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頭皮牽開器的製造方法
2023-12-08 06:12:46
微創頭皮牽開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微創頭皮牽開器,包括鉗體,鉗體由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鉸接而成,其鉸接點位於鉗體的中部或中前部,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後部的末端分別設有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設有板簧,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後部後端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位置相對的限位塊,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前部的前端分別相對地向外彎曲成圓弧狀而形成圓筒狀的直視窗,在該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形成直視窗的前端設有沿直視窗軸向延伸的鉗鍔。本發明通過在鉗體的前端設置直視窗和鉗鍔,使得手術時既便於牽開皮膚組織,使穿刺點暴露,又便於對皮膚切口進行壓迫止血,更可起固定引流管進入腦內方向的作用,防止插管偏位,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並減少病人痛苦。
【專利說明】微創頭皮牽開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手術器械,特別是涉及一種微創頭皮牽開器。
【【背景技術】】
[0002]牽開器是一種用於手術時牽開組織而顯露手術視野,從而便於手術醫師探查和進行操作的手術器械。通常不同類型的手術需要不同的牽開器。
[0003]目前,隨著軟通道和硬通道進行的顱內穿刺引流手術越來越得到認可,血腫穿刺、腦室穿刺引流在臨床上也得到了廣泛運用。但在微創穿刺置管操作中,並無專門設計的頭皮牽開裝置。現有方法中主要採用止血鉗撐起頭皮,然後用顱骨鑽鑽孔後進行穿刺。這種方法無法使顱骨穿刺點暴露,從而無法在直視狀態下進行操作;此外,由於穿刺點處於皮下軟組織處,而軟組織易移位遮擋穿刺點,從而使得穿刺時需反覆多次尋找穿刺點,進而易引起局部出血過多及皮膚組織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穿刺置管失敗。而若皮膚組織受到損傷,便容易出現傷口,且傷口還不易癒合。除該方法外,現有技術中還存在另一種方法:通過擴大皮膚切口後用乳突牽開器牽開皮膚,然後再用顱骨鑽鑽孔進行穿刺置管,置入引流管引流。這種方法雖能充分暴露顱骨穿刺點,但由於皮膚切口過大,並沒達到微創目的,而止血及縫合時間便相應增多,從而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切口的不癒合機率。
[0004]總而言之,現有技術中還沒有專用於該種手術的頭皮牽開器,只能通過其他方法實現這種手術,而這些方法均存在各種缺陷。
【
【發明內容】
】
[0005]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使穿刺點暴露,並且不需擴大皮膚切口,從而可減少組織損傷程度的微創頭皮牽開器。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該牽開器包括鉗體,所述鉗體由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鉸接而成,其鉸接點位於所述鉗體的中部或中前部,在所述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後部的末端分別設有用於把持該牽開器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之間設有以鉸接點為支點的板簧,在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後部後端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位置相對的限位塊,所述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前部的前端分別相對地向外彎曲成圓弧狀而形成圓筒狀的直視窗,在該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形成直視窗的前端設有沿直視窗軸向延伸的鉗鍔。
[0007]所述鉗鍔由第一鉗體及第二鉗體的圓弧狀側壁沿直視窗軸向延伸而成。
[0008]所述第一鉗體及第二鉗體的前部自鉸接點起朝鉗鍔延伸方向傾斜,使得鉗體的前部與其後部不位於同一水平面。
[0009]形成直視窗的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的圓弧狀側壁的弧長為5~7mm。
[0010]所述鉗鍔與直視窗相對的外側壁上分別設有橫向的螺紋。
[0011 ] 所述鉗鍔的前側壁為向內凹的弧型面。
[0012]所述鉗體、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限位塊及鉗鍔一體成型。[0013]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呈環狀。
[0014]本發明的有益貢獻在於,其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本發明通過在鉗體的前端設置直視窗,並在與直視窗位置相應的鉗體前端設置鉗鍔,從而使得手術時既便於牽開皮膚組織,使穿刺點暴露,又便於對皮膚切口進行壓迫止血,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並減少病人痛苦。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用頭皮牽開器具有方便實用、易於操作等特點,宜大力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其中,鉗體10、前部10A、後部10B、第一鉗體11、第二鉗體12、鉸接點13、限位塊14、鉗鍔15、螺紋16、第一手柄21、第二手柄22、板簧30、直視窗40。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列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對本發明不構成任何限制。
[0018]本發明的微創頭皮牽開器主要用於顱內血腫、硬膜外(下)血腫及側腦室穿刺置管引流手術操作中,其可方便牽開皮膚組織,使穿刺點暴露,從而使得穿刺置管操作可在直視下進行,可防止皮下軟組織移位,進而提高微創穿刺置管操作的成功率。
[0019]具體地說,本發明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包括鉗體10、手柄、直視窗40、板簧30及鉗鍔15,所述鉗體10、手柄及鉗鍔15 —體成型,其由硬質不鏽鋼或硬質合金製成。
[0020]如圖1所示,所述鉗體10由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鉸接而成,其鉸接點13位於所述鉗體10的中部或中前部。本 實施例中,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的鉸接點13位於鉗體10的中前部,即整個鉗體10靠近前端大約三分之一處。為便於描述,以附圖方向為例,將鉸接點13左邊一部稱為鉗體的後部10B,將鉸接點13右邊一部稱為鉗體的前部10A。
[0021]所述手柄用於把持該牽開器,其設於所述鉗體後部IOB的末端。具體地,在第一鉗體11的後部末端設有第一手柄21,在第二鉗體12的後部末端設有第二手柄22。所述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呈環狀,其分別與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 —體成型。在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的後部IOB後端,即靠近手柄處,其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有限位塊14,該限位塊14位置相對應,當鉗體10閉合時,第一鉗體11上的限位塊14可與第二鉗體12上的限位塊14相抵接。所述限位塊14與鉗體10 —體成型。所述板簧30設於第一鉗體11與第二鉗體12之間,並以鉗體10的鉸接點13為支點。
[0022]如圖1所示,為便於操作時使穿刺點暴露,從而便於手術醫師直視進行操作,在所述鉗體10的前部IOA前端設有直視窗40。具體地說,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前部IOA的前端分別向外彎曲成圓弧狀,其弧長為5~7_,該兩個圓弧狀對合而在中間形成中空區域,從而形成所述的直視窗40。手術時,透過該直視窗40,便可方便探查穿刺點,為手術操作提供視野參考。在插管時,直視窗可起固定引流管進入腦內方向的作用,防止插管偏位。此外,由於鉗體10是由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鉸接而成,因此,通過使鉗體10張開或閉合可調節直視窗40的大小。為便於牽開組織及壓迫切口進行止血,在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的前端還分別設有鉗鍔15。本實施例中,所述鉗鍔15由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的圓弧狀側壁沿直視窗40軸向延伸而成,其形狀與鉗體10前端的圓弧狀相匹配。當鉗體10前端閉合時,所述鉗鍔15之間便形成一個圓筒狀的中空區域。為便於所述牽開器在牽開組織時不易滑動,在所述鉗鍔15的與直視窗40相對的外側壁上分別設有橫向的螺紋16,同時該鉗鍔15的前側壁還可設置成向內凹的弧形面。
[0023]為便於操作,所述鉗體的前部IOA向下傾斜或彎曲,即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自鉸接點13朝鉗鍔15延伸方向或手術操作方向傾斜或彎曲,使得鉗體10的前部IOA和後部IOB不處於同一水平面內。
[0024]手術操作時,先用小尖刀切開頭皮大約6~8mm長,形成切口,然後用本發明的牽開器牽開切口處頭皮:閉合鉗鍔15,通過切口將鉗鍔15垂直向下壓,使鉗鍔15與顱骨緊密貼合,然後根據需要調節直視窗40大小,並通過限位塊14限位,從而為手術操作提供視野,為成功完成穿刺置管提供保障。
[0025]藉此,本發明通過在鉗體10的前端設置直視窗40,並在與直視窗40位置相應的鉗體10前端設置鉗鍔15,從而使得手術時既便於牽開皮膚組織,使穿刺點暴露,又便於對切口進行壓迫止血,更可起固定引流管進入腦內方向的作用,防止插管偏位。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並減少病人痛苦。
[0026]儘管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揭示,但是本發明的範圍並不局限於此,在不偏離本發明構思的條件下,以上各構件可用所屬【技術領域】人員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來
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該牽開器包括鉗體(10),所述鉗體(10)由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鉸接而成,其鉸接點(13)位於所述鉗體(10)的中部或中前部(10A),在所述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後部(10B)的末端分別設有用於把持該牽開器的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在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之間設有以鉸接點(13)為支點的板簧(30),在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後部(IOB)的後端相對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位置相對的限位塊(14),所述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前部(IOA)的前端分別相對地向外彎曲成圓弧狀而形成圓筒狀的直視窗(40),在該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形成直視窗(40)的前端設有沿直視窗(40)軸向延伸的鉗鍔(1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鍔(15)由第一鉗體(11)及第二鉗體(12)的圓弧狀側壁沿直視窗(40)軸向延伸而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鉗體(11)及第二鉗體(12)的前部(IOA)自鉸接點(13)起朝鉗鍔(15)延伸方向傾斜或彎曲,使得鉗體(10)的前部(10A)與其後部(10B)不位於同一水平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形成直視窗(40)的第一鉗體(11)和第二鉗體(12)的圓弧狀側壁的弧長為5~7_。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鍔(15)與直視窗(40)相對的外側壁上分別設有橫向的螺紋(16 )。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鍔(15)的前側壁為向內凹的弧型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鉗體(10)、第一手柄(21)、第二手柄(22)、限位塊(14)及鉗鍔(15) —體成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創頭皮牽開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呈環狀。
【文檔編號】A61B17/02GK103584889SQ201310626367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張波 申請人: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