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每周練兩次太極:可使老人跌倒風險下降近六成

2023-04-08 03:10:32

最近在追大河劇的奇點糕,發現了一個相當無語的現象:每當有角色年老生病去世,基本都是人咕咚一下跌倒在地,然後鏡頭轉到留遺言、敲喪鐘……拜託,發便當也不能都一個套路好嗎?還不如學習一下「殺生旁白」呢……

  不過嘛,選擇跌倒作為離世的象徵,也自有道理。即使是在醫學發達的現代,跌倒,也仍然是中國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要原因。摔一下摔出骨折就不是小事了,再加上老年人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病……

老年人跌倒導致的骨折,再加上長期臥床的影響,死亡率可是相當嚇人的

  毫不誇張地說,跌倒一次跌的不止是生命健康,也是真金白銀,在美國如果老年人跌倒就診,一次就要花掉近一萬美元!防患於未然,總比亡羊補牢更好,所以奇點糕也挺理解不少老人積極鍛鍊的心情。可練什麼最好呢?

  近期的《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美國俄勒岡研究所華人科學家李甫中教授團隊開展的一項臨床試驗給出了答案:練太極!與有氧運動、練肌肉相比,每周參加兩次一小時的改良版太極課程,堅持半年,就能把跌倒風險降低58%!

看著老外們像模像樣的擺架勢,總覺得挺喜感的

  「一個大西瓜,一刀剖兩半,一半送給你,你不要我收回來……」太極這門神秘的功夫,其實一直受到不少學者的關注。

  當然,這種關注不是玄學,是正兒八經的科學研究。早在2012年,李甫中教授團隊就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文證實,練太極拳,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受損狀況,防止患者跌倒。

  奇點糕當年也在體育課上練過太極,感覺練起來也是挺費力的呢。與單純的力量訓練、有氧訓練或者是協調性訓練相比,練太極可以說是全身運動,從而改善身體的平衡能力。身體不平衡,可不就摔了嗎。

  再說了,練太極也不需要健身房裡的器械,找塊兒空地擺起架勢,把動作學會了就能開練,對老年人來說相當簡單易行呢。不過,並不是人人都會得帕金森病,此前試驗取得的成果,能夠外推到更加廣泛的老年人群體中去嗎?

生命在於運動啊,在於運動

  那就再組織一次更大規模的試驗吧,李甫中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員所在的俄勒岡州,恰好是美國老年人跌倒最高發的地方,所以招募受試者也不算難。670名一年內曾有跌倒史,但仍然有一定運動能力的老人參加了試驗,絕大多數是白人。

  研究團隊把參與者平均分成了三組,第一組練習的,是研究團隊專門編寫的簡化版太極和配套鍛鍊動作(以下簡稱「太極組」),第二組進行有氧運動、肌肉、平衡性和協調性等運動量較大的鍛鍊(鍛鍊組),第三組則進行強度較輕的伸展運動、深呼吸等練習,作為研究中的對照組。

常去公園散步的奇點糕,經常看著老人的肌肉羨慕不已……

  試驗為期六個月,參與的老人們如果不小心跌倒,就要進行自我記錄並報告,研究團隊也會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進行密切隨訪。除了跌倒頻率這個主要指標,運動能力、認知功能等項目,也是研究團隊的關注點。

  簡單地說,就是看哪種鍛鍊能讓老人摔得最少了。77%的老人堅持完成了6個月的全部課程,太極組、鍛鍊組和對照組的完成率基本相同,在費用上,鍛鍊組稍稍高於其它兩組。那麼效果如何呢?

  參與的老人平均年齡達到78歲,所以跌倒的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有48.4%的老人摔過,但無論在跌倒的發生率還是次數上,太極組都是最低的,按照風險比計算,太極組的老人比對照組相對風險下降了58%,比鍛鍊組也低了31%!

                    孩兒……哦不,老同志們,操練起來!

  參與研究的威拉米特大學教授Peter Harmer表示:「我們簡化了傳統太極拳,專注於幾個最能防止跌倒的基本動作,這樣老人們鍛鍊起來就更容易。避免摔倒,涉及到肌肉力量、關節強度、視力等各種因素,但太極恰好能全部練到。」

  「除了改善平衡,打太極還能提升老人的自信。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很多老人跌倒過一次就會有心理陰影,不再做體力運動以防再次跌倒,但這樣就陷入了負面循環,太極恰好能幫助他們打破這個循環。」

  不過梅奧診所的專家Nathan LeBrasseur表示,他不會輕易建議已經積極鍛鍊的老年人,扔下現在鍛鍊的項目而匆忙改練太極。「關鍵是要讓老年人動起來,堅持鍛鍊,畢竟有氧運動和力量鍛鍊也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動總比不動強啊,最近成功瘦身的奇點糕深表贊同。把看似艱難的事兒拆成無數小目標,實現起來就容易多了,不是嗎?反正奇點糕已經把論文,默默轉發給太極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某些人了,嘿嘿。

同类文章
 僅僅找好釣點是完全不夠的,你真的會調漂嗎?

僅僅找好釣點是完全不夠的,你真的會調漂嗎?

釣魚雖然說是一件將就陶冶情操的事情,但是其實也有競技釣這一說,這就是會發生在一些黑坑等其他的場所,很多人並排在一起,大家有說有笑來釣魚也是不可以的,這其中會發生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往往大家明明各種前提都差不多,但是卻發現有的人可以一直連竿自己卻不行,想要有口就有魚?僅僅找好釣點是完全不夠的,你真的會調

黑坑釣場老闆到底隱瞞了什麼秘密?釣友:難怪上魚這麼難

由於冬季環境低下,所以很多釣友早已封竿,或轉戰室內的大棚黑坑進行垂釣。為什麼冬季不進行野釣呢?首先因為冬季溫度低,導致魚口輕或者魚兒的遊動率低下,另外的原因也很簡單,在野外釣魚吹風也很冷。這個時候很多釣友為了「解毒」,去黑坑垂釣也是首要的選擇,儘管如此有些黑坑的老闆也會使用一些小手段,讓釣友們魚獲變

小魚鬧窩怎麼辦?學會兩招上大物不再是問題

小魚鬧窩是常有的事,每個釣魚人都必免不了小魚鬧窩的情況,除了冬季小魚鬧窩的情況比較少之外,春夏秋這是哪個季節難免不會碰到小魚鬧窩的情況,今天就來跟大家來聊聊小魚鬧窩的情況,大家對這些也有全面的了解。一、小魚的特性小雜魚,品種很多,最常見的比如餐條、鰟鮍、趴地虎等。其中餐條最多,防止鬧小魚在很大程度上
 四個跡象證明大魚進窩,想要上大物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四個跡象證明大魚進窩,想要上大物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釣魚人垂釣的目標魚,都是想搏大物的心態,並不是說要釣一條大物的心態,而是在釣魚的生涯之中留下一點痕跡。但是很多釣友因為自身能力的原因,而導致垂釣的失誤,運氣好的只留下魚鱗證明過自己垂釣過大物,運氣不好只留下多副被切斷的子線,那麼大魚入窩會有明顯的預兆嗎?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就跟大家說說上大物的前奏是什
 浮漂沒動作卻中魚,只是釣得太鈍?

浮漂沒動作卻中魚,只是釣得太鈍?

相信大家在釣魚的時候都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明明浮漂看起來沒動作,但是打算換餌的時候提竿卻中魚了。有的新手釣友甚至覺得這是運氣好,浮漂不動居然也能釣上魚來。另外一些有經驗的釣友會認為調釣出了問題,通過改變調釣來改善這種情況。難道問題就這麼簡單?改變調釣就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不一定!因為出現浮漂沒動作卻中
 打太極拳要做到「力線貫通」,這樣練功你會有所收穫

打太極拳要做到「力線貫通」,這樣練功你會有所收穫

一語道破天機,真情方見真淳。找到自身問題,把問題縮小。方法是,先學習他人經驗,再進行篩選整合,最終形成自己,一套東西。沉勁與沉勁,會有不同,這是武術的魅力。有人的沉,透著整,能催能轟。有人的沉,含著活,能拔人根,處處落空。沒有哪種更好,練到家最好。人是這樣,不可能各方面都突出,認準一門,花功夫深入,
 冬季釣魚技巧,水庫釣魚怎麼選擇釣位?

冬季釣魚技巧,水庫釣魚怎麼選擇釣位?

冬釣找釣點就是為了尋找冬魚窩冬的棲息點,經過不少冬釣釣友的總結,什麼背風、向陽、有草,仿佛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就一定釣上魚,但是正如不少釣友發自肺腑的感慨,要有魚、要有魚、要有魚!水裡沒魚,1000個必要因素都是扯談,所以我們現在與其說那些因素是都魚群棲息的條件,不如直接點,直接說地形特徵,有沒有咱
 冬季釣魚打窩還用打窩器?用上這幾招魚兒早就進窩了

冬季釣魚打窩還用打窩器?用上這幾招魚兒早就進窩了

冬天釣魚,最難的就是「聚魚」,為了能夠將魚兒聚集到窩子裡,很多釣友都選用精準打窩的方式,用打窩器將窩料直接投放到釣點裡。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對窩量有比較高的要求,而且發窩的時間相對較長。那麼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聚魚呢?其實很多老釣友都選擇「抽窩子」的方法來聚魚和誘魚。什麼叫抽窩子?就是釣魚人用較快的速

冬季釣魚怎麼垂釣鰱鱅?三個方面很關鍵

鰱鱅是鰱魚和鰱鱅的合稱,因為這類魚的個頭大力量強,是釣魚人常常垂釣的對象,尤其是冬季釣鰱鱅,個頭都比加大,在提竿遛魚的時候都比較有樂趣,但是冬季釣鰱鱅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上魚,特別是魚口輕的季節,鰱鱅跟鯽魚一樣吃口輕,並且釣竿和釣位要選擇到位,才會有大鰱鱅垂釣上來。一、宜用海竿或磯竿有句話說得好「大

魅力奧運人文奧運 萬裡長城萬人太極拳表演

          「魅力北京、人文奧運,居庸關萬裡長城萬人太極表演活動」今天上午隆重開幕,來自四面八方的近萬名太極拳愛好者齊聚雄偉的居庸關長城腳下,共同上演了一幕氣勢恢宏的壯觀場景。   本次活動是北京奧組委首屆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簡短的開幕式之後,首先進行的是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鑼鼓表演,之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