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與流程
2023-10-17 10:52:29 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輸工具,具體是指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
背景技術:
機械加工是一種用加工機械對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進行改變的過程。按被加工的工件處於的溫度狀態﹐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一般在常溫下加工,並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學或物相變化﹐稱冷加工;一般在高於或低於常溫狀態的加工﹐會引起工件的化學或物相變化﹐稱熱加工。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別可分為切削加工和壓力加工;熱加工常見有熱處理﹐煅造﹐鑄造和焊接。機械加工包括:是燈絲電源繞組、雷射切割、重型加工、金屬粘結、金屬拉拔、等離子切割、精密焊接、輥軋成型、金屬板材彎曲成型、模鍛、水噴射切割、精密焊接等。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改變原材料或毛坯形狀、尺寸和性能,使之變為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它是生產過程的主要部分。例如毛坯的鑄造、鍛造和焊接;改變材料性能的熱處理;零件的機械加工等,都屬於工藝過程。工藝過程又是由一個或若干個順序排列的工序組成的, 工序是工藝過程的基本組成單位。所謂工序是指在一個工作地點,對一個或一組工件所連續完成的那部分工藝過程,構成一個工序的主要特點是不改變加工對象、設備和操作者,而且工序的內容是連續完成的。在大型工件的加工過程中,特別是石油機械工件的機加工,往往需要多個工序,在工序的轉換過程中,工件的移動通常採用吊車或叉車進行,其設備成本和動力成本一直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克服目前機加工工件轉運成本較高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包括轉運推車,在所述轉運推車上固定安裝有套筒,在所述套筒內套裝有套柱,在套柱頂部設置有工件存放裝置。套柱在套筒內,將所需轉運的工件放置在工件存放裝置後,可以轉動工件,帶動套柱相對於套筒轉動,套筒固定在轉運推車上,限制了套柱的偏移、傾斜、甚至翻倒,推動轉運推車至指定地點後,將工件從工件存放裝置取出即可。
在所述的套柱頂部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工件存放裝置安裝在限位結構頂部。為了減少工件存放裝置以及工件的重力對套柱的壓力,在套柱頂部設置限位結構,限位結構的直徑大於套柱的直徑,能有效防止套柱的晃動,且能將工件的一部分重力傳遞套筒,減小了套柱對轉運推車的壓力。
所述的工件存放裝置包括連接在限位結構上的水平板,在水平板上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且垂直於水平板的立板,在所述兩個立板之間安裝有兩個處於同一高度的滾輪,所述滾輪通過軸承固定在兩個立板之間。為了避免工件與轉運推車的碰撞,減少工件損壞的可能,通過設置兩個滾輪,可以減少工件與工件存放裝置之間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工件的損壞。
所述位於兩個滾輪之間的立板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的安放槽。為了適應工件的外形,並將圓柱狀工件放置穩定,弧形的安放槽不僅能安放好工件,同時有效避免了工件的損壞。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通過將工件放置在工件存放裝置內並通過轉運推車將工件轉運至不同地點,減少了機械設備成本和動力成本,避免了中型工件使用吊車等工具的情況,克服了大馬拉小車的情況,合理地分配和利用了資源;
2本發明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通過在工件存放裝置上設置兩個滾輪,可以減少工件與工件存放裝置之間的摩擦力,有效避免工件的損壞,避免工件與轉運推車的碰撞;
3本發明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在套柱頂部設置的限位結構不僅能夠有效限制套柱的晃動、偏移、甚至翻倒,而且能將部分工件的重力傳遞至套筒,減小了套柱對轉運推車的壓力,減小了轉運推車受到的壓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轉運推車,2-套筒,3-套柱,4-限位結構,5-水平板,6-立板,7-滾輪,8-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用於機械加工的工件轉運方法包括轉運推車1,轉運推車1由車身和車輪組成,在車身上設置有套筒2,套筒2內套裝有與套筒2相匹配的套柱3,套柱3的長度、直徑與套筒2的內部長度、內徑相匹配,在套柱3的頂端設置有限位結構4,限位結構4的直徑介於套筒2的內徑與外徑之間,在限位結構4上安裝有工件存放裝置,工件存放裝置包括水平板5,水平板5安裝在限位結構4的頂部中心位置,在水平板5上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立板6,立板6的中間位置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的凹槽,在兩個立板6之間設置有兩個滾輪7,兩個滾輪7分別位於立板6兩端的高位部分,滾輪7通過軸承8連接在兩個立板6之間,滾輪7可以繞軸承8自由轉動。
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地實現本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