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0:05:2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攝像頭模組生產製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適用於在攝像頭馬達周邊貼附一圈膠布的工作。
背景技術:
攝像頭模組有一道貼輔料工序,具體為在其馬達周邊貼附一圈黑色塑料膠布,用以遮蔽外界光線對模組造成成像畫質影響,並保護馬達引腳焊接部位不易被短接造成電路短路。該工序目前為手工貼附操作,但由於膠布很窄,難以操作,且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一種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至少可解決現有技術的部分缺陷。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一種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包括模組固定座、膠布輸送機構、用於將膠布一端壓貼在攝像頭模組上的壓附機構以及用於使膠布纏繞在模組對應部位上的貼附機構,所述模組固定座與所述壓附機構分列於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輸送通道兩側且正對布置,其中,所述模組固定座對應於膠布的粘貼面布置。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膠布輸送機構包括膠捲,所述膠捲包括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軸芯及卷繞於所述軸芯上的膠布。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膠布輸送機構還包括用於與膠布背面接觸的第一轉動輪和用於與膠布粘貼面接觸且對膠布粘貼面具有弱粘附力的第二轉動輪,所述第一轉動輪與所述第二轉動輪正對布置且輪軸軸向均平行於所述軸芯的軸向;所述第一轉動輪和/或所述第二轉動輪為與膠布對應面呈摩擦配合接觸的摩擦輪,所述第一轉動輪或所述第二轉動輪連接有轉動驅動單元。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第二轉動輪為鋁合金輪,且所述第二轉動輪的輪面具有噴砂處理層;所述第一轉動輪的輪面覆有優力膠層。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膠捲、所述第一轉動輪及所述模組固定座自上而下依次布置。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還包括用於裁剪預設長度膠布的剪切機構,所述剪切機構布置於所述膠捲與所述壓附機構之間。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剪切機構包括可沿自身軸嚮往復移動的第一輸出軸及安裝於所述第一輸出軸端部的刀片,所述第一輸出軸的軸向垂直於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輸送通道。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膠布輸送機構、所述壓附機構、所述貼附機構及所述剪切機構均具有工作控制電路;所述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還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所述壓附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所述貼附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及所述剪切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均與所述中央控制器電性連接。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壓附機構包括可沿自身軸嚮往復移動的第二輸出軸及安裝於所述第二輸出軸端部的壓力塊,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軸向垂直於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輸送通道且朝向所述模組固定座。
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貼附機構包括驅動結構,所述驅動結構具有一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輸出轉軸,所述模組固定座連接於所述輸出轉軸的端部,所述輸出轉軸的軸向平行於所述輸送通道的寬度方向。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模組固定座固定攝像頭模組,通過膠布輸送機構將膠布送至模組固定座處,再通過壓附機構將膠布的一端壓貼在攝像頭模組上(具體為壓貼在攝像頭模組頭部的一個側面上),再通過上述貼附機構使膠布纏繞在模組頭部上(對應於攝像頭模組的音圈馬達周圍)。通過上述結構,可實現攝像頭模組輔料(膠布)的自動貼附工作,有效降低操作難度及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主要用於攝像頭模組的音圈馬達周邊貼附一圈黑色塑料膠布21,該裝置包括模組固定座6、膠布輸送機構、用於將膠布21一端壓貼在攝像頭模組上的壓附機構以及用於使膠布21纏繞在模組對應部位上的貼附機構,所述模組固定座6與所述壓附機構分列於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輸送通道兩側且正對布置,其中,所述模組固定座6對應於膠布21的粘貼面布置。實際使用時,將攝像頭模組固定在模組固定座6上,通過膠布輸送機構將膠布21送至模組固定座6處,再通過壓附機構將膠布21的一端壓貼在攝像頭模組上(具體為壓貼在攝像頭模組頭部的一個側面上),再通過上述貼附機構使膠布21纏繞在模組頭部上(對應於攝像頭模組的音圈馬達周圍)。通過上述結構,可實現攝像頭模組輔料(膠布21)的自動貼附工作,有效降低操作難度及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接續上述貼附裝置的結構,實際使用時,可通過上述膠布輸送機構將定尺(根據待貼附膠布21的所需長度設定)的膠布21送至模組固定座6處,上述膠布輸送機構可採用機械手,該機械手可設於模組固定座6上方。本實施例中,優選為採用卷料方式進行供應,類似於常見的透明膠捲,即該膠布輸送機構包括膠捲2,所述膠捲2包括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軸芯及卷繞於所述軸芯上的膠布21,通過將卷繞的膠布21一端牽出輸送,隨軸芯的旋轉即可實現膠布21的自動持續供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上述的牽出輸送操作可通過手動完成;也可採用機械手抓取上述卷繞的膠布21一端,通過機械手的往復移動重複抓取可實現膠布21的持續輸送,該機械手宜設置於模組固定座6的遠離膠捲2的一側;本實施例中,採取如下的優選結構:
如圖1和圖2,所述膠布輸送機構還包括用於與膠布21背面接觸的第一轉動輪31和用於與膠布21粘貼面接觸且對膠布21粘貼面具有弱粘附力的第二轉動輪32,所述第一轉動輪31與所述第二轉動輪32正對布置且輪軸軸向均平行於所述軸芯的軸向;所述第一轉動輪31和/或所述第二轉動輪32為與膠布21對應面呈摩擦配合接觸的摩擦輪,所述第一轉動輪31或所述第二轉動輪32連接有轉動驅動單元33。其中,上述第二轉動輪32與膠布21粘貼面具有較差的粘附力,避免膠布21輸送過程中粘貼卷繞於第二轉動輪32上而影響生產,如該第二轉動輪32可採用鋁合金材質,即為鋁合金輪,且表面噴砂處理,即其輪面具有噴砂處理層;當然,該第二轉動輪32也可採取其他的輪面處理結構,以實現與膠布21粘貼面不粘附為宜。本實施例中,優選為設置第一轉動輪31為上述的摩擦輪,上述的第二轉動輪32作為配合輪,該第二轉動輪32一方面與第一轉動輪31配合,將膠布21限位在兩個轉動輪之間,另一方面,可通過調節該第二轉動輪32的位置調節膠布21所受到的兩個轉動輪的壓力,從而調節第一轉動輪31與膠布21之間的摩擦力,即調節膠布21的輸出速度;即該第一轉動輪31優選為與膠布21背面具有較大的摩擦力,如採用優力膠材質,即所述第一轉動輪31的輪面覆有優力膠層。上述的轉動驅動單元33可採用電機等常用的轉動驅動設備。第一轉動輪31與第二轉動輪32之中,一個連接有上述轉動驅動單元33而作為主動輪,另一個作為從動輪,可根據膠布21與對應的轉動輪之間的粘附力及摩擦力特性確定;本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轉動輪32作為主動輪,通過電機旋轉帶動該第二轉動輪32轉動,該第二轉動輪32擠壓膠布21並帶動膠捲2出膠,實現膠布21的自動輸送。
如圖1和圖2,對於上述採用膠捲2的出膠方式,所述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還包括用於裁剪預設長度膠布21的剪切機構,所述剪切機構布置於所述膠捲2與所述壓附機構之間。通過設置上述剪切機構,實現膠布21的定尺剪切及自動剪切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作為實施例之一,所述剪切機構包括可沿自身軸嚮往復移動的第一輸出軸41及安裝於所述第一輸出軸41端部的刀片42,所述第一輸出軸41的軸向垂直於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輸送通道;具體地,該第一輸出軸41可採用電動推桿,當然,也可採用小型氣缸等具有伸縮軸的自動驅動設備;在該第一輸出軸41的端部安裝一刀片夾頭並夾設一刀片42,通過該第一輸出軸41的往復移動即可帶動刀片42移動至膠布輸送通道上進行膠布21的切割操作或回退離開膠布輸送通道。當然,剪切機構並不限於上述的結構,如可通過一滑移在平移軌道上的滑塊固定剪切刀片42,通過滑塊在平移軌道上滑動帶動剪切刀片42移動至膠布輸送通道上進行膠布21的切割操作或回退離開膠布輸送通道;該平移軌道應垂直於膠布輸送通道且位於該膠布輸送通道旁,應不幹涉膠布21的輸送。上述第一輸出軸41的安裝位置依據貼附所需膠布21的長度確定。
接續上述貼附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述壓附機構包括可沿自身軸嚮往復移動的第二輸出軸51及安裝於所述第二輸出軸51端部的壓力塊52,所述第二輸出軸51的軸向垂直於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輸送通道且朝向所述模組固定座6。具體地,該第二輸出軸51可採用電動推桿,當然,也可採用小型氣缸等具有伸縮軸的自動驅動設備;通過該第二輸出軸51的往復移動即可帶動壓力塊52移動至膠布輸送通道上將輸送的膠布21一端壓附於攝像頭模組頭部的一個側面上或回退離開膠布輸送通道。當然,壓附機構並不限於上述的結構,如可通過一滑移在平移軌道上的滑塊固定壓力塊52,通過滑塊在平移軌道上滑動帶動壓力塊52移動至膠布輸送通道上將輸送的膠布21一端壓附於攝像頭模組頭部的一個側面上或回退離開膠布輸送通道;該平移軌道應垂直於膠布輸送通道且位於該膠布輸送通道旁,應不幹涉膠布21的輸送。
接續上述貼附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述貼附機構包括驅動結構71,所述驅動結構71具有一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輸出轉軸,所述模組固定座6連接於所述輸出轉軸的端部,所述輸出轉軸的軸向平行於所述輸送通道的寬度方向,也即平行於待貼附的膠布21的布面寬度方向。上述驅動結構71可採用電機,即上述的輸出轉軸為電機的轉軸,當然,也可採取其他常用的轉動驅動設備。在剪切機構裁剪完膠布21後,通過上述驅動結構71帶動模組固定座6旋轉,模組頭部隨之旋轉,可將膠布21纏繞在模組頭部上;纏繞過程中,可根據膠布21的纏繞貼附情況,控制上述壓附機構進行推壓處理,保證膠布21貼附牢固度。上述的貼附機構也可採取其他結構,如通過機械手抓取膠布21的自由端,再控制機械手旋轉帶動膠布21轉動,使得膠布21貼附於模組頭部上。
接續上述貼附裝置的結構,優選地,所述膠布輸送機構、所述壓附機構、所述貼附機構及所述剪切機構均具有工作控制電路;所述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裝置還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膠布輸送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所述壓附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所述貼附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及所述剪切機構的工作控制電路均與所述中央控制器電性連接。通過上述中央控制器實現本貼附裝置的自動化工作,保證工作效率及膠布21貼附效果。上述中央控制器與各工作控制電路的電性連接關係及自動化控制過程是本領域工作人員根據現有技術易於得知的,無需另外編程。具體涉及到本實施例中,上述膠布輸送機構中的轉動驅動單元33(電機)與上述中央控制器電連接;上述剪切機構中的電動推桿與上述中央控制器電連接;上述壓附機構中的電動推桿與上述中央控制器電連接;上述貼附機構中的驅動結構71(電機)與上述中央控制器電連接。
接續上述貼附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述膠捲2、所述第一轉動輪31及所述模組固定座6優選為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也即第一轉動輪31與第二轉動輪32布置於同一高度上,膠捲2布置於兩個轉動輪上方,模組固定座6布置於兩個轉動輪下方,對應地,壓附機構與模組固定座6布置於同一高度上;進一步地,剪切機構布置於第一轉動輪31與壓附機構之間。通過將各部件沿高度方向布置,膠布21在輸送過程中自然下垂,保證貼附效果;相較於各部件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情況,可省去膠布21自由端抓取和牽引的需求,從而可簡化操作及降低設備投資。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膠捲2和兩個轉動輪均可轉動安裝於一機架1上,機架1豎直座設於一驅動控制箱體8的頂部,在該驅動控制箱體8頂部還設有一電源模塊箱體9,上述的第一輸出軸41及第二輸出軸51均安裝於該電源模塊箱體9上;上述的中央控制器即設於該驅動控制箱體8內,上述的第一輸出軸41連接的驅動件及第二輸出軸51連接的驅動件均設於該電源模塊箱體9內。本實施例通過將各部件集成布置安裝,形成一小型的攝像頭模組輔料貼附機,結構緊湊、部件布局合理,設備成本較低,適於推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