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通用30篇)

2023-10-23 01:15:47 2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類書籍讀後感(通用3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

  一代代前輩的發憤圖強,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光。回顧過去,我們創造了不平凡的輝煌業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國家的錦繡前程充滿信心!

  現在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的體系,困難家庭住上了新房等國家新政策,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讀完《建設幸福中國》,我陷入深思中,看著書中的人們,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那一天,我們正在上課,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安靜的生活變得有了聲音。

  下課了,我們紛紛看著那譁譁的大雨,有一種冷冰冰的感受。到了放學的時候,一個同學正在著急得借錢:」誰能借我10元錢。「看到這一幕我把買好吃的錢借給了他。

  他走了之後,一個沒拿傘的同學向我借傘,我本來不想借給他,可是想起老師的話……我還是借給了他。

  我和另一個同學同乘一把傘。雖然很擠,但我心裡還是很高興。

  祖國的未來屬於我們這一代人,做一個熱心的人,從自身的小事做起。幸福中國等待我們去建設。讓我們為祖國的幸福、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奮鬥!奮鬥!再奮鬥!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

  今天,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

  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如: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鬥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

  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鏽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逕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籤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鬥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洩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藉口說自己是個女孩。「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於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

  我要感謝《紅巖》,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如今,在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我相信我們古老的中國、文明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會在新的時代創造新的奇蹟!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3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我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僅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職責,那麼,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於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本事培養沒有什麼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日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進取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4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明白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一樣的教師那裡,卻有不一樣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職責和義務。好教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一樣形式體此刻職業生活的不一樣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當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教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僅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趣味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歡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歡樂去歡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5

  國慶假來臨了,我閱讀了些的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以往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我,時時反思自我,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1、讀書一生,以寫促思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此刻也依然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說過的這句話,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拋卻了這些意識,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這次不是校方讓我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書籍的讀後感,我也不明白是否還會記得這句話。寫作不僅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後也還是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我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理解理論的我的提升。

  2、慎獨養身,伸展個性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應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能夠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我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我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我的教學,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3、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裡」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納百川,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必須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主角──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為自我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6

  《愛的教育》讓人深受感動,裡面的所有日記都體現出對老師、父母、同學的愛,讓人倍加感動。

  《愛的教育》全文採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快樂,可愛的少年。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於富裕家庭的,有出身於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愛的教育》裡到處都體現了愛。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萬裡尋母記,講述了主人公馬爾可的媽媽為了讓家裡付起債務,便遠渡重洋,孤身一人來到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富人家去做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克爾去美洲。於是,馬可爾開始了萬裡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

  掩卷沉思,馬爾克是這樣的愛媽媽,為了媽媽,他甚至不顧一切危險,遠渡重洋,從熱那亞來到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

  愛的教育真是一本經典的書籍。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7

  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說「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徹底改變評語中「該生」怎麼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分學生「雙差」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觀念!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不能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6、一定要給孩子做表率,經常與學校溝通。

  青年教師應努力實現三個突破:首先突破課堂關,要熟悉教材,善於組織課堂,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其次突破知識關,要大量做題,研究高考,明確每節課該講什麼,重點是什麼,能圍繞中心講課,提高教學技巧,做一名優秀的「演員」;第三突破教學關,講解深入淺出,方法靈活多樣,「教」「學」並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優秀的「導演」。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新教學觀!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能力的人。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

  把微笑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傳遞給每位學生,把和諧的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8

  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範,道德願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景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令我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

  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資料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異常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當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能夠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須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

  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經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恆。

  「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於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範的倫理讓人被動地理解道德律令。」置身於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而其中的關鍵,應當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當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範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可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

  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堅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歡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9

  讀過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提議》,書中的第11條"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條實際是說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必須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才能把知識理解透,掌握好。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每一位教師都到過的現象:昨日上課時,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規則(定義、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還舉出了例子;可是今日上課時,你瞧,班上大半的學生對學過的東西就有些模糊了,個別的竟把教材全忘了。還發現,許多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而在昨日上課時,並沒有察覺到這些困難呀。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怎樣進行思考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什麼呢那裡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質是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知識的因果關係,新舊知識的聯繫等。那裡是說不管教材是怎樣的純理論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實際作業。我對"實際作業"的理解是實踐性的作業,操作性的作業,知識運用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操作中、運用中思考知識,掌握知識。

  這條提議就是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必須的"空白",學生能夠用這些空白來思考自我不理解的知識。這樣看來一堂塞得滿滿的課,也許不是好課。要張弛有度。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0

  很多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以往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我,時時反思自我,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我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僅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我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我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我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我願把自我一路走來的反思提出來,與廣大教師共勉。

  1、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和哲學修養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為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幹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2、活力不老

  這應當成為為師品格的重要追求。馬克思說,活力是人追求自我的對象世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只要生命在,活力就在。教師的活力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活力,應當從此刻的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國家級的教學比賽壓得教師喘可是氣來。

  教師自由發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著讀人家的「書」,自我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後遺症」。所以,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我的特色鑽研下去,深化,細化,創造屬於自我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我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夢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4、以寫促思

  寫作不僅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我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理解理論的我的提升。

  5、慎獨養身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應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能夠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6、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我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我說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我的教學,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7、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裡」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納百川

  無論是此刻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教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鑽研,活力,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為我們「通向此刻和未來完美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9、合作同進

  如果說以前的成長靠的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

  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必須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10、海星主角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主角──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雖然從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將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長的路上,為自我的生命奠基,為學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關懷,教育叢書的引領──而這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1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向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僅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教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所以,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衝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裡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我的學生,試著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只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當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著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著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歡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堅持歡樂的心境,做個陽光教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2

  最近讀了和諧師生關係的心理構建,從這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可以說,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係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麼如何改善師生關係,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降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學生。」教師都喜愛成績好的學生,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於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於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係,又應該是朋友關係,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係,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穫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築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3

  假期裡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如何成為最好的教師?引用編者的話就是:「我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我,成為最好的教師。」強調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斷地超越自我——我今日備課是不是比昨日更認真?我今日上課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誠懇?我今日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機智……」。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遺憾,但每一天都這樣自我和自我比,堅持不懈,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我想只要我爭取每一天多讀些書,每一天都有點提高,每一天都做得更好,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倘若當教師的,自我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也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

  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教師」呢?編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中將影響教師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經典感言分別進行了闡述,對於我們教師具有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作為教師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從教十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並將其與讀完本書後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齊,得到了一種體會,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最基礎、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兩點:

  (1)時刻堅持對學生的愛;

  (2)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本書中提到狄德羅提出:「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不允許漠視學生的情感,因為教師的漠視就是一種摧殘,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傑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殘情感是絕對的蠢事。我們當以自勉——不論對自我還是對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終排擠掉自我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都說人沒當母親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母親之後又是一種心態,以我的理解,可能當了母親,有了自我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親的心境。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說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先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我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應當懷著一種職責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供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學校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同時,這種愛對不一樣的學生有不一樣的資料,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著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著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著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教師的基礎。作為班主任的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要為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對於懷著「做最好的自我」心願的教師們,為達成所願「做最好的教師」,還應當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經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教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像書中所提到的教育家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難!所以,僅有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師」。

  在現實生活中,最好的教師,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上,這是為什麼?難道說做最好的教師、成為名師真的就這麼難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只是我們缺少了勇氣與自信,更缺少了作為純粹教育人的那種活力!要做最好的教師,那就要帶著「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我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我進行心理調節,歡樂地應對自我的人生和事業,應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僅有堅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我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4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教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著。

  李希貴教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往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教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

  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學校裡充滿民主、平等,讓教師、學生在學校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教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當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可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

  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教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教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5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教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我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並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採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經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教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應當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進取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便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異常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6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小學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為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群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著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為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為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著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匯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眾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著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為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裡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著「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裡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為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做好的榜樣。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7

  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看著看著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實我覺得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寫一篇詳細的讀後感,以加強這種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將這種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個女人天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世界上沒有壞媽媽,只有懶媽媽。

  今天從這篇短文開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這篇文章講的是圓圓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上幼兒園時選擇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有一次老師留一幅作業,要求畫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的畫面,並承諾選出畫的優秀作品放到幼兒園長廊裡展覽一段時間。畫家之後圓圓用彩筆畫的非常用心,甚至連吃飯都不願意停下來。畫出來的畫面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太陽,綠色的草地、藍色的雲,上面有幾個玩耍的小朋友,旁邊還有一條「粉色的河流」,為表示出是河流還畫幾隻魚兒。畫完,她的媽媽表揚她畫的非常的漂亮,並問她河流為什麼要畫成粉色的?圓圓說因為她覺得粉色特別的漂亮,就畫。

  這幅令圓圓非常引以為傲的圖畫結果沒有被幼兒園老師選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應該畫成藍色的;白雲也不能是藍色的」。圓圓回家後把這個原因跟她的媽媽說,並問媽媽「河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的媽媽從自來水裡接一碗水讓圓圓說是什麼顏色的,圓圓說是白色的。然後媽媽又把水放到一個紅桶中,讓圓圓看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答不出來。媽媽把水一邊倒出來一邊讓她分辨是什麼顏色的。她的媽媽說對,水流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

  那沒有顏色的水應該用什麼顏色的彩筆來表示呢……如果要求我們要畫的準確無誤,就永遠找不出一根可以畫出河流的筆。

  媽媽接著說,一幅畫只有好看不好看,沒有對於錯。你可以運用任何大膽的顏色,只要你喜歡,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用任何的顏色!

  ——圓圓媽媽企圖用這種觀念來影響圓圓,呵護她的想像力,卻沒有能力帶著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國當前教育中的束縛及桎梏的東西。中國教育中這種條條框框的方式禁固孩子們許多靈光突現的想像力,甚至抹殺他們敢於去想像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是每次畫畫時,爸媽都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評價我畫的好壞。以致於我幼小的心靈中只認為畫畫就要畫的像,不知道我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會用畫筆來表達我心中想像著的東西,只會照著某物,用我稚嫩的畫筆儘量把它畫到最像。

  是什麼扼殺我還是孩童時本應豐富多彩、無拘無束的想像力?恐怕就是當代教育中的那請所謂的「應該」和「不該」吧。

  我們無力和宏觀的教育做鬥爭,只能儘量的做好身為家長的責任,好好保護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8

  近日,我報名準備參加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以獲取一個高中教師資格證書。其中一門考試科是《教育學》,按照規定不得不購買這門課的複習資料 是一本內部編印的《現代教育學》。

  客觀地說,這本內部資料除有一些排版錯誤的毛病外,編者羅列《教育學》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內容豐富,材料詳略得當,也算是一本編得精緻、實用(針對考試)的當代《教育學》彙編。可我在仔細閱讀之後,心中竟空落落的,是乎沒有一點充實的感覺。書中大量篇幅闡述的這個名詞、那個概念,這個模型、那個學派,這種規律、那種原理,這種意義、那種作用給我的感覺實在是在玩文字遊戲,這些紙上談兵的空頭理論除增加考試的難度外,對指導一線教師提高教育水平實無裨益。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理論工作者總在忙碌著翻譯國外的最新成果和整理傳統教育的精華,教育理論書籍種類是越來越多,書是越寫越厚。可不知他們思考過沒有,為什麼社會和人民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滿意度卻越來越低?這難道與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脫節沒有關係嗎?難道與政治體制發展滯後和教育發展超前沒有關係嗎?

  有人說,人的身上有兩種屬性並存:動物性和社會性(人性),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減少動物性,增強社會性。「人之初,性本獸。」意指人生之初的嬰兒和動物幼崽類似,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其實是對自身生存和種族延續的適應,一句話 說是生物的本能。而教育的意義就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用持之以恆的方法加以引導,以減少人的生物屬性,增加人的社會屬性,也叫人性。因此,「育人」被當作教育的本質屬性已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識。但就是這個共識,在我國卻正在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淡化、弱化甚至是異化。我們的教師,為學生的分數,不惜為學生作假;我們的家長,為孩子的分數,不惜一切代價,更不讓孩子做家務怕耽誤學習 ;我們的社會,以有錢有勢為成功的潛規則,而不管成功 的方法和過程,造成社會價值取向嚴重偏離社會道德的軌道。分數,成學生的命根;考試,成教師的法寶;升學,成家長的目標;升學率,成學校炫耀的資本。這些不良現象,屢屢被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所痛心、所焦慮,可這有什麼用呢?為此,我認為一線教師已經到非仔細思考現行教育不可的時候。故不揣淺陋,談談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理解。

  教育首先應該尊重生命 、尊重人格。既然人是一種動物,其生物屬性中最重要的一點生命和生存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人又是一種高級智慧生物,有其思維、邏輯和情感,教育應該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維護每個人的尊嚴。作為實施教育作用主體的教師,也就應該把關愛學生生命、關愛學生健康、關愛學生身心發展,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分數或者其它的方面放在第一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不能也最好不要做教師。

  教育應該教人「求真」。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的現行教育充斥著虛假,這將會給成長中的學生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我認為,當學生從天真無邪的兒童成長為一個初具是非判斷力的少年時,教育中、生活中的種種虛假和醜惡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所造成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他們將會比「狼來」這個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虛無望和無所適從。而作為幹「良心活」的教師,應責無旁貸地讓學生解真實的社會、解真實的生活、解真實的人,可這有多難啊!因為,我們教師作為普通人,誰又敢說自己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個教師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師都能成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應該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憐憫之情即為「善」。教育應該讓人常存感恩、憐憫之心。我堅信,一個常存憐憫之心的民族,才是最偉大、最強盛的民族。日本經濟發達,可野心昭昭,為其不改,永遠也不會強盛。因為一心想稱霸的人,其實內心是懦弱的、可憐的。教師教學生求善,當讓學生對生命萬物常存憐憫之意;對父母、師長常存感恩之心;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教育應該教人「求美」。賞心悅目謂之「美」。廣義的「美」應該是「真」和「善」的完美結合。作為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求真、求善,那麼讓學生悟出何為「美」就會水到渠成。如果能讓學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現在這樣蒼白無力。我常想,試圖以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政治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結果無異於緣木求魚甚至是南轅北轍。因為很多學生看透虛假,又怎能相信書上的「崇高」的謊言?惟有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聖人境界。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後才是教人「求知」。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人認為已經做好,因為現在的應試教育已經將追求知識的掌握做到極至。其實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學會學習,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時髦的說法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而不是像現在大行其道並被多數老師屢試不爽的對學生強行的「硬灌」「死揪」「填鴨式」的「知識轟炸」。須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來,中國教育讓人真正「求知」的路還很遙遠、漫長。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同時也是紙上談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拋磚引玉,則願足矣!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19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從教幾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遇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係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鬆,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為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為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為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願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像中的相差甚遠。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為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了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藉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為一點論,把後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著幹,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係也有很大改善,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說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實中體現,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後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說,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0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 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麼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麼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了解當前教育的須要,特別是這位教授寫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讀的幾次,感受很深,受益非淺。

  《走好人生第一步》——為3歲以下孩子的爸爸媽媽推薦的一本書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麼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聖經裡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麼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並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聖經裡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1

  「考核你是不是好家長,就是你的孩子快樂嗎?剝奪了孩子的童年,你永遠賠不起。」這是著名學者易中天教授火辣的語言。他還送給家長們四個字「望子成人」。中國大量的家長望子成龍。但他提出,要望子成人,其四個標準是:真實、善良、健康、快樂。

  真實,不偽裝不做作,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善良不是要你天天給孤寡老人做好事。善良是指惻隱之心,連小動物都不要虐待。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後者更重要。快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核心。

  易中天說,你把孩子童年剝奪了,永遠賠不起。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做到這八個字呢?

  一、營造氛圍、相互溝通,營造平等、寬鬆、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1)家長應有幽默感。在家裡,常常讓孩子看到事物輕鬆愉快的一面,父母不要總是一本正經,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如: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幽默書籍和看喜劇電影,當孩子嘗試一些幽默行為時,父母應表現出自己很欣賞。笑聲能相互拉近距離,能讓孩子願意與你快樂地溝通。

  (2)家長應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你不要以為自己是長輩而常常居高臨下,要麼任意的呵斥著命令著孩子,要麼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孩子。在家裡,要與孩子平等相處,善於蹲下去傾聽孩子的話。在我們家,一起吃飯以及飯後散步已是傳統,這是個極好的溝通交流機會,在這個時候,我們平等地互相談論著自己的工作、學習,談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及時捕捉到孩子思想上的細緻變化,也可以借這個機會巧妙的引導。另外,我們還定期帶孩子到大自然去玩不但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還可以進一步的與孩子溝通。

  (3)家長應處處為孩子著想:我們夫妻有時難免為有一些矛盾,但為了孩子我們從不在家吵架。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讓家溫馨更要溫柔、理智,還要為孩子著想,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目標,幫助孩子解決思想上的問題。

  二、言傳身教、樹立榜樣,教育孩子是家長對社會所負責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作為家長應當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1)學習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作為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洞悉新信息。在個人素質和文化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要懂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特別是在開發孩子潛能和如何激勵孩子,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學習。從而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

  (2)家長應當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家庭生活、社交場合應當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及習慣,樹立家長良好的形象,正面的形象,這樣可以向孩子灌輸努力奮進、謙虛好學,立志成才的觀念,天長日久就會在孩子心中生根,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一種精神力量。

  (3)家長應當注意「身教」的作用。言傳勝於身教,大量事實證明,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經常是家長的「身教」。這種「身教」起著「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這樣,反之,家庭成員道德低下,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家長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比起花大力氣去說教,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愛嚴結合、培養習慣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從我們計劃給予她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們內心就充滿了愛與希望,儘管我們並不富有,無法給她提供更優厚的物質生活,但我們從來沒有缺少過愛。一聲呼喚,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在愛的海洋中,我們伴他一路走來,快樂地成長。在始終體現愛的家庭裡,孩子富有安全感並表現了對父母深深的信任,結果他也會表現的很自

  信,學會愛別人。在愛中我們是有原則,對於一些良好的習慣培養,我們進行:

  (1)嚴格要求,要求一經提出,就必須堅決施行,不可以例外。

  (2)在培養孩子某種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謂「誰家的孩子象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己不正、不能正人」,這句話用在好習慣的養成上很合適。

  (3)反覆強化:習慣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反覆練習不可。當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肯定;沒有按要求做,就嚴格地督促。孩子有了興趣和愉快的體驗,良好的習慣就容易形成。

  記住:剝奪了孩子的童年,你永遠賠不起。龍也罷、人也罷,哪個也是望不來的。若是做家長的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那只能「望」出一條及害人又害己的「蟲」!我認為成人,即是獨立的人,自主的,健康的,善良的,積極的,進取的、勤奮的的人!有良好的自我認識,有樂觀的情緒,有積極向上的心!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2

  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孩子一生的發展。

  「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充滿良知的媽媽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師,她敢於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被作者獨到新穎的教育觀念所吸引,並且對現行的家庭教育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書中記敘了許多關於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這一切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作者通過記敘自身的經歷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我們都是經歷過孩童時期長大的,當家長們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犯錯,永遠達不到他們理想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行為,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簡直無懈可擊。「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徵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當家長們對孩子做思想工作時,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因為你主觀感覺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家長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而你們作有沒有樹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而自己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

  家長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們犯了錯誤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中學老師抱怨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當孩子長大後真的禍害社會時,又有誰來為他負責呢?

  「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針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等一系列問題,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獎勵」等。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發現作者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即將為人父母的我們,只有通過更多的學習,不斷地對當下教育進行深刻思考,將來才能以更科學更完善的家庭教育來培養我們的子女。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3

  這本書嚴格來說我不能稱之為讀後感,因為壓根沒有仔細讀完整本。

  這本書是別人送的,推薦給我,說不錯,而家有寶寶,對兒童教育非常關注,自然也高興的收下了,也滿懷期待。

  但是這本書真的不適合我,我實在沒有耐性仔細去閱讀這種種類的書,書裡沒有我期望的實在的有效的指引,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是濃烈的營銷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裡,兒童教育是一項嚴肅的學術,是必須專業、嚴謹、有內容的。

  整本書我看到的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很簡單,就是:對孩子輕輕說「是的」,分解開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賦,父母要尊重這種天賦去培養孩子,要重視孩子,多肯定他。這個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數人認可,但是就是這麼一個觀念,就整出一本書,我總覺得實在是太單薄了,不要說這個觀念還是已經泛濫成災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經有這方面的意識,而在作者的敘述裡,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視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視孩子的,這實在是一種過於自負、自戀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書裡,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講自己成長的了不起,是最讓人反感的地方。

  在這個全民營銷得有點過了的年代,看到這樣的書,實在讓人厭煩,尤其是在育兒教育這樣的領域。

  當然,我生性乖張,對事物有時過於主觀,這種觀後感也僅是一種個人體會而已。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4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義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安利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義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汙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5

  讀完《小學數學教育學》後,從中研習到了很多新的常識,我不知道數學。左右了許多教育教學順序,也進步了自身的教育教學程度,上面談談我對《小學數學教育學》一書的研習體會。

  小學數學教育學是建立在數學迷信,得。教育迷信和心思迷信根基上的行使教育實際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

  《小學數學教育學》體現了「按需施教,聯繫實際,我不知道教育。學用聯合」的原則,以教育學,心思學、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的交錯點為其新的邏輯出發點,我要做個好孩子。分析查究小學數學科教學與教育學和兒童心思興盛的聯繫,小孩子叛逆怎麼辦。從小學數學教育傾向、教材、綱領、教學歷程、學生、老師、課內外教育,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教育評價與教育科研等多個層面,對比一下《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讀書心。全方位分析化體例查究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法題目,並為我們小學老師提供了一個在更高層次上查究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法題目的臺階,佐理老師拓寬視野,對於小班教育心得。翻開思緒,進步教學法程度。

  研習《小學數學教育學》具有非常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育學》是特地查究小學數學教育的根基實際學科,我不知道小學。又是教訓小學數學教育的實驗學科,它是小學數學教育實驗的迷信總結和高度概括,是小學數學教育實驗的、精確的、完整的反映,學會數學。因而,看看小班教育心得。它對小學數學系教育具有教訓作用。有的人具有精良的實際常識,但是自身沒有完全實在去實驗過;有的自身沒有學過教育學,但一樣教了幾十年的書;我以為:學習小學數學教育心得。沒有實驗憑據的實際是空泛的實際,其實得。而沒有實際教訓的實驗是自覺的實驗,在欠缺實際教訓下開展教育實驗,難免會有失誤或多走彎路,學習讀後感。唯有研習小學數學教育學,教育學。才華在教育實驗中自覺地按教育規委辦事,一舉兩得,學習《小學數學教育學》讀後感讀書心。才華在任業中浮現出更大的目的性,小孩子教育基金。自覺情和建立性,才華更好地總結自身的經歷,研習他人的經歷,連接進步教育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育心得。

  小學數學教育是一項雜亂的建立性職業,小學數學老師要扮演多種角色,既是教育者、管理者,家長會心得。又是兒童的「兄長」「伴侶」,你知道您教育孩子的困惑。既教書又育人。我不知道幼兒園教師教育心得。小學數學教育既懇求老師具有厚實的數學常識,又要懂得教育學,心思學等多方面常識,還要有必定的教育教學能力,讀書。體會力和表達能力。當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老師並不是一件便當的事,要進步小學數學老師的素質,美滿老師的氣象,心得。必需從多方面研習和高興,而研習和查究小學數學教育學,有助於小學數學老師加深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認識,在師德、常識、能力等方面增強自身的素養,想知道小班化教育心得。成立起瞻仰教育事業,小學。獻身教育事業的思想。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6

  剛拿到這本書,通過目錄我了解到孩子最愛聽的100句話,我發現其中有很多話,我也經常對孩子說,可是效果並不明顯,細細讀來,我發現,雖然是同樣的一句話,當你的表達方式和時機不一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很早就借閱了《孩子最愛聽的100句話》這本書,由於我看書超級慢,到現在才看了一大半,但其中有一些章節對我觸動過還是很大的。下面與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篇《太好了》。

  首先應該明確在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當孩子很認真地在做事或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要及時鼓勵他說:「太好了!」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也要學會用這句話來激勵孩子。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好的,以增強孩子好的行為。所以表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孩子對某一件事情付出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整理好後,我們若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孩子可能弄不清家長是表揚他玩具收拾得好,還是讚揚他不再玩玩具了。而家長若說:「你把玩具收拾得這麼得當,真是太好了」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好的,以後還要這樣做,並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年輕的父母常常有這樣的苦惱:自己的小孩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每天回家時常常把衣服亂扔亂甩,還常常把與乾淨的衣服放在一起。對此,說教、打罵都不管用。

  其實,解決這種問題是需要策略的。不妨去超市買一個顏色漂亮的盛衣服的籃子,因為小朋友都喜歡漂亮新奇的東西,然後就可以告訴孩子將髒衣服放在籃子裡。可以提醒孩子,當一件衣服脫下來,要麼放在衣櫥裡,要麼放在籃子裡。當孩子初步養成愛秩序放衣服的習慣後,你應該說:「太好了,我們的寶貝兒現在養成好習慣了!」「太好了」這句話,對於有些馬虎的孩子來說,更具有鼓勵孩子繼續堅持養成一種良好習慣的作用。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7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教師的專業性體現在教師能否做到教無痕,讓幼兒處於主動學的狀態。那麼如何讓幼兒主動學呢?這就是考驗教師的專業素養。結合本次團隊研磨的大班音樂活動《撥浪鼓》,讓我對音樂教學有些許感觸。

  一、讓幼兒有任務意識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教學環節中的任務都能夠落實到幼兒身上。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傾聽歌曲的機會。其實教師每一遍的範唱都是有講究的,每一遍都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傾聽:如《撥浪鼓》中通過提問「你聽到這首歌曲裡唱了什麼?」、「你聽到老師是怎麼唱的?」等。孩子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也會安靜地聽音樂了。1、情境導唱

  《撥浪鼓》中教師站在幼兒原有歌唱經驗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將回聲唱和輪唱的共同點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以發聲練習「山谷回音真好聽」自然的遷移到「撥浪鼓」 中。將已有的生活經驗在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再次運用和拓展,並引導幼兒會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歌唱,從而獲得新的經驗。教師的範唱是直接影響到幼兒對新歌學習興趣的一個因素,老師的歌聲動聽、悅耳,充滿感情就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例如在教師範唱時,可以用清唱的形式,幫助幼兒聽清歌詞和歌曲的節奏;當孩子能跟唱後,教師要適時的退位,逐漸降低自己的音量,讓幼兒處於歌唱時的「主體」地位。

  二、將教學內容落入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唱歌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姿勢不正確很難唱好歌,因此正確的姿勢是發聲的前提。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幼兒歌唱時的姿勢,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應耐心地告訴孩子,唱歌姿勢不正確會有哪些危害,如姿勢不正確會影響發聲,唱出來的歌聲就不好聽,不優美;站著唱歌時身體要挺拔、不駝背、不含胸,雙手自然地下垂;口形略帶圓形,這樣發出的聲音就好聽。在教學中,多觀察孩子,時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確地姿勢來唱歌。

  三、保證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挖掘了師生、生生的互動關係,運用第一、二聲部換唱、 換角色唱、與伴奏老師唱、與聽課老師唱等方法,使輪唱方式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使幼兒的參與興趣有效保持,師幼互動發揮的淋漓盡致。

  歌唱教學中需要關注的東西還有很多,教師要順應幼兒的意願和興趣,關注幼兒的情感需要,從而幫助幼兒獲得交流情感的多種途徑。快樂是相互的,快樂也是需要創造的。就讓我們帶著孩子,用心去聆聽,用情感去體驗,用快樂去歌唱。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8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學生國防教育讀本》。我看了裡面的幾篇文章,感慨頗深。

  讀了《藍色國土》使我認識到,中國不僅擁有94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還擁有300王平方千米的海洋領土面積,在這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面積超過500平方千米的海洋近650個,島礁近萬個。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安全事關中華未來的繁榮富強,事關中國是否能走向世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國家。

  海洋就想一個聚寶盆一樣,裡面裝滿了無數的奇珍異寶如石油、天然氣、多金屬結核、富鑽錳結克,熱液礦藏、可燃冰、金紅石等等,海洋不僅是個聚寶盆,還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機,天然蛋白質倉庫,之所以說海洋是天然的空調機,是因為海洋是影響地球氣候主要因素。之所以海洋是天然蛋白質倉庫,是因為海洋內有許多海洋生物。海洋也是一臺天然的電視,因為海洋內有許多風景,十分生動。

  然而,海洋正在遭受人們無休無止的破壞,幾乎每天都有報導,那個工廠又汙染了那條河水。據了解,工業汙水含有各種酸性物質,

  生活汙水含有化學物質,所以說工業、生活汙水是海洋變得混濁不堪,甚至是海裡充滿了有毒物質。

  讀了這本書後我相當一名海軍,保衛祖國的海洋,不讓"藍色國土"變成「黑色國土」。

  我們共同呼籲:保衛海洋,保衛我們藍色的國土!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29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是一本指導老師或者家長促使兒童美育發展和為中小學美術教師提供教學方法的有效用書。為美術教室研究兒童美術有一定的幫助。此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的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下篇講的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的研究。作者根據40年的教學實踐和20年的美術教育教學經驗積累,全面的論述了兒童美術教育的體會,作者從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到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再到建構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用圖文並茂的方法,向讀者講述了尊重兒童教育與啟發兒童創造思維的重要性。上篇主要是針對兒童寫的,而下篇就是為教師而寫的。從教育觀與教學方法到叫的藝術裡面,作者舉了很多實例穿插。那麼下篇其實講述的就是教學法的實施與探究。

  作者引導美術教師要尊重職業,熱心教育,給了我很大的感觸。選擇了教師等於選擇了一份天職,我們在做的不僅僅是為了兒童的美育發展,還考慮到兒童成年後通過美育學習如何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與美術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在教育的同時,也在培養國家高素質的人才。所以作者提出,教師對本專業不僅要有較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技能,還應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對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和傳統文化藝術有所了解,能給學生提供參考與進行指導並幫助學生開拓知識。

  教育類書籍讀後感 篇30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正如喬叟所說,"真誠是人生最高的美德"。的確,無論你高低貴賤,也無論你是任何人,都必須遵守信用,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建設誠信的校園》這一章節中的故事:"0分成績"。

  故事是這樣的:美國一所中學的多名學生在完成一項生物作業時從網際網路上抄襲了一些現成的材料,被老師發覺,判定為剽竊,並毫不客氣地給這部分同學生物課的成績為0分。這位老師說,她在第一天上課時就和學生定下協議並由家長籤字認可,要求布置的作業都必須由學生獨立完成,欺騙或剽竊將導致作業失敗。支持他的人說:"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功課更重要"。

  這位老師果真給學生判了個"0分成績",她深刻地詮釋了"不自欺,不欺人"的含義,這值得我們去深思。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就應該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班裡做了一次模擬考試,結果我得了100分,心裡美滋滋的。回到家後,我自豪地拿給爸爸看,起初爸爸的臉上似乎有種掩蓋不住的喜悅。可漸漸地,爸爸的臉色沉了下來"你過來一下""嗯?""你看,這道題目算錯了,按理說,應該扣掉一分的……""我不要嘛,萬一扣掉一分的話,那我就不是全班第一名了!再說,反正老師也不知道……"

  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那兩個"紅圈圈"就像一雙尖銳的眼睛笑我,諷刺著我…… 第二天,儘管我很不情願把試卷交給老師重新打分,但還是硬著頭皮向老師說明了情況,並重新打了分數。老師誇我是個誠實的孩子,我笑了。爸爸媽媽知道了這件事後,都很高興,豎起大拇指表揚了我。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照亮整個天空;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濺起整片海洋;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 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中行走,每一步都會留下一個腳印,這腳印不可能深淺一致,也不可能紋絲不亂,因為人總是難免犯錯,一旦犯錯,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改正錯誤而不是隱瞞,只有以利益實際行動來彌補過失,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誠實正直,有責任心而又能博得別人信任和喜愛的人。只有一路真誠,才能一路陽光。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