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6:11:06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淨化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對自身保健的關注,空氣淨化器具有廣闊的市場。目前國內外常用的空氣淨化器主要採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淨化、紫外光殺菌、高壓靜電和負離子除塵等技術。現有的光催化空氣淨化器通常是利用活性碳和紫外線燈的協同工作進行殺菌除塵,即利用活性炭對微小物體的吸附作用將空氣中的細菌、病毒、有機物和灰塵吸附,然後在紫外線和光催化劑的作用下將之殺滅並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但目前這種吸附作用和淨化作用同時進行的過程存在一些缺陷。在空氣淨化過程中,外界空氣不斷進入,活性炭不斷吸附細菌,與此同時,在紫外燈的照射下,有機物被催化分解,所產生的氣體在向外釋放的過程中會阻礙活性炭吸附新的細菌灰塵;此外,如果活性炭吸附細菌將尚未分解的部分遮蓋,將會降低淨化器的工作效率,導致空氣淨化不徹底,存在二次汙染。針對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檢索到下列方案:
方案1: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10357962.2,申請日:2014年7月25日,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風道式光催化空氣淨化器,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設置有至少一組光催化結構,光催化結構中設置有光催化濾網和紫外光源,光催化結構中,光催化濾網為兩張且整體呈來回曲折的W形,兩張光催化濾網之間設置有肋片,肋片長度方向上呈W形且沿橫向連接在殼體內部,肋片寬度方向與殼體縱向一致,肋片中部貫穿安裝有沿殼體橫向設置的透明套管,所述紫外光源設置於透明套管內;所述光催化濾網、肋片以及殼體內表面均塗設有光催化劑。
方案2:中國專利申請:201610444803.5,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新型氣體均流光催化系統,包括:機體,機體內部為一空腔,所述機體在長度方向上的一端開設有進風口,所述機體在長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開設有出風口;安裝於空腔內的光催化機,該光催化機在空腔中部將空腔分隔成一靠近進風口的第一腔室以及一靠近出風口的第二腔室,第一腔室通過光催化機連通第二腔室;安裝於空腔內的內循環裝置,包括內循環風道、輔助風機,所述內循環風道的一端連通於第一腔室,另一端連通於第二腔室,內循環風道內設置有輔助風機。
上述專利方案都是針對空氣淨化不徹底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方案1中主要是通過增加吸附板的光催化面積來提高細菌的分解效率;方案2是通過延長空氣的滯留時間來提高淨化效率,兩者雖然都缺的一定的效果,但難以消除催化分解與細菌吸附相互影響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現有技術中空氣淨化器在進行吸附作用和光催化分解過程中,分解出的氣體會影響細菌、塵埃的吸收,空氣淨化不徹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目的在於克服該問題,以降低分解作用與吸附作用的相互影響,提高空氣淨化效果。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包括
風道箱,風道箱開口端設置引風扇,風道箱另一端封閉;
隔離板,該隔離板把風道箱分為兩個風道,並對應設置兩個出風窗,兩個風道在風道箱的封閉端連通;
擋風板,用於切換進風方向,使同一風道內進風與出風交替進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每個出風窗對應一個鉸接連接的擋風板,通過擋風板的轉動使其封堵出風窗或封堵對應的風道。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擋風板通過擋板連接軸與隔離板鉸接,擋板連接軸與電機轉軸連接;或:擋風板通過擺動連杆與電機轉軸連接,通過電機控制擋風板間歇性擺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出風窗是由多個自轉葉片排列組成的百葉窗,所述葉片能夠繞中部鉸接軸轉動,轉動角α的範圍為40~85°。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風道箱上設有啟動開關,當擋風板擺動到對應位置時,啟動開關控制對應的出風窗打開。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風道箱的進風口主要由進風管組成,進風管截面積小於風道箱工作腔的截面積。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在風道箱的進風口設置有粗濾網。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風道箱內設置有多層過濾板用於吸附細菌,並為每層過濾板配置對應的紫外燈。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過濾板為W形或弧形,或者是V形與弧形的組合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過濾板為V型過濾板,其開口朝向風道箱的進風方向。
3.有益效果
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把傳統的單通道風道箱改為連通的雙通道,一方面能夠增加對空氣的擾動,防止細菌附著在過濾板上;另一方面能夠使吸附作用和分解作用互不影響,延長了紫外光與同一細菌的反應時間,分解反應進行的更充分,提高了空氣淨化效果;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通過擋風板的擺動,能夠進行風道切換;此外,出風窗由多個自轉葉片排列組成,葉片能夠繞中部鉸接軸在一定範圍內轉動,在進風側,由於風力作用,使出風窗處於關閉狀態;在出風側,由於風力作用,葉片自動旋轉使出風窗打開,從而可進行排風,無需外部動力,節能環保;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出風窗可採用普通開閉式板窗,並通過電機控制出風窗的開合,同時設置相應的啟動開關,該啟動開關可以是觸點開關或光感應開關等,當擋風板觸碰到啟動開關後,出風窗打開,應用可靠,封閉效果好;
(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把過濾板設置成V型或弧形,並使凹口朝向風道箱的進風方向,在進風側有助於細菌的吸附;而在出風側不會影響到有機物的光催化分解,進一步提高了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的協同淨化效果,構設計合理,原理簡單,便於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V型過濾板與紫外燈的排布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採用W形過濾板淨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帶有百葉窗淨化器的機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百葉窗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採用弧形過濾板淨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採用雙擋風板的淨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1、風道箱;2、第一出風窗;3、擋風板;4、控制開關;5、引風扇;6、進風管;7、第二出風窗;8、擋板連接軸;9、隔離板;10、V型過濾板;11、紫外燈;12、葉片;13、第一擋風板;14、第二擋風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結合圖1,本實施例的一種雙風道光催化淨化器,包括風道箱,風道箱為單開口結構,風道箱1的開口端設置引風扇5,風道箱1另一端封閉;在風道箱內設置紫外燈和過濾板,過濾板上有光催化劑塗層,過濾板可吸附空氣中的塵埃和細菌,紫外燈能夠分解細菌等有機物,而催化劑可加快分解反應的進行。
本實施例在風道箱1內設置隔離板,該隔離板9把風道箱1分為兩個風道,兩個風道在風道箱1的封閉端連通,使進風能夠從一個風道進入另一個風道。所設置的排風口在風道箱1的頸部位置,在排風口安裝出風窗,每個風道對應一個出風窗。
為了能夠控制進風方向,在風道箱1內設置有擋風板,該擋風板3用於切換進風方向,使同一風道內進風與出風交替進行。如圖1所示,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擋風板3與隔離板9鉸接連接,通過擋風板3切換進風方向。
擋風板3通過擋板連接軸8與隔離板9鉸接,擋板連接軸8與電機轉軸連接,當電機轉動時,擋風板同步轉動。
結合圖1,在初始狀態下,擋風板3把風道B的進風口堵住,風道A開啟,此時風道A對應的第二出風窗7關閉,風道B對應的第一出風窗2打開;在引風扇5的作用下,外部空氣從風道箱1前端的進風管6進入,然後從風道A進入風道箱1的工作腔,可採用活性炭過濾板對細菌、灰塵進行吸附,並利用紫外光使有機物分解;空氣從風道箱1的封閉端進入風道B內,從過濾板背面吹風,則過濾板正面所進行的分解作用不會影響到風道A內細菌的吸附。由此可知,在風道A內,過濾板的正面主要進行吸附作用,同時會進行光催化分解;而在風道B內,可有效的進行光催化分解作用,從而解決了分解產生氣體影響細菌吸附的問題。
實施例2
結合圖1、圖2,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風道箱1內過濾板設有多層,且過濾板為V型過濾板10,其開口朝向風道箱的進風方向,每個V型過濾板10的V型口處均設置有紫外燈11。
由於V型開口朝向風道箱的進風方向,在風道進風時,能夠有較大的吸附面積,提高細菌和灰塵的吸附效率;而在出風時,風從V型結構背面的尖角部吹來,不會影響過濾板正面的光催化分解作用。
此外,V型口處均設置有紫外燈11能夠使過濾板與紫外光有較大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提高了光催化分解效率。同時,可設置進風管6截面積小於風道箱1工作腔的截面積,便於控制出風窗的排風效果。還可把總系統的控制開關4設置在進風管6上,便於操作,具體使用時,控制開關4的設置位置沒有具體限制。
實施例3
結合圖3,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設置的過濾板為W形,該W形過濾板設置有4層,也可更具需要具體設置,其層數沒有具體限制。
採用W形過濾板時,兩側都可以進行細菌吸附與催化,主要不同點在於吸附面與催化分解面在同一過濾板上不斷切換,但整體的效率有所提高。
此外,擋風板3是通過擺動連杆與電機轉軸連接,形成四連杆機構,通過電機控制擋風板3間歇性擺動。該方式與直接通過轉動軸驅動擋風板3轉動的效果相同,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連接方式。
實施例4
結合圖4,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出風窗是由多個自轉葉片排列組成的百葉窗,自轉葉片的數量可根據出風窗尺寸及葉片間距確定,一般可選擇2~20個,沒有具體限制。
如圖5所示,多個葉片12並列排布,且間距相等,葉片12能夠繞中部鉸接軸轉動,轉動角α的轉動範圍為40~85°,優選地,本實施例選擇75°,即葉片12從封閉狀態到完全打開時轉動的角度為75°。
具體使用時,閉合狀態下葉片12的朝向是背離風道箱1進風口的,與風道箱1的進風方向相同。則在風道進風時,由於風力作用,葉片間相互壓合,處於閉合狀態;當風道處於排風狀態時,風吹方向與葉片朝向相反,進而使葉片轉動,處於最大張角狀態,空氣可從葉片間隙排出。該結構中出風窗能夠根據風道的切換自動控制出風窗的開合,不需要外部動力,節能環保。
實施例5
結合圖6,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設置的過濾板為弧形結構,多個弧形板之間相互連接組成過濾板,過濾板兩側均設置有紫外燈。
在過濾板兩側均塗有光催化劑,該催化劑可為納米級TiO2光催化劑,紫外燈為紫外光二極體。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對過濾板做了進一步限制,該過濾板為活性炭過濾板,利用活性炭能夠吸附細菌和空氣中的灰塵,而且活性炭吸附能力強,無汙染,還可進行二次利用,使用效果好。
實施例7
結合圖7,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為了能夠控制進風方向,在風道箱1內設置有擋風板,該擋風板3用於切換進風方向,使同一風道內進風與出風交替進行。具體地,每個出風窗對應一個鉸接連接的擋風板,包括鉸接連接在進風管6上的第一擋風板13和第二擋風板14,通過擋風板的轉動使其用於封堵出風窗或封堵對應的風道。
為了能夠保證進風與排風的均衡性,第一出風窗2與第二出風窗7的開口面積相同,則第一擋風板13和第二擋風板14的形狀和大小相同或對稱,並且隔離板9位於風道箱1的中部,第一擋風板13和第二擋風板14的鉸接軸距離隔離板9的距離相同。
使用時,可通過電機控制第一擋風板13和第二擋風板14同步動作。在初始狀態下,第二擋風板14封堵住第二出風窗7,第一擋風板13堵住風道B,則引風扇5所引入空氣從風道A內進入,經過淨化後從風道B排出。
經過一定的時間間隔後,第一擋風板13轉動到第一出風窗2位置,堵住出風口,與此同時,第二擋風板14擺動到與隔離板9接觸位置,封堵住風道A,此時會從風道B內進風,從風道A的第二出風窗7排風,實現過濾板上吸附作用與光催化分解作用的互換,保證空氣淨化的高效進行。
實施例8
結合圖7,本實施例中淨化器的不同之處在於:過濾板為V型活性炭過濾板,每個V型過濾板10的開口均對應設置有紫外燈11,V型過濾板10在風道箱1內交錯排布,側面視圖類似魚鱗狀。該結構排布能夠充分利用風道箱1內的空間,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空氣淨化效率。
所採用的過濾板可以為網狀結構,也可以為帶有小孔的板狀結構,在不影響空氣流通和吸附效果的前提下,本實施例中沒有特別限制。
還可在進風管6上設置粗濾網,該粗濾網位於引風扇外部,一方面可防止外部飛蟲進入到風道箱內,避免蟲體及較大的塵屑的長期積累堵住風道,另一方面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
本發明把傳統的單通道風道箱改為連通的雙通道,一方面能夠增加對空氣的擾動,防止細菌附著在過濾板上;另一方面能夠使吸附作用和分解作用互不影響,兩者在同一過濾板上交替進行,延長了紫外光與同一細菌的反應時間,分解反應進行的更充分,提高了空氣淨化效果。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並不局限於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