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金色的魚鉤讀後感

2023-10-13 15:01:30 2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講的內容是說長徵途中一位炊事老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故事。下面是金色的魚鉤讀後感,快來圍觀吧。

  金色的魚鉤讀後感【篇一】

  《金色的魚鉤》入選小學課文,作者是陸定一宣傳部長。陸先生是近代中國從事宣傳部長一職位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部長。1927年就擔任共青團宣傳部長,長徵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宣傳部工作,後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新中國成立後,兩次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作為宣傳部長,他抓過青少年思想工作,抓過紅軍思想建設,抓過全國人民思想建設工作。陸先生抓思想建設從娃娃抓起,從革命抓起,抓到全國解放,為革命事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

  陸先生本身就具備較高的文學修養,古典文學和歷史造詣很深厚,此外他翻譯很多文學作品。當然為了宣傳工作,他很多時候都披掛上陣撰寫歷史,把自己的作品送入九年義務教材作為學生背誦的讀本,這種親歷親為的精神也體現出最樸素的工作價值。

  《金色的魚鉤》很短的篇幅就寫出來一個立體的老班長,在艱苦困難時期走出一條釣魚養活傷病號的創新思路,為革命敢於犧牲自己,堅定革命必然勝利的信念。陸先生的表現手法脫離了八股文章的情感宣洩,他把所有的情愫都傾注在老班長對三個拖後腿的小病號上面,通過當事人的記錄有力記錄歷史一刻。這種現實題材寫作手法,也為寫實與歷史,抒情與宣傳結合開創新局面,也為後來的新聞宣傳貼近百姓貼近現實做出了有力的探索。這篇文章幾十年來高居高居閱讀排行榜上,讓幾億中國學生耳濡目染老班長的精神,讓宣傳部長的精髓一代代傳承,這樣的功績都可以申報吉尼斯大全。

  十幾年背誦了這篇文章後,腦海之中總有大公無私的老班長,他為了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他機智勇敢尋找水塘釣魚為傷病員補充營養,為革命傳承薪火,甘願吃魚骨頭,而自己生命終點停留在草地最後二十公裡,留下了三個孤零零的病號。即然這金色的魚鉤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如今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那麼大概這三個人已經走出了草地,跟上了大部隊節奏。至少他們在老班長的精神激勵之下,不吃魚湯也能走出草地。

  小學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對釣魚產生了興趣,當然那個時候魚好釣,看到魚兒多,把人逼急了也會有人用網捕撈,把水池截斷抽乾水。如今魚兒稀缺,捕撈方式更多,甚至涸澤而漁的方式都有了,再次讀這篇文章就有不同想法。但是為什麼老班長看到魚跳出水面就想到用縫衣針製作魚鉤。老班長捕魚的過程其實也很複雜,繞著找水塘老露宿,還得翻草坪找蚯蚓,用縫衣針來做釣具,這種沒有倒鉤的魚鉤很容易逃跑魚兒,因此老班長臨死錢都內疚,一條好大的魚兒逃跑了,只能釣到一些小的,這些還不加上老班長自身沒有吃東西,還得照顧三個病號,體能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還得熬夜釣魚,兩眼昏花還得找蚯蚓,這本身得克服多大困難?何況夜釣,他如何控制自己的魚竿,他所使用的釣魚線能否承受大雨衝擊,如果遇到圍追堵截的敵人,他又如何應對……

  這些都沒有交代,按照老班長看到魚兒跳出水面的就決定可以通過釣魚來養身,那麼有個前提是可以肯定。1935年,大面積草地魚兒肯定是野蠻生長狀態,魚肯定是有的,就看能不能捕撈的上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草根都被前面的部隊吃光了,為什麼前面的部隊不學者也吃魚呢?如果他們為了行軍繞開水塘,那麼老班長為啥也不學著去用網捕魚,甚至下水捉魚呢?為啥他不多釣一條給自己吃,他的運氣就時好時壞,老天也跟著他作對麼?

  文學創作有時候虛幻主題,是為了以點帶面突出人物形象,例如這個老班長為啥沒有具體姓名和職務呢?那就是為了突出革命戰士千千萬,都是和老班長同一條心。突出革命戰士大無畏的精神。這是一個真實改變的故事,有了這個完美的素材,主題行了,於是就要找到有血有肉的素材來充斥骨架,讓人物的血肉豐滿起來。如果再深究下去,就偏離了主流價值觀,就有些三觀不正了。

  想一想現在釣魚愛好者多麼矯情,動輒裝備過萬,釣魚之前就得準備誘餌凍餌,還得開車幾十公裡找魚,每一次出行花費過百,而且一條魚鱗都收穫不了的情況下,他們大言不慚說,我們釣的不是魚,而是風景。想想70年前的老班長,你們不覺得慚愧麼?

  金色的魚鉤讀後感【篇二】

  《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裡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講的是紅四方面軍在過草地時,炊事班長被黨派來照顧我們三個病號,就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我們喝上了新鮮美味的魚湯,可再一次去釣魚時,老班長昏倒了,在臨死前,他依然不忘黨交給自己的任務。

  從這篇課文中,我看出了老班長那種捨己為人的高尚的品格。這位老班長他為了我們啃魚骨頭,嚼草根,把僅有的食物都給了我們,把飢餓的痛苦留給自己,甚至把最後一絲希望都拋棄了,而把生的機會讓給了我們,而不是自己,其它的時候不說,可是,臨死前,是即將要死的時候啊!這不就能體現老班長那種捨己為人的品格嗎?再看:小梁,別浪費東西了。老班長竟然說給他食物吃是浪費糧食!為可以知道老班長他不想我們因為缺少糧食,而走不出草地。

  誰不知道飢餓的痛苦。老班長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可他在臨死的時候還拒絕吃魚湯,還說:「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是真得沒完成任務嗎?不!老班長他是用生命來完成的。他整天整夜都沒睡覺,是為了什麼?難道是沉醉在夜色瀰漫的草地嗎?不!他是為了我們,整夜都在釣魚,而且老班長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根一根的摸。他找吃的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嗎?不!他是為了我們能夠走出草地,他吃的是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他盡心盡力地支去完成黨交給他的任務,做好一個上級,一個保姆,一個勤務員。他希望我們能夠走出草地去,以後能為革命做出貢獻。

  誰不知道魚骨刺的滋味兒是多麼痛苦,甚至有一點點也要吐出來。可老班長卻要嚼我們吃剩的魚骨頭,還要吞進肚子去。我讀到這裡時,我的眼睛都溼潤了,眼睛在眼眶裡打轉,流了出來。

  像老班長這樣的英雄人物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黃繼光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邱少云為了不讓敵人發現隊伍,被熊熊烈火活活燒死;劉伯承為了革命,為了當好一個川東支隊的將領,在一次去除眼珠,割掉新生的息肉的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

  我相信,老班長留下的魚釣,現在一定在革命烈士紀念館裡,受子子孫孫的瞻仰。老班長那捨己為人的高尚的品格,是多麼偉大啊!我們一定要學習老班長那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不要做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

  金色的魚鉤讀後感【篇三】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叫《金色的魚鉤》,是一篇很感人的故事,讀後我的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紅軍長徵時過草地,三個小戰士得重病跟不上隊伍,炊事老班長接受了照顧我們的任務,老班長讓我們吃魚喝鮮魚湯,自己卻啃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最後老班長犧牲了。我們把長滿紅鏽的魚鉤送到了革命烈士博物館,讓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學習、傳承這種高尚品質的故事。讚揚了老班長忠於革命、樂於奉獻、捨己為人可歌可泣的品質將會永垂不朽。

  在這片課文中我最感動的段落是:我不信,等他收拾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麼……」讀了這段了,我充分感受到老班長的奉獻精神,給傷員吃魚,自己卻只吃幾根草根和吃剩的魚骨頭。老班長珍貴軍人的品質。萬根鋼針說明了我看到這種情景有多難受。

  讀了這篇課文,我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有多麼艱難,我們平常一頓飯不吃就餓得慌,他們卻只吃一點點,那能吃飽;我們肚子疼就要去醫院,而紅軍戰士就要忍著。我可以體會到現在的解放軍有多麼辛苦,以後學習解放軍戰士的品質:勇敢、聰明、樂於奉獻、捨己為人。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