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11-02 08:40:32 2
本發明屬於藍莓植株的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藍莓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藍莓植株果實富含多種化學營養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元素,其果實中花青素含量很高且種類豐富,是天然水溶性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提高人體器官組織的抗氧化作用和調節人的機體代謝,藍莓植株果中所含有的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花色苷具有降低血脂和抗氧化性的功能,降低動脈硬化的危險性,還可以阻礙血小板凝固,有預防腦血栓的功效,活化和促進視紅素的再合成是藍莓植株果實的一項重要功能,視紅素能改善人眼視覺的靈敏度和精確度,改善人對黑暗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預防白內障,世界各國均把藍莓植株作為名優稀特果品,其市場需求巨大,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新興小漿果果樹。
目前,藍莓植株的種植主要是選用2~3生的小苗,然後進行種植、管理的過程。但與其他大多數樹種相比,藍莓植株的根系比較特殊,其系呈纖維狀,無根毛,在自然狀態下,根系與菌根真菌共生形成菌根,解決藍莓植株根系由於沒有根毛造成的水分及養分吸收能力差的問題。因此這就決定了,藍莓植株的生長具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1、其對酸鹼度要求較高,適宜其生長的土壤ph值為4.3~4.8,只有當藍莓植株種地的土壤ph為4.3~4.8時,藍莓植株才能很好的生長;2、要求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達到8%以上;3、對乾旱較為敏感的同時不耐澇。
針對這種情況,人們在種植藍莓植株的過程中均對藍莓植株的種植方式進行特殊處理。如公布號為cn105265265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藍莓植株高產種植方法,包括:選擇疏鬆、通氣良好的田塊,將前一年種植的綠肥翻耕至地下,調節田塊ph值至4.8-5.2,接著施用腐熟後作物秸稈;建立南北走向的大棚,接著悶棚8-10d;將悶棚後大棚打開通風,接著在田塊上挖出土壤形成南北走向的定植溝,向定植溝內施用雙層包覆多營養緩釋肥;接著將abt6生根粉、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泥土、水混合均勻得到護根液;藍莓植株苗的根部放入護根液中浸泡5-8min後取出,定植於定植溝中後,回填土壤,踏實,澆水穩苗;接著在定植溝上覆蓋厚度為10-15cm的秸稈渣;進行田間管理,包括:a、肥料管理;b、水管理;待藍莓植株果實成熟後進行採摘。
該專利申請通過採用化學肥料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滿足了對藍莓植株生長所需營養元素的供應,但由於採用化學肥料,使藍莓植株中的花青素、ve、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對藍莓植株的品質造成影響,同時長時間的使用化肥,會導致種植藍莓植株的土地出現板結等情況,會進一步致使藍莓植株產量的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藍莓的種植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在種植藍莓植株過程中使用化肥,導致藍莓植株質量和產量逐年變差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藍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選地整地:選擇土壤ph值為4~6且不積水的土地;土地深翻30~35cm,在深翻後的土地上起壟,壟寬50~60cm;相鄰壟間挖設有深20~25cm、寬25~30cm的洩洪溝,土地的周圍挖設有與洩洪溝連通的排水渠;
步驟二、土地改良:在壟上層0~25cm厚的土層中均勻拌入種植料,種植料與土層的體積比為1.5~3:1;種植料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杜鵑葉1~4份、山茶茶葉1~3份和牙疙瘩葉1~3份;杜鵑葉、山茶茶葉和牙疙瘩葉均自然風乾至葉片捲曲達到90%~98%;向土層中拌入種植料時,種植料的體積為正常放置的狀態,不壓縮;
步驟三、定植栽培:在改良後的壟上種植藍莓幼苗,藍莓植株間的株距為60~90cm,藍莓植株間的行距為110~130cm,使用ph值為4.3~4.4的硫酸溶液對定植後的藍莓植株澆定根水;
步驟四、肥水管理:定植後,每年在藍莓植株萌芽前對其施一次有機肥,有機肥包括的原料有牛糞、酒糟、酵素菌、硫磺粉和油餅;有機肥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為:牛糞100~110份、酒糟160~170份、酵素菌2~3份、硫磺粉7~8份和油餅40~50份;
定植後,保持泥土的含水量為20~25%;每1~2個月對藍莓植株噴施一次營養液,營養液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沼液2~3份、醋糟液2~3份、濃度為0.1~0.2%的鐵溶液1份和濃度為0.02~0.05%的硼砂溶液1份;
步驟五、日常管理:定植後,及時去除藍莓植株種植地內的雜草,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及對藍莓植株的修剪。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選擇不積水的酸性土壤作為藍莓植株種植地。在種植前使用經自然風乾的種植料對土地進行改良,由於種植料由杜鵑葉、山茶茶葉和牙疙瘩葉組成,三者均為酸性物質且富含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通過自然風乾至葉片捲曲達到90%~98%,葉片捲曲,使得葉片內部存在較大空隙,有利於通風;而在風乾過程中,葉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酵、分解。藍莓植株的根系主要在土壤的20cm以內,將種植料混合在上層土壤中,種植料為藍莓植株的生長提供了營養成分,同時種植料中葉片由於捲曲存在較大間歇,葉片內部的空隙,以及泥土與泥土,泥土與葉片間的空隙,為空氣的流通提供了大量通道,有助於藍莓植株的生長;另外,葉片混合在泥土中後,其發酵、分解的時間長達數月,在分解過程中不僅為藍莓植株的生長提供營養元素,同時,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也能為藍莓植株生長提供熱量,有助於糖分在藍莓植株內的累積,從而改善藍莓植株的風味。
藍莓植株定植後,通過澆定根水,使藍莓植株的根系與土壤接觸更緊密,同時採用ph值為4.3~4.5的硫酸溶液有助於降低土壤ph值,從而使土壤的ph值在適合藍莓植株生長的ph值區間內。種植後,每年對藍莓植株種植地施加一次有機肥,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營養元素,同時呈酸性,有助於藍莓植株的生長,為其生長提供足量的營養物質,從而提升藍莓植株的質量。在藍莓植株生長過程中,每2個月對其噴施一次營養液,營養液中的沼液含有較多氮、磷、鉀元素,醋糟液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鋅、硒、錳等,兩者能為藍莓植株提供均衡、全面的有機質;而鐵溶液和硼砂溶液的加入,有利於藍莓植株光合作用的進行並提高藍莓植株的掛果率。
本方案中使用的種植料、有機肥和營養液均非化學製品,其為藍莓植株生長提供充足且均衡的營養元素,提高了藍莓植株的產量和品質;同時,有機肥和種植料中的物質為有機質和酵素菌,其能改善土壤的結構,避免土壤板結,從而進一步為提高藍莓植株的產量和質量打下基礎。
進一步,藍莓植株定植前,為其接種菌根真菌。為藍莓植株接種菌根真菌,菌根真菌為杜鵑花類菌根菌;菌根真菌的菌絲在土壤中形成吸收網,有效的擴大植株根系可以利用的土壤範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藍莓植株根系吸收能力弱的缺陷;為藍莓植株的生長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有利於藍莓植株產量和質量的提高。
進一步,藍莓植株定植後,在壟上泥土的表面鋪設一層厚10~20cm的保溫層,保溫層至少包括松針和杉葉中的一種。松針和杉葉均為酸性,其分解過程中能為藍莓植株的生長提供一定的養分,同時能對藍莓植株的根部起到保溫作用,有利於藍莓植株的生長。
進一步,藍莓植株定植後,每6個月對壟上土壤的ph值檢測一次,當土壤ph值大於4.7時,使用ph值為4.3~4.4的硫酸溶液噴灑土壤,直至其ph值低於4.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藍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選地整地:選擇土壤ph值為4~6,土壤疏鬆、透氣性好且不積水的土地;土地深翻30~35cm,在深翻後的土地上起壟,壟寬60cm;相鄰壟間挖設有深20~25cm、寬25~30cm的洩洪溝,土地的周圍挖設有與洩洪溝連通的排水渠;
步驟二、土地改良:在壟上層0~25cm厚的土層中均勻拌入種植料,種植料與土層的體積比為1.5:1,或重量比為60:1,此時的種植料為正常狀態,未經過擠壓;種植料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杜鵑葉4份、山茶茶葉2份和牙疙瘩葉2份;杜鵑葉、山茶茶葉和牙疙瘩葉均自然風乾至葉片捲曲達到90%~98%,或葉片含水量為5~8%;
步驟三、定植栽培:為2年生的藍莓幼苗接種菌根真菌pezizillaericace並種植在改良後的壟上,並在壟上鋪設一層厚10~20cm的松針,藍莓植株間的株距為75cm,藍莓植株間的行距為120cm,使用ph值為4.4的硫酸溶液對定植後的藍莓植株澆定根水;
步驟四、肥水管理:定植後,每年在藍莓植株萌芽前對其施一次有機肥,每株藍莓植株施加有機肥8kg,施肥時,以藍莓植株的根部為中心,在直徑為50~60cm處挖設環狀溝渠用於放置有機肥,挖設溝渠時避免挖傷藍莓植株根;有機肥包括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牛糞100份、酒糟170份、酵素菌3份、硫磺粉7份和油餅40份;
定植後,保持泥土的含水量為20~25%;每1個月對藍莓植株噴施一次營養液,營養液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沼液3份、醋糟液2份、濃度為0.2%的鐵溶液1份和濃度為0.02%的硼砂溶液1份;
藍莓植株定植後,每6個月對壟上土壤的ph值檢測一次,當土壤ph值大於4.7時,使用ph值為4.3~4.4的硫酸溶液噴灑土壤,直至其ph值為4.5。
步驟五、日常管理:定植後,及時去除藍莓植株種植地內的雜草,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及對藍莓植株的修剪;修剪時,注意及時去掉病枝、弱植以及多餘的分櫱。
本實施例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每份代表100kg。
實施例2:
藍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選地整地:選擇土壤ph值為4~6,土壤疏鬆、透氣性好且不積水的土地;土地深翻30~35cm,在深翻後的土地上起壟,壟寬50cm;相鄰壟間挖設有深20~25cm、寬25~30cm的洩洪溝,土地的周圍挖設有與洩洪溝連通的排水渠;
步驟二、土地改良:在壟上層0~25cm厚的土層中均勻拌入種植料,種植料與土層的體積比為2:1,或重量比為45:1,此時的種植料為正常狀態,未經過擠壓;種植料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杜鵑葉3份、山茶茶葉3份和牙疙瘩葉1份;杜鵑葉、山茶茶葉和牙疙瘩葉均自然風乾至葉片捲曲達到90%~98%,或葉片含水量為5~8%;
步驟三、定植栽培:為2年生的藍莓幼苗接種菌根真菌myxotrichumsetosum並種植在改良後的壟上,並在壟上鋪設一層厚10~20cm的松針和杉葉混合層,藍莓植株間的株距為60cm,藍莓植株間的行距為130cm,使用ph值為4.3的硫酸溶液對定植後的藍莓植株澆定根水;
步驟四、肥水管理:定植後,每年在藍莓植株萌芽前對其施一次有機肥,每株藍莓植株施加有機肥10kg,施肥時,以藍莓植株的根部為中心,在直徑為50~60cm處挖設環狀溝渠用於放置有機肥,挖設溝渠時避免挖傷藍莓植株根;有機肥包括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牛糞110份、酒糟160份、酵素菌2份、硫磺粉8份和油餅50份;
定植後,保持泥土的含水量為20~25%;每2個月對藍莓植株噴施一次營養液,營養液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沼液2份、醋糟液3份、濃度為0.1%的鐵溶液1份和濃度為0.05%的硼砂溶液1份;
藍莓植株定植後,每6個月對壟上土壤的ph值檢測一次,當土壤ph值大於4.7時,使用ph值為4.3~4.4的硫酸溶液噴灑土壤,直至其ph值為4.5。
步驟五、日常管理:定植後,及時去除藍莓植株種植地內的雜草,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及對藍莓植株的修剪;修剪時,注意及時去掉病枝、弱植以及多餘的分櫱。
本實施例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每份代表30kg。
實施例3:
藍莓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選地整地:選擇土壤ph值為4~6,土壤疏鬆、透氣性好且不積水的土地;土地深翻30~35cm,在深翻後的土地上起壟,壟寬55cm;相鄰壟間挖設有深20~25cm、寬25~30cm的洩洪溝,土地的周圍挖設有與洩洪溝連通的排水渠;
步驟二、土地改良:在壟上層0~25cm厚的土層中均勻拌入種植料,種植料與土層的體積比為3:1,或重量比為30:1,此時的種植料為正常狀態,未經過擠壓;種植料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杜鵑葉1份、山茶茶葉1份和牙疙瘩葉3份;杜鵑葉、山茶茶葉和牙疙瘩葉均自然風乾至葉片捲曲達到90%~98%,或葉片含水量為5~8%;
步驟三、定植栽培:為2年生的藍莓幼苗接種菌根真菌gymascelladanklienses並種植在改良後的壟上,並在壟上鋪設一層厚10~20cm的松針,藍莓植株間的株距為90cm,藍莓植株間的行距為110cm,使用ph值為4.4的硫酸溶液對定植後的藍莓植株澆定根水;
步驟四、肥水管理:定植後,每年在藍莓植株萌芽前對其施一次有機肥,每株藍莓植株施加有機肥8kg,施肥時,以藍莓植株的根部為中心,在直徑為50~60cm處挖設環狀溝渠用於放置有機肥,挖設溝渠時避免挖傷藍莓植株根;有機肥包括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為:牛糞100份、酒糟170份、酵素菌3份、硫磺粉7份和油餅40份;
定植後,保持泥土的含水量為20~25%;每1個月對藍莓植株噴施一次營養液,營養液包括的原料及體積份數為:沼液3份、醋糟液2份、濃度為0.2%的鐵溶液1份和濃度為0.03%的硼砂溶液1份;
藍莓植株定植後,每6個月對壟上土壤的ph值檢測一次,當土壤ph值大於4.7時,使用ph值為4.3~4.4的硫酸溶液噴灑土壤,直至其ph值為4.5。
步驟五、日常管理:定植後,及時去除藍莓植株種植地內的雜草,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及對藍莓植株的修剪;修剪時,注意及時去掉病枝、弱植以及多餘的分櫱。
本實施例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每份代表30kg。
實施例1~3中的鐵溶液是通過鐵礦粉溶於水中靜置取上層清液製得,硼砂溶液是通過將硼砂粉溶於水中靜置取上層清液製得。
實施例1~3中的有機肥是按各原料的重量份數將牛糞、、酵素菌、硫磺粉和油餅混合充分發酵製得。
選取相同地區、同等肥力的土地,同種生長狀態的2年生藍莓幼苗於2014年分別採用實施例1~3、普通種植(對比例1)以及公布號為cn105265265a專利(對比例2)中的方法各種植藍莓植株3畝;得到近三年的數據如下:
表中,土壤有機質是指每千克土壤中包含的有機質含量;花青素、ve和胺基酸是指其在藍莓鮮果中的含量。
從表中可以看出,採用實施例1~3、對比例1和對比例2的種植方法,生產出的藍莓果實產量均逐年增加,這與藍莓植株的逐年生長壯大有關,第一年時,五者產量均相差不大,第二年後,實施例1~3與對比例2差不多,但比對比例2的產量有所提升;第三年時,實施例1~3的產量明顯多於對比例1和對比例2。
藍莓幼苗種植第一年時,五者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同;第二年時,均有所增加,但實施例1~3增長更加明顯;第三年時,實施例1~3中有機質的含量均達到20以上,相對第一年時,有大幅度的提升,說明土壤結構得到改善,肥力提升;而對比例1中有機質相對第一年的含量幾乎沒有提升,對比例2中的有機質含量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說明大量的使用化學肥料,不利於土壤肥力的保持。
而對於藍莓果實中營養物質的含量,實施例1~3中的藍莓植株隨著年限的增長,其營養物質含量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其為藍莓植株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在藍莓植株種植前兩年,隨著藍莓植株年齡的增加,其枝幹得到快速生長,其向土壤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得到提升,而對比例1~2中藍莓果實中營養物質的含量幾乎維持不變,說明土壤中的營養元素供應不足或不均衡,導致藍莓果實中的營養物質含量得不到增長。
從表中可以看出,採用本方案的方法,相對與普通方法以及公布號為cn105265265a專利申請中的方法,隨著年限的增長,本方案種植的藍莓植株產量更高、質量更好。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