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求真務實、不斷探索、堅持不懈才叫科學精神
2023-03-31 16:35:00 1
近日,陸家嘴金融科技沙龍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科技日報》主編劉亞東發表了題為全球視角下的中國科技創新的主題演講。科學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體現是認真、嚴謹、細緻,我們稱之為工藝。科學精神還體現在求真務實、不斷探索、堅持不懈的過程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提升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使中國早日實現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顯著提高,這些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根據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2016年聯合發布的《國家科技投入統計公報》,中國2016年R&D投資總額為156.6億元,佔全年科技投入總量的156.6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3%,已經超過了15個歐洲國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第一,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總數超過136000家。
第一,科技創新水平大大提高,航天航空領域的天工系列和神州系列取得巨大成就,超級計算機連續10次躋身世界前列,北鬥導航系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電子時代。全球ra主網;膠龍和深海戰士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深海裝備領域實現了功能布局;基因編輯利用了地中海貧血的治療優勢。四級實驗室實現了自主設計,在多光子糾纏和量子星際通信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量子控制成為世界領先的技術。上海光源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為中國向世界科學中心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基礎研究投資976億元,佔總研發支出的5.5%,為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科技人才方面,到2016年,中國研發人員已達到3878萬人,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科學院紅人計劃》等計劃的深入實施,培養和引進了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歸國人才浪潮。
第二,科技創新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項目促進了重點領域的發展,如將5G新網絡架構技術納入國家標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上午的飛行試驗。在支持重大項目和活動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國高速鐵路總裡程已超過22000公裡,佔世界總裡程的60%以上。中國標準動車組文藝復興,擁有完全獨立的智慧財產權,已實現商業化運營,超深水半潛式藍鯨鑽井平臺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鑽井平臺之一。
科技創新引領著新興產業的快速增長和新的勢頭。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過6億千瓦。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引領著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快速發展。2016,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22兆6000億元。
三是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了主導作用。改革帶動創新,創新帶動發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2017年10月,美國第三大新聞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表了2018年世界大學排行榜。在排行榜的前12所大學中(其中3所並列10所),10所是美國大學,而中國最好的大學是青島。a(64)和北京大學(65)。美國大學聚集了超過70%的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2016年《福布斯》雜誌全球2000強科技公司排行榜中,美國佔據了前10名科技公司中的7家:蘋果、微軟、字母、lBM,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90%以上的應用科技創新離不開矽谷的技術支持。
美國擁有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包括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林肯實驗室、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布魯克海文實驗室、橡樹嶺實驗室、貝爾實驗室、阿貢實驗室等。在軍事工業、航空航天、醫療技術和信息科學等領域,美國以無與倫比的實力和壓倒一切的技術優勢位居世界第一。
在美國,從來沒有人下令把工業、教育和研究結合起來,但是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工業、教育和研究和風險投資似乎被魔力所驅使,同時又結合在一起。美國高校和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區域性科技工業綜合體。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在不斷加強美國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
不久前,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舒尤榮獲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8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30項諾貝爾獎計劃,歷時50年。現在還不到一半的時間,但是已經完成了一半以上的任務。日本的大學在全球大學排名和對世界科學技術的貢獻方面也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諾貝爾獎並非旨在提高生產力,但其對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非常明顯。幾乎所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背後都有一個高科技產業。以半導體晶片技術為例,半導體晶片包含19個親屬。日本企業佔有14種材料的50%以上的市場份額,如矽晶片和合成半導體晶片。放寬了全球創新排行榜前100名公司的名單。其中,40家日本公司在美國超過35家,是美國第一家。根據經濟學家出版的《2015年國家創新質量報告》,美國第一,英國第二,日本第三。
近年來,日本的創新布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致力於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生物醫學、環境保護等新興領域。日本佔GDP的3%,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一。這些事實表明,日本十分重視從國家層面到企業的技術研發工作。
今年4月19日至7月3日,《科技日報》推出了急需解決的核心技術專欄。總共出版了35個問題。我們對各行業35項頸部幹擾技術進行了全面的報導,必須承認,在一些重要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國和美國以及西方發達國家之間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科技部戰略研究所的調查表明,我國的技術水平已基本形成了三跑、並排、引領的模式。目前,該調查涉及的1346項技術中,有219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04項沒有跟上或遠離國際先進水平,723項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的核心技術缺陷主要體現在工業製造、信息技術、材料、航天、海洋、生物醫學等六個方面。明確哪些技術可以與其他技術一起開發,引進後可以吸收、再創新,哪些技術可以引進,哪些技術必須安全控制,哪些技術必須今天引進,哪些技術將來會被國產產品取代,哪些技術必須依靠你有能力處理關鍵問題,並加以創新。有突破。有限的努力應該集中在實現有限的目標上。
就中興通訊而言,如果中國有足夠的核心技術供美國使用,情況將非常不同。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單方面依賴美國,尋求美國的技術援助。從經濟角度來看,情況也是如此。7月9日,CBS新聞發表了一份報告。來自美國三所大學的三位學者計算出一部蘋果手機在中國組裝,並以240美元的工廠價格運往美國的帳戶。美國商務部將把240美元的工廠價格直接計入中國的貿易逆差。可憐的是,240美元價值的一半以上是由蘋果等提供專利核心技術的公司賺取的,而只有8.46美元來自中國的電話。用開放的心態擁抱全球創新,我們越需要掌握自己手中儘可能多的核心技術,並且永遠不要讓自己脫離工藝品的聯繫。只有積累了足夠的晶片,它們才能夠平等地交換。
中國的自主創新道路是一條不排斥拜物教、強調自我中心的簡單而艱難的道路,是開放的,鼓勵合作共贏,是獨立的,體現了自主的意志和意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自主創新是在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實現更高層次的自主創新。
說到科學,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把它理解為科學知識。事實上,科學精神包括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其中,科學精神是科學知識所體現的指揮和思想觀念。科學精神。
以科技界為例,我國原創創新能力低,基礎研究薄弱,重大理論突破和原創領導成果差,並伴有學術腐敗、舞弊等醜惡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的缺失不僅影響著科技界,也影響著整個社會,比如,關於健康的謠言在網上層出不窮,尤其容易傳播。
此外,誠信的缺失也困擾著我們的社會,事實上,發起者也是缺乏科學精神的人。能夠訂立和保持合同的人必須對自己負責,能夠對自己負責的人必須是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人。人格是什麼那麼,什麼才能造就一個獨立的人格呢古希臘人給出了經典的答案:科學。因此,科學精神和契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孿生兄弟。
那麼,什麼是科學精神呢科學精神是人類在長期的科學實踐中所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總稱,它是一種由科學性質所決定、體現於科學活動中的精神和思維方式,一方面可以調節。一方面是科學家的行為,保證了科學家在科學領域的成功,另一方面可以滲透到公眾的深層意識中,因此,弘揚科學精神不僅是科學家的事,而且是國民經濟的大事。科技、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這是不可缺少的。
這裡特別要強調兩點:第一,科學精神不能等同於科學成果,從長遠來看,科學精神和科學成果是正相關的,但不一定是短時間的,沒有科學精神的支持,有些科學是不存在的。暫時可以取得重大成就,但不能走太遠。第二,科學精神不能與科學家精神等同。即使是頂尖科學家也不能成為科學精神的化身。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引進了大量的國外技術,但總的來說,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不夠,也不夠好,這種引進科學技術的態度影響了我們的發展。在日本和韓國,他們用於進口和消化的資金比例是1比3。引進技術1元,消化吸收技術3元。這個比例是1比7。相反,在我國,進口與消化的比例是3比1。因此,日韓兩國在更多地追求用的原則的同時,更加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因此,沒有科學精神的引導,技術的發展註定不會走太遠。
科學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批判性思維包括求真務實、批判質疑、不懈探索、敢於創新、包容包容包容、容忍失敗等,但其核心和實質是批判性質疑。懷疑主義不是懷疑一切。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不是一貫正確的。科學發展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不斷自我否定地前進,然而,我國科技界卻缺乏這樣的學術文化。一方面,我國科技工作者缺乏批評和質疑國內外同行的能力和勇氣,另一方面,他們缺乏接受他人批評和質疑的氣質和心態。
科學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體現是認真、嚴謹、細緻,我們稱之為工匠精神。工藝不是把從事的工作當作賺錢的手段,而是以負責任的態度重視細節,給予客戶無可挑剔的經驗。
科學精神也體現在求真務實、不斷探索、堅持不懈的過程中,浮躁誇張是中國科學技術的流行。一些科學家和技術員不能忍受孤獨,坐在冷凳上。他們總是想走捷徑,彎道超車。今天,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關鍵地區實現所謂的曲線超車。
總之,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使中國早日實現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