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觸動我的心靈作文
2025-02-20 05:38:25
書籍的歷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給人道理,讓人領悟,小編收集了書觸動我的心靈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書觸動我的心靈
上半學期,我看了一本書,它就是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了這本書,我的心弦為之觸動。
海倫小的時候,不幸失明,又成為聾啞人,世界對她來說是無聲無形的黑暗,這對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來說是多麼殘酷的現實啊!但海倫的全家不僅沒有因此而嫌棄她,反而更加寵愛她,呵護她,還為她請來了莎莉文老師專門傳授她知識。
在莎莉文老師的精心教育下,海倫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同時掌握德、英、法、拉丁、希臘五種語言,並成功的考上哈佛大學。畢業後,海倫與莎莉文老師四處奔波演講,還建立了國家殘疾人慈善機構,很多像海倫一樣的殘疾人得到了幫助,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輝煌的成就人們很難想像是兩個弱女子建立的。莎莉文老師臨終前說:「海倫如果離不開我的話,那我終生的努力將全盤皆輸!」這句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這兩顆攜手與命運抗爭的心靈的高貴。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禁心潮起伏:莎莉文老師和海倫的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的精神,像明燈一樣照亮我的內心世界,激勵我不管遭遇多大困難,都要向她們一樣,堅強地面對困難,勇於接受挑戰,永遠不要封閉心靈的窗戶,要用心去傾聽世界!也昭示那些殘疾的人:身體的殘疾並不可怕,如果心靈殘疾了,那才是真正的不可救藥!
第二篇:書觸動我的心靈
流星劃破夜空,會觸動文人的心靈;瀑布飛流直下,會觸動詩人的心靈;鳥兒緩緩低唱,會觸動才子的心靈……而書,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其實,你要問我喜歡什麼,我會認真而堅定的告訴你:書。在書上,我學會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詩了。
我徜徉在詩的海洋中,它帶給我的,是一片海浪的歌謠;我漫步在詩的公園裡,它給我送上的,是一陣醉人的芳香;經常嗅著陣陣油墨的清香,津津有味地閱讀著。
讀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後,我覺得春雨好象知道時節變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應時而生。我仿佛看到了春雨伴隨著風在夜裡悄悄飄灑;滋潤著萬物輕輕柔而寂然無聲。野外的小路上烏雲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還亮著一盞孤燈。清晨觀賞細雨溫潤的處處春花,朵朵沉甸甸的花,開遍了美麗的錦官城。
讀了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後,我仿佛看到了陽光明媚的春天,在春天裡到處鳥語花香。走近故人的小園附近,看到整個園子的春天氣息已經關不住了,那生氣勃勃的氣息令人感覺十分清爽。在詩人轉頭回家的一瞬間,突然發現一枝豔麗的紅杏偷偷地把頭從牆裡探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紅紅的,感受到園子裡萬紫千紅的春色。
我喜歡一個人坐在門前看日落,看者太陽一點點地爬下山。我突然想到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感受著歲月一點一點地流逝,我想伸出手捉住它,可不等我伸出雙手,它早已悄然流逝。啊!是日落讓我懂得了惜時,它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讓我看到了守衛邊疆的戰士們為國戰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更讓我看到了漢代名將李廣的無比神勇,竟然將箭射進了石頭了。
幾年下來,我讀了越來越多的詩,真是數不勝數。我對古詩越來越感興趣了。我喜歡詩,它帶我走進了童話般的世界;我敬重詩,它將中華上下五千年輝煌的歷史帶給了我;我欣賞詩,它把我們的心靈裝扮得更美麗。
詩,是我的夥伴,將伴隨我一生,有人經常把詩、書結合,要不怎麼會有「腹有詩書起自華」這句詩呢,我願與詩書同行!
第三篇:書觸動我的心靈
幾天前我帶著疼痛的心情讀完巴金的小說《家》,曾經在某一本語文書的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就是一條激越的激流」,一年前的某個靜謐的夜晚,對著燙手卻依然白亮的燈管,我心血來潮的為「活」字進行了拆字解釋!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嘆言:「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於死命,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人可以被輕易的毀滅,但他也有著同水一樣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自然,可以使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別小瞧水,別小瞧人應持有的「簡單」,別讓心的靈魂被「黑暗」所控制、壓迫!
水如人,人亦如水。水,簡簡單單,晶瑩剔透,可從外望穿裡面;那麼既然「人亦如水」,人是不是也應該簡簡單單,「一眼望穿」呢?生活的「活」字,有三點水,這第一點水代表實在,第二點水代表品德,第三點水代表道理;那麼既然「水如人」,人是不是也應該注意「三點水」呢?世界萬物都很美,因為它(她/他)本身就很美,美在自然,不需要裝點!那麼,生活和自身的心靈世界是不是也應該「很美」呢?
在巴金的《家》中,我再次見識了流動的力量和強大,生活並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鬥」。在《家》中,我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還有他們的選擇和反抗,順從、叛逆、腐化墮落等,從主人公高家三少覺慧,到主線高家大少爺覺新,從鮮明的「有壓迫就有反抗」的三少爺覺慧,到既不滿於黑暗的舊制度又逆來順受的大少爺覺新,把一場激流一般的「搏鬥」攝入了我的思想中,與我的「生活就是一條激越的激流」重合交織在一起……
巴金曾提問:「我們生活來做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這生命?」並用羅曼·羅蘭的話題做了回答:「為的是來徵服它」!
從《家》中,我伸出手,結果觸碰到了無邊的黑暗,但是,正如巴金所說的「我並不孤獨,並不絕望。我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這生活的激流會永遠動蕩著,不曾停止,也不能夠停止,並且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
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活著,就是為著來徵服生活的!縱使內心含著愛、恨、歡樂、痛苦,也絕不曾失去信仰:對於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還不會結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還有什麼東西等著我,我只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