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範文(優秀4篇)
2023-04-01 15:11:34 1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我們每個人都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整個民族團結在一起。以下是人見人愛的遊戲攻略投稿人分享的202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範文(優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並分享出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一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在夯實理論基礎。培訓期間,通過系統全面學習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國兩會精神、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等,進一步強化了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履職盡責打牢了理論基礎。在開展民族工作時,我們廣大幹部要樹牢「四個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作為,保證黨的決定在基層能得到迅速有效地貫徹執行,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不斷營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的良好氛圍。
二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在堅持高位推動。通過學習使我們更加明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性任務、系統性工程,團結是進步的保證,進步是團結的基礎,創建工作必須抓住「團結」這個關鍵,促進「發展」這個重點。在以後工作中,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始終把創建工作放在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精心謀劃,不斷尋找與中心工作的切合點,真正實現互融共促。
三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在做到學思踐悟。參加此次培訓的都是各旗縣區民族工作骨幹和行業精英,培訓期間我們相互溝通、相互交流,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在創建工作中的不足及差異,在以後工作中我們會多向先進地區學習,向兄弟單位借鑑好經驗好做法,巧用「他山之石」完善自身工作。自覺樹立全局意識,合力與相關單位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各項工作,使地區創建工作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 篇二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當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我總會熱血沸騰。因為這激情澎湃的歌曲正詮釋了我們民族團結的真諦。身為炎黃子孫,身為華夏兒女,身為56個民族中的一份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團結奮進、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萬分的自豪!
」弘揚民族精神,愛我錦繡中華「,這句話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古往今來,和諧思想綿綿不絕,從孔子提倡的」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斷,從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為的」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社會狀態。從孫中山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環球同此涼熱「的追求,悠悠中華幾千年,歷代思想家,政治家,無不推崇團結奮進的理念,和諧社會始終是人們最崇高的理想。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發展壯大,久經挫折而不屈,屢遭坎坷而不餒,靠的就是這種發憤圖強、堅韌不拔、團結奮進的精神。
正因此,總書記曾反覆強調:」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團結穩定是福,只有各民族團結奮進,才能築牢社會穩定,銅牆鐵壁的祖國。「聯繫現實,我們各族兄弟姐妹,其實都能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因為在我們身邊,本就存在著不同民族,和睦相處的現狀;本就湧現出大量彰顯民族團結的感人事跡:不管是為了搶救少數民族孩子,忍痛從自己身上取下13塊皮膚的吳登雲,還是為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無償捐贈一顆腎的漢族女青年王豔娜;不管是23年如一日幫助邊疆孩子儘快適應異鄉大學生活的邵春亮;還是含辛茹苦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四個民族10個孤兒的偉大母親阿尼帕。他們無不用大愛,來拉近民族間心的距離,來鑄造民族團結的萬裡長城。在他們的感召下,身為黨員的我也積極地向他們學習,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儘自己的努力去幫助我所能接觸到的少數民族同胞。我們工業園轄區內的少數民族群眾,時刻被園區領導掛在心間,其中最讓我們牽掛的是大河寨村的藏族同胞曲政大姐,她曾經是市人大代表,原本是一個開朗直爽的人,可是由於常年癱瘓在床,情緒一直特別低落。春節前夕,我隨園區社會事業辦的領導去看她,當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緊緊地握著領導的手,由於失去了言語能力,唯有用淚水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民族之間的大愛必須從點滴做起,從事實做起。春節以後,一有空閒,我就去看望她,陪她聊天,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相處的這些日子平常卻又溫馨和諧,在這溫暖的點點滴滴中,我們之間建立了信賴,達成了默契,體現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民族深情。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一塊塊磚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蓋起萬丈高樓;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獲得永存。這就是團結,團結可以鑄就和諧,和諧才能促進發展。我們何其幸運,出生在這樣一個繁榮富足、和平美好的時代,我們能為祖國母親所做的就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用每一份付出為社會增添一份和諧,用每一滴汗水折射太陽的光輝。儘管在維護民族團結的偉大事業中,我們做不了大海的滾滾波濤,那就做一股山間的潺潺溪流;做不了峰頂的參天大樹,那就做一棵河邊茁壯的小草。讓我們攜起手來,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保衛來之不易的改革開放成果和穩定的政治局面。
朋友們,民族團結,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共同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不朽靈魂!讓我們一起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肩攜手、同心同德,共同擔負起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祖國統一的神聖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東方雄獅的奮然崛起而努力拼搏吧!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感悟 篇三
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有精神,與世界上其他共同體比較,中華民族是有獨特歷史特徵的共同體。
歷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團結髮展的輝煌歷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因能容納,而成其大,因能調適,而成其久。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中華民族共同體有著自己的特點,這使其區別於19世紀以來出現的西方各類共同體。如費孝通先生所說,「我們東亞這一塊大陸和西歐相比,在這方面大不相同。西歐至今統一的局面還沒有形成,甚至所謂『共同體』也不牢固,而我國統一的主流是沒有斷過的。」費孝通先生的這個觀點,可以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羅伯特·帕克1932年訪問中國時的印象中得到佐證。當時,帕克被中國的文化和文明深深打動,他說,「中國就是這一種有機體。在它悠久的歷史中,逐漸生長,並在地域上逐漸擴張。」在帕克看來,中國已經是一個完成了的文明,它的文化、習俗、制度相互搭配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帕克這一印象也得到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的證明:「秦漢時代,一個龐大的共同體網絡終於形成。這一『天下』格局,以其開放性不斷吸收與消化外來的影響。」這是中國區別於其他國家的典型特徵之一。
中華民族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勾畫了「十四五」時期和2035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吹響了各民族一起邁向偉大復興新徵程的進軍號。中華民族既統一於文化,也統一於共同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對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將逐步在走向信息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形成越來越緊密的共同體。共同的歷史、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標奠定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價值基礎,必將激勵著全體中華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共同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斷推動各民族共同進步、共同繁榮,一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感悟 篇四
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如何處理好國家與民族關係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當時間進入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看到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圍繞民族問題許多國家依然在苦苦追尋著解決的良方。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面對領土廣闊和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現實,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我們便根據實際創造性的施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過了數十年來的不斷實踐與努力完善,中國已經走出了有一條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團結自治之路。
「又紅又緊』的民族團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國民族團結的突出特徵。正如在與新疆代表們交流發言所指出的那樣:「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石榴因其紅而顯得奪目,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各民族才有了主心骨。
歷史事實已然證明,在中國無論各少數民族有多少,也不論文化上有何種差異,正是始終緊緊圍繞黨的領導這個「紅色」,各少數民族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中才能更多的閃耀出五光十色的多姿多彩絢爛來;也正是堅持了黨的領導,由紅色的血脈所染,我們的各個少數民族在國家中,始終是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
「多仔多汁」的民族團結。如何保證民族團結的長久穩定,如何使各少數民族群眾真正享受到民族團結的切實好處,把民族團結的石榴努力做成多仔多汁是關鍵。也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新疆「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只有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各個項目的落地,以大力發展教育實現人的率先發展等諸多措施綜合發力才能切實承載起各少數民族所期盼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願望,才能實現滿足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求繁榮、求幸福的期待!也只有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在均衡與協調中不斷滿足各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多種需求,我們的民族團結之果才會真正的果大仔多,汁水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