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被盜案告破 十三陵那些珍貴的東西被盜?
2023-03-30 09:00:56 3
近日十三陵被盜案告破,北京警方破獲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燭臺被盜案,那麼石五供燭臺有多大的價值?不知道到大家對十三陵了解多少?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約40多公裡處,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十三陵是哪13個陵墓嗎?還有層層安保之下,文物如何被盜?接下來就跟著51區小編一探究竟吧!
十三陵被盜案告破
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中兩燭臺(蠟扦)被盜事件近日引發關注。北京市公安局4月8日下午發布消息,4月7日,專案組已將林某(男。38歲,北京市懷柔區人)、王某(女,32歲,北京市懷柔區人)、馮某(男,40歲,河南省固始縣人)等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在馮某家中發現了被盜的兩個思陵石五供燭臺。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中。
被盜文物:未開放陵區內兩個燭臺
南都記者從昌平區政府網站獲悉,明十三陵位於北京西北約40多公裡處,陵區面積約120餘平方公裡。陵區內建有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共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1961年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被盜的明思陵位於陵區西南隅的鹿馬山(又名錦屏山或錦壁山)南麓,約建於1642年。南都記者查詢明十三陵景區官方網站得知,明思陵原本只是一座妃墓,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皇貴妃田氏葬在其中。但 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即崇禎皇帝朱由檢)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並改名思陵,由此,這座皇貴妃墓升級為帝陵,並於2003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明十三陵陵區的十三座帝陵中,僅開放了明長陵、明定陵、明昭陵供遊客參觀,其餘十座均為未開放陵寢,此次被盜的思陵就位列其中。
此次思陵被盜的是石五供中的兩個燭臺,石五供是供奉祭祀用具,一般指鼎(香爐)、寶瓶(2個)和蠟扦(燭臺2個),多用於陵寢或寺廟中。
明思陵被盜的石五供燭臺有多大的價值?根據明十三陵景區網站顯示,明思陵石五供分為前後兩套,前一套,是五個相互獨立的供器,正中為香爐,雕為四足兩耳的方鼎形,上面浮雕饕餮紋。左右為燭臺,臺腹四面雕刻人物故事;最兩邊的是花瓶,瓶腹、瓶項略呈圓形,亦浮雕饕餮紋。五供器各施以石座,與明代其他各陵共用一祭臺不同。後面的一套,祭案的案端作翹頭式,案面浮雕繩紋,下作悶戶櫥形狀,四腿因項部內收而隨勢彎曲,足部外翻。案上放有石雕供果五盤,一盤為桔,一盤為柿,一盤為石榴,另外兩盤分別為壽桃和佛手。碑首作"四螭下垂"式,碑身左右雕升龍,碑座前雕五龍,後雕五麒麟,左右雕母獅背負小獅圖案,母獅前還有小獅或作戲球狀,或伏於母獅身下作哺乳狀。
事件始末:文物被盜一年有餘
4月5日20時,北京市昌平區官方政務微博"北京昌平"發布通告稱,3月20日,昌平區政府得知明十三陵石五供2件燭臺被盜後,立即組織公安力量成立專案組,全力以赴開展偵破,並對十三陵特區辦事處黨政主要負責人等4名處級幹部及相關人員進行了免職處理。同時,通過增加人防力量、完善安技防設施,進一步消除文物保護中的安全隱患。
4月8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消息,案件破獲,已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為專門盜竊石刻類田野文物的犯罪團夥,在犯罪嫌疑人馮某家中找到了被盜的兩個思陵石五供燭臺,被盜文物完好並未受損。據北京市公安局介紹,警方於3月19日11時許接到市民報警,經調查,此次文物被盜事件應為2016年4月份,至今已有一年之久。
國家文物局:思陵安防措施全面癱瘓
為何文物被盜近一年才發現?陵區內的文物保護措施是否完善?在2016年8月底舉行的紀念定陵發掘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十三陵特區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十三陵對所有陵寢加裝了智慧化保護設施,實現了360度無死角視頻監控和紅外感應防盜掘系統,再加上護陵員24小時守護,基本可以做到有情況就能及時發現的程度。
事實並非如此。經國家文物局核實,明十三陵的13個陵園中,除長陵、定陵、昭陵三個開放陵園分別設有管理處外,其餘10個陵園日常安全保衛由十三陵特區辦事處保衛科負責,聘用周邊38名村民作為護陵員,分別駐守在陵園內看護。13個陵園均設置了一定的安防設施,長陵、定陵、昭陵設置了視頻監控和一些入侵報警探測器,其餘10個陵園設置了視頻監控。其中, 思陵的視頻監控為2008年設置,在這對石燭臺被盜前已失效停用。
南都記者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十三陵此前已經發生過石刻文物被盜未遂事件,但未能引起十三陵特區辦事處足夠重視,未及時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和漏洞。
國家文物局表示,在確認石燭臺被盜後,十三陵特區辦事處擅自決定不按照規定報告上級文物被盜未遂事件,不報請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且發案時思陵原有安防設施已全面癱瘓,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虛設,暴露出文物安全管理和制度措施存在明顯漏洞和隱患。
明十三陵獻陵此前險些被盜
明十三陵此前亦曾被盜墓團夥光顧過。2013年5月,位於明十三陵獻陵內的文物雲紋丹陛石周邊臺階被破壞,丹陛石西側的四條臺階被掀翻,石上有多處被硬物撬過的痕跡。
據了解,明獻陵為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墓,坐落在昌平區境內燕山山麓的天壽山,一直被稱為十三陵中最樸素的墳墓。疑似被盜的丹陛石位於獻陵祾恩殿遺址月臺的臺階中央位置,面積約為3平方米。
當時,十三陵特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曾通過探頭發現有人想在獻陵偷盜,並報警追趕,但沒有抓住嫌疑人,陵區沒有文物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