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讀後感三篇
2023-10-22 05:30:02 1
【範文一】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對童年的遺憾,有的是因為做錯了一些事,也有的是因為錯過了一些事。當我們長大了,意識到那是一種遺憾時,如果給我們機會去補救,或是去挽回,我們是否努力去做,也驗證著我們是否真的有所成長。《偷影子的人》講述的就是一個男孩的從年少時的懵懂到長大後的頓悟,最後找到最初的夢的一段歷程。其間,有他和朋友們之間的友情羈絆,也有對愛情看法的逐步成熟和蛻變,當然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他的特異功能——「偷影子」。
書中的「偷影子」類似於讀心術,只不過每個人的影子都有獨立的一面,它們能既能透露主人的遭遇與隱私,也能對主人的一切發表意見,並且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但凡跟男孩的影子跟別人的影子相重疊時,就可以跟別人的影子交流——這一設定的想像力十分豐富,的確影子的重疊這一現象足以讓人浮想聯翩,只不過很少有人去浮想,恰好作者抓住了這一點。這裡不得不進一步分析一下「偷影子」比「讀心術」的高明之處。正如之前所說,影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東西,而讀心術只能讀取被讀心人的直接意思表示,至於真假或隱藏的東西需要二次加工提取,所以來自影子的信息要更真實、成熟、方便一些。
書中通過偷影子,再到接受影子的任務去幫助別人,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滲透著許多道理和哲理,當然故事都是伴隨著男孩的成長曆程的,小時候的故事有小道理,長大的故事有大道理。其中男孩的老友呂克在男孩的幫助下離開麵包店踏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當醫生之路,再到最後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麵包師,並最終回到了麵包店。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有時候人們想像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而真正喜歡的可能表面上又不是那麼冠冕堂皇。其實職業本就無貴賤之分,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才是幸運的。所以我覺得呂克做得很對,這也是他成長的象徵。而男孩放棄蘇菲,選擇了克蕾爾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次體現在愛情上,感覺更加微妙和朦朧一些。蘇菲是好好女孩,但對於男孩來說更適合他的則是克蕾爾。儘管多年以前,由於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做錯了事,但是當男孩終於發現自己的過錯和自己真正想要的女孩是什麼樣子時,他放棄了現在所擁有的,而是去追尋克蕾爾,儘管可能無果而終,但是他知道他必須得這麼做。其實蘇菲也是一樣,這些年輕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另一半。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莎翁的這句名言精準的概括了整本書的主題和主人公們的行動。而本書帶給讀者的啟發就是首先要確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去追逐,而不要在那些浮雲和幻影上浪費時間。
【範文二】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作品。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就已經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
《偷影子的人》講述了一個在班上經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發現自己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特異功能--能偷別人的影子,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的時候,男孩就能夠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當他發現自己有這樣的一種奇異的能力後,他慢慢地成為幫助身邊的人的心靈夥伴,為偷來的影子帶去了生命中的一點點光芒,這種能力從童年伴隨他到長大成人,在這個過程中,所記述男孩與媽媽之間的親情為人動容,媽媽的老去也讓人落淚;男孩與自己從小的玩伴之間的友情,至真至誠;最後,男孩在蘇菲與克蕾兒的愛情抉擇,告訴了我,選擇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那個,不要被暫時的假象的愛迷惑了自己的心。而這種選擇付出的代價是痛心的,慶幸的是,最後故事是個美好的結局。當看完整本書的時候,感覺很溫暖。作者仿佛把我的影子給偷了,向我訴說著自己的童年。我想,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會與《偷影子的人》裡頭的小男孩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吧。
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及時行孝。裡面有一段話說的很對「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於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簷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僅僅依偎在他們身邊。」
想起小時候,每次生病時,爸爸總是會陪在我身邊,在我床邊照顧著我。每次受傷時,父母總是第一個擔心我的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卻從未要求過什麼回報,只希望我們能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能有自己的事業,最終看著我們和心愛的人一起組建家庭。可是,我們漸漸地讓父母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還是他們的全部。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嘛:不管你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在父母的眼中,你還是小孩子。並不是要等到長大了,有工作了,有能力去買東西給父母用那才是孝順,幫忙做一次家務,好好學習,少讓父母操心這也是孝順的表現。所以從現在起,及時行孝吧。
【範文三】
最開始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封面——一個睫毛長長、皮膚白嫩的小男孩撅著小嘴親吻影子。光是這封面,就已經讓我感受到了故事中的溫情。讀完整本書,果不其然。故事是溫情的,不管是小時候班裡年齡最小的「我」被大個子欺負,還是找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呂克;不管是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孩和欺負自己的討厭男孩手牽手,承受第一次失戀,還是找到自己終生的靈魂伴侶克蕾爾;不管是經過努力終於圓夢通過醫生國考,成為實習醫生,還是爸爸因愛上別的女人而選擇離去,甚至是長大後媽媽在約好見面的前一晚突然去世……從小到大,一件又一件都是再平淡不過的小事,但是正是這些瑣碎的芝麻綠豆,在馬克·李維溫婉的文字渲染下,讓蘇城持續的高溫日不再那麼可怕。坐在陽臺上吊籃裡,沒有空調沒有電扇,還帶著溼熱氣息的晚風吹在身上,捧著書,仿佛自己的影子也被他偷走。
故事之所以打動我,是因為時時刻刻能引起我的共鳴,讓我也再走了一遭童年時代,再嘗了一遍成長的酸甜苦辣。
一起笑起來,是在看到他夏日度假時,為了獲得一個老鷹風箏而騙雜貨店老闆媽媽如何摳門(即使後來知道老闆早就識破了他的小詭計)。笑完放下書,記憶的閘門就打開了。想起小時候因為姐姐的乾媽送她一朵大紅的頭花而我沒有,於是心生嫉妒,光天化日將嶄新的頭花放在地上,穿上鞋子不停地踩;想起跟著表哥偷騎三輪車被爸爸發現慘遭「怒罵」,眼淚鼻涕一把灰溜溜回到家,因為怕丟面子還騙姐姐、媽媽說是被表哥夾到了手指;想起每次跟姐姐吵架都會惡人先告狀去爸媽那裡博同情,然後不厭其煩地「分財產」——把書桌下兩個抽屜的東西全都拿出來,分成兩份,一個抽屜存放我的寶貝,一個抽屜故意亂七八糟堆滿姐姐的東西——一旦和好,我們的財產也會悄無聲息地合二為一……小時候的趣事一件接一件,一樣有苦澀有心酸,有那個年紀認為熬不過去的砍,只是,等真的長大了,「坐看雲起時」了,好像任何言語任何表情都不及淡淡一笑了。
一起哭出眼淚,是在看到他參加完母親葬禮後回到家打開冰箱那一幕。
「我走到廚房,打開冰箱,看到她準備好的晚餐……我呆若木雞地站在敞開的冰箱前,眼淚失控地奔流而下。葬禮全程我都沒有哭泣,仿佛她禁止我哭,因為她希望我不要在眾人面前失態。只有碰到毫不起眼的小細節時,我們才會突然意識到,深愛的人已經不在的事實;床頭桌上的鬧鐘仍在滴答作響,一個正投落在凌亂的床邊,一張照片立在五鬥柜上,一支牙刷插在漱口杯中,一隻茶壺立在廚房的窗臺上,壺嘴面向窗戶以便觀看花園,而擺放在桌上的,還有吃剩的淋了楓糖漿的蘋果卡卡蛋糕。」
這段話,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眼淚流了一遍又一遍。該慶幸的是,我至今沒有摯愛的親人離我而去的經歷。但人的情感,博愛到不僅僅會為人的離去而哀痛,跟你相處久了的一個小動物、一個小擺件,丟失了、不見了,每每想起,也還是會悲從心來。當然,這種悲痛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轉化為一片記憶碎片,我們選擇記住的,往往是,也應該是那些甜蜜的、溫情的部分。
總之,《偷影子的人》能讓人平靜。
有些書,我總是覺得應該選準季節來讀,盛夏讀小清新,寒冬讀濃情厚意,早春可以讀生命思考,晚秋可以讀浪漫詩歌……
而這個小故事,我想,應該是四季皆宜的。
然而現在,我倒是相當期待某些人能偷走我的影子。成長的代價之一是有些真話已經不敢毫無顧忌地說出口。如果真有偷影子的事情,我希望他們能把我不敢自己說出的話,通過影子悄悄地傳遞給我想對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