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鮮菇培養基及採用該培養基栽培海鮮菇的方法與流程
2023-10-19 22:55:22 2
本發明屬於食用菌的栽培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海鮮菇培養基及採用該培養基栽培海鮮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海鮮菇學名[Hypsizygusmarmoreus(Peck)H.E.Bigelow],又名玉蕈、斑玉蕈,真姬菇,質地脆嫩,味道鮮鮮,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稱之為「蟹味菇」、「海鮮菇」。隸屬於白蘑科、玉蕈屬,子實體中等至較大。如今栽培的有淺灰色和純白色兩個品系,白色品系又稱「白玉菇」、「玉龍菇」,多為工廠化栽培。菌蓋直徑3-15cm。夏末至秋季生闊葉樹枯木及倒腐木上,叢生。是北溫帶一種優良的食用菌。是一種低熱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海鮮菇,屬低溫型草生菌或木生白腐菌,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顏色潔白,菌肉肥厚,口感細膩,氣味芬芳,味道鮮美。海鮮菇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種類齊全,包括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還含有數種多糖體,其子實體的熱水和有機溶劑提取物有清除人體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常食海鮮菇有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預防衰老、延長壽命的功效。是一種具有很高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食用菌,顏色潔白,菌肉肥厚,口感細膩,氣味芬芳,味道鮮美。海鮮菇傳統栽培基質為木屑、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玉米粉、石灰、石膏粉中多種復配或者全部復配得到,根據產地實際情況決定每種配方具體用量。海鮮菇種植周期長,種植過程需要精細化管理,在整個長周期種植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栽培條件的變化,及時處理突發情況,因此,每天需要大量的精力去管理,浪費人力。傳統的培養基栽培海鮮菇過程中,培養周期長周轉率低,栽培條件嚴格,能耗高,固定投資大。採用傳統方法生產得到的普通海鮮菇部分營養成分如下(每100g鮮品):β-1,3-D葡聚糖0.003g、蛋白質2.1g、纖維3.7g、鈣0.001g、鐵0.0004g、胺基酸1.6g。申請號2014104447832的專利「一種海鮮菇及其栽培方法」公布了培養基組方為:油茶殼30-45%,杉木屑30-45%,麥麩15-20%,玉米粉3-5%,石膏粉1-2%,輔料0.5-1.2%,礦物質水,所述輔料包括丹寧與茶皂素。其原料油茶殼、衫木屑等需要經過處理後才能應用於培養基,解決了栽培海鮮菇過程培養基吸水的問題,但其生物學轉化率低,只有80%。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海鮮菇培養基,該栽培基具有組分簡單易得,抗病性強的特點,採用該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海鮮菇營養成分含量高、生長周期短,栽培過程簡單、粗放,節約了勞動力,該培養基耐降解,避免培養基的含水量過高反過來影響菌絲的呼吸生長。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一種海鮮菇培養基,包括以下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數計,木屑20-30份、玉米芯10-16份、甘蔗渣6-10份、棕櫚絲23-28份、豆粕3-7份、麩皮10-13份、石灰0.5-1份、石膏粉0.5-1份。優選的,所述培養基包括以下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數計,木屑20-25份、玉米芯14-16份、甘蔗渣6-8份、棕櫚絲25-28份、豆粕3-5份、麩皮10-12份、石灰0.8-1份、石膏粉0.8-1份。優選的,所述培養基包括以下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數計,木屑22-25份、玉米芯14-15份、甘蔗渣7-8份、棕櫚絲25-26份、豆粕4-5份、麩皮10-11份、石灰0.9-1份、石膏粉0.9-1份。採用以上任一所述海鮮菇培養基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混合均勻,含水量為64-68%;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2-28℃,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19-21℃、溼度為70-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4-16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0-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0-25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7-29℃;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4-26℃、溼度為70-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55-0.65%環境下培養53-55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4-6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8-14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0-3℃環境下保存。優選的,步驟5),出菇房內溫度為15-17℃、溼度為85-9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優選的,步驟5),出菇房內溫度為15-16℃、溼度為85-9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光線強度小於300勒克斯。本發明有益效果:現有技術中還沒有採用棕櫚絲作為培養基基質來栽培真菌,且並沒有公開棕櫚絲與其它組分協同增效使海鮮菇易著床、易出菇、易管理,產量增加的特點。本發明培養基中添加有棕櫚絲,其營養豐富,培養基碳氮比為28-31:1,促使菌絲萌發力強,生長快,提高菌種的成活率,增強抗病性,促生長,節約了發菌時間,提高了接種包的成品率。採用棕櫚絲作為培養基原料,纖維素含量高,豐富了海鮮菇營養成分,石灰課改性棕櫚絲,使棕櫚絲更耐降解,保證了整個生長周期中營養供給,使棕櫚絲不易過早降解。石灰的使用使棕櫚絲具有良好的斷裂強度,保證了後期培養基也具有十分優異的孔隙率,棕櫚絲也使其它組分更耐降解,也給填充入空隙中的其它組分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降解環境,保證了後期栽培所吸收的營養均衡,70天後殘值率達15%,海鮮菇出菇時殘值率可達1-1.5%,使整個周期每個階段含水量在一個規定範圍內,防止降解過快產生過多的水分影響呼吸,從而影響海鮮菇成品品質。經過石灰改性後的棕櫚絲具有很好的吸水特性,使吸水特性增強。合理優化培養基組分配方,各組分間協同增效,增強菌種抗病性,使整個生長過程中,可以粗放管理,可長時間檢查一次,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減少精力付出,同時產出的海鮮菇有效抗癌成分增多,其它成分指標均不低於傳統方法生產得到的海鮮菇。整個培養基後期同樣擁有較大的孔隙率,保證了後期生長所需氧氣及水分。採用本發明培養基,親和性強,菌種易著床。採用本培養基生物學轉化率從84-87%提高到108%,栽培110天左右即可出菇,管理成本可降低10%,產量能增加5-10%,栽培得到的海鮮菇具有口感嫩脆的特點。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20份、玉米芯10份、甘蔗渣6份、棕櫚絲23份、豆粕3份、麩皮10份、石灰0.5份、石膏粉0.5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4%;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2℃,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19℃、溼度為7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4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3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7℃;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4℃、溼度為7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55%環境下培養54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4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5℃、溼度為8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8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0℃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0853.24.550.00120.00042.35實施例2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22份、玉米芯14份、甘蔗渣7份、棕櫚絲25份、豆粕4份、麩皮11份、石灰0.8份、石膏粉0.8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6%;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5℃,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19.5℃、溼度為72%、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5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1%、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4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8.5℃;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5℃、溼度為74%、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59%環境下培養56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5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5℃、溼度為92%、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10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0℃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083.455.00.00160.00042.2實施例3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25份、玉米芯15份、甘蔗渣7份、棕櫚絲26份、豆粕5份、麩皮12份、石灰0.9份、石膏粉0.9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5%;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6℃,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20℃、溼度為73%、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5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2%、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5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8℃;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5℃、溼度為72%、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6%環境下培養55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5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6℃、溼度為9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10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2℃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0853.84.950.0010.00042.5實施例4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30份、玉米芯16份、甘蔗渣10份、棕櫚絲28份、豆粕7份、麩皮13份、石灰1份、石膏粉1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8%;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8℃,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21℃、溼度為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6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8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9℃;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6℃、溼度為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65%環境下培養56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6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7℃、溼度為9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14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3℃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773.24.90.00170.00052.3實施例5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20份、玉米芯14份、甘蔗渣7份、棕櫚絲25份、豆粕4份、麩皮11份、石灰0.5份、石膏粉0.5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4%;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2℃,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19℃、溼度為7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4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3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7℃;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4℃、溼度為7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55%環境下培養54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4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5℃、溼度為8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8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0℃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0843.465.650.00120.00042.35實施例6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24份、玉米芯15份、甘蔗渣8份、棕櫚絲26份、豆粕5份、麩皮12份、石灰0.9份、石膏粉0.9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6%;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6℃,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20℃、溼度為73%、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5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2%、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5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8℃;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5℃、溼度為72%、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6%環境下培養55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5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6℃、溼度為90%、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10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2℃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083.55.20.00120.00042.6實施例7一種栽培海鮮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培養基製備:將培養基原料木屑23份、玉米芯16份、甘蔗渣10份、棕櫚絲28份、豆粕7份、麩皮12份、石灰1份、石膏粉1份,再加適量水混合均勻,使含水量為68%;2)裝袋:將製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塑膠袋中,得到培養包;3)滅菌接種:將培養包滅菌,冷卻至28℃,接種後得到接種包;4)培養:①定植期:將接種包置於溫度為21℃、溼度為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16天;②生長期:通風環境下,再在溼度為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25%環境下培養28天,接種包包心溫度小於29℃;③後熟期:最後在溫度為26℃、溼度為7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為0.65%環境下培養56天,得培養包;5)出菇管理:①騷菌:將培養包打開騷菌,去除表面氣生菌絲,塑膠袋薄膜保留6cm長;②進庫上架:將騷菌後的培養包置於出菇房內,上架並立放,出菇房內溫度為17℃、溼度為95%、二氧化碳體積濃度小於0.3%、光線強度小於400勒克斯;③採收:待子實體長至14cm、菇帽邊緣有微微捲起但未開傘時及時採收;④保存:採收後分裝好,在3℃環境下保存。如
背景技術:
提及的傳統培養基栽培得到的普通海鮮菇和本發明海鮮菇(鮮重)主要營養成分對比(單位:g):β-1,3-D葡聚糖蛋白質纖維鈣鐵胺基酸普通海鮮菇(每100g)0.0032.13.70.0010.00041.6本發明海鮮菇(每100g)0.0783.45.40.00150.00042.3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