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1:27:16 1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焦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 置,可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焦距調節及功能測試。
背景技術:
目前,自帶內置攝像頭的筆記本電腦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在其製造過程中, 需要對其內置攝像頭進行焦距調節及功能測試,而目前調焦測試都是通過人工進行的,即 工人通過手動的調焦把手,手動旋轉鏡頭,在測試光箱中,觀察測試的數據(數據標準有一 定得範圍如清晰度是500 1000),人工調焦時,只要能達到500就可能會停止調焦。顯然, 上述操作無法保證產品達到最佳值,即產品的清晰度無法達到最佳狀態。此外,人工操作的 生產效率較低,無法適應現代機械自動化生產的趨勢。另一方面,對於內置攝像頭的功能測試,主要是指黑白測試,現有的操作是先用手 動治具手動推動白色擋板到鏡頭上面,然後開始測試,測試結束後,人工將黑色擋板放置到 鏡頭表面,測試產品,等到全部測試結束後,人工將兩塊擋板移開位置,經行下一產品的重 複測試。顯然也存在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以提高其生產效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 調焦裝置,包括基座、定位機構、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功能測試機構、控制系統和測試 系統,所述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和功能測試機構均由控制系統控制連接;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面板,其上設有與攝像頭配合的夾持件,定位面板上還設 有限位螺絲;所述調焦機構包括設於定位面板上方的調焦傳動面板、調焦把手和驅動部件,所 述調焦傳動面板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通孔,通孔內設有所述調焦把 手,調焦把手與驅動部件轉動配合;所述上下運動機構包括氣缸、氣缸的一端與定位面板連接,另一端與調焦傳動面 板連接;所述功能測試機構包括黑白旋轉盤和旋轉驅動部件,黑白旋轉盤設於調焦傳動面 板的正上方,黑白旋轉盤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漏空孔。上文中,所述上下運動機構包括氣缸、氣缸的一端與定位面板連接,另一端與調焦 傳動面板連接,從而實現定位面板和調焦傳動面板的相對運動,兩個面板之間還可設置導 柱以增加整個設備的強度。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調焦機構的驅動部件包括電機、小帶輪和大帶輪,電機與小 帶輪連接,小帶輪和大帶輪通過同步帶連接,大帶輪與調焦把手轉動配合。[0012]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基座上還設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與控制系統電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調焦原理是利用測試系統快速的調節焦距,利用拋物線原理,從不 清晰到最清晰,再到清晰度下降最大值的10%,機器停止並返回到最佳數據處,從而保證產 品能始終處在最佳清晰位置。利用功能測試機構的旋轉驅動部件(如伺服電機)帶動黑白旋轉盤切換不同的位 置(旋轉盤上面有三種狀態漏空狀態、白色背光板、全黑狀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先將待測試的鏡頭放置於定位機構的夾持件中,再利 用上下運動機構調節定位面板與調焦傳動面板之間的距離(定位面板固定不動,調焦傳動 面板逐步下壓),在調焦機構下壓過程中,調焦把手會逐漸接近鏡頭,當調焦把手接觸到鏡 頭表面時,調焦把手會自動向上彈起,不至於壓壞鏡頭表面,再通過自身的重量,在螺紋吻 合時調焦把手自動進入吻合狀態,從而帶動調焦;然後利用驅動部件帶動調焦把手轉動,配 合測試系統利用拋物線原理尋找到最佳數據,實現調焦;調焦完成後,即可進行黑白功能測 試,利用旋轉驅動部件(如伺服電機)帶動旋轉盤切換不同的位置(旋轉盤上面有三種狀 態漏空狀態、白色背光板、全黑狀態)從而實現功能測試。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是1、本實用新型通過測試系統和控制系統將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和功能測試機 構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了調焦、功能測試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人力,控 制了人力成本,且產能可提升20%以上。2、本實用新型配合測試系統利用拋物線原理,從不清晰到最清晰,再到清晰度下 降最大值的10%,機器停止並返回到最佳數據處,從而保證產品清晰達到最佳狀態。3、本實用新型在黑白旋轉盤上設置了漏空孔,使其具有清晰度、白色環境功能測 試、黑色環境功能測試三種狀態,有效的利用空間,精簡了設備。4、本實用新型在定位面板上設置了限位螺絲,因而可以根據不同的產品,自由調 節高度,具有良好的適用範圍。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配合測試系統和控制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化運作,適合推 廣應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右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圖;(含攝像頭)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爆炸圖;(含攝像頭)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調焦機構的俯視圖。其中1、基座;2、定位面板;3、夾持件;4、限位螺絲;5、調焦傳動面板;6、調焦把 手;7、電機;8、通孔;9、氣缸;10、黑白旋轉盤;11、漏空孔;12、小帶輪;13、大帶輪;14、同步 帶;15、控制面板;16、攝像頭;17、伺服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1 6所示,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包括基座1、定位機 構、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功能測試機構、控制系統和測試系統,所述上下運動機構、調 焦機構和功能測試機構均由控制系統控制連接;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面板2,其上設有與攝像頭配合的夾持件3,定位面板上還 設有限位螺絲4 ;所述調焦機構包括設於定位面板上方的調焦傳動面板5、調焦把手6和驅動部件, 所述調焦傳動面板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通孔8,通孔內設有所述調焦 把手,調焦把手與驅動部件轉動配合;所述驅動部件包括電機7、小帶輪12和大帶輪13,電 機與小帶輪連接,小帶輪12和大帶輪13通過同步帶14連接,大帶輪13與調焦把手6轉動 配合(參見圖6所示;所述上下運動機構包括氣缸9、氣缸的一端與定位面板連接,另一端與調焦傳動面 板連接;所述功能測試機構包括黑白旋轉盤10和伺服電機17,黑白旋轉盤設於調焦傳動 面板的正上方,黑白旋轉盤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漏空孔11。所述基座上還設有控制面板15,控制面板與控制系統電連接。上文中,所述上下運動機構包括氣缸、氣缸的一端與定位面板連接,另一端與調焦 傳動面板連接,從而實現定位面板和調焦傳動面板的相對運動,兩個面板之間還可設置導 柱以增加整個設備的強度。本實用新型的調焦原理是利用測試系統快速的調節焦距,利用拋物線原理,從不 清晰到最清晰,再到清晰度下降最大值的10%,機器停止並返回到最佳數據處,從而保證產 品能始終處在最佳清晰位置。利用功能測試機構的旋轉驅動部件(如伺服電機)帶動黑白旋轉盤切換不同的位 置(旋轉盤上面有三種狀態漏空狀態、白色背光板、全黑狀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先將待測試的鏡頭放置於定位機構的夾持件中,再利 用上下運動機構調節定位面板與調焦傳動面板之間的距離(定位面板固定不動,調焦傳動 面板逐步下壓),在調焦機構下壓過程中,調焦把手會逐漸接近鏡頭,當調焦把手接觸到鏡 頭表面時,調焦把手會自動向上彈起,不至於壓壞鏡頭表面,再通過自身的重量,在螺紋吻 合時調焦把手自動進入吻合狀態,從而帶動調焦;然後利用驅動部件帶動調焦把手轉動,配 合測試系統利用拋物線原理尋找到最佳數據,實現調焦;調焦完成後,即可進行黑白功能測 試,利用旋轉驅動部件(如伺服電機)帶動旋轉盤切換不同的位置(旋轉盤上面有三種狀 態漏空狀態、白色背光板、全黑狀態)從而實現功能測試。
權利要求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基座(1)、定位機構、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功能測試機構、控制系統和測試系統,所述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和功能測試機構均由控制系統控制連接;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面板(2),其上設有與攝像頭配合的夾持件(3),定位面板上還設有限位螺絲(4);所述調焦機構包括設於定位面板上方的調焦傳動面板(5)、調焦把手(6)和驅動部件,所述調焦傳動面板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通孔(8),通孔內設有所述調焦把手,調焦把手與驅動部件轉動配合;所述上下運動機構包括氣缸(9)、氣缸的一端與定位面板連接,另一端與調焦傳動面板連接;所述功能測試機構包括黑白旋轉盤(10)和旋轉驅動部件,黑白旋轉盤設於調焦傳動面板的正上方,黑白旋轉盤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漏空孔(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焦 機構的驅動部件包括電機(7)、小帶輪(12)和大帶輪(13),電機與小帶輪連接,小帶輪(12) 和大帶輪(13)通過同步帶(14)連接,大帶輪(13)與調焦把手(6)轉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基座 上還設有控制面板(15),控制面板與控制系統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功能 測試機構的旋轉驅動部件為伺服電機(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筆記本內置攝像頭的調焦裝置,包括基座、定位機構、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功能測試機構、控制系統和測試系統,所述上下運動機構、調焦機構和功能測試機構均由控制系統控制連接;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面板,其上設有與攝像頭配合的夾持件,定位面板上還設有限位螺絲;所述調焦機構包括設於定位面板上方的調焦傳動面板、調焦把手和驅動部件,所述調焦傳動面板上正對所述定位面板的夾持件的位置設有通孔,通孔內設有所述調焦把手,調焦把手與驅動部件轉動配合。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調焦、功能測試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G03B43/00GK201732238SQ20102028640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0日
發明者曹國生 申請人:蘇州實盈影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