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8:14:22 1
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依次包括如下步驟:a.土地平整;b.土壤改良;c.先鋒植物種植;d.套種植物種植讓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形成植被。本發明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具有提升開採後的稀土礦區土壤中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改善土壤生態、加快修復速度等優點。
【專利說明】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礦區±壤的工藝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稀±礦區±壤生態修復領域,具體涉及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 礦區±壤的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我國稀±礦場資源豐富,稀±資源儲量、產量、銷售量和使用量均佔世界第一,是 世界第一大稀±資源國。長期W來,我國很多稀±礦區受到無節制地開採,致使礦區±壤結 構破壞、服力降低、有機質嚴重缺乏,植被難W生長。為了解決稀±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我 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12年6月發布《中國稀±狀況和政策》白皮書,W加大我國稀± 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力度。特別是2014年3月世貿組織裁定中國稀±限制案敗訴,說明我國 稀±礦開採、利用和修復的任務非常艱巨,稀±礦區如何邊開採邊治理成為我國的稀±礦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0003] 生物修復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治理汙染±壤的全新 技術,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轉化±壤和水體中的汙染物, 使環境中的汙染物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因生物修復具有高效低耗、方便簡潔、保持水 ±和美化環境等諸多優點,已經引起±壤學家、植物學家和環境科學家的廣泛關注。但是, 礦業廢棄地礦對於植物定居而言,是一種極端的生境,植物在廢棄地上的自然定居過程極 其緩慢,要達到良好的植被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數百年時間,其演替過程也是基質的緩 慢改良和耐性物種的逐漸形成過程。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能夠提升開採後的稀±礦區± 壤中的細菌數量和種類、改善±壤生態、加快修復速度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礦 區±壤的工藝。
[0005]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 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礦區±壤的工藝,其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0007] a. ±地平整;將開採過的稀±礦區±壤進行±地平整處理;
[000引 b. ±壤改良;向經過a步驟平整處理的±壤中加入施加動物糞便,所述動物糞便 的施加量為 120-160kg/100m2 ;
[0009] C.先鋒植物種植;向經過a步驟處理的±壤中施播兩耳草種子,所述兩耳草種子 的施播量為 0. 2-0. 4kg/100m2 ;
[0010] d.套種植物種植:待C步驟中的兩耳草種子自然生長3-6個月後,在±壤中施播 套種植物種子,所述套種植物為柱花草、首薦、香根草、百喜草、玉米、山毛豆、木豆、翅芙決 明、馬唐草、帆子草、芒贊、野覓、馬尾松和油桐;接著,讓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形成 植被;
[0011] 所述套種植物種子的施播量分別為:柱花草種子0. 1-0. 3kg/100m2、首薦種子 0. 2-〇. 4kg/100m2、香根草種子 0. l-〇. 3kg/100m2、百喜草種子 0. l-〇. 2kg/100m2、玉米種子 0. 6-0. 8kg/100m2、山毛豆種子 0. 3-0. 5kg/100m2、木豆種子 0. 2-0. 4kg/100m2、翅芙決明種 子 0. 2-0. 4kg/100m2、馬唐草種子 0. 1-0. 3kg/100m2、帆子草種子 0. 1-0. 3kg/100m2、芒贊種 子 0. 1-0. 3kg/100m2、野覓種子 0. 2-0. 4kg/100m2、馬尾松種子 0. 1-0. 3kg/100m2 和油桐種子 0. 2-0. 4kg/100m2。
[0012] 本發明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a步驟中的動物糞便為雞糞。進一步優選的方案為, 所述雞糞的施加量為150kg/100m 2。
[0013] 本發明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d步驟中兩耳草種子自然生長的時間為4個月。
[0014] 本發明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d步驟中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的時間至少 為1年。進一步優選的方案為,所述d步驟中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的時間至少為2 年。
[0015] 本發明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d步驟中套種植物種子的施播量分別為:柱花草種 子0.化g/lOOm 2、首薦種子0. 3kg/100m2、香根草種子0. ]_kg/100m2、百喜草種子0.化g/lOOm2、 玉米種子0.化g/lOOm 2、山毛豆種子0.化g/lOOm2、木豆種子0. 2kg/100m2、翅芙決明種子 0. 3kg/100m2、馬唐草種子0.化g/lOOm2、帆子草種子0. 3kg/100m2、芒贊種子0. :Lkg/100m2、野 覓種子0. 4kg/100m2、馬尾松種子0.化g/lOOm2和油桐種子0. 3kg/100m2。
[0016] 本發明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C步驟中兩耳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15cm、列距為 10-15cm進行施播。
[0017] 本發明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柱花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5-20畑1、列距為20-30cm 進行施播;所述首薦種子按照行距為20-30cm、列距為30-40cm進行施播;所述香根草種 子按照行距為8-12畑1、列距為8-12畑1進行施播;所述百喜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14畑1、 列距為1〇-15畑1進行施播;所述玉米種子按照行距為30-40畑1、列距為40-60畑1進行施 播;所述山毛豆種子按照行距為20-30畑1、列距為25-35cm進行施播;所述木豆種子按照 行距為25-35畑1、列距為20-40畑1進行施播;所述翅芙決明種子按照行距為25-40畑1、列距 為25-40cm進行施播;所述馬唐草種子按照行距為8-12畑1、列距為10-15cm進行施播;所 述帆子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〇-14畑1、列距為10-15畑1進行施播;所述芒贊種子按照行距為 10-14畑1、列距為10-15畑1進行施播;所述野覓種子按照行距為20-35畑1、列距為20-40畑1進 行施播;所述馬尾松種子按照行距為100-200畑1、列距為100-200cm進行施播;所述油桐種 子按照行距為150-250畑1、列距為150-250cm進行施播。
[0018] 本發明中,進一步優選的方案為所述兩耳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cm、列距為15cm進 行施播;所述柱花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8cm、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首薦種子按照行距 為25cm、列距為35cm進行施播;所述香根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cm、列距為12cm進行施播; 所述百喜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〇畑1、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玉米種子按照行距為30畑1、 列距為40cm進行施播;所述山毛豆種子按照行距為25畑1、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木豆 種子按照行距為28cm、列距為30cm進行施播;所述翅芙決明種子按照行距為25cm、列距為 30cm進行施播;所述馬唐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cm、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帆子草種子 按照行距為14畑1、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芒贊種子按照行距為12畑1、列距為15cm進行 施播;所述野覓種子按照行距為30cm、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馬尾松種子按照行距為 100cm、列距為150cm進行施播;所述油桐種子按照行距為200cm、列距為200cm進行施播。
[0019]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是;採用本發明的方案,進過±壤的改良,W及播 種的先鋒植物、套種植物的種子自然生長,構建不同的植物群落,形成植被,完成±壤的生 態修復;其中,先鋒植物兩耳草的莖節著地生根,覆蓋率高,生活力強,其種子邊成熟邊脫 落,能產生大量種子繁衍後代,並對稀±尾礦區的重金屬Mn和化具有較強的吸收和轉移能 力,為套種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從而為±壤的修復提供較好的生態;經過修復,實 現生態修復過程中±壤-微生物-植物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壤生態得到了明顯的改 善和恢復。
[0020] 下面結合附圖【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 圖1為實施例1中的兩耳草的生長狀況圖;
[0022] 圖2為實施例1中的香根草的生長狀況圖;
[0023] 圖3為實施例1中的望江南的生長狀況圖;
[0024] 圖4為實施例1中未處理前的稀±礦區地貌圖;
[0025] 圖5為實施例1中W香根草為先鋒植物進行處理後的稀±礦區植被圖;
[0026] 圖6為實施例1中W兩耳草為先鋒植物進行處理後的稀±礦區植被圖;
[0027] 圖7為實施例1中W望江南為先鋒植物進行處理後的稀±礦區植被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實施例1
[0029] 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礦區±壤的工藝,其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0030] a. ±地平整;將開採過的稀±礦區±壤進行±地平整處理;
[0031] b. ±壤改良;向經過a步驟平整處理的±壤中加入施加雞糞,所述雞糞的施加量 為 150kg/100m2 ;
[0032] C.先鋒植物種植;向經過a步驟處理的±壤中施播兩耳草種子,所述兩耳草種子 的施播量為0. 2kg/100m2 ;
[0033] d.套種植物種植:待C步驟中的兩耳草種子自然生長4個月後,在±壤中施播套 種植物種子,所述套種植物為柱花草、首薦、香根草、百喜草、玉米、山毛豆、木豆、翅芙決明、 馬唐草、帆子草、芒贊、野覓、馬尾松和油桐;接著,讓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2年,形 成植被;
[0034] 所述兩耳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cm、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柱花草種子按照 行距為18畑1、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首薦種子按照行距為25畑1、列距為35cm進行施 播;所述香根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cm、列距為12cm進行施播;所述百喜草種子按照行距為 10畑1、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玉米種子按照行距為30畑1、列距為40cm進行施播;所述 山毛豆種子按照行距為25畑1、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木豆種子按照行距為28畑1、列距 為30cm進行施播;所述翅芙決明種子按照行距為25cm、列距為30cm進行施播;所述馬唐 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〇畑1、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帆子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4畑1、列距為 15cm進行施播;所述芒贊種子按照行距為12畑1、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野覓種子按照 行距為30畑1、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馬尾松種子按照行距為100cm、列距為150cm進行 施播;所述油桐種子按照行距為200cm、列距為200cm進行施播。
[0035] 本實施例在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稀±礦區進行,在進行a步驟的±地平整和b步 驟的±壤改良後,分別在不同的位置按照C步驟的量分別播種兩耳草、香根草和望江南;待 其種子自然成長至成熟。
[0036] 1.稀±礦區±壤特點
[0037] 在±地平整前進行±壤樣本採集,採集深度為0-20cm的4個±樣混合為1個樣, 即為1個±壤混合樣品,本實施例隨機採集3個±壤混合樣品;±壤樣品W王水-高氯酸法 消化;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樣品中重金屬含量,±壤中重金屬平均含量見表1 ;礦區 ±壤中Mn,Pb和化H種重金屬元素平均量均遠遠超過了廣東省和中國±壤背景值,Pb的 含量遠超過±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而且已經超過了汙染警戒值(H級),化的含量也接近 了二級汙染警戒值。
[0038] 表1 ;採樣點±壤重金屬含量(n = 3)
[0039]
【權利要求】
1. 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a. 土地平整:將開採過的稀土礦區土壤進行土地平整處理; b. 土壤改良:向經過a步驟平整處理的土壤中加入施加動物糞便,所述動物糞便的施 加量為 120-160kg/100m2 ; c. 先鋒植物種植:向經過a步驟處理的土壤中施播兩耳草種子,所述兩耳草種子的施 播量為 〇? 2-0. 4kg/100m2 ; d. 套種植物種植:待c步驟中的兩耳草種子自然生長3-6個月後,在土壤中施播套種 植物種子,所述套種植物為柱花草、苜蓿、香根草、百喜草、玉米、山毛豆、木豆、翅莢決明、 馬唐草、蟣子草、芒箕、野莧、馬尾松和油桐;接著,讓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形成植 被; 所述套種植物種子的施播量分別為:柱花草種子〇. l-o. 3kg/100m2、苜蓿種子 0? 2-0. 4kg/100m2、香根草種子 0? 1-0. 3kg/100m2、百喜草種子 0? 1-0. 2kg/100m2、玉米種子 0? 6-0. 8kg/100m2、山毛豆種子 0? 3-0. 5kg/100m2、木豆種子 0? 2-0. 4kg/100m2、翅莢決明種 子 0? 2-0. 4kg/100m2、馬唐草種子 0? 1-0. 3kg/100m2、蟣子草種子 0? 1-0. 3kg/100m2、芒箕種 子 0. 1-0. 3kg/100m2、野覽種子 0. 2-0. 4kg/100m2、馬尾松種子 0. 1-0. 3kg/100m2 和油桐種子 0? 2-0. 4kg/100m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a步驟中的動物糞便為雞糞。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雞糞的施加量為150kg/100m2。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d步驟中兩耳草種子自然生長的時間為4個月。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d步驟中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的時間至少為1年。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d步驟中先鋒植物、套種植物自然生長的時間至少為2年。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 在於所述d步驟中套種植物種子的施播量分別為:柱花草種子0. 2kg/100m2、苜蓿種子 0? 3kg/100m2、香根草種子 0? lkg/100m2、百喜草種子 0? 2kg/100m2、玉米種子 0? 7kg/100m2、 山毛豆種子0. 5kg/100m2、木豆種子0. 2kg/100m2、翅莢決明種子0. 3kg/100m2、馬唐草種子 0? 2kg/100m2、蟣子草種子 0? 3kg/100m2、芒箕種子 0? lkg/100m2、野覽種子 0? 4kg/100m2、馬尾 松種子〇? lkg/100m2和油桐種子0? 3kg/100m2。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c步驟中兩耳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15cm、列距為10-15cm進行施播。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 在於:所述柱花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5-20cm、列距為20-30cm進行施播;所述苜蓿種子按 照行距為20-30cm、列距為30-40cm進行施播;所述香根草種子按照行距為8-12cm、列距 為8-12cm進行施播;所述百喜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14cm、列距為10-15cm進行施播;所 述玉米種子按照行距為30-40cm、列距為40-60cm進行施播;所述山毛豆種子按照行距為 20-30cm、列距為25-35cm進行施播;所述木豆種子按照行距為25-35cm、列距為20-40cm進 行施播;所述翅莢決明種子按照行距為25-40cm、列距為25-40cm進行施播;所述馬唐草種 子按照行距為8-12cm、列距為10-15cm進行施播;所述蟣子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14cm、 列距為l〇-15cm進行施播;所述芒箕種子按照行距為10-14cm、列距為10-15cm進行施播; 所述野莧種子按照行距為20-35cm、列距為20-40cm進行施播;所述馬尾松種子按照行距 為100-200cm、列距為100-200cm進行施播;所述油桐種子按照行距為150-250cm、列距為 150-250cm進行施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耳草作為先鋒植物修復稀土礦區土壤的工藝,其特徵在 於:所述兩耳草種子按照行距為l〇cm、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柱花草種子按照行距為 18cm、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苜蓿種子按照行距為25cm、列距為35cm進行施播;所述 香根草種子按照行距為l〇cm、列距為12cm進行施播;所述百喜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0cm、列 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玉米種子按照行距為30cm、列距為40cm進行施播;所述山毛豆 種子按照行距為25cm、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木豆種子按照行距為28cm、列距為30cm 進行施播;所述翅莢決明種子按照行距為25cm、列距為30cm進行施播;所述馬唐草種子按 照行距為l〇cm、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蟣子草種子按照行距為14cm、列距為15cm進 行施播;所述芒箕種子按照行距為12cm、列距為15cm進行施播;所述野莧種子按照行距為 30cm、列距為25cm進行施播;所述馬尾松種子按照行距為100cm、列距為150cm進行施播; 所述油桐種子按照行距為200cm、列距為200cm進行施播。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96552SQ201410779179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5日
【發明者】劉勝洪, 楊妙賢, 周玲豔, 劉 文, 粱紅 申請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