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優盤記事本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19:53:52 3
帶優盤記事本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優盤記事本,包括扣合裝置和記事本,扣合裝置包括一金屬扣、一優盤和一鼻帶,金屬扣、優盤和鼻帶分體設置,金屬扣固定在記事本的一面上,鼻帶的一端固定在記事本的另一面上,優盤的一端插拔式插入鼻帶的另一端,優盤另一端磁吸式連接於金屬扣上。該帶優盤記事本美觀大方,優盤巧妙地集成在記事本上,可以單獨取下,並且不易丟失不易磨損,既簡單,又方便。
【專利說明】帶優盤記事本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記事本,尤其涉及一種帶優盤記事本。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子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21世紀,通過記事本來記載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大量的電子信息都需要優盤來存儲。但是單獨攜帶優盤和記事本會顯得繁雜,優盤本身由於體積小又很容易丟失,給用戶帶來不小的麻煩;雖然有現有產品設計了帶優盤的記事本,但是往往只是在記事本上設置容納優盤的口袋或盒,仍然無法解決優盤易丟失的問題;部分設計將優盤集成於記事本本身的結構上,較為新穎,但往往又存在著優盤不能單獨取下,優盤易磨損,打開記事本不方便和影響記事本整體美觀的問題。
[0003]具體來說,有些產品為了可以將優盤與記事本集成在一起使用,其僅將優盤用一鼻帶連接到記事本的兩面上,這種設計雖然可以實現優盤在使用時單獨取下的作用,但在結構的設計上,使用時需將鼻帶與優盤同時取下,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在使用時感覺優盤上的鼻帶非常累贅,沒有更好的發揮優盤的輕巧、便用、無負擔的使用優勢。再者,當鼻帶連同優盤一併被取下時,記事本的兩面即不存在其他任何附屬物,優盤被插入電子設備中時,使用者在拿起記事本離開時,很容易忘記記事本上的優盤附屬物,原因就是因為取下優盤後的記事本和平常使用的記事本基本相同,在人們正常使用記事本的習慣行為下,很自然的就把附屬物一優盤落下,忘記攜帶,以使本來可以「一物兩用」的創新產品,不僅沒發揮其本該具有的效果,反而造成優盤易丟失,「一物一用」都很難具有的劣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帶優盤記事本存在的優盤不能單獨取下,優盤易丟失易磨損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將優盤較好地整合在記事本中,提供一種優盤可以單獨取下,優盤不易丟失不易磨損的帶優盤記事本。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優盤記事本,包括扣合裝置和記事本,扣合裝置包括一金屬扣、一優盤和一鼻帶,金屬扣、優盤和鼻帶分體設置,金屬扣固定在記事本的一面上,鼻帶的一端固定在記事本的另一面上,優盤的一端插拔式插入鼻帶的另一端,優盤另一端磁吸式連接於金屬扣上。
[0006]優選地,優盤包括一存儲端和一連接端,該連接端內置有磁鐵,連接端上設置有一貫穿連接端的安裝孔。
[0007]優選地,優盤的存儲端固定一存儲晶片,連接端的圓柱形結構內部收容一月牙形磁鐵,並在磁鐵放置處通過一半月蓋將其覆蓋。
[0008]優選地,存儲端內放置一存儲晶片,在該存儲晶片之下墊設一黑膠墊片。
[0009]優選地,金屬扣包括一底盤和一安裝頭,該安裝頭一體成型在底盤上,該底盤固定於記事本的一面上。
[0010]優選地,金屬扣的安裝頭穿過優盤上的安裝孔與優盤間隙配合連接,連接端的磁性吸附面積與底盤的面積相對應。
[0011]優選地,該優盤的存儲端為一方形結構,連接端為一圓柱形結構,安裝孔為一圓形通孔。
[0012]優選地,優盤上設置有一凸起的安裝頭,金屬扣中部設置一安裝孔,優盤的安裝頭穿過金屬扣上的安裝孔與金屬扣間隙配合連接。
[0013]優選地,記事本包括封面和封底,封底的內側中部設有一筆扣,筆扣固定於記事本封底的內部邊緣處。
[0014]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通過在優盤的連接端中置入磁鐵,並在記事本上固定可被磁鐵吸附的金屬扣,使優盤成為扣合裝置的一部分,較好地將優盤和記事本集成在一起,方便攜帶和使用。相對於現有技術中的卡合連接,磁吸式扣合的連接方式更容易打開記事本,若使用者採用打開扣合裝置的方式來打開記事本,往往需要人一隻手固定存儲端,另一隻手通過拔插的方式打開其連接端,且需要用一定的力氣,使得打開過程顯得不方便;而磁吸式的連接方式可以很輕易地用單手拉開連接端,且不用費很大力氣。
[0015]此外,相對於卡合連接,若使用者採用打開扣合裝置的方式來打開記事本,則每一次打開或合上記事本都會對優盤的金手指造成一次摩擦,從而造成對金手指的磨損。記事本主要是用來做筆記,使用時打開和合上的次數會很多。眾所周知,對優盤金手指的磨損是損害優盤的一大殺手,若每次打開或合上記事本都需要對金手指造成一次磨損,則會大大影響該記事本上所配優盤的壽命。而磁吸式連接在打開和合上記事本的時候都不會對優盤的金手指造成摩擦和磨損。
[0016]優盤的一端可拆式連接於護蓋並收容在護蓋的收容腔內,另一端磁吸式連接於金屬扣,金屬扣固定在記事本的另一面上,這種的磁吸式的連接方式更容易打開和合上記事本,而且磁吸式的連接方式無論使用多久都不會降低該連接方式的結合牢固程度。
[0017]鼻帶固定在記事本上的方式會在取下優盤後起到提醒的作用,防止優盤丟失。現有技術中,優盤和鼻帶固定在一起,鼻帶和記事本可拆式連接,在使用時,鼻帶和優盤一起被插在電腦等終端上,若使用完成後使用者忘記取下優盤而直接攜帶記事本離開,不會感覺到有異樣。而鼻帶如果固定在記事本上,單獨取下優盤後記事本無法合上,若使用完成後使用者忘記取下優盤而直接攜帶記事本離開,鼻帶會在人行走時晃來晃去,會使使用者感覺到有異樣,進而提醒使用者優盤遺忘。與此同時,優盤取下後作為單獨的部件,與鼻帶不相連,體積小,且具有美觀、小巧、輕便的效果。現有技術中的優盤與鼻帶固定在一起,無法拆卸,在使用時優盤和鼻帶連在一起,體積較大,且十分影響美觀。
[0018]除此之外,記事本上設計的筆扣和名片夾更增加了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的功會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立體爆炸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使用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的優盤立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的記事本展開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5]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1包括扣合裝置11和記事本10,扣合裝置11位於記事本10的側面,兩端分別與記事本10的兩面固定連接,將記事本10內部的紙頁通過扣合裝置11和扣合裝置11連接的記事本10的封面和封底圈在內部,防止記事本10輕易打開而造成混亂。
[0026]請參閱圖2與圖3,扣合裝置11包括金屬扣110,優盤111,護蓋112和鼻帶113,其中,鼻帶113的一端固定於記事本10的一面,另一端與護蓋112固定連接,金屬扣110固定在記事本10的另一面。護蓋112為中空結構,內部有一收容腔。
[0027]請進一步參考圖4,金屬扣110包括安裝頭121和底盤120,安裝頭121與底盤120一體成型,底盤120固定於記事本10的一面上,安裝頭121位於底盤120的中部呈凸起狀。優盤111包括一存儲端122和一連接端123,連接端123為一圓柱形結構,使優盤111更加美觀,存儲端122和連接端123 —體成型。具體來說,優盤111的存儲端122固定一存儲晶片1221,連接端123的圓柱形結構內部收容一月牙形磁鐵1231,並在磁鐵1231放置處通過一半月蓋1233將其覆蓋,防止暴露在外而磨損失去磁性。存儲晶片1221放置在存儲端122時,為了防止存儲晶片1221鬆動產生錯位或晶片滑落,會將一黑膠墊片(圖未示)墊於存儲晶片1221之下,將其牢牢固定在存儲端122。
[0028]存儲端122與護蓋112的收容腔相對應,存儲端122收容在護蓋112的收容腔內與護蓋112卡合連接,另一端連接端123內置磁鐵1231,並通過在其中部開設的安裝孔124穿過金屬扣110凸起的安裝頭121與金屬扣110間隙配合連接,安裝孔124為一圓形通孔,與安裝頭121配合固定,同時,金屬扣110和連接端123之間通過磁性連接相吸附,連接端123的磁性吸附面積與底盤120的面積相對應。
[0029]請參閱圖5,記事本10包括封面100,封底104和紙本102,封面100和封底104的連接處設有摺痕,封底104在內部邊緣中部固定連接筆扣103,筆扣103位於記事本10的側面,可以用來懸掛筆。在記事本10的封面100內設置有插卡用的名片夾101,可以用來存放名片和各類卡片。
[0030]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變形,安裝頭121和安裝孔124之間的位置可以互換,即安裝頭121位於優盤111上與優盤一體成型,安裝孔124位於金屬扣110上,安裝孔124與安裝頭121配合固定。
[0031]在使用帶優盤記事本1進行記事和寫作時,可以將扣合裝置11打開,此時,優盤111與金屬扣110之間的磁性吸附被破壞,優盤111與隨護蓋112仍然連接在一起。此時,優盤111及連接優盤111的鼻帶113僅作為一種普通的搭扣連接於記事本10上,不影響記事本10的正常使用,而且在使用完記事本10後,還可以作為搭扣將記事本10「封閉」起來,防止紙頁散落。
[0032]當需要使用優盤111時,只需要打開扣合裝置11,從護蓋112中拔出優盤111即可使用,此時,優盤脫離記事本10及連接記事本10的鼻帶113,與普通優盤一樣小巧、便捷,直接插入電子設備使用。同時,鼻帶連接在記事本10上,還會提醒使用者在離開時,看到鼻帶113上無優盤111即會想到優盤還未拔出,以使插入電子設備的優盤111不會被使用者落下。使用完畢後,先將優盤111的存儲端123插回護蓋112,對存儲端123進行封閉防護,同時,連接端123藉助磁性輕鬆吸附在金屬扣110的底盤120上,無需過多的插入、擰緊、掰合、旋轉等複雜操作,即可將優盤111復位到記事本10上,還可以很方便的藉助優盤111和鼻帶113再次對記事本10的紙頁進行「封閉」。
[0033]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1通過在優盤111的連接端123中置入磁鐵1231,並在記事本10上固定可被磁鐵1231吸附的金屬扣110,使優盤111成為扣合裝置11的一部分,較好地將優盤111和記事本10集成在一起,方便攜帶和使用。相對於現有技術中的卡合連接,磁吸式扣合的連接方式更容易打開記事本10,若使用者採用打開扣合裝置11的方式來打開記事本10,往往需要人一隻手固定存儲端122,另一隻手通過拔插的方式打開其連接端123,且需要用一定的力氣,使得打開過程顯得不方便;而磁吸式的連接方式可以很輕易地用單手拉開連接端123,且不用費很大力氣。
[0034]此外,相對於卡合連接,若使用者採用打開扣合裝置11的方式來打開記事本10,則每一次打開或合上記事本10都會對優盤111的金手指造成一次摩擦,從而造成對金手指的磨損。記事本10主要是用來做筆記,使用時打開和合上的次數會很多。眾所周知,對優盤金手指的磨損是損害優盤111的一大殺手,若每次打開或合上記事本10都需要對金手指造成一次磨損,則會大大影響該記事本10上所配優盤111的壽命。而磁吸式連接在打開和合上記事本10的時候都不會對優盤111的金手指造成摩擦和磨損。
[0035]優盤111的一端可拆式連接於護蓋112並收容在護蓋112的收容腔內,另一端磁吸式連接於金屬扣110,金屬扣110固定在記事本10的另一面上,這種的磁吸式的連接方式更容易打開和合上記事本10,而且磁吸式的連接方式無論使用多久都不會降低該連接方式的結合牢固程度。
[0036]鼻帶113固定在記事本10上的方式會在取下優盤111後起到提醒的作用,防止優盤111丟失。現有技術中,優盤111和鼻帶113固定在一起,鼻帶113和記事本10可拆式連接,在使用時,鼻帶113和優盤111 一起被插在電腦等終端上,若使用完成後使用者忘記取下優盤111而直接攜帶記事本10離開,不會感覺到有異樣。而鼻帶113如果固定在記事本10上,單獨取下優盤111後記事本10無法合上,若使用完成後使用者忘記取下優盤111而直接攜帶記事本10離開,鼻帶113會在人行走時晃來晃去,會使使用者感覺到有異樣,進而提醒使用者優盤111遺忘。與此同時,優盤111取下後作為單獨的部件,與鼻帶113不相連,體積小,且具有美觀、小巧、輕便的效果。現有技術中的優盤111與鼻帶113固定在一起,無法拆卸,在使用時優盤111和鼻帶113連在一起,體積較大,且十分影響美觀。
[0037]除此之外,記事本10上設計的筆扣103和名片夾101更增加了本實用新型帶優盤記事本的功能。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優盤記事本,包括扣合裝置和記事本,其特徵在於:扣合裝置包括一金屬扣、一優盤和一鼻帶,金屬扣、優盤和鼻帶分體設置,金屬扣固定在記事本的一面上,鼻帶的一端固定在記事本的另一面上,優盤的一端插拔式插入鼻帶的另一端,優盤另一端磁吸式連接於金屬扣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優盤包括一存儲端和一連接端,該連接端內置有磁鐵,連接端上設置有一貫穿連接端的安裝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優盤的存儲端固定一存儲晶片,連接端的圓柱形結構內部收容一月牙形磁鐵,並在磁鐵放置處通過一半月蓋將其覆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存儲端內放置一存儲晶片,在該存儲晶片之下墊設一黑膠墊片。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金屬扣包括一底盤和一安裝頭,該安裝頭一體成型在底盤上,該底盤固定於記事本的一面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金屬扣的安裝頭穿過優盤上的安裝孔與優盤間隙配合連接,連接端的磁性吸附面積與底盤的面積相對應。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該優盤的存儲端為一方形結構,連接端為一圓柱形結構,安裝孔為一圓形通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優盤上設置有一凸起的安裝頭,金屬扣中部設置一安裝孔,優盤的安裝頭穿過金屬扣上的安裝孔與金屬扣間隙配合連接。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帶優盤記事本,其特徵在於:記事本包括封面和封底,封底的內側中部設有一筆扣,筆扣固定於記事本封底的內部邊緣處。
【文檔編號】B42D12/00GK204172528SQ201420626802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9日
【發明者】李青山 申請人:李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