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亮超新星從何而來?其背後的秘密即將揭開
2023-04-01 02:11:46 2
通過比較中性鐵和SN 2006gy的發射光譜,研究人員獲得了SN 2006gy的起源,SN 2006 gy是一顆極其明亮的超新星:雙星系統中的白矮星和太陽系一樣大的富氫恆星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較大的恆星正處於進化的末期,吸引白矮星向它們的中心旋轉。最後,白矮星爆炸成了一顆la型超新星。當超新星爆炸時,物質會撞擊到被驅逐的外殼上。劇烈的碰撞導致了SN 2006gy的極端光輸出和奇怪的發射線。
超高亮度超新星是宇宙中最亮的爆炸。在短短幾個月內,一顆超高亮度新星可以釋放相當於太陽生命中所有能量的能量,在它的頂峰,它甚至可以像整個星系一樣發光。
最徹底研究的超高亮度超新星之一(SLSN)被稱為SN2006gy。儘管它的起源尚未確定,瑞士和日本的研究人員現在表示,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它形成的原因,即白矮星和眾多伴星之間災難性的相互作用。
SN2006gy位於螺旋星系NGC1260的英仙座,距離我們2.38億光年。顧名思義,SN 2006 GY是在2006年發現的,天文學家利用錢德勒X射線天文臺、凱文天文臺和其他天文臺對其進行了研究。
資料來源:白鶻
當SN2006gy被發現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納森·史密斯領導著一個同樣來自伯克利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團隊。
"這真是一次巨大的爆炸,能量是普通超新星的100倍."史密斯說,「也就是說,爆炸的恆星可能已經是它能達到的最大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的150倍。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天文學家認為這樣的恆星可能存在於早期宇宙中,所以目睹這次噴發給天文學家一個難得的機會去觀察早期宇宙。
SN2006gy的固有亮度隨時間而變化(美國航天局空美國航天局/CXC/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納森·史密斯等)
SN2006gy釋放的能量不僅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超高亮度超新星發出的一些奇怪射線也讓天文學家困惑。現在一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SN2006gy背後隱藏的東西。他們的文章名為《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瞬發超高速中心的Ia型超新星」。
小組成員分別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廣島大學。
超新星被發現僅一年後,該團隊就發現了恆星發出的另一條鐵射線。他們開發了幾種模型來解釋這種現象,並確定了其中一種。
「沒有人試圖將保留所有電子的中性鐵(即鐵)的光譜與尚未確定的SN2006gy發射光譜進行比較,因為鐵通常處於電離狀態(它可以電離一個或多個電子)。我們試圖興奮地看到譜線是如何在可觀察的光譜中一行一行地增長的。」斯德哥爾摩大學天文系的安德斯·傑斯特說:「一切都變得有趣了。當我們發現形成這條譜線需要至少三分之一太陽質量的鐵時,我們直接排除了一些舊的想法,而是揭示了一個新的想法。」
這一新觀點描述了一顆即將成為超新星的恆星,它與之前存在的緻密的周圍物質有著密切的相互作用。
哈勃廣角望遠鏡拍攝的SN2006gy和NGC1260星系的照片(福克斯等,皇家天文學會月刊,2015)
根據該團隊的研究結果,SN2006gy始於一個雙星系統,其中一個是一顆大約地球大小的白矮星,另一個是一顆富含氫的巨大恆星,大約相當於我們整個太陽系的大小。兩顆恆星在一個緊密的軌道上。
較大的恆星正處於進化的末期,隨著新燃料的注入,它們正在膨脹。當它的包層膨脹時,白矮星會盤旋並落入大恆星的中心。
隨著白矮星逐漸靠近,質量較大的恆星會移除一些包層。所有這些都發生在超新星爆發前的一個世紀內。最終,白矮星到達中心,變得非常不穩定,然後爆炸形成Ia型超新星。
當超新星爆炸時,一些物質突然碰撞到被移除的包層。如此巨大的碰撞形成了2006千兆瓦的極限光輸出和奇怪的發射線。
Ia型超新星源:b時間
" Ia型超新星似乎發生在2006戈瑞之後,這完全顛覆了大多數研究者的認知."安德斯·傑斯特說,「一顆白矮星可以和一顆巨大的富氫恆星在一個緊密的軌道上,並隨著一次爆炸迅速墜入恆星的中心。這些都為研究雙星演化理論和白矮星爆炸的必要條件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
SN2006gy非常明亮,但其他恆星的亮度幾乎相同。
另一顆超新星SN2005ap比SN2006gy更耀眼,但它只存在於它的頂峰,最高亮度只持續了幾天。然而,到目前為止,SN2015L(也稱為ASASSAN-15 LH)仍然更亮。儘管它似乎演變成了一顆超高光度的超新星,但它的性質仍有待討論。
超新星爆炸的想像展示了超新星宿主星系中距離超新星2015L大約10000光年的一顆行星上的爆炸場景。(北京大學科維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北京天文館馬進)
在峰值亮度時期,太陽亮度是5700億倍,是整個銀河系發出的所有光線亮度的20倍。
作者:EVAN GOUGH
蔡曉圖
如果有任何侵犯相關內容,請聯繫作者在30天內刪除它。
複製也需要授權,應該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指出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