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都賣成白菜價了 還有什麼理由不買個大一點的
2025-05-18 16:20:09
儘管電視機行業現在發展並不景氣,但電視機的價格卻是一年比一年便宜了,隨著 618 年中大促的到來,各尺寸段電視也都迎來了歷史新低的價格,對比幾年前電視的價格,不得不說現在的電視已經賣成白菜價了。
來看看現在電視有多便宜
現在電視到底有多便宜呢?下面這張表列出了目前各個尺寸段主流品牌中基本已經是最底價的機型,就拿其中競爭比較激烈的 55 英寸電視來說,2016 年的入門機型價格都在 3000 元以上,如今不僅早已跌破 2000 元,而且還有進一步下探的趨勢。
價格的快速下跌與上遊液晶面板降價有著直接的關係。隨著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產能快速增長,已經進入了供大於求的階段,降價是必然的趨勢。根據群創諮詢的調研數據,2018 年主流面板尺寸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其中 32 英寸、40 英寸等小尺寸面板的價格跌幅最大,緊接著是 65 英寸,主流的 55 英寸面板反倒是降幅最小的。
2018 年主流面板尺寸價格跌幅
目前國內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在經過一輪洗牌後依然主打低價牌策略,傳統電視品牌也是此輪降價風潮的積極響應者,降價似乎已經成為當前電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大尺寸電視不再是高攀不起
雖說降幅不是最大的,但在這輪降價潮中大尺寸電視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為過去它們的價格高高在上,現在已經能輕鬆買得起了。
比如 2017 年 75 英寸電視的售價普遍超過萬元,去年小米推出了 7999 元的 75 英寸小米電視 4S,今年 TCL 推出了一臺定價 5999 元的 75 英寸電視,另外小米電視 4S 75 英寸也在 618 打出了 5899 元的價格,總體呈現大幅度的下降趨勢,和漸成主流的 65 英寸電視越來越接近,大有成為下一個主流電視尺寸的趨勢。
80 英寸以上的大屏電視雖然也在不斷下降,但整體上還是維持在比較高的價格區間,比如前段時間 TCL 推出的 85 英寸 X6C 定價 19999 元,相比 75 英寸電視明顯貴了一個級別,但也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
既然大屏電視的價格已經這麼便宜了,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把目標尺寸進一步增大,原來準備買 55 英寸電視的,不妨直接買 65 英寸,之前看好 65 英寸的,也可以考慮 75 英寸機型,實際的購買支出並不會增加多少。
記得之前看過一組數據,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電視機的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尺寸也在不斷增加,但購買電視的平均預算支出卻沒有明顯的變化。比如上世紀 90 年代一臺 CRT 電視售價在 3000 元左右,現在這個價位段的機型依然是最受歡迎的,所以當前 65 英寸電視的市場份額與日俱增。
大屏電視需要的高質量內容逐漸跟上來了
電視機的尺寸變大了之後,如果看的還是 720P 或更低解析度的內容,畫面會出現明顯的「馬賽克」,清晰度還不如小屏電視,尤其是大尺寸電視,基本都達到了 4K 解析度,需要更高的內容質量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
電視內置的4K專區
4K 內容雖說整體還比較少,但也在快速擴充中。目前央視已經開通 4K 頻道,另外智能電視上的雲視聽極光等平臺上的 4K 內容也越來越多,雖然受限於網絡帶寬等因素,與真正的 4K 解析度還有一些差距,但相比 1080P 肯定有提升,大尺寸畫面不僅觀看效果更震撼,還能真正呈現更豐富的細節。
怕買大了?不存在的
大屏電視不管是看電影還是玩遊戲都能帶來更爽的體驗,但也有人擔心屏幕太大「晃眼」,實際上這種擔心是有些多餘了。關於屏幕尺寸和觀看距離的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總的來說就是不要被各種「電視尺寸與觀看距離對應表」所束縛,一般來說往大了買準沒錯,甚至臥室的電視也沒必要完全局限在 32 英寸、43 英寸等小尺寸機型。
需要強調的是,關於電視尺寸和非常好的觀看距離,需要綜合考慮解析度的概念,隨著電視的解析度越來越高,觀看距離越近時,能感受到畫面真實感和立體感更強烈。從下面這張結合解析度的電視尺寸和觀看距離對應圖來看,即使 4K 內容有限,觀看 1080P 內容時,2.5-3 米的觀看距離就可以選擇 65-75 英寸電視了。
與此同時,隨著 4K 內容的真正普及,非常好的觀看距離又在不斷縮短,選擇大尺寸電視不會有越看越小的感覺,所以還是一步到位吧,畢竟電視的生命周期比較長,大屏電視可以滿足更長久的影音娛樂需求。
說了這麼多,具體買多大的電視呢?有種說法是要買預算範圍內最大的電視,而現在大尺寸電視都這麼便宜了,還有什麼理由不買個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