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
2023-07-20 20:17:53 1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開播即獲熱烈反響,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內外同步播出,開播即獲熱烈反響
新時代的奇蹟故事裡,有你也有我
-本報記者 王彥
「演的就是『世另我』。」相似的彈幕或評論,適用於這部電視劇的各個單元。能從角色身上看見「世上另一個我」,這便是為什麼這部電視劇甫一開播就能收穫強烈反響。截至昨晚,#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超四億,抖音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六億。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正在東方、浙江、江蘇、廣東四大衛視以及五大視頻平臺熱播;同時,該劇也通過YouTube、Dailymotion等七個平臺的14個頻道,以中、英、西、阿、俄、法等九種語言全球同步播出,覆蓋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禮讚新時代、奮進新徵程」迎接黨的二十大優秀電視劇展播活動重點劇目,《我們這十年》可謂宏大格局下的一次廣域創作——藝術家們從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高度出發,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將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建設發展的輝煌歷程濃縮進11個單元故事。該劇所集結的一線創作力量和龐大主創陣容亦是不多見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華策影視集團出品,趙依芳任總出品人,傅斌星任總製片人,張曉東任總策劃,程蔚東任總編審,毛衛寧任藝術總監,集結了毛衛寧、侯京龍、王逸偉、劉海波、楊陽、庫爾班江、劉雪松、安建、李東霖、李昂、楊磊、滕華濤等導演,全劇組超4000人。
從開播四天的反響來看,它更是一次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的創作。有網友評價:《我們這十年》這則新時代的奇蹟故事裡有你也有我,我們身上看到中國。
巡禮非凡十年,以豐富的維度閱讀我們的時代
非凡十年,值得講述的中國故事燦若繁星。「這十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十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十年,更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的十年。」傅斌星說,從立項之初,整個主創團隊就希望能以開闊的視野引領觀眾一同閱讀我們的時代,「不僅是對過去十年輝煌歷程的回眸總結,也是對未來中國發展宏偉藍圖的美好展望;不僅是對中國人民『家興則國興、民富則國強』的共情共鳴,也是打開雙臂擁抱世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寫照」。
經歷百餘次內部研討後,策劃團隊從最初200多個選題創意選定11個主題方向,既遵循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又牽繫著人民最熱切的目光聚焦。
《一日三餐》緊扣「八項規定初心中國」,通過蔡五味的高檔酒樓恢復成腸粉店的變化,以百姓視角反映「八項規定」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沙漠之光》以「一帶一路開放中國」開題,由中國建設者陳宇的海外援建經歷,反映共建一帶一路的累累碩果;《熱愛》是「民族一家團結中國」的故事,講述漢族教練張雷來到新疆偏遠中學任教,發掘各族學生的足球天賦,幫助少數民族少年改變了人生命運;《西鄉明月》聚焦「公平正義法治中國」,由基層警察程光輝和村霸周大齊的鬥爭,表現掃黑除惡十年來取得的成果;《唐宮夜宴》在「精神富有文化中國」裡擷取同名舞蹈的創作歷程為原型,塑造以陳冉、易文豔為代表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形象;《堅持》勾勒「同舟共濟偉大中國」,借社區工作者譚靜的疫情防控經歷,謳歌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抗疫精神;《心之所向》抒寫「綠水青山美麗中國」,以「農創客」李心遙的種糧兩三事,譜寫了一曲投身「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礪劍》禮讚「軍隊建設強大中國」,展現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軍人風採;《前海》是「區域協調同心中國」的寫照,香港青年葉舟與夢工場事業部主任項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創業日誌,折射出新一代大灣區青年的精神風貌;《理想生活》是「命運與共人類中國」的註腳,華僑女孩阿香和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的國際商務往來間,中國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願望清晰可見;《未來已來》定位「科技自強創新中國」,故事裡,兩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補、攻堅克難,最終實現5G技術突破、讓中國標準得到世界認可的奮鬥歷程,屬於今天也屬於未來。
11個單元,不僅是縱向的時間線上發生在新時代中國的生動實踐,也是覆蓋了天南海北廣袤大地的多彩中國故事。11個攝製組,跨越北京、浙江、內蒙古、廣東、新疆、河南、寧夏、湖北等十餘個省區市拍攝,觀劇的過程,也不失為遍覽錦繡山河的一次「中國巡禮」。
充滿煙火氣的「人民視角」裡,升騰起一個真實中國
若按現實中的時間線梳理,《一日三餐》所記取的「八項規定」是在我們這十年間最早發生、影響力也頗為持久的一個選題。該單元導演、也是《我們這十年》藝術總監毛衛寧向記者分享了創作幕後,那是發生在編劇與導演之間長達四小時的徹夜長談,從中,整部劇作的創作理念可見一斑。
「編劇郝巖一度構思黨員幹部回鄉記,希望以回鄉見聞來體現『八項規定』對黨員幹部的約束。」毛衛寧記得,編劇五易其稿,卻始終認為還應該有更好的,「臘月二十九那天,我們從半夜兩點通話到清晨六點,聊到老舍先生的《茶館》,豁然開朗。我們需要的是人民視角,『八項規定』到底給人民群眾帶來了什麼」。「人民視角」的思路釐清,編劇被點燃了,大年初一就從家鄉大連出發趕往廣東下生活,去腸粉店、去街頭巷尾,觸摸最貼地的時代脈搏。
也正是秉持「人民視角」的創作理念,《前海》的編劇在深圳前海夢工場開展了將近四個月的採訪與採風,整理近五萬字的文字資料;《心之所向》主創團隊一頭扎進浙江建德的鄉村建設中,從田間地頭找人物找故事,更與地方政府合作策劃了「稻香節」,實現了劇內劇外的聯動;《礪劍》的編劇堅持深入軍隊調研,收集了大量軍隊改革、陸軍合成旅的一手資料和人物素材,甚至為此推遲手術時間;《未來已來》由於專業性極強,項目團隊在北京、河北、杭州等多地勘景,真正走入5G科技研究的實驗室中實地考察,走訪了數十位5G領域專家……
如今,11個單元裡《唐宮夜宴》和《熱愛》已與觀眾見面。事實證明,《我們這十年》的「人民視角」是奏效的,兩個單元裡的一眾角色都能在現實中找到鏡像的群體,折射著同頻思考。如《唐宮夜宴》的故事並不流連大眾記憶裡一夜火遍全網的那次出圈,而是把時間軸前移,來到這群舞蹈演員籍籍無名的前夜。她們和螢屏前的我們一樣,有關於豐滿理想和骨感現實的困惑,有天賦和熱愛之間不匹配的煩惱,會因為少了點成就感而沮喪甚至萌生退意,但也會因為一次掌聲、點滴進步或僅僅是有了新的目標而瞬間滿血復活。《熱愛》的主人公更「樸素」。一名師範畢業的青年,帶著「想考事業編」的理想走進新疆偏遠地區一中學任教。面對艱苦環境,他動過「撤退」的念頭;老師究竟意味著什麼,他也並非從一開始就真能理解透徹。可就是這些也曾「平平無奇」的人們,在時代的變遷中,內心某些東西被激活,他們與周遭的每個普通人一起,攜手創造新的奇蹟。
那些腳踏實地的人物故事,那些屬於普通人的淚點、笑點、燃點往往最是動人。《我們這十年》便是在充滿煙火氣的「人民視角」裡,升騰起一個真實的中國。
《文匯報》2022年10月14日第8版
來源: 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