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葉輪與副葉輪靠裝式的無密封自吸泵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6:00:1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具體是指一種葉輪與副葉輪靠裝式的無密封自吸泵。
背景技術:
水泵行業中,傳統的無密封自吸泵如圖1、圖2所示,包括6、上泵體7、下泵體8、泵蓋5、葉輪2、副葉輪4、連接架3、圓螺母9、進水管b、出水管a、吸入腔c、壓水室e和壓出腔d,上泵體7與下泵體8相連接,吸入腔c位於下泵體8內,吸入腔c分別與進水管b和葉輪2的進水口相連通,葉輪2的出水口與壓水室e相連通,壓出腔d位於上泵體7內,壓出腔d分別與壓水室e和出水管a相連通,主軸6豎直向下設置,主軸6與電機直聯,泵蓋5位於副葉輪4上方,並且套裝軸6,軸6的下軸端位於上泵體7內,並且靠近上泵體7與下泵體8的相交處。
副葉輪4、連接架3和葉輪2自上而下套裝在下軸端上,副葉輪4通過圓螺母9鎖緊固定,葉輪2通過葉輪螺母10鎖緊固定,連接架3套裝在葉輪2的上部,連接架3將壓出腔d和副葉輪4密閉隔離,葉輪2具有下埠環2a,下埠環2a與安裝在下泵體8的密封環1相連接。
上述無密封自吸泵中,副葉輪4由圓螺母9鎖緊固定;泵蓋5下部分為副葉輪室,由連接架3的上、下蓋板分別密閉副葉輪室和葉輪壓出室;葉輪2的下埠環2a為普通直環形式,在下泵體8內部的吸入腔c為圓柱直筒形。
上述無密封自吸泵存在如下問題:
(1)、主軸6需在副葉輪4軸階後加出螺紋,以用圓螺母9對副葉輪4緊固,主軸6的加工量增多,且影響軸的強度,實際經驗表明一般軸的斷裂處經常發生在軸肩和螺紋退刀槽處。
(2)、泵蓋5與連接架3配合連接,通常連接配合的零件越多,則累計誤差越大,影響連接架3的下蓋板與壓水室e上環的對中配合,且總體結構複雜。
(3)、葉輪2的下埠環2a採用普通直環形式,屬最簡單的口環結構,由於口環間隙簡單,水力阻力較小,洩漏量較大;
(4)、吸入腔c採用圓柱直筒形,液體進入葉輪2無收縮過程,在圓柱直筒形吸入腔c內流動很不均勻,水力損失大,不能保證均勻的速度場,同時影響泵的氣蝕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葉輪與副葉輪靠裝式的無密封自吸泵,該自吸泵結構穩定且合理。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葉輪與副葉輪靠裝式的無密封自吸泵,包括主軸、上泵體、下泵體、泵蓋、葉輪、副葉輪、副葉輪蓋、進水管、出水管、吸入腔、壓水室和壓出腔,上泵體與下泵體相連接,所述吸入腔位於下泵體內,吸入腔分別與進水管和葉輪的進水口相連通,葉輪的出水口與壓水室相連通,所述壓出腔位於上泵體內,壓出腔分別與壓水室和出水管相連通,所述主軸與電機直聯,泵蓋位於副葉輪上方,並且套裝軸,主軸的下軸端位於上泵體內,並且靠近上泵體與下泵體的相交處,其特徵在於:所述副葉輪和葉輪自上而下套裝在下軸端上,副葉輪的上輪轂端面頂緊下軸端的上軸肩,副葉輪的下輪轂端面與葉輪的上輪轂端面相貼緊,葉輪與副葉輪採用靠裝式貼緊裝配,葉輪螺母鎖緊在下軸端上,頂壓葉輪,通過葉輪螺母對葉輪進行定位,並且僅由葉輪螺母將葉輪和副葉輪壓緊並鎖緊,所述的副葉輪蓋套裝在葉輪的上部,副葉輪蓋將壓出腔和副葉輪密閉隔離,所述葉輪具有下埠環,下埠環與安裝在下泵體的密封環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在機械結構上,主軸設計為取消了用於緊固副葉輪的鎖緊螺紋,省去了圓螺母,副葉輪的下輪轂端面與葉輪上端面貼緊,葉輪與副葉輪採用靠裝式貼緊裝配,僅靠葉輪螺母鎖緊即可,取消了圓螺母,使結構更簡便合理,故泵運行也更穩定可靠。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埠環為帶有單錐齒的口環,所述密封環具有與下埠環的單錐齒相配對的錐齒槽,通過單錐齒插裝嚙合在錐齒槽內實現葉輪與密封環之間的裝配。葉輪的下埠環設計為帶有單錐齒的口環結構,這樣的結構在間隙之間也有一個小室而且由於間隙是左右兩條,總長度加長,因此,整個阻力係數比普通口環結構還要大,洩漏量減小,使容積損失降低,提高了葉輪的效率和揚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泵蓋為中空的上大下小的錐形筒。泵蓋設計為上大下小的大錐筒式結構,錐面形成規則光滑的內測流面,下端設計為更為緊湊簡便的副葉輪室,副葉輪室下端由結構設計簡便的副葉輪蓋密閉,使液體從內部壓水室出口進入到出水管的泵的過流部件的水力損失減小,使泵的效率提升,結構也更簡便。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吸入腔的下部為圓柱直筒腔,上部為由底部向葉輪進水口逐漸收縮的變截面的漸縮腔。吸入腔的上部採用漸縮腔,液體在其中流動,流速漸增,分布均勻,水力損失小,保證葉輪進口有較均勻的速度場,使流體平穩的進入葉輪,提升了吸入性能,有助於提高效率和改善泵的氣蝕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不但能夠提高自吸泵的效率和改善其氣蝕性能,同時使泵的結構更穩定合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中,副葉輪與葉輪端面貼緊僅由葉輪螺母鎖緊,且兩者中間由副葉輪蓋密閉副葉輪室和壓出室,通過副葉輪蓋將壓出腔和副葉輪進行密閉隔離。
2)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中,葉輪設計為帶有單錐齒的口環,密封環具有與單錐齒配對的錐齒槽。
3)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中,泵蓋採用上大下小的大錐筒式結構,下端設計為更為緊湊簡便的副葉輪室。
4)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中,吸入腔的上部採用由底部向葉輪進水口逐漸收縮的變截面的漸縮腔。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無密封自吸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無密封自吸泵的局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無密封自吸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無密封自吸泵的局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A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無密封自吸泵中副葉輪的零件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無密封自吸泵中副葉輪蓋的零件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無密封自吸泵中葉輪的零件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表示密封環
2 表示葉輪
2a 表示下埠環
3 表示連接架
4 表示副葉輪
5 表示泵蓋
6 表示主軸
7 表示上泵體
8 表示下泵體
9 表示圓螺母
10 表示葉輪螺母
11 表示支架
a 表示出水管
b 表示進水管
c 表示吸入腔
d 表示壓出腔
e 表示壓水室
1』 表示密封環
2』 表示葉輪
2a』 表示下埠環
3』 表示副葉輪蓋
4』 表示副葉輪
5』 表示泵蓋
6』 表示主軸
7』 表示上泵體
8』 表示下泵體
9』 表示漸縮腔
10』 表示葉輪螺母
11』 表示支架
a』 表示出水管
b』 表示進水管
c』 表示吸入腔
d』 表示壓出腔
e』 表示壓水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至圖8所示的一種葉輪與副葉輪靠裝式的無密封自吸泵,包括主軸6』、上泵體7』、下泵體8』、泵蓋5』、葉輪2』、副葉輪4』、副葉輪蓋3』、進水管b』、出水管a』、吸入腔c』、壓水室e』和壓出腔d』,上泵體7』與下泵體8』相連接,吸入腔c』位於下泵體8』內,吸入腔c』分別與進水管b』和葉輪2』的進水口相連通,葉輪2』的出水口與壓水室e』相連通,壓出腔d』位於上泵體7』內,壓出腔d』分別與壓水室e』和出水管a』相連通,主軸6』豎直向下設置,主軸6』與電機直聯,泵蓋5』為中空的上大下小的錐形筒,泵蓋5』位於副葉輪4』上方,並且套裝主軸6』,主軸6』的下軸端位於上泵體7』內,並且靠近上泵體7』與下泵體8』的相交處。
副葉輪4』和葉輪2』自上而下套裝在下軸端上,副葉輪4』的上輪轂端面頂緊下軸端的上軸肩,副葉輪4』的下輪轂端面與葉輪2』的上輪轂端面相貼緊,葉輪2』與副葉輪4』採用靠裝式貼緊裝配,葉輪螺母10』鎖緊在下軸端上,頂壓葉輪2』,通過葉輪螺母10』對葉輪2』進行定位,並且僅由葉輪螺母10』將葉輪2』和副葉輪4』壓緊並鎖緊固定,副葉輪蓋3』套裝在葉輪2』的上部,副葉輪蓋3』將壓出腔d』和副葉輪4』密閉隔離,葉輪2』具有下埠環2a』,下埠環2a』與安裝在下泵體8』的密封環1』相連接。
本實施例中,下埠環2a』為帶有單錐齒的口環,密封環1』具有與下埠環2a』的單錐齒相配對的錐齒槽,通過單錐齒插裝嚙合在錐齒槽內實現葉輪2』與密封環1』之間的裝配。吸入腔c』的下部為圓柱直筒腔,上部為由底部向葉輪進水口逐漸收縮的變截面的漸縮腔9』。副葉輪4』由位於中部的副葉輪輪體以及焊接在副葉輪輪體的副葉輪輪葉組成,兩者焊接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的無密封自吸泵,在機械結構上,主軸6』設計為取消了用於緊固副葉輪4』的鎖緊螺紋,省去了圓螺母,副葉輪4』的下輪轂端面與葉輪2』上端面貼緊,僅靠葉輪螺母鎖緊即可,取消了圓螺母,使結構更簡便合理,故泵運行也更可靠。
由於該葉輪2』的下埠環2a』設計為帶有單錐齒的口環結構,這樣的結構在間隙之間也有一個小室而且由於間隙是左右兩條,總長度加長,因此,整個阻力係數比普通口環結構還要大,洩漏量減小,使容積損失降低,提高了葉輪的效率和揚程。
吸入腔c』的上部分設計為由底部向葉輪進水口逐漸收縮的變截面的漸縮腔9』,液體在其中流動,流速漸增,分布均勻,水力損失小,保證葉輪2』進口有較均勻的速度場,使流體平穩的進入葉輪2』,提升了吸入性能,有助於提高效率和改善泵的氣蝕性能。
在上部上泵體7』的壓出腔d』中,泵蓋5』設計為上大下小的大錐筒式結構,錐面形成規則光滑的內測流面,下端設計為更為緊湊簡便的副葉輪室,副葉輪室下端由結構設計簡便的副葉輪蓋3』密閉,使液體從內部壓水室e』出口進入到出水管a』的泵的過流部件的水力損失減小,使泵的效率提升,結構也更簡便。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凡此種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做出的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