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1-12 03:45:07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主要原因為病毒和細菌的反覆感染形成了支氣管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當氣溫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痙攣缺血、防禦功能下降等利於致病,煙霧粉塵、汙染大氣等慢性刺激也可發病,吸菸使支氣管痙攣、黏膜變異、纖毛運動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過敏因素也有一定關係,慢性支氣管炎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支氣管哮喘之間的關係,慢性支氣管炎與慢阻肺和肺氣腫關係密切,臨床上患者有咳嗽、咳痰等症狀時,並不能立即可診斷慢阻肺,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的臨床表現,而無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則不能診斷為慢阻肺,患者僅可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但是,如果患者肺功能提示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則診斷為慢阻肺,某些患者在患支氣管哮喘的同時,也可以並發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如支氣管哮喘患者經常暴露在刺激性物質中,如抽菸,也會發生咳嗽和咳痰,而咳嗽和咳痰是慢性支氣管炎的一項重要特徵,這類患者可診斷為「喘息型支氣管炎」;目前中醫藥治療支氣管炎研究報導日益增多,利用現代科技設備和方法,探討支氣管炎病因病機,篩選驗證有效藥物,研製針對性強、療效肯定、劑型簡便的中藥製劑,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陳皮50-110份、制半夏90-150份、炙麻黃40-100份、杏仁90-150份、浙貝母90-150份、蟬蛻90-150份、黃芪200-400份、南沙參170-230份、魚腥草170-230份、金銀花170-230份、僵蠶90-150份、麥冬120-180份、紫蘇葉50-110份、連翹120-180份、甘草40-80份、黃芩120-180份、茯苓120-180份、甜菊糖0.001-0.002份、苯甲酸鈉0.001-0.003份;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其製備步驟為:
(1)取原料陳皮、制半夏、炙麻黃、黃芩、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杏仁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浙貝母、蟬蛻、黃芪、南沙參、魚腥草、金銀花、僵蠶、麥冬、紫蘇葉、連翹、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40-6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髮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併煎煮液和揮髮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後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後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後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淨的玻璃瓶分裝,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陳皮80份、制半夏120份、炙麻黃70份、杏仁120份、浙貝母120份、蟬蛻120份、黃芪300份、南沙參200份、魚腥草200份、金銀花200份、僵蠶120份、麥冬150份、紫蘇葉80份、連翹150份、甘草60份、黃芩150份、茯苓150份、甜菊糖0.0015份、苯甲酸鈉0.002份;
其製備步驟為:
(1)取原料陳皮、制半夏、炙麻黃、黃芩、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杏仁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浙貝母、蟬蛻、黃芪、南沙參、魚腥草、金銀花、僵蠶、麥冬、紫蘇葉、連翹、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4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12倍的水,浸泡0.5小時,加熱蒸餾4小時,收集揮髮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倍的水煎煮2次,時間為0.6小時,合併煎煮液和揮髮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測相對密度為1.00的清膏,冷卻後加入85%乙醇適量,攪勻,5℃冷藏2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60℃相對密度為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分鐘,微沸騰保溫10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後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分鐘後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2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pH為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淨的玻璃瓶分裝,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本發明所用中藥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陳皮: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用於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制半夏: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燥溼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炙麻黃: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杏仁: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用於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浙貝母:性寒,味苦,歸經心、肺經;功效:化痰止咳平喘;功能主治: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用於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癧,瘡毒。
蟬蛻: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肝經;功能主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於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黃芪:性味歸經:甘,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南沙參: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歸經,歸肺,胃經;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痺,津傷口渴。
魚腥草:性味歸經:辛,微寒,歸肺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金銀花:性味歸經:甘,寒,歸肺、心、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喉痺,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僵蠶:性味歸經:鹹、辛,平,歸肝、肺、胃經;功能主治: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用於驚風抽搐,咽喉腫痛,皮膚瘙癢,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痺。
麥冬:性味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紫蘇葉:性味歸經:辛,溫,歸肺經;功能主治: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連翹: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肺、心、小腸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脾、肺、胃經;功效:補益;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黃芩: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溼,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溼溫、暑溫胸悶嘔惡,溼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茯苓: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具有止咳化痰、理肺平喘的功效,藥效顯著,可以長期服用,患者易於接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範圍不限於此。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陳皮110份、制半夏150份、炙麻黃100份、杏仁150份、浙貝母150份、蟬蛻150份、黃芪400份、南沙參230份、魚腥草230份、金銀花230份、僵蠶150份、麥冬180份、紫蘇葉110份、連翹180份、甘草80份、黃芩180份、茯苓180份、甜菊糖0.002份、苯甲酸鈉0.003份;
其製備步驟為:
(1)取原料陳皮、制半夏、炙麻黃、黃芩、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杏仁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浙貝母、蟬蛻、黃芪、南沙參、魚腥草、金銀花、僵蠶、麥冬、紫蘇葉、連翹、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40-6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髮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併煎煮液和揮髮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後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後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後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淨的玻璃瓶分裝,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陳皮80份、制半夏120份、炙麻黃70份、杏仁120份、浙貝母120份、蟬蛻120份、黃芪300份、南沙參200份、魚腥草200份、金銀花200份、僵蠶120份、麥冬150份、紫蘇葉80份、連翹150份、甘草60份、黃芩150份、茯苓150份、甜菊糖0.0015份、苯甲酸鈉0.002份;
其製備步驟為:
(1)取原料陳皮、制半夏、炙麻黃、黃芩、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杏仁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浙貝母、蟬蛻、黃芪、南沙參、魚腥草、金銀花、僵蠶、麥冬、紫蘇葉、連翹、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40-6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髮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併煎煮液和揮髮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後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後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後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淨的玻璃瓶分裝,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成:陳皮50份、制半夏90份、炙麻黃40份、杏仁90份、浙貝母90份、蟬蛻90份、黃芪200份、南沙參170份、魚腥草170份、金銀花170份、僵蠶90份、麥冬120份、紫蘇葉50份、連翹120份、甘草40份、黃芩120份、茯苓120份、甜菊糖0.001份、苯甲酸鈉0.001份;
其製備步驟為:
(1)取原料陳皮、制半夏、炙麻黃、黃芩、茯苓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60-80目,得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杏仁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80-100目,得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浙貝母、蟬蛻、黃芪、南沙參、魚腥草、金銀花、僵蠶、麥冬、紫蘇葉、連翹、甘草用粉碎機粉碎,粉碎細度40-60目,得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入原料總重量的8-12倍的水,浸泡0.5-2小時,加熱蒸餾2-6小時,收集揮髮油,得蒸餾液,藥渣加入原料總重量的4-8倍的水煎煮1-2次,時間為0.4-0.8小時,合併煎煮液和揮髮油和蒸餾液,過濾得濾液,濾液濃縮至85-95℃測相對密度為1.00-1.05的清膏,冷卻後加入85-95%乙醇適量,攪勻,0至6℃冷藏20-30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0-60℃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浸膏,備用;
(5)將步驟(4)中所得浸膏放入配液罐內,加入浸膏重量3-6倍量的純化水加熱至沸騰,攪拌15-25分鐘,微沸騰保溫10-15分鐘,形成藥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備用;
(6)取甜菊糖、苯甲酸鈉分別粉碎成500-600目,備用;
(7)將步驟(5)中所得藥液加入粉碎後的甜菊糖、苯甲酸鈉溶解攪拌,使藥液混合均勻,攪拌15-25分鐘後用離心機進行過濾,在60-65℃,20-30MPa條件下進行兩次均質,再調節pH為6.5-7.0,得到配液,備用;
(8)將步驟(7)中所得配液用潔淨的玻璃瓶分裝,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即得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發明中藥製劑治療觀察支氣管炎患者45例,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臨床觀察支氣管炎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25-79歲,平均年齡52歲。
2、診斷標準
①病情較輕者,須與上呼吸道感染作鑑別;
②支氣管異物:當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時,其呼吸道症狀與急性氣管炎相似,應注意詢問有無呼吸道異物吸入史,經治療後,療效不好,遷延不愈,反覆發作;胸部X線檢查表現有肺不張、肺氣腫等梗阻現象;
③肺門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根據結核接觸史,結核菌素試驗及胸部X線檢查;
④毛細支氣管炎:多見於6個月以下嬰兒,有明顯的急性發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難,體溫不高,喘憋發作時肺部羅音不明顯,緩解後可聽到細溼羅音;
⑤支氣管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症狀較重時,應與支氣管肺炎作鑑別。
3、治療方法
使用本發明中藥製劑治療,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每日2次,每次15ml,7天為一個療程。
4、療效判定標準
治癒:症狀消失;
好轉:臨床症狀減輕;
無效:臨床症狀無改善或加重。
5、治療結果
臨床治療支氣管炎患者45例中,治癒35例佔77.8%,好轉10例佔22.2%,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女,39歲,患者咳嗽、咯痰加重,早晚尤劇,有時伴氣短,每次持續5個月以上,天氣轉暖,則症狀緩解,上樓、乾重活時,有心慌、氣急感,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 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一個療程,病人症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製劑兩個療程,症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兩個療程,臨床治癒。
病例2:男,34歲,患者支氣管炎,咳嗽,口乾,痰黃,咳嗽、咯痰加重,早晚尤劇,有時伴氣短,每次持續3個月以上,天氣轉暖,則症狀緩解,有氣急感,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 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一個療程,病人症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製劑兩個療程,症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兩個療程,臨床治癒。
病例3:女,32歲,患者咳嗽、咯痰加重,早晚尤劇,有時伴氣短,每次持續2個月以上,天氣轉暖,則症狀緩解,有心慌、氣急感,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 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一個療程,病人症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製劑兩個療程,症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明中藥製劑兩個療程,臨床治癒。
應當指出的是,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發明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於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本發明所明確公開的或根據文件的書面描述毫無異議的得到的,均應認為是本專利所要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