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線性縫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13:43:02

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科線性縫合器,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在縫合和切割手術部位時,能穩定方便地獲取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的外科線性縫合器。
背景技術:
通常,外科縫合器為主要用於在腹部和胸部手術中切割和吻合器官的醫療器械。這種外科縫合器分為在開胸手術和開腹手術中使用的開放式縫合器以及在胸腔鏡手術和內窺鏡手術中使用的內窺式(endo)縫合器。
這種外科縫合器的優點是,由於同時執行手術部位的切割和器官的吻合,不僅能縮短手術時間,而且能精確地縫合手術部位。此外,這種外科縫合器與使用切割和縫合組織的外科縫合纖維(stitchingfiber)相比,恢復更快和傷疤更小,因此被廣泛用於現代外科手術中。特別地,外科縫合器已經被廣泛地用於在癌症手術中切割癌組織和縫合切割部位。
但是,由於切片在傳統的縫釘縫合和切割之後,從手術部位被移除,以進行冰凍切片組織檢查,因此鄰近所述切片的生物組織會被縫釘損壞,因此很難正確地檢查癌症細胞是否殘留在切緣中。
技術實現要素:
(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種外科線性縫合器,該外科線性縫合器在縫合和切割手術部位時,能夠穩定方便地獲取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
(解決問題的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外科線性縫合器,包括:釘倉,其內部裝載有用於縫合手術部位的縫釘;倉容納通道,其形成有將所述釘倉容納其中的倉容納槽;砧座,其對應於所述釘倉並使從所述釘倉排出的縫釘定向;以及切割器,其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釘倉的縱向方向移動,並切割設置在所述釘倉和所述砧座之間的手術部位,其中,所述釘倉包括用於引導所述切割器沿所述釘倉的縱向方向移動的第二切割器引導部,和形成有左縫釘排出孔和右縫釘排出孔的倉本體,所述左縫釘排出孔和右縫釘排出孔設置在所述第二切割器引導部的相對的兩側,所述右縫釘排出孔具有在向右方向上最鄰近所述第二切割器引導部的第一右縫釘排出孔,所述左縫釘排出孔具有在向左方向上最鄰近所述第二切割器引導部的第一左縫釘排出孔,以及第一右縫釘排出孔比第一左縫釘排出孔離所述第二切割器引導部更遠,以便從手術部位中獲得沒有沒所述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外科線性縫合器,包括:釘倉,其內部裝載有用於縫合手術部位的縫釘;倉容納通道,其形成有將所述釘倉容納其中的倉容納槽;砧座,其對應於所述釘倉並使從所述釘倉排出的縫釘定向;以及切割器,其設置在所述釘倉的後方,並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釘倉的縱向方向移動時,切割設置在所述釘倉和所述砧座之間的手術部位,其中,所述砧座包括:用於引導所述切割器沿所述砧座的縱向方向移動的第一切割器引導部;具有第一右砧座槽的右砧座槽,所述第一右砧座槽在相對於所述砧座的橫向方向的向右方向上最鄰近所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以及具有第一左砧座槽的左砧座槽,所述第一左砧座槽在相對於所述砧座的橫向方向的向左方向上最鄰近所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以及從第一右砧座槽的中心線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的中心線的第一距離大於從第一左砧座槽的中心線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的中心線的第二距離,以便從在手術部位中將被移除的手術部位處獲得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外科線性縫合器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設置在相對於第二切割器引導部的相對兩側的第一右縫釘排出孔和第一左縫釘排出孔與第二切割器引導部的距離彼此不同,如此,在將一個器官切割為兩個區域並縫合它們時,從切割面到將被移除的器官的縫合線的距離大於從切割面到將保留在人體中的手術部位的縫合線的距離,從而防止用於檢查的生物組織的切割邊緣在將被移除的器官組織內受到損壞。
第二,設置在相對於第一切割器引導部的相對兩側的第一右縫釘排出孔和第一左縫釘排出孔與第一切割器引導部的距離彼此不同,如此,在將一個器官切割為兩個區域並縫合它們時,從切割面到將被移除的器官的縫合線的距離大於從切割面到將保留在人體中的手術部位的縫合線的距離,從而防止用於檢查的生物組織的切割邊緣在將被移除的器官組織內受到損壞。結果,能夠穩定且方便地在將被移除的器官組織中獲得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第三,在第一右縫釘排出孔和第二切割器引導部之間的倉本體的頂端設置有突出部,如此,當切割器在手術部位被砧座和釘倉夾持的狀態下切割手術部位時,突出部能按壓和支撐靠近切割面的區域,從而使得手術部位被穩定地切割。
第四,第一右砧座槽的深度比第二右砧座槽的深度淺,以便更牢固地夾住在手術部位中將被移除的手術部位的區域,該區域為靠近第一切割器引導部且被縫釘縫合的區域,如此,相應的皮膚組織能被更緊緊地夾住在第一右縫釘縫合線上,從而防止手術部位的內容物,例如血液等的漏出。
第五,由右砧座槽定向的右縫釘的腿部比由左砧座槽定向的左縫釘的腿部長,如此,可更輕易的夾住將被切割和移除的手術部位的組織,從而最小化了對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的損壞。
第六,用於指示右縫釘排出孔的位置的指示器置於砧座的外表面和倉容納通道的外表面的至少一個上,因此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被包括在移除的器官的手術部位中,從而防止手術失誤。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
圖2示出了設置在圖1中的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圖;
圖3示出了圖2中的砧座和皮膚組織之間的接觸區域;
圖4示出了由圖1中的外科線性縫合器所縫合和切割的手術部位;
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設置在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圖;
圖6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設置在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圖;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設置在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圖;
圖8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以及
圖9示出了由設置在圖8中的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縫合和切割的手術部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附圖對解決前述問題的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在整個下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並且相同內容將不再贅述。
參考附圖1至圖4將對用於獲取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的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進行描述。
參考圖1至圖4,外科線性縫合器包括主體100、旋轉頭200、延伸軸300、縫合軸400、釘倉500和切割器600。
主體100包括由使用者把持的支撐把手110、布置在支撐把手110的前方並與支撐把手110鉸接的控制把手120,以及行程杆130。
行程杆130在穿入直立的延伸軸300和旋轉頭200的同時與控制把手120互鎖,並與拉手(pullgrip)131連接。
當控制控制把手120時,行程杆130向前移動,當使用者向後拉拉手131時,行程杆130向後移動。
拉手沿導向長孔101在主體100的縱向方向上移動,該導向長孔101在向前和向後的縱向方向上形成在主體100的左側和右側。
旋轉頭200設置在主體的前方,並在其中插入行程杆130時,使得延伸軸300和縫合軸400能夠轉動360°。
延伸軸300置於縫合軸400和旋轉頭200之間,行程杆130的一部分布置在延伸軸300的內側。
縫合軸400包括砧座410和倉容納通道(cartridgeaccommodatingchannel)420,該倉容納通道420形成有將釘倉500容納其中的倉容納槽(未圖示)。
釘倉500內部填充有:用於縫合手術部位的縫釘(staples)和對應於釘倉500並使從釘倉500排出的縫釘定向(shaping)的砧座410。
切割器600置於釘倉500的後方,並在外力的作用下沿釘倉500的縱向方向移動的同時,切割釘倉500和砧座410之間的手術部位。
以下對砧座410和釘倉500的詳細結構進行描述。
砧座410包括: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用於引導切割器600沿砧座410的縱向方向移動;右砧座槽411,相對於砧座410的橫向方向,布置在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向右方向上;以及左砧座槽413,相對於砧座410的橫向方向,布置在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向左方向上。
右砧座槽411包括:第一右砧座槽411a,其在向右方向上最鄰近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第二右砧座槽411b,其形成在第一右砧座槽411a的右側。
左砧座槽413包括:第一左砧座槽413a,其在向左方向上最鄰近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第二左砧座槽413b,其形成在第一左砧座槽413a的左側;以及第三左砧座槽413c,其形成在第二左砧座槽413b的左側。
結果,在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向右方向上具有兩行右砧座槽411,在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向左方向上具有三行左砧座槽413。當然,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前述描述。或者,左砧座槽412也可為兩行。
為在手術部位的將被移除的手術部位中獲取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從第一右砧座槽411a的中心線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中心線的第一距離d1大於從第一左砧座槽413a的中心線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中心線的第二距離d2。
此外,第一距離d1與從第二左砧座槽413b的中心線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中心線的第三距離相同。
此外,從第二右砧座槽411b的中心線到第一切割器引導部415的中心線的第四距離與從第三左砧座槽413c到第一切割器415的中心線的第五距離相同。這裡,左砧座槽413和右砧座槽411具有相同的深度。
當然,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前述描述。任選地,第一距離和第三距離可彼此不同,第四距離和第五距離也可彼此不同。
另外,用於指示外科線性縫合器的右側位置的指示器417設置在砧座410的外表面上。
具體地,指示器417指示右砧座槽411的位置,以使得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能被包括在手術部位中,即第一手術部位c中。
指示器417可以以區別於外部視圖的色帶或以具有一定形狀的凸起的形式附接到砧座410上。或者,指示器417可由具有螢光物質的材料,或者發光裝置如發光二極體製成。此外,本發明並局限於前述描述,指示器417可放置在砧座410的外表面和倉容納通道42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個上。
結果,指示器417指示右縫釘排出孔511的位置,以使得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能被包括在從器官中被移除的手術部位中,由此防止手術失誤。
此外,釘倉500包括:形成有用於引導切割器600沿釘倉500的縱向方向移動的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的倉體510;對應於右砧座槽411的右縫釘排出孔511;以及對應於左砧座槽413的左縫釘排出孔513。
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為設置在倉體510的中心部分的孔。當然,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描述,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可在寬度方向上形成在偏離倉體510的中心的位置上。
右縫釘排出孔511包括:第一右縫釘排出孔511a,其在向右方向上最鄰近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以及第二右縫釘排出孔511b,其形成在第一右縫釘排出孔511a的右側。
第一右縫釘排出孔511a對應於第一右砧座槽411a,第二右縫釘排出孔511b對應於第二右砧座槽411b。第一右縫釘排出孔511a裝載有第一右縫釘1a,第二右縫釘排出孔511b裝載有第二右縫釘1b。
左縫釘排出孔513包括:第一左縫釘排出孔513a,其在向左方向上最鄰近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第二左縫釘排出孔513b,其形成在第一左縫釘排出孔513a的左側;以及第三左縫釘排出孔513c,其形成在第二左縫釘排出孔513b的左側。
第一左縫釘排出孔513a對應於第一左砧座槽413a,第二左縫釘排出孔513b對應於第二左砧座槽413b,以及第三左縫釘排出孔513c對應於第三左砧座槽413c。
這裡,第一左縫釘排出孔513a裝載有第一左縫釘3a,第二左縫釘排出孔513b裝載有第二左縫釘3b,以及第三左縫釘排出孔513c裝載有第三左縫釘3c。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對對應於縫釘排出孔的行數沒有限制。但是,優選地,對應於左縫釘排出孔513的行數比對應於右縫釘排出孔511的行數多。
理由如下。由從左縫釘排出孔513排出的左縫釘3縫合的手術部位必須被密集地縫合起來,因為它保留在人體中,而由從右縫釘排出孔511排出的右縫釘1縫合的手術部位不需要被密集地縫合起來,因為它被移除掉了。
第一右縫釘排出孔511a比第一左縫釘排出孔513a距離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更遠,以便從手術部位中獲取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在倉體510的頂面,突出部517在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和第一右縫釘排出孔511a之間突出。
當切割器600在手術部位被砧座410和釘倉500夾住的情況下切割手術部位時,突出部517按壓並支撐(hold)靠近切割面的區域,從而使得手術部位被穩定地切割。
當手術部位被砧座410和釘倉500夾住時,突出部517最小化了砧座410和釘倉500之間的間隙。
突出部517可沿倉體的縱向方向上突出為直線,且具有圓弧形的橫截面,或者可突出為以一定間隔的壓花圖案。
當然,本發明不局限於前述描述,並且可省略突出部517。
如圖4(a)所示,布置在釘倉500上方的手術部位a相對於虛擬切割線a0,被切割器600切割為兩個手術部位。這兩個手術部位中的一個為將被移除的第一手術部位c,另一個為將被保留在人體中的第二手術部位b。
參考圖4(b),第一手術部位c具有兩行平行於切割面a1的縫合線,第二手術部位b具有三行平行於切割面a1的縫合線。
這裡,第一手術部位c中的靠近切割面a1的縫合線的第一右縫合線1aa和切割面a1之間的距離d1大於第二手術部位b中的靠近切割面a1的縫合線的第一左縫合線3aa和切割面a1之間的距離d2。
置於切割部a1和第一手術部位c中的第一右縫合線1aa之間的生物組織適合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因為它根本沒有被損壞。
切割部a1和第一右縫合線1aa之間的距離d1是合理的,只要能獲取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即可。但是,優選地,該距離基本上等於切割部a1和形成在第二手術部位b的縫合線中的第二右縫合線之間的距離。
原因是,因為在手術部位a被切割器600切割時,如果手術部位a在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15的相應的兩側,即在距與切割部和對側的縫合線相同的距離處被縫釘夾住,則手術部位a能被更穩定的切割。
結果,在將一個器官切割為兩個區域並縫合它們時,從切割面到將被移除的器官部位的縫合線的距離被設置為大於從切割面到將被保留在人體中的手術部位的縫合線的距離,從而防止用於檢查的生物組織的切割邊緣在將被移除的手術部位中受到損壞。因此,在將被移除的器官的手術部位中,可穩定且方便的獲得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以下,將參考圖5對設置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進行描述。
第二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元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縫合器中的元件類似。然而,設置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砧座710與設置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砧座不同。
具體地,砧座710形成有第一切割器引導部715、右砧座槽711和設置在向左方向上的左砧座槽713,其中,右砧座槽711包括第一右砧座槽711a和第二右砧座槽711b,左砧座槽713包括第一左砧座槽713a、第二左砧座槽713b和第三左砧座槽713c。
為更牢固地夾住在手術部位中將被移除的、靠近第一切割器引導部715並被縫合器縫合的手術部位的區域,第一右砧座槽的深度h1比第二右砧座槽的深度h2淺。
也就是說,在使對應於第一右砧座槽711a的第一縫釘1a被定向後,第一右縫合線的縫釘的高度比在使對應於第二右砧座槽711b的第二右縫釘1b成形後的第二右縫合線的縫釘的高度低,從而能更加緊緊地夾住相應的皮膚組織。
由於相應的皮膚組織被更緊緊的夾住在第一右縫合線上,因而,可防止手術部位的內容物,例如血液等的漏出。
同樣,為更牢固地夾住手術部位的保留的手術部位中靠近第一切割器引導部715並被縫合的區域,第一左砧座槽713a的深度比第二左砧座槽713b的深度淺,且第二左砧座槽713b的深度比第三左砧座槽713c的深度淺。
在保留的手術部位中,在使對應於第一左砧座槽713a的第一左縫釘3a被定向後,第一左縫合線上的縫釘的高度儘可能的低,從而防止保留的手術部位的內容物的漏出,以及在使對應於第三砧座槽713c的第三左縫釘3c成形後,第三左縫合線上的縫釘的高度儘可能的高,從而減少施加到保留的手術部位的壓力。
以下,參考圖6對設置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進行描述。
第三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元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縫合器的元件類似。然而,設置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砧座810與設置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砧座不同。
具體地,砧座810形成有第一切割器引導部815、右砧座槽811和設置在向左方向上的左砧座槽813,其中,右砧座槽811包括第一右砧座槽811a和第二右砧座槽811b,左砧座槽813包括第一左砧座槽813a、第二左砧座槽813b和第三左砧座槽813c。
為使得在手術部位中將被保留的手術部位的縫合區域的高度小於將被移除的手術部位的縫合區域的高度,左砧座槽的第一深度h3比右砧座槽的第二深深度h4淺。
這裡,第一右砧座槽811a和第二右砧座槽811b具有相同的第二深度h4,以及所有的第一左砧座槽813a、第二左砧座槽813b和第三左砧座槽813c具有相同的第一深度h3。
這能更安全的防止內容物的漏出,因為保留的手術部位被留在了人體中。
以下,參考圖7對設置在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釘倉和砧座的橫截面進行描述。
第四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元件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縫合器的元件類似。然而,設置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釘倉與設置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的釘倉不同。
釘倉包括:形成有第二切割器引導部1240、右縫釘排出孔1210和左縫釘排出孔1220的倉本體1200;左按壓構件1280;右按壓構件1270;和驅動楔子1290。
右縫釘排出孔1210包括第一右縫釘排出孔1211和第二右縫釘排出孔1213;左縫釘排出孔1220包括第一左縫釘排出孔1221、第二左縫釘排出孔1223和第三左縫釘排出孔1225。
右縫釘排出孔1210裝載有右縫釘6,左縫釘排出孔1220裝載有左縫釘7。右縫釘6由右砧座槽(未圖示)定向,左縫釘7由左砧座槽(未圖示)定向。
第一右縫釘排出孔1211裝載有第一右縫釘6a,第二右縫釘排出孔1213裝載有第二右縫釘6b。
第一左縫釘排出孔1221裝載有第一左縫釘7a,第二左縫釘排出孔1223裝載有第二左縫釘7b,第三左縫釘排出孔1225裝載有第三左縫釘7c。
這裡,將由右砧座槽定向的右縫釘6的腿部與將由左砧座槽定向的左縫釘7的腿部的長度不同。也就是說,右縫釘6的腿部比左縫釘7的腿部長。
如果縫釘排出孔到砧座槽的距離一致,則在定向之後,縫釘的高度將隨著縫釘腿部的增長而變高。
結果,將由右砧座槽定向的右縫釘的腿部比將由左砧座槽定向的左縫釘的腿部長,如此,將被切割並移除的手術部位的組織能被更輕易的夾住,從而最小化了對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的損壞。
順便地,右按壓構件1270朝右縫釘排出孔1210的外側按壓右縫釘6,以便排出右縫釘6,以及左按壓構件1280朝左縫釘排出孔1220的外側按壓左縫釘7,以便排出左縫釘7。
因為右縫釘6的腿部比左縫釘7的腿部長,右按壓構件1270的長度比左按壓構件1280的長度短。
當然,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前述描述。或者,不管縫釘的腿長,右按壓構件1270和左按壓構件1280的長度可彼此不同。
驅動楔子1290分別朝右縫釘排出孔1210和左縫釘排出孔1220推右按壓構件1270和左按壓構件1280。因此,右縫釘6和左縫釘7分別從右縫釘排出孔1210和左縫釘排出孔1220排出。
以下,參考圖8和圖9對設置在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進行描述。
第五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包括上本體10、下本體20、下把手部30、釘倉50和切割器60。
具體地,上本體10包括砧座11、設置在砧座11後方的上把手部12和設置在上把手部12與砧座11連接的區域的連接突出部14。
另外,用於指示外科線性縫合器的右側位置的指示器11a設置在砧座11的外表面上。
下本體20包括倉容納通道21、設置在倉容納通道21後方的導槽和設置在倉容納通道21和導槽22相連接的區域的聯接部28。
此外,倉容納通道21形成有容納釘倉50的倉容納槽23。
導槽22設置有沿導槽22的縱向方向移動的滑動構件24。滑動構件24包括用於排出裝載在釘倉50中的縫釘的驅動楔子26和用於移動切割器60的推桿27。
聯接部28設置有限制滑動構件24移動的止擋件40,該止擋件40形成有供驅動楔子26和推桿27通過的多個通孔。
此外,聯接部28收容連接突出部14,以使得上本體10和下本體20能夠彼此連接。
下把手部30置於下本體20的下方並鉸接到聯接部28。
釘倉50內部裝載有用於縫合手術部位的縫釘,切割器60置於釘倉50的後方。
切割器60在外力的作用下沿釘倉50的縱向方向移動時切割釘倉50和砧座11之間的手術部位。
釘倉50包括用於引導切割器60沿釘倉50的縱向方向移動的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7,倉本體51,形成有設置在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7的相對兩側的左縫釘排出孔55和右縫釘排出孔53。
每個左縫釘排出孔55和右縫釘排出孔53在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7的每側為兩行,這與前述實施方式的情況相反。
此外,左縫釘排出孔55的行間距和右縫釘排出孔53的行間距不同。具體地,右縫釘排出孔53的行間距形成為比左縫釘排出孔55的行間距更窄。
此外,第一行的右縫釘排出孔53比第一行左縫釘排出孔55距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7更遠,以便獲得沒有被縫釘損壞的手術部位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具體地,如圖9(a)所示出的,設置在釘倉50上方的手術部位a相對於切割線a0被切割器60切割為兩個手術部位。這兩個手術部位中的一個為第一手術部位c,另一個為將被保留在人體中的第二手術部位b。
參考圖9(b),第一手術部位c具有兩行平行於切割面a1的縫合線,第二手術部位b具有兩行平行於切割面a1的縫合線。
這裡,第一手術部位c中靠近切割面a1的縫合線的第一右縫合線1aa和切割面a1之間的距離d1大於第二手術部位b中靠近切割面a1的縫合線的第一左縫合線3aa和切割面a1之間的距離d2。
置於切割面a1和第一手術部位c中的第一右縫合線1aa之間的生物組織適合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因為它根本沒有受到損壞。
這裡,如果第二行右縫釘排出孔53和第二行左縫釘排出孔55與第二切割器引導部57的距離相同,由於右縫釘排出孔53的行之間的間距變窄,所以有可能獲得更大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
當然,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前述描述。或者,釘倉和砧座的結構可與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的外科線性縫合器中的釘倉和砧座的結構基本上相同。
儘管以上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少數示意性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範疇、由隨附的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範圍是情況下,可對這些實施方式作出變化。
(產業上的可應用性)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外科縫合器在將被移除的器官組織內能穩定且方便地獲得沒有被縫釘損壞的用於病理檢查的組織區域,因此被廣泛地用作用於腹部器官的切割和吻合以及切割癌症組織和縫合切割部位的胸腔手術的外科縫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