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節能省柴灶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23:39:04 2
專利名稱:移動式節能省柴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炊事用具,確切的說是一種節能省柴灶。
背景技術:
目前農村使用的鍋灶,大都使用泥坯砌成,不僅外形粗糙,佔地空間大,而且費柴、費火又費時,同時鍋灶固定在地面上,無法移動,使用也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移動的省柴灶,以解決舊式傳統鍋灶笨重粗糙,佔地大不能搬動,浪費柴禾的缺陷,為用戶提供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由前牆臉、鍋後牆、鍋臺面、裡山牆、外山牆、鍋前腿、鍋後腿、底盤及底座組成,其結構特點是在底座的下端設有行走輪,底座的前上端設有鍋前腿,後上端設有鍋後腿,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外山腿及裡山腿,外山腿的下中部設有出灰口,鍋前腿的上端設有大小鍋兩個通風孔。在鍋前後腿及裡外山腿的上端設有底盤,底盤上設有大小鍋兩個爐排,底盤的前上端設有前牆臉,後端設有鍋後牆,右側設有裡山牆,左側設有外山牆,中部設有夾山牆,山牆的上端裝有鍋臺面,鍋臺面的左部制有大鍋口,右部設有小鍋口,鍋後牆的右上角設有火道出煙口,出煙口連接在煙筒的進口上。所述的夾山牆設置在大小爐排的中部,將鍋灶分隔成大小兩個獨立的空腔,用耐火材料製成兩個灶燋心及分火道,大小鍋口可根據需要任何設置12-6印、10-5印、8-5印等各種規格。所述的鍋臺面、牆體及底盤、底座可採用沙、石、水泥、石棉、鋼筋混合預製,牆體、鍋臺選用優質白色瓷磚貼面,並在前臉牆上配以花鳥禽魚彩色圖案裝飾點綴,使鍋灶潔淨、美觀、優雅、衛生。[000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省工節料,安裝使用移動搬運方便。[0006]
以下結合附圖作一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後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鍋臺面俯視圖; 圖5為底盤結構示意圖; 圖6為防火門保溫蓋示意圖; 圖7為出灰口防塵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3、4、5中示出的底座1的下端設有行走輪11,底座的前上端設有鍋前腿2,後端設有鍋後腿12,左端設有外山腿24,右側設有裡山腿,外山腿的下中部設有出灰口 17。鍋前腿的上端設有大鍋通風孔7,小鍋通風孔IO,在鍋前後腿及裡外山腿的上端設有底盤3,底盤上設有大鍋爐排20,小鍋爐排21。底盤的前上端設有前牆臉4,後端設有鍋後牆13,右側設有裡山牆,左側設有外山牆16,中部設有夾山牆14,山牆的上端設有鍋臺面5,鍋臺面的左端設有大鍋口 18,右部設有小鍋口 19,鍋後牆的右上角設有火道出煙口 15。前臉牆的左側設有大鍋燒火門6,右側設有小鍋燒火門9,中部設有裝飾圖案8。[0015] 圖6、7中示出的防火門保溫蓋22,出灰口防塵蓋23,分別封堵在燒火門6、9及出灰口 17上。保溫蓋22可保持灶膛心內的火溫,防塵蓋23可防止灰塵的飛揚。
權利要求一種移動式節能省柴灶,由前牆臉、鍋後牆、鍋臺面、裡山牆、外山牆、鍋前腿、鍋後腿、底盤及底座組成,其特徵在於底座(1)的下端設有行走輪(11),底座的前上端設有鍋前腿(2),後端設有鍋後腿(12),左端設有外山腿(24),右側設有裡山腿,外山腿的下中部設有出灰口(17),鍋前腿的上端設有大鍋通風孔(7),小鍋通風孔(10),在鍋前後腿及裡外山腿的上端設有底盤(3),底盤上設有大鍋爐排(20),小鍋爐排(21),底盤的前上端設有前牆臉(4),後端設有鍋後牆(13),右側設有裡山牆,左側設有外山牆(16),中部設有夾山牆(14),山牆的上端設有鍋臺面(5),鍋臺面的左端設有大鍋口(18),右部設有小鍋口(19),鍋後牆的右上角設有火道出煙口(1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節能省柴灶,其特徵在於前臉牆的左側設有大鍋燒火門(6),右側設有小鍋燒火門(9)。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動式節能省柴灶,其特徵在於大鍋燒火門(6),小鍋燒火門(9)設有防火門保溫蓋(22),出灰口 17設有防塵蓋(23)。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節能省柴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夾山牆(14)設置在大小爐排的中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移動式節能省柴灶,它是在底座的下端設有行走輪,底座的前上端設有鍋前腿,後上端設有鍋後腿,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外山腿及裡山腿,外山腿的下中部設有出灰口,鍋前腿的上端設有大小鍋兩個通風孔。在鍋前後腿及裡外山腿的上端設有底盤,底盤上設有大小鍋兩個爐排,底盤的前上端設有前牆臉,後端設有鍋後牆,右側設有裡山牆,左側設有外山牆,中部設有夾山牆,山牆的上端裝有鍋臺面,鍋臺面的左部制有大鍋口,右部設有小鍋口,鍋後牆的右上角設有火道出煙口,出煙口連接在煙筒的進口上。本實用新型採用沙石水泥、石棉鋼筋混合預製,並選用優質白色瓷磚貼面,外型潔淨美觀,安裝使用、搬運方便。
文檔編號F24B1/20GK201503041SQ20092017195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9日
發明者宋友華 申請人:宋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