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打磨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31 00:40:02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打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打磨設備。
背景技術:
用衝壓模具加工出來的五金件,其邊角處都有毛刺或批風。現有技術 處理邊角處的毛刺或批風的辦法都是採用人工打磨,或者是採用治具再配合人工打磨。現有技術的缺點有:1.質量不穩定;2.人工成本高;3.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4.效率低;5.精度差。
有鑑於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質量穩定、勞動強度小、工作環境好、效率高、精度高,能代替人工實現自動打磨的自動打磨設備。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打磨設備,其包括機械手、五金件裝夾裝置、砂帶機、輸送帶,所述機械手上設置有五金件吸取機構,所述五金件裝夾裝置、砂帶機分別放置於機械手一側邊,所述輸送帶放置於機械手另一側邊;手工將待加工的五金件放置於五金件裝夾裝置上,所述機械手工作帶著五金件吸取機構到五金件裝夾裝置上方,所述五金件吸取機構吸取待加工的五金件,所述機械手工作帶著待加工的五金件到砂帶機上進行打磨,打磨完成後,所述機械手工作帶著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到輸送帶上方,所述五金件吸取機構釋放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到輸送帶上,所述輸送帶向外輸送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五金件裝夾裝置包括機架、轉盤、五金件裝夾治具、轉盤自轉驅動機構,所述五金件裝夾治具固定安裝於轉盤上,所述轉盤安裝於轉盤自轉驅動機構上,所述轉盤自轉驅動機構安裝於機架上,所述轉盤自轉驅動機構驅動轉盤和五金件裝夾治具繞轉盤軸心間歇性自轉。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轉盤自轉驅動機構包括分割器、電機、減速器、電機固定板、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同步帶、轉盤軸、外軸套、連接座,所述分割器安裝於機架上,所述電機固定板安裝於分割器側邊或機架上,所述減速器安裝於電機固定板上,所述電機安裝於減速器上,所述第一同步輪安裝於減速器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同步輪安裝於分割器的輸入軸上,所述同步帶分別與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傳動連接,所述連接座安裝於分割器上,所述外軸套安裝於連接座上,所述轉盤軸依次穿過外軸套、連接座與分割器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轉盤軸與外軸套轉動連接,所述轉盤軸固定安裝於轉盤底部。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分割器採用凸輪分割器。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電機採用調速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轉盤軸採用鎖緊件與分割器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五金件裝夾治具的數量為2至12個。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在所述機架與轉盤之間還設有外殼。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五金件吸取機構包括吸嘴、吸嘴固定板、連接塊,所述機械手設有手腕,所述吸嘴固定安裝於吸嘴固定板,所述吸嘴固定板固定安裝於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固定安裝於機械手的手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五金件裝夾治具的數量為8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採用手工將待加工的五金件放置於五金件裝夾裝置的五金件裝夾治具上,轉盤自轉驅動機構驅動轉盤和五金件裝夾治具繞轉盤軸心間歇性自轉,機械手工作帶著五金件吸取機構到五金件裝夾裝置上方,五金件吸取機構吸取待加工的五金件,機械手工作帶著待加工的五金件到砂帶機上進行打磨,打磨完成後,機械手工作帶著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到輸送帶上方,五金件吸取機構釋放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到輸送帶上,輸送帶向外輸送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質量穩定、勞動強度小、工作環境好、效率高、精度高,能代替人工實現自動打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五金件裝夾裝置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的立體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五金件吸取機構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4的立體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部件名稱如下:
1—機械手;
11—手腕;
2—五金件裝夾裝置;
21—機架;
22—轉盤;
23—五金件裝夾治具;
24—轉盤自轉驅動機構;
240—分割器
241—電機;
242—減速器;
243—電機固定板;
244—第一同步輪;
245—第二同步輪;
246—同步帶;
247—轉盤軸;
248—外軸套;
249—連接座;
250—鎖緊件;
3—砂帶機;
4—輸送帶;
5—五金件吸取機構;
51—吸嘴;
52—吸嘴固定板;
53—連接塊;
6—五金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自動打磨設備,其包括機械手1、五金件裝夾裝置2、砂帶機3、輸送帶4,所述機械手1上設置有五金件吸取機構5,所述五金件裝夾裝置2、砂帶機3分別放置於機械手1一側邊,所述輸送帶4放置於機械手1另一側邊;手工將待加工的五金件6放置於五金件裝夾裝置2上,所述機械手1工作帶著五金件吸取機構5到五金件裝夾裝置2上方,所述五金件吸取機構5吸取待加工的五金件6,所述機械手1工作帶著待加工的五金件6到砂帶機3上進行打磨,打磨完成後,所述機械手1工作帶著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到輸送帶4上方,所述五金件吸取機構5釋放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到輸送帶4上,所述輸送帶4向外輸送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
具體地,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五金件裝夾裝置2包括機架21、轉盤22、五金件裝夾治具23、轉盤自轉驅動機構24,所述五金件裝夾治具23固定安裝於轉盤22上,所述轉盤22固定安裝於轉盤自轉驅動機構24上,所述轉盤自轉驅動機構24固定安裝於機架21上,所述轉盤自轉驅動機構24驅動轉盤22和五金件裝夾治具23繞轉盤22軸心間歇性自轉。
具體地,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轉盤自轉驅動機構24包括分割器240、電機241、減速器242、電機固定板243、第一同步輪244、第二同步輪245、同步帶246、轉盤軸247、外軸套248、連接座249,所述分割器240固定安裝於機架21上,所述電機固定板243安裝於分割器240側邊或機架21上,所述減速器242固定安裝於電機固定板243上,所述電機241固定安裝於減速器242上,所述第一同步輪244固定安裝於減速器242的輸出軸上,所述第二同步輪245固定安裝於分割器240的輸入軸上,所述同步帶246分別與第一同步輪244、第二同步輪245傳動連接,所述連接座249固定安裝於分割器240上,所述外軸套248固定安裝於連接座249上,所述轉盤軸247依次穿過外軸套248、連接座249與分割器240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轉盤軸247與外軸套248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轉盤軸247固定安裝於轉盤22底部。
具體地,如圖2及圖3所示,所述分割器240採用凸輪分割器。所述電機241採用調速電機。所述轉盤軸247採用鎖緊件250與分割器240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五金件裝夾治具23的數量為2至12個,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五金件裝夾治具23的數量為8個。在所述機架21與轉盤22之間還設有外殼。
如圖1及圖4、圖5所示,所述機械手1設有手腕11。所述砂帶機3用來打磨五金件6,所述輸送帶4用來輸送打磨後的五金件6,所述機械手1、砂帶機3、輸送帶4為現有技術,不是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在此不做詳細說明。
具體地,如圖1及圖4、圖5所示,所述五金件吸取機構5包括吸嘴51、吸嘴固定板52、連接塊53,所述吸嘴51固定安裝於吸嘴固定板52,所述吸嘴固定板52固定安裝於連接塊53,所述連接塊53固定安裝於機械手1的手腕11上。所述吸嘴51的數量為4個。
本實用新型還設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用於控制機械手1、電機241、輸送帶4的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手工將待加工的五金件6放置於五金件裝夾裝置2的五金件裝夾治具23上;電機241工作轉動通過減速器242減速後驅動第一同步輪244轉動,第一同步輪244通過同步帶246驅動第二同步輪245同時轉動,第二同步輪245通過分割器240驅動轉盤軸247轉動,從而驅動轉盤22和五金件裝夾治具23繞轉盤22軸心自轉。控制系統控制電機241按照一定時間間隔間歇性工作,從而實現轉盤22和五金件裝夾治具23繞轉盤22軸心間歇性自轉。機械手1工作帶著吸嘴41到達五金件裝夾治具23位置的上方,吸嘴41吸取待加工的五金件6,機械手1帶著五金件6到砂帶機3上進行打磨,打磨完成後,機械手1帶著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到達輸送帶4上方,吸嘴41釋放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至輸送帶4上,輸送帶4向外輸送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採用手工將待加工的五金件6放置於五金件裝夾裝置2的五金件裝夾治具23上,轉盤自轉驅動機構24驅動轉盤22和五金件裝夾治具23繞轉盤22軸心間歇性自轉,機械手1工作帶著五金件吸取機構5到五金件裝夾裝置2的五金件裝夾治具23上方,五金件吸取機構5吸取待加工的五金件6,機械手1工作帶著待加工的五金件6到砂帶機3上進行打磨,打磨完成後,機械手1工作帶著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到輸送帶4上方,五金件吸取機構5釋放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到輸送帶4上,輸送帶4向外輸送打磨完成後的五金件6。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質量穩定、勞動強度小、工作環境好、效率高、精度高,能代替人工實現自動打磨。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