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2-05 13:32:3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蒲公英,別名鳧公英、蒲公草、耩褥草、僕公英、僕公罌、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鵓鴣英、婆婆丁、白鼓,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釐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蒲公英多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蒲公英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它不僅使食療佳蔬、還是治病良藥。蒲公英根的功效與作用比蒲公英功效與作用還要大,而長白山地區的蒲公英因其高海拔,且汙染非常小,蒲公英根的效果更優於其他地區。蒲公英根的主要功效與作用:
(1)蒲公英根是蛋白質的一個天然來源,它富有維它命a並且是維它命b,c和e的一個極好的來源。蒲公英根也含有礦物質,諸如:鉀、鈣和鈉、還有一些磷、鐵和鎳、鈷、鍚、銅和鋅;
(2)清熱解毒,排肝毒:蒲公英根可用於熱毒證,尤善清肝熱,蒲公英根可以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並且蒲公英根歸肝經,對於排肝毒,預防肝損傷,尤其是喝酒引起的肝損上效果更佳;
(3)殺菌消炎:蒲公英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殺滅作用,蒲公英根對結核桿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治療感冒;
(5)腫瘤防治:《醫林纂要》認為,蒲公英「一莖兩花,高尺許,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見皆一莖一花,亦鮮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不僅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以及抵抗腫瘤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更好的提高身體免疫力;
(6)瀉火護胃:不僅能瀉火,還對脾胃沒有損傷;
(7)滋養消化系統:蒲公英根具有利於腸胃蠕動、滋養消化系統,並且蒲公英根能減輕局部疼痛和肌肉痛楚;
(8)催乳,治療乳腺炎:蒲公英根有顯著的催乳作用,蒲公英根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9)美容護膚。
雖然蒲公英根的保健功效與作用大,但是,蒲公英根味苦,且不易於保存,無法作為保健食品日常食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正是為了克服現有蒲公英根作為日常保健食用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該製備發明步驟簡單,利於生產加工,加工完成的蒲公英保健食品不僅口感好,便於保存,不僅不會破壞蒲公英根本身的保健功效,而且還增強了蒲公英根的保健功效。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選材
選用生長期一年內的蒲公英的根;
b:除雜、清洗
將蒲公英根除雜、清洗乾淨;
c:晾乾表面水分
將洗淨的蒲公英根攤放,晾乾蒲公英根表面多餘水分;
d:第一次浸泡
將表面水分晾乾的蒲公英根浸泡在天然礦泉水中,浸泡時間為6d-8d;
e:烘乾
將已經過浸泡的蒲公英根在10min-15min烘乾至含水率為20%-30%;
f:第二次浸泡
將經過烘乾的100-150重量份的蒲公英根浸泡混合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為重量份為200-300樺樹汁、重量份為5-10的紅糖、重量份為5-10的白糖、重量份為20-30蜂蜜混合組成;
浸泡時間為19h-21h;
g:熬製:
(1)用390℃-410℃高溫條件下熬至沸騰,沸騰時間為3min-5min;
(2)用200℃-220℃中溫條件下煎熬8min-10min;
(3)用110℃-120℃低溫條件下煎熬15min-20min;
h:真空密封包裝
經過熬製的蒲公英根呈金色透明狀,將蒲公英根真空密封包裝。
優選的,步驟a所述蒲公英選用長白山區域生長期一年內的蒲公英;
優選的,步驟d所述浸泡時間為7d;
優選的,步驟e所述將已經過浸泡的蒲公英根在12min烘乾至含水率為25%;
優選的,步驟f所述將經過烘乾的125重量份的蒲公英根浸泡混合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為重量份為250樺樹汁、重量份為7的紅糖、重量份為7的白糖、重量份為25蜂蜜混合組成;浸泡時間為20h;
優選的,步驟il所述將蒲公英根真空密封包裝是按每袋25g-35g的包裝規格。
樺樹汁是一種無色或微帶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有清香的松樹氣味,含有人體必需且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胺基酸、有機酸、及多種無機鹽類,含有香精油、樺芽醇、皂角甙化合物、細胞分裂素等等。天然樺樹汁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營養豐富的生理活性水,是樺樹的生命之源,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果糖、胺基酸、維生素、生物素、礦物質等。含有20多種胺基酸,24種無機元素,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多糖和還原糖,因而「樺樹汁」飲料具有抗疲勞、抗衰老的保健作用,是21世紀最具希望的功能飲料之一。不但可以作為天然的飲品,又有獨特的藥用功能。白樺樹汁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有抗疲勞、止咳等藥理作用,被歐洲人稱為「天然啤酒」和「森林飲料」。
白糖性平,味甘,潤肺生津、補中益氣、清熱燥溼、化痰止咳、解毒醒酒、降濁怡神;可用於治療中虛脘痛、脾虛洩瀉、肺燥咳嗽、口乾燥渴等病症。此外,白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
紅糖指帶蜜的甘蔗成品糖,甘蔗經榨汁,濃縮形成的帶蜜糖。紅糖按結晶顆粒不同,分為片糖、赤砂糖、紅糖粉、碗糖等,因沒有經過高度精練,幾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備糖的功能外,還含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
蜂蜜,味甘;性平,調補脾胃;緩急止痛;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潤膚生肌;解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該蒲公英保健食品製備方法步驟簡單、適於推廣;
(2)該蒲公英保健食品便於攜帶,可隨時食用;
(3)保證了蒲公英根的保健功效不被破壞,不僅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還具有清熱解毒,排肝毒、殺菌消炎、治療感冒、腫瘤防治、提高身體免疫力、瀉火護胃、滋養消化系統、催乳、治療乳腺炎、養顏護膚的功效;
(4)且經過樺樹汁、白糖、紅糖、蜂蜜的混合溶液浸泡熬製,不僅使蒲公英根口感勁到,有著獨特的甘甜美味,而且增強了蒲公英根的保健功效,還有利於保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1:
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選材
選用長白山區域生長期一年內的蒲公英的根;
b:除雜、清洗
將蒲公英根除雜、清洗乾淨;
c:晾乾表面水分
將洗淨的蒲公英根攤放,晾乾蒲公英根表面多餘水分;
d:第一次浸泡
將表面水分晾乾的蒲公英根浸泡在天然礦泉水中,浸泡時間為6d;
e:烘乾
將已經過浸泡的蒲公英根在10min烘乾至含水率為30%;
f:第二次浸泡
將經過烘乾的100重量份的蒲公英根浸泡混合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為重量份為200樺樹汁、重量份為5的紅糖、重量份為5的白糖、重量份為20蜂蜜混合組成;
浸泡時間為19h;
g:熬製:
(1)用390℃高溫條件下熬至沸騰,沸騰時間為5min;
(2)用200℃中溫條件下煎熬10min;
(3)用110℃低溫條件下煎熬20min;
h:真空密封包裝
經過熬製的蒲公英根呈金色透明狀,將蒲公英根按每袋25g的包裝規格真空密封包裝。
實施例2:
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選材
選用長白山區域生長期一年內的蒲公英的根;
b:除雜、清洗
將蒲公英根除雜、清洗乾淨;
c:晾乾表面水分
將洗淨的蒲公英根攤放,晾乾蒲公英根表面多餘水分;
d:第一次浸泡
將表面水分晾乾的蒲公英根浸泡在天然礦泉水中,浸泡時間為8d;
e:烘乾
將已經過浸泡的蒲公英根在15min烘乾至含水率為20%;
f:第二次浸泡
將經過烘乾的150重量份的蒲公英根浸泡混合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為重量份為300樺樹汁、重量份為10的紅糖、重量份為10的白糖、重量份為30蜂蜜混合組成;
浸泡時間為21h;
g:熬製:
(1)用410℃高溫條件下熬至沸騰,沸騰時間為3min;
(2)用220℃中溫條件下煎熬8min;
(3)用120℃低溫條件下煎熬15min;
h:真空密封包裝
經過熬製的蒲公英根呈金色透明狀,將蒲公英根按每袋35g的包裝規格真空密封包裝。
實施例3:
一種蒲公英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選材
選用長白山區域生長期一年內的蒲公英的根;
b:除雜、清洗
將蒲公英根除雜、清洗乾淨;
c:晾乾表面水分
將洗淨的蒲公英根攤放,晾乾蒲公英根表面多餘水分;
d:第一次浸泡
將表面水分晾乾的蒲公英根浸泡在天然礦泉水中,浸泡時間為7d;
e:烘乾
將已經過浸泡的蒲公英根在12min烘乾至含水率為25%;
f:第二次浸泡
將經過烘乾的125重量份的蒲公英根浸泡混合溶液中,所述混合溶液為重量份為250樺樹汁、重量份為7的紅糖、重量份為7的白糖、重量份為25蜂蜜混合組成;
浸泡時間為20h;
g:熬製:
(1)用400℃高溫條件下熬至沸騰,沸騰時間為4min;
(2)用210℃中溫條件下煎熬9min;
(3)用115℃低溫條件下煎熬18min;
h:真空密封包裝
經過熬製的蒲公英根呈金色透明狀,將蒲公英根按每袋30g包裝規格真空密封包裝。
本發明步驟簡單、適於推廣,製作出的蒲公英根便於攜帶,可隨時食用;該製備方法保證了蒲公英根的保健功效不被破壞,不僅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還具有清熱解毒,排肝毒、殺菌消炎、治療感冒、腫瘤防治、提高人體免疫力、瀉火護胃、滋養消化系統、催乳、治療乳腺炎、養顏護膚的功效;且經過樺樹汁、白糖、紅糖、蜂蜜的混合溶液浸泡熬製,不僅使蒲公英根口感勁到,有著獨特的甘甜美味,而且增強了蒲公英根的保健功效,還有利於保存。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