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索橋預應力錨碇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0:28:21 2
專利名稱:懸索橋預應力錨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懸索橋上的懸索預應力錨碇。
目前國內建成的懸索橋上的懸索錨碇一般採用鋼結構錨碇,該結構存在錨碇結構體積大、用鋼量多、成本高,施工及調索不方便等缺陷,而對於施工誤差所引起的偏載誤差又難以彌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體積小、用鋼量少、成本低,可改善錨頭的受力狀態及錨下局部應力,降低錨碇混凝土強度,錨固性能好,施工及調索均方便的懸索橋預應力錨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將加強墊板設置在錨板之下並與錨板相接觸,在加強墊板下面裝有輔助墊板和槽口鋼板,輔助墊板與槽口鋼板連接後埋入混凝土中,拉杆分別穿過索股錨頭、加強墊板、輔助墊板和槽口鋼板並用螺母旋緊。
由於採用預應力錨碇,並設置有加強墊板、輔助墊板和槽口鋼板,因而改善了錨頭的受力狀態,減少了錨下局部應力集中,這樣可通過降低混凝土的強度而大幅度降低錨碇的總造價,而主纜通過拉杆將力傳遞給加強墊板再通過錨頭將力傳遞給混凝土錨碇,因此該錨碇不僅結構體積小、用鋼量少、成本低,而且錨固性能好,施工及調索方便,防腐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還能自動補償由施工誤差引起的偏載誤差,並可通過拉杆螺母調節主纜的鬆緊,使主纜的各索股受力均衡,減少應力集中。因在後錨端可採用擠壓型錨具,故增強了錨碇的疲勞性能且施工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之左視圖。
參見
圖1、圖2,將鋼管7一端裝入後錨面喇叭管9內,鋼管7另一端與前錨面喇叭管11連接,在前、後錨面喇叭管9、11處固定有螺旋筋6,再澆注混凝土。將槽口鋼板12埋入前錨面之下的混凝土中,在槽口鋼板12之上連接有輔助墊板13,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再將加強墊板14裝在輔助墊板13上,在本實施例中,因鋼鉸線長度小於20米,所以在錨碇的固定端採用擠壓型錨具8,鋼鉸線10的後錨端被擠壓型錨具8緊緊夾住後,對穿過後錨面喇叭管9、鋼管7、前錨面喇叭管11、輔助墊板13、加強墊板14、錨板3的鋼鉸線10的前錨端實施張拉,鋼鉸線10被錨板3上的夾片緊緊夾住{若鋼鉸線長度大於20米,在錨碇的固定端(後端)可安裝夾片型錨具,鋼鉸線10的後錨端經夾片型錨具後,其前錨端通過後錨面喇叭管9、鋼管7、前錨面喇叭管11、輔助墊板13、加強墊板14、錨板3,再對鋼鉸線10的兩端實施張拉},穿過錨板3的鋼鉸線10使錨板3與加強墊板14相接觸,在錨板3上加蓋保護罩15並將保護罩15固定在加強墊板14上,鋼鉸線10上全塗滿環氧樹脂,能進一步提高其防腐性能。索股1被錨緊在索股錨頭16上,拉杆2分別穿過索股錨頭16、加強墊板14、輔助墊板13和槽口鋼板12後套上球面墊圈4和球面螺母5並旋緊,採用球面墊圈4和球面螺母5能自動補償由施工誤差引起的拉杆角度誤差。將索緊螺母17旋緊在穿過索股錨頭16的拉杆2上,通過調節索緊螺母可調整主纜的鬆緊,使主纜的各索股受力均衡,減少應力集中。
權利要求1.一種懸索橋預應力錨碇,包括索股(1)、錨板(3)、螺旋筋(6)、鋼管(7)、鋼鉸線(10)、保護罩(15)、索股錨頭(16),其特徵在於將加強墊板(14)設置在錨板(3)下並與錨板(3)接觸,在加強墊板(14)下面裝有輔助墊板(13)和槽口鋼板(12),輔助墊板(13)與槽口鋼板(12)連接後埋入砼中,拉杆(2)分別穿過索股錨頭(16)、加強墊板(14)、輔助墊板(13)和槽口鋼板(12)並用螺母旋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應力錨碇,其特徵在於可將擠壓型錨具(8)或夾片型錨具裝在錨碇的固定端(後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預應力錨碇,其特徵在於用球面墊圈(4)和球面螺母(5)替代螺母,然後套在穿過槽口鋼板(12)的拉杆(2)上並旋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預應力錨碇,其特徵在於鋼鉸線(10)上全塗滿環氧樹脂。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應力錨碇,其特徵在於鋼鉸線(10)上全塗滿環氧樹脂。
專利摘要一種懸索橋預應力錨碇,在錨板之下設置加強墊板、輔助墊板和槽口鋼板,加強墊板與錨板相接觸,輔助墊板與槽口鋼板連接後埋入混凝土中,拉杆穿過索股錨頭、加強墊板、輔助墊板和槽口鋼板後套上球面墊圈和球面螺母並旋緊。本錨碇不僅結構體積小、用鋼量少、能降低錨碇混凝土強度、成本低,而且錨固性能好,能自動補償由施工誤差引起的偏載誤差,施工及調索均方便。
文檔編號E04C5/12GK2311514SQ97220320
公開日1999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1日 優先權日1997年7月1日
發明者唐小萍, 周山水, 謝正元, 孟凡超, 黃家珍, 張秀梅, 李雙榮 申請人:中外合資柳州歐維姆建築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