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機滾筒及洗衣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04:51:30 2

本發明涉及洗衣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洗衣機滾筒及洗衣機。
背景技術:
目前,洗衣機的提升筋固定在滾筒內筒的內壁,在滾筒轉動的過程中,主要作用是把衣物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從而達到衣物的摔打的效果。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提升筋通常採用兩側壁和兩端傾斜角都較大的提升筋,提升筋外形比較直,導致衣物無法翻轉,容易產生纏繞,且無法收集小物件等缺陷。此外,現有技術中的洗衣機內筒沒有打水口,在洗滌時,無法充分地打溼衣物,或者耗水量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洗衣機滾筒及洗衣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內筒沒有打水口,在洗滌時,無法充分地打溼衣物,或者耗水量較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洗衣機滾筒,包括內筒和提升筋,內筒的內壁上形成有內筒打水口,提升筋安裝在內筒打水口的出水側,提升筋的側壁上形成有與內筒打水口連通的提升筋打水口。
作為優選,提升筋包括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第一側壁的一側與第二側壁的一側連接並形成一側為開口的空心突塊,空心突塊的開口的邊緣形成為與內筒的內壁形狀相貼合的空間立體結構。
作為優選,提升筋打水口僅形成在第一側壁上。
作為優選,內筒的被提升筋所佔據的弧段的周向寬度中點處的切平面到第一側壁的夾角為第一夾角,切平面到第二側壁的夾角為第二夾角,且第一夾角小於第二夾角。
作為優選,第一夾角為35°-40°。
作為優選,第二夾角為65°-70°。
作為優選,邊緣包括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邊、第二邊、第三邊和第四邊,其中,第一邊與第三邊為相互平行的直邊,第二邊和第四邊為反向設置弧形邊,第二邊與第一邊相切,第四邊與第三邊相切。
作為優選,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連接處的過渡曲線呈反S形。
作為優選,過渡曲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曲線段、直線段和第二曲線段,其中,第一曲線段及第二曲線段在經過直線段且垂直於切平面的垂直平面上具有投影,投影同內筒的被所述提升筋所佔據的弧段的周向寬度中點處的切平面與垂直平面的交線具有交點,投影在交點處的切線與交線之間的夾角為55°-60°。
作為優選,內筒的內壁上形成有內筒導向槽,邊緣上突出地形成有與內筒導向槽配合的底壁導向塊,提升筋通過內筒導向槽與底壁導向塊的配合安裝到內筒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洗衣機,包括上述的洗衣機滾筒。
在內筒轉動過程中,當提升筋經過最低位置時,水從提升筋打水口和內筒打水口流進提升筋的腔體內,當提升筋轉動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水從提升筋打水口向外噴出,從而實現澆淋式衝洗衣物的目的,在水不多的情況下也能使衣物得到充分的打溼,同時,由於水從高處落下,其勢能轉化為動能,並拍打在衣物上,從而提高了洗淨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洗衣機滾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內筒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提升筋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提升筋的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提升筋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內筒;2、提升筋;3、內筒打水口;4、提升筋打水口;5、第一側壁;6、第二側壁;7、底壁導向塊;8、切平面;9、第一邊;10、第二邊;11、第三邊;12、第四邊;13、第一曲線段;14、直線段;15、第二曲線段;16、垂直平面;17、內筒導向槽;18、交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洗衣機滾筒,其包括內筒1和提升筋2。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本發明在內筒1的內壁上形成至少一個內筒打水口3,提升筋2安裝在內筒打水口3的出水側,並在提升筋2的側壁上形成多個與內筒打水口3連通的提升筋打水口4。這樣,由內筒打水口3流出的水,最終會由提升筋打水口4向外流出。
洗滌時,洗衣機滾筒左右轉動,當洗衣機滾筒向左轉動,提升筋2經過最低位置時,水從提升筋打水口4和內筒打水口3流進提升筋2的腔體內,當提升筋2隨著內筒1轉動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水從提升筋2的提升筋打水口4向外噴出,從而實現澆淋式衝洗衣物的目的,在水不多的情況下也能使衣物得到充分的打溼,同時,由於水從高處落下,其勢能轉化為動能,並拍打在衣物上,從而提高了洗淨能力。
此外,提升筋打水口4還可以增加衣物與提升筋2之間的摩擦力,從而產生揉搓作用,同時,提升筋2也使得衣物被提升得更高,從而加大了對衣物的摔打力度,進一步提高了洗滌效果。
為了實現在提升筋2內部形成上述腔體的目的,本發明利用兩個傾斜設置的第一側壁5和第二側壁6構成一個楔形的突稜狀空腔結構,其中,第一側壁5的一側與第二側壁6的一側連接,二者的另一側形成開口,從而形成一個在一個具有開口而其他部分由第一側壁5和第二側壁6圍成的空心突塊。進一步地,為了在安裝時使第一側壁5和第二側壁6的所述另一側能夠與內筒1的內壁更好地貼合,本發明使該開口的邊緣形成為與內筒1的內壁形狀相貼合的空間立體結構,即從內筒1的軸向看,該開口呈與內筒1的內徑一致的一段弧形。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側壁5位於第二側壁6的左側。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本發明中的提升筋打水口4僅形成在第一側壁5、以及第一側壁5與第二側壁6連接的最頂部上,在第二側壁6上則沒有提升筋打水口4(也就是說右側壁上沒有提升筋打水口4),即第二側壁6為一個完整的板狀結構,以便於盛水。
優選地,內筒1的被提升筋2所佔據的弧段的周向寬度中點處的切平面8到第一側壁5的夾角為第一夾角A,切平面8到第二側壁6的夾角為第二夾角B,且第一夾角A小於第二夾角B。
優選地,第一夾角A可以為35°-40°,這樣,左側壁(即第一側壁5)在脫水時可減少衣物出現纏繞的現象。
進一步地,第二夾角B可以為65°-70°。洗滌時,滾筒左右轉動,當滾筒向右轉動,由於右側壁(即第二側壁6)沒有打水口、且第二夾角B的傾斜角度比較大,因此可以激起或帶動更大的水流,對衣物產生比較大的衝刷力度,從而衝走頑固汙漬。
請參考圖3,上述邊緣優選凹凸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邊9、第二邊10、第三邊11和第四邊12構成,其中,第一邊9與第三邊11為相互平行的直邊,第二邊10和第四邊12為反向設置弧形邊,第二邊10與第一邊9相切,第四邊12與第三邊11相切。
請參考圖3,優選地,第一側壁5與第二側壁6連接處的過渡曲線呈反S形。更具體地,本發明中的過渡曲線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曲線段13、直線段14和第二曲線段15,如圖3所示,第一曲線段13及第二曲線段15在經過直線段14且垂直於切平面8的垂直平面16上具有一個弧形的投影,且該投影同切平面8與垂直平面16的交線18相交並具有一個交點,該投影在該交點處的切線與該交線之間的夾角C為55°-60°。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圓角較大的反S曲線結構。
洗滌時,滾筒左右轉動,由於提升筋2的兩端圓角比較大,衣物更好地順著提升筋2的反S曲線結構,實現左右翻轉,減少衣物發生纏繞現象,並能顛簸式地洗滌衣物,提高了洗淨能力。此外,當滾筒向左轉動時,小物件順著水流方向收集到門封,因而可以有效地收集小物件。在脫水後,左右翻轉,同時使得衣物蓬鬆柔軟。
優選地,內筒1的內壁上形成有內筒導向槽17,提升筋的邊緣上突出地形成有與內筒導向槽17配合的底壁導向塊7,提升筋2通過內筒導向槽17與底壁導向塊7的配合安裝到內筒1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洗衣機,包括上述的洗衣機滾筒。
當然,以上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