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免作劵能帶來什麼》讀後感600字
2023-10-14 04:12:54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而老師則是辛勤的園丁。近年來,由於作業量的增多,許多孩子的臉上都已沒有了夕日的歡笑,取而代之的卻是整日的抱怨與憂愁。而這篇文章—《作業免做劵能帶來什麼》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有人可能會說,作業免做是老師對學生的不負責任,老師布置的每一項任務就是學生的「使命」,如果連「使命」都無法完成,那麼這個學生今後的前途將一片黑暗!可是,誰又曾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過,一大堆的作業將意味著什麼?而每天寫得酸疼的手又代表這什麼?這將是他們無法代言的痛苦,而作業則是帶來痛苦的,無窮無盡的深淵!
而趙婷婷與王雅玲兩位老師的「作業免作劵」就是一種體現教育智慧的創新之舉,符合兒童認識發展的內在規律。而一張「免作劵」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張小獎狀,他們今天得了,明天還想拿。
正如本報記者,鄧園所說,「免作劵」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免作劵」的客觀效果就是:作業量減下去了,學習效率升上來了。你說像王菲媽媽能不歡迎嗎?
而且,我也完全同意這老師的觀點:「『作業免作劵』目前適用的都是些重複抄寫的作業,如果孩子已掌握了這些知識,少抄一次不見得會動搖知識記憶的根礎。我最重視的也是態度,若學生真正做到了態度端正、嚴謹認真,那麼,適當鼓勵一下,也有利於好態度的保持。」
所以說,為孩子「減負」,不能光等著《減負十條》這樣硬性條例的實施。軟性的,自創的減負辦法也許更能減到孩子的心坎裡,也更能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
減負也需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