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發動機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5:31:07 2

本發明涉及三輪車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三輪車發動機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
發動機是三輪車驅動系統的核心部件,同時由於內在的的扭矩變化和外部行駛路面的不平整帶來的振動,都對發動機的安裝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傳統的安裝方式是,發動機安裝耳與託架進行焊接,無支撐結構,焊縫直接受力,容易導致託架變形和斷裂損壞,安裝可靠性差,減振效果也不好,乘坐舒適性大大降低,同時由於託架佔用空間大,形狀複雜,安裝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三輪車發動機懸掛裝置,該懸掛裝置結構件與發動機外形相適應,佔用空間小,安裝方便,減振效果好。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有:
一種三輪車發動機懸掛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懸掛架、第二懸掛架、緩衝彈簧,連接螺栓,所述第一懸掛架的第一主體與發動機的一端螺栓連接,所述第二懸掛架的第二主體與發動機的另一端螺栓連接,所述第一主體、第二主體分別通過固定設置在兩側底部的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撐在車架支座上且通過連接螺栓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分別與車架支座間設置緩衝彈簧,所述第一主體、第二主體均呈與發動機外形相適應的C字形,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均為平板周邊翻邊後形成的凹槽結構。
作為優選,在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的頂部還分別設置有墊板,且通過連接螺栓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墊板為彈性材料。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懸掛架的第一主體為由兩個呈C字形的第一側板和連接在兩個第一側板凸邊之間的第一背板圍成,其橫截面呈凹形結構,在所述兩個第一側板上均設置用於固定發動機的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側板的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分別設置於第一側板上的兩端部。
作為優選,第二連接孔為長條孔。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底座與第一側板相互垂直,其端部為半圓形,所述第一底座的凹槽開口朝向緩衝彈簧。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懸掛架的第一背板外側還固定設置L形支架,且在該支架上設置固定孔。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孔為長條孔。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懸掛架的第二主體由兩個第二側板和連接在兩個第二側板同一側邊之間的第二背板圍成,且兩個第二側板另一側邊內凹形成C型凹陷部,所述第二主體橫截面呈凹形結構,在所述兩個第二側板上均設置用於固定發動機的第三連接孔和第四連接孔。
作為優選,所述第三連接孔、第四連接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側板的兩端部。
作為優選,所述第四連接孔為長條孔。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底座包括呈平板狀結構的主體,該主體兩端部向同側彎曲形成彎折部,所述第二底座從第二主體的第二背板嵌入第二主體內並與之固定連接,第二底座的兩彎折部對稱設置在第二主體的兩側,所述第二底座與第二側板相互垂直,其端部為半圓形,所述第二底座的周邊設置翻邊,該翻邊朝向緩衝彈簧。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通過與發動機外形相應的支架將發動機柔性連接到三輪車車架上,佔用安裝空間小,安裝方便,減振效果好,整體結構可靠。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徵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基於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第一懸掛架(1)的主視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圖4中的A-A視圖;
圖6為圖3中的B-B視圖;
圖7為第二懸掛架(2)的主視圖;
圖8為圖7的俯視圖;
圖9為圖8中的C-C視圖;
圖10為圖7中的D-D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1-附圖10所示的三輪車發動機懸掛裝置,包括第一懸掛架1、第二懸掛架2、緩衝彈簧3,連接螺栓5。
所述第一懸掛架1的第一主體11為由兩個呈C字形的第一側板111和連接在兩個第一側板111凸邊之間的第一背板112圍成,其橫截面呈凹形結構,該C字形側板及凹形結構與發動機外形相適應,充分利用空間,並與發動機安裝支耳安裝面結合良好。在所述兩個第一側板111上的兩端部均設置用於固定發動機的第一連接孔12和第二連接孔13,所述第一懸掛架1的第一主體11與發動機的一端的支耳螺栓連接,為彌補加工誤差便於安裝,其中第二連接孔13為長條孔。所述第一懸掛架1的第一背板112外側還固定設置用於安裝發動機附屬零件的L形支架15,且在該支架15上設置固定孔151,該固定孔151為長條孔,以彌補加工誤差。
所述第二懸掛架2的第二主體21由兩個第二側板211和連接在兩個第二側板211同一側邊之間的第二背板212圍成,且兩個第二側板211另一側邊內凹形成C型凹陷部213,所述第二主體21,橫截面呈凹形結構,該C字形邊和凹形結構作用與第一懸掛架1相同,在所述兩個第二側板211的兩端部均設置用於固定發動機的第三連接孔22和第四連接孔23,所述第二懸掛架2的第二主體21與發動機的另一端安裝支耳螺栓連接,為彌補加工誤差,第四連接孔23設置為長條孔。
所述第一主體11、第二主體21分別通過固定設置在兩側底部的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支撐在車架支座上且通過連接螺栓5連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分別與車架支座間設置緩衝彈簧3。這樣發動機與車身機架件通過彈簧緩衝,減振效果大大提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減震效果,並增加連接強度,在所述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的頂部還分別設置有由彈性材料製作的墊板4,且通過連接螺栓5連接。
所述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均為平板周邊翻邊後形成的凹槽結構,所述第一底座14與第一側板111相互垂直,其端部為半圓形,所述第一底座14的凹槽開口朝向緩衝彈簧3,所述第二底座24包括呈平板狀結構的主體,該主體兩端部向同側彎曲形成彎折部,所述第二底座24從第二主體21的第二背板212嵌入第二主體21內並與之固定連接,第二底座24的兩彎折部對稱設置在第二主體21的兩側,所述第二底座24與第二側板211相互垂直,其端部為半圓形,所述第二底座24的周邊設置翻邊,該翻邊朝向緩衝彈簧3。底座的這種凹槽結構既可以增強底座的強度,也可以限制彈簧的自由度,增加整個裝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