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方法
2023-10-11 10:26:34 1
專利名稱::一種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藥土灌心法對玉米灰斑病進行防治的一種方法,屬植物保護領域。
背景技術: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來玉米產區的主要病害之一。對該病的防治主要是採取改變或改進耕作方式、殺菌劑的使用及抗病品種的應用等。多年的實踐表明,改進耕作制度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灰斑病的危害,但效果不顯著;抗病品種的應用是玉米灰斑病防治最經濟有效的辦法,但是由於長期以來生產上選育的品種主要針對玉米大、小斑病的抗性,造成生產中使用的品種抗源比較單一或者遺傳基礎較為薄弱;玉米對灰斑病的抗性主要由數量性狀控制,且其抗性水平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給抗性品種的選育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對於玉米灰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研究,國內外少見報導,尚沒有建立起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鑑別系統,無法明確我國是否存在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類群或生理小種及優勢菌群和分布,限制了有針對性進行品種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種工作,尤其是在玉米灰斑病大流行的年份起不到較好的控制作用;殺菌劑的使用能起到非常明顯的防治效果,且國外也有使用殺菌劑成功防治玉米灰斑病的例子,但在玉米這種高稈、經濟效益低的作物上大面積使用還比較困難,且面臨著抗藥性產生的問題,在缺乏抗病品種或者病害大流行年份,如何採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對玉米灰斑病進行防治,成了生產上的一大難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現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準確、高效、簡便、快速的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方法,為提高玉米產量提供保障。本方法的技術方案保持目前玉米的栽培、施肥及管理方式,將殺菌劑按常規用量與細土按重量比1:500-2000倍混勻,撒施於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10克;施用時間為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第一次用藥io天后。殺菌劑為25%丙環唑浮油,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72%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等內吸性好的殺菌劑,單一使用。本方法是在對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發生發展及傳播危害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並對多種防治方法進行比較後的基礎上,發明了應用藥土灌心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方法。由於玉米灰斑病的發生受其種植的環境條件如海拔高度,降雨量,耕作方式等的影響較大,使用藥土灌心法就可有效排除環境條件對防治方法的影響,有效地防治灰斑病;灰斑病的發生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後,此時玉米植株較高,用藥非常困難;在山區有時連水都無法找到,就更談不上用藥防治了,農民只有放棄用藥,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藥土灌心法使用非常簡單,方便;常規用藥一般三次以上,防治成本高且易於產生抗藥性,藥土灌心法是在大喇叭口期,使用l-2次就可以有效防治病害,成本低,且沒有農藥流失,不易造成環境汙染。利用藥土灌心法控制玉米灰斑病,是減輕病害危害、減少環境汙染、增產增收諸因素中最經濟有效的關鍵要素之一。總之該方法方便,省工,高效,易於操作,能夠有效地挽回產量,提高了農作物的抗災能力,大幅度地減少農藥使用量。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用實施例子來進一步詳述本發明。實施例一試驗設2個處理,4次重複,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33平方米,種植方式,種植密度及栽培管理同當地常規。處理A為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與細土按重量比1:2000混勻。於玉米大喇叭口期將毒土撒入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io克,io天后再用相同的方法施藥一次。處理B為空白對照;在玉米成熟期每小區5點取樣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生情況,進行相對防效分析,結果見表l。表1藥土灌心法控制玉米灰斑病情況處理調查株數調查葉數病情指數相對防效(%)A505003.2488.75B5050028.80由上表可看出,藥土灌心法對玉米灰斑病的相對防效達到88.75%。實施例二試驗設2個處理,4次重複,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33平方米,種植方式,種植密度及栽培管理同當地常規。處理A為72X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按重量比與細土1:500混勻。於玉米大喇叭口期將毒土撒入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10克,10天後再用相同的方法施藥一次。處理B為空白對照;在玉米成熟期每小區5點取樣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生情況,進行相對防效分析,結果見表2。表2藥土灌心法控制玉米灰斑病情況處理調査株數調査葉數病情指數相對防效(%)A505004.2184.86B5050027.81由上表可看出,藥土灌心法對玉米灰斑病的相對防效達到84.86%。實施例三試驗設2個處理,4次重複,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33平方米,種植方式,種植密度及栽培管理同當地常規。處理A為25%丙環唑浮油按重量比與細土1:1000混勻。施用次數為2次於玉米大喇叭口期將毒土撒入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10克,10天後再用相同的方法施藥一次。處理B為空白對照;在玉米成熟期每小區5點取樣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生情況,進行相對防效分析,結果見表3。表3藥土灌心法控制玉米灰斑病情況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由上表可看出,藥土灌心法對玉米灰斑病的相對防效達到86.59%。實施例四試驗設2個處理,4次重複,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33平方米,種植方式,種植密度及栽培管理同當地常規。處理A為36X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按重量比與細土1:800混勻。於玉米大喇叭口期將毒土撒入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io克,io天后再用相同的方法施藥一次。處理B為空白對照;在玉米成熟期每小區5點取樣調查玉米灰斑病的發生情況,進行相對防效分析,結果見表4。表4藥土灌心法控制玉米灰斑病情況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由上表可看出,藥土灌心法對玉米灰斑病的相對防效達到78.92%。權利要求一種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方法,保持目前玉米的栽培、施肥及管理方式,其特徵是將殺菌劑按常規用量與細土按重量比1∶500-2000倍混勻,撒施於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10克;施用時間為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第一次用藥10天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其特徵是殺菌劑為以下的單一施用25%丙環唑浮油、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72%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防治玉米灰斑病的一種方法,目的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採用藥土灌心法防治玉米灰斑病。本方法的技術方案保持目前玉米的栽培、施肥及管理方式,將殺菌劑按常規用量與細土按重量比1∶500-2000倍混勻,撒施於大喇叭口中,每株施入藥土10克;施用時間為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第一次用藥10天後。殺菌劑為內吸性好的殺菌劑,單一使用。使用該方法防治玉米灰斑病簡單易行,不易造成環境汙染,防治效果好。解決了發生於玉米生長後期的玉米灰斑病施藥困難且用藥量大,易造成環境汙染的問題;彌補了目前生產上抗性品種選育困難及使用抗性品種地域性較強而不能及時有效防治灰斑病的不足,為提高玉米產量提供保障。文檔編號A01G1/00GK101715689SQ20091021829公開日2010年6月2日申請日期2009年12月7日優先權日2009年12月7日發明者何月秋,周惠萍,肖文祥,陸松柏申請人:雲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