述接收端發送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所述的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包括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其中不同的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對應不同的QOE度量方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度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條件信息中包括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所述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指接收端媒體播時的時間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度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條件信息為特徵標識,所述特徵標識用來表示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度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特徵標識為停頓標示Stop flag,如果是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則該停頓標識有效;否則,該停頓標識無效。
5.如權利要求3所述度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特徵 標識為拖動標識Trick mode flag,如果是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則該拖動標識有效;否則,該拖動標識無效。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度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特徵標識為事件標識Event,該事件標識的事件類型為停頓Stop或者拖動Seek ;如果事件標識Event被標識為停頓Stop,則表示由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事件被標識為Seek,則表示因用戶行為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意一項所述的度量QoE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事件信息中還包括有停頓時長Duration和停頓間隔Interval,所述的Duration表示由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導致接收端再緩衝開始到接收端媒體開始繼續播放為止的持續時間,所述的Interval表示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與前次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時間之間的媒體播放時間戳間隔。
8.一種度量用戶體驗質量QoE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發送模塊,用以當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時,所述接收端發送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所述的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包括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其中不同的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對應不同的QOE度量方式。
9.一種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接收端接收媒體數據; 播放媒體數據;如果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所述接收端上報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包括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一種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不同的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對應不同的QOE度量方式。
12.如權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項所述的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條件信息中包括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所述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指接收端媒體播時的時間戳。
13.如權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項所述的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條件信息為特徵標識,所述特徵標識用來表示引起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特徵標識為停頓標示Stop flag,如果是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則該停頓標識有效;否則,該停頓標識無效。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特徵標識為拖動標識Trick mode flag,如果是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則該拖動標識有效;否則,該拖動標識無效。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反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特徵標識為事件標識Event,該事件標識的事件類型為停頓Stop或者拖動Seek ;如果事件標識Event被標識為停頓Stop,則表示由業務系統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如果事件被標識為Seek,則表示因用戶行為導致接收端的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
17.一種信息反饋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 接收模塊,用以收媒體數據,並將所述媒體數據暫存在接收端的緩存中; 播放模塊,用以提取並播放暫存在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媒體數據; 反饋模塊,用以當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時,所述接收端上報事件信息,所述事件信息中包括有用以判定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的條件信息。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一種信息反饋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引起所述接收端緩存內的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包括是由業務系統引起的還是由用戶的行為引起。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一種信息反饋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不同的引起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的原因對應不同的QOE度量方式。
20.如權利要求17至19任意一項所述的信息反饋的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反饋模塊上報的條件信息中包括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所述緩存內有效媒體數據不足開始的時間及接收端的媒體播放繼續開始的時間指接收端媒體播時的時間戳。
【文檔編號】H04L12/26GK103873306SQ20141012549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明者】陳兵, 謝清鵬, 孫李娜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