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中三種至邪之物 千年血玉集屍體之精血而成
2023-03-30 18:49:36 1
古代的墓葬中有很多出土的陪葬品,大多數都是被當作文物,而有的很多則是被盜墓賊給盜走了,在古代盜墓可是一門發家致富的行業,所以也有很多人為了錢不惜鋌而走險,但在墓中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帶走,有一些邪門的東西就算挖到了也不敢帶走,這就是墓葬中的三種至邪之物。
古代墓中三種至邪之物:
一、千年血玉
這種玉,雖然色澤鮮豔,但知道其來歷的人大都敬而遠之。因為血玉的形成,和屍體有關。當人落葬的時候,作為銜玉的玉器,被強行塞入人口。若人剛死,一口氣咽下的當時玉被塞入,便會隨氣落入咽喉,進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漬,血絲直達玉心,便會形成華麗的血玉。然而一些收藏界的朋友盲目進行收藏,殊不知收藏的都是古人的精血。
二、棺材釘
屍體、殉葬物放妥後,接著要釘棺蓋,民間稱為「鎮釘」。鎮釘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 據說能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蓋棺時,河南一帶,禁忌孝子近前,孝子要在門外候聽。裡邊釘棺者 敲擊一聲,外邊孝子髙呼一聲「勿警」,俗謂之「躲釘」。入殮加蓋時,須留下一顆釘子不釘死,要由其親人加釘。若系女子或人贅男子,則由其娘 家人或父家的人親手加釘。山東一帶,如出嫁之女在夫家病死,收殮蓋棺必須由女家之父母兄弟 親自釘蓋,名曰「引釘」。如果女家親人不到,其丈夫倶不敢專主。雖中年以後,兒孫滿堂者,亦必如此。
人們認為「天下以舅公為大」。所以,其俗封棺時舅家必須來人才行,否則,棺木就不能 起動。棺蓋落釘後,棺縫用骨膠等物塗好,以防空氣、水分和塵土滲入。為了防止妖魔驚擾亡魂, 一隻缽被放置在靈柩蓋上,這是為了保證死者靈魂的安全。在加蓋敲釘時,位於棺木中間的 一顆「子孫釘」禁忌打緊。要在它上面拴上一條紅線,由孝子用手拉著,木匠輕輕地敲一就算了, 意思是「留後」。禁忌將這顆釘釘死,否則,以為對後代不利。據說棺材釘吸收地下的冥靈之氣,本身就是相當晦氣的。若是收藏了,放在家中是很忌諱的。到現在,老一輩的人還是會很忌諱!
三、鎮墓獸
鎮墓獸,古代風俗,指一種冥器。古代人認為,陰間有各種野鬼惡鬼,會危害死者的鬼魂。因此設置鎮墓獸的目的首先是為避邪,以佑護死者亡魂的安寧。楚墓中常見的隨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獨特的器物之一種。此種器物外形抽象,構思譎詭奇特,形象恐怖怪誕,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濃厚的巫術神話色彩。迄今出土的鎮墓獸大部分為戰國時期文物,以戰國中期為多。有些人不明真理,隨便將他亂放,甚至還擺在了正堂,鬧了不少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