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氣囊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6:34:34 2
專利名稱:安全氣囊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全氣囊組件,更具體地說,涉及這樣一種安全氣囊組件,其在膨脹氣體供給到緩衝墊上時通過利用緩衝墊的膨脹壓力逐漸撕開折翼的撕開線的作用力抑制緩衝墊的內部展開。
背景技術:
通常,安全氣囊組件是裝在車上以在撞車時保護車中乘客的裝置。裝在車上的該安全氣囊組件分為多種類型,包括駕駛員安全氣囊(DAB)、乘客安全氣囊(PAB)、側面安全氣囊(SAB),其中,駕駛員安全氣囊裝在手柄上以保護駕駛員座位上的駕駛員,乘客安全氣囊裝在乘客座位前面的儀錶板上以保護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側面安全氣囊根據安裝位置裝在座位等上。
圖1是幾類安全氣囊組件中的乘客安全氣囊組件的橫剖圖。圖1所示的傳統技術中的安全氣囊組件包括固定在車上的安全氣囊外殼2;裝在安全氣囊外殼2內以在撞車時產生高壓膨脹氣體的氣體發生器4;充有自氣體發生器4產生的膨脹氣體的緩衝墊6;以及將緩衝墊6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2上的緩衝墊定位器10。
為了提高離位測試(OOP)性能,即,安全氣囊組件的一個主要性能,安全氣囊組件還包括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其能防止突發的衝撞比如猛擊力,在緩衝墊內部展開期間,當緩衝墊6的氣體發生器4的膨脹氣體集中的一部分朝乘員強勁膨脹時,乘員會因突發的衝撞而受傷。
也就是說,第一和第二折翼8和9被安裝成包圍緩衝墊6且彼此之間產生摩擦,以便通過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之間的摩擦力抑制緩衝墊6的內部展開而將膨脹氣體均勻地充入緩衝墊6。
一般地,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有塗層以具有表面摩擦力,並具有在層中相互疊加的結構。
下面將對傳統技術中如此構造的安全氣囊組件的操作進行描述。
當緩衝墊6接收來自氣體發生器4的膨脹氣體時,緩衝墊6隨著膨脹氣體的充入而充氣膨脹。
此時,由於緩衝墊6在內部展開的時候被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包圍,膨脹氣體均勻地充入緩衝墊6,同時通過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之間的摩擦力抑制緩衝墊的內部展開。在這一點上,當膨脹氣體充入緩衝墊6時,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逐漸通過相互抵靠的摩擦而釋放。
在膨脹氣體充入緩衝墊6達到一定程度且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完全釋放之後,緩衝墊6朝向乘員膨脹到它的脹滿形狀,由此保護乘員。
不過,就上述傳統技術中的安全氣囊組件來說,因為緩衝墊6的內部展開是通過利用由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之間的摩擦接觸而產生的摩擦力抑制的,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之間的摩擦力會根據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的摺疊方法、塗敷條件和程度改變。這就難於調整第一折翼8和第二折翼9的摩擦力且由此測試性能,也就難於完全防止猛擊力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致力於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全氣囊組件,其在膨脹氣體供給到緩衝墊上時通過利用緩衝墊的膨脹壓力逐漸撕開折翼的撕開線的作用力抑制緩衝墊的內部展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種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包括一第一折翼,其覆蓋一緩衝墊的一側;一第二折翼,其覆蓋該緩衝墊的另一側並具有一切口部,該切口部可逐漸通過該緩衝墊的膨脹壓力撕開並與該第一折翼聯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種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包括一安全氣囊外殼,其裝在與乘客座位相對置的儀錶板上;一氣體發生器,其裝在該安全氣囊外殼上以供給膨脹壓力;一緩衝墊,其容納在該安全氣囊外殼中並能在接收到膨脹壓力時朝向乘客座位展開;一緩衝墊定位器,其用以使緩衝墊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一第一折翼,其一端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以覆蓋緩衝墊的一側;一第二折翼,其一端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以覆蓋緩衝墊的另一側,其中,該第二折翼具有一切口部,該切口部與第一折翼聯接且通過由一剪切線和兩撕開線分割而成形,該切口部可逐漸通過緩衝墊的膨脹壓力撕開,該兩撕開線與剪切線連接。
圖1是根據傳統技術的安全氣囊組件的橫剖圖;圖2是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橫剖圖;圖3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內部展開狀態的視圖;圖4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完全展開後情形的視圖;圖5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折翼單元的分解情形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折翼單元的組裝情形的配置圖;圖7是示出安全氣囊組件的折翼單元的內部展開期間情形的配置圖;圖8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完全展開後情形的配置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圖2是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橫剖圖。圖3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內部展開狀態的視圖。圖4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完全展開後情形的視圖。圖5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折翼單元的分解情形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折翼單元的組裝情形的配置圖。圖7是安全氣囊組件折翼單元內部展開期間情形的配置圖。圖8是示出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完全展開後情形的配置圖。
本發明的安全氣囊組件是各類安全氣囊組件當中的乘客安全氣囊,它包括裝在與乘客座位相對置的儀錶板50上的安全氣囊外殼60;裝在安全氣囊外殼60的內後部上的氣體發生器62,以供給膨脹氣體;容納在安全氣囊外殼內前部上的緩衝墊64,其被摺疊多次,並在氣體發生器62上設有進氣口部64′,以自氣體發生器62吸入膨脹氣體;緩衝墊定位器66,以將緩衝墊64的進氣口部64′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上;以及提高OOP性能的折翼單元70。
緩衝墊定位器66設有柱螺栓65,其被安置在緩衝墊64內且穿過安全氣囊外殼60以旋到安全氣囊外殼60外側的柱螺栓螺母67上,使得緩衝墊64的進氣口部64′能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上。
折翼單元70包括第一折翼80和第二折翼90,第一折翼80覆蓋緩衝墊64的一側,而第二折翼90被安置在第一折翼80與緩衝墊64對置的一側以覆蓋緩衝墊64的另一側,構造成逐漸通過緩衝墊64的膨脹壓力被撕開並具有與第一折翼80聯接的切口部92。
第一折翼80是由一固定部82和一覆蓋部84構成的,該固定部82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上,而該覆蓋部84自第一折翼80的固定部82延伸以覆蓋緩衝墊64的一側和第二折翼90切口部92的一部分。
第一折翼80的固定部82具有柱螺栓孔81,其被安置在緩衝墊64的進氣口部64′與安全氣囊外殼60之間以容許柱螺栓65從中貫穿,於是它就可通過緩衝墊定位器66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上。
由第一折翼80的覆蓋部84形成有一個區域84′,其覆蓋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的一部分,使得它的寬度W1小於其它區域的寬度W2,且與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縫合,於是第一折翼80和第二折翼90就可相互縫合聯接。
第一折翼80的覆蓋部84的區域84′覆蓋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的一部分,它與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的外側重疊。
第二折翼90由一固定部94、一覆蓋部96以及一摺疊部98構成,該固定部94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上,該覆蓋部96自第二折翼90的固定部94延伸以覆蓋緩衝墊64的另一側,而摺疊部98自覆蓋部96延伸以至少摺疊一次並具有切口部92。
第二折翼90的固定部94具有柱螺栓孔91,其被安置在緩衝墊64的進氣口部64′與安全氣囊外殼60之間以容許柱螺栓65從中貫穿,於是它就可通過緩衝墊定位器66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上。
第二折翼90的摺疊部98朝向第二折翼90內折,且被安置在容納在安全氣囊外殼60中的緩衝墊64的正面與第一折翼80之間。
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通過一剪切線100和兩撕開線102、104與第二折翼的其它區域分割開,剪切線100形成在第二折翼90的寬度方向上,而兩撕開線102、104分別與剪切線連接並形成在第二折翼90縱向的預定長度上。
第二折翼90的兩撕開線102和104可自第二折翼90的剪切線100一直延伸到第二折翼90的自由端90′,該自由端90′是與第二折翼90的固定部94對置的那端。
第二折翼90的兩撕開線102和104可垂直於第二折翼90的剪切線100成形。
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可根據第二折翼90的剪切線100和第二折翼90的兩撕開線102、104的長度、間距等容易地調整。
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沿著第二折翼90的縱向在第二折翼90的剪切線100的那側與第一折翼80縫合且聯接,於是第二折翼90的兩撕開線102和104就可通過緩衝墊64的膨脹壓力自第二折翼90的剪切線100撕開。
現在將詳細描述如此構造而成的本發明安全氣囊組件的操作。
在如圖2至圖6所示的狀態下,當將膨脹氣體自氣體發生器62供給到緩衝墊64中時,緩衝墊64開始隨著膨脹氣體的充入而充氣膨脹。
此時,如圖3至圖7所示,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逐漸通過緩衝墊64的膨脹壓力朝向第二折翼90的自由端90′自第二折翼90的切割線100開始沿著第二折翼90的兩撕開線102和104撕開。
當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撕開時,第二折翼90的摺疊部98逐漸釋放以朝向乘客座位逐漸展開緩衝墊64。接著,如圖4至圖8所示,一旦第二折翼90的摺疊部98完全釋放,緩衝墊就膨脹到其脹滿形狀,從而保護乘員。
在這一點上,緩衝墊64的內部展開在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撕開時第二折翼90的摺疊部98釋放之前受抑制,且緩衝墊64的一部分膨脹壓力在第二折翼90的切口部92撕開時被吸收,從而能讓緩衝墊64膨脹到其脹滿的形狀,膨脹氣體隨之均勻地充入緩衝墊64中。
儘管已經相對於乘客安全氣囊組件描述了這些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折翼單元還適用於駕駛員安全氣囊或側面安全氣囊。
如此構造而成的本發明的安全氣囊組件在緩衝墊展開期間第二折翼的切口部撕開時抑制了緩衝墊的展開,即,在第二折翼上具有切口部,該切口部與第一折翼聯接且可逐漸通過緩衝墊的膨脹壓力撕開,第一和第二折翼相互聯接。因此,安全氣囊組件可提高OOP性能,因為它較之使用摩擦力的傳統折翼具有較高的結合力。
此外,在本發明中,剪切線和撕開線形成在第二折翼上,從而撕開第二折翼的切口部,且抑制緩衝墊展開的作用力可容易地通過調節第二折翼的剪切線和撕開線的長度、間距等而由第一和第二折翼調整。因此,這就易於通過肉眼測試控制尺寸和判斷兼容性。
而且,在本發明中,第一和第二折翼無需被塗敷以獲得摩擦力,由此能降低成本,且摺疊部僅設在第二折翼上,與傳統技術相比,這就可減少第一折翼的長度,從而能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發明中,摺疊部僅設在第二折翼上,如此一來,只需摺疊第二折翼,從而提高了可加工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該組件包括一第一折翼,其覆蓋一緩衝墊的一側;一第二折翼,其覆蓋該緩衝墊的另一側並具有一切口部,該切口部可逐漸通過該緩衝墊的膨脹壓力撕開並與該第一折翼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一和第二折翼相互縫合和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一折翼由一固定部和一覆蓋部構成,該固定部固定在容納緩衝墊的安全氣囊外殼上,而該覆蓋部自該第一折翼的固定部延伸以覆蓋該緩衝墊的一側和該第二折翼的切口部的一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一折翼連同一緩衝墊定位器一起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以使該緩衝墊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將該第一折翼構造成使與該第一折翼的切口部聯接的一區域具有比其它區域要小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二折翼具有一固定部,其通過支承緩衝墊的緩衝墊定位器與容納緩衝墊的安全氣囊外殼聯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二折翼具有一摺疊部,其至少可摺疊一次並具有該切口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二折翼的切口部通過一剪切線和兩撕開線與第二折翼的其它區域分割開,該剪切線形成在第二折翼的寬度方向上,而該撕開線分別與該剪切線連接並形成在第二折翼的縱向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該第二折翼的一端固定在安全氣囊外殼上,且每一撕開線都一直延伸到第二折翼無限定的自由端。
10.一種安全氣囊組件,其特徵在於,該組件進一步包括一安全氣囊外殼,其裝在與乘客座位相對置的儀錶板上;一氣體發生器,其裝在該安全氣囊外殼上以供給膨脹壓力;一緩衝墊,其容納在該安全氣囊外殼中並能在接收到膨脹壓力時朝向乘客座位展開;一緩衝墊定位器,其使緩衝墊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一第一折翼,其一端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以覆蓋緩衝墊的一側;一第二折翼,其一端與安全氣囊外殼聯接以覆蓋緩衝墊的另一側,其中,該第二折翼具有一切口部,該切口部與第一折翼聯接且通過由一剪切線和兩撕開線分割而成形,該切口部可逐漸通過緩衝墊的膨脹壓力撕開,該兩撕開線與剪切線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安全氣囊組件。該安全氣囊組件包括第一折翼,其覆蓋緩衝墊的一側;第二折翼,其覆蓋緩衝墊的另一側並具有一切口部,該切口部可逐漸通過緩衝墊的膨脹壓力撕開並與第一折翼聯接。由於該安全氣囊組件較之使用摩擦力的折翼具有較高的結合力,安全氣囊組件可提高OOP性能,且易於調整第一和第二折翼、控制尺寸並執行測試。
文檔編號B60R21/23GK1970351SQ20061008735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3日
發明者權海旭 申請人:現代摩比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