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苗種到船載苗種的駁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07:17:29 2

本發明涉及苗種運輸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車載苗種到船載苗種的駁運裝置。
背景技術:
增殖放流活動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江河湖庫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 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增殖放流活動是補充漁業資源種群與數量,改善與修復因捕撈過度或水利工程建設等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的一項有效手段。
現有技術中,增殖放流時,通常通過車輛運輸將漁業生物的種苗運輸到水域附近,然後人工將種苗搬運到船上再進行種苗的放流。
然而,通過人工搬運的方式,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搬運過程中漁業生物從汽車駁運到船上的受傷程度較嚴重,降低了漁業生物的成活率。
因此,如何在能夠快捷方便地將漁業生物從車輛上搬運至船體上的基礎上,降低漁業生物的受傷程度,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載苗種到船載苗種的駁運裝置,其能夠方便快捷地將漁業生物苗種從車輛轉載到船上,節省了人力勞動,且降低了漁業生物苗種受傷的機率。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車載苗種到船載苗種的駁運裝置,包括固定在車輛上的第一支撐杆、固定在船體上的第二支撐杆、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支撐杆和所述第二支撐杆之間的繩索以及用於容納待駁運漁業生物的容納箱體;所述繩索由所述第一支撐杆至所述第二支撐杆方向逐漸向下傾斜,所述容納箱體設有能夠掛在所述繩索上的掛鈎,且當所述容納箱體掛在所述繩索上時,在重力作用下所述容納箱體能夠沿所述繩索向所述第二支撐杆方向滑動;所述容納箱體的底壁和側壁設有網目,以在滑動過程中、將所述容納箱體內的水過濾出來。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杆的高度為1米,所述第一支撐杆豎直固定在所述車輛的用於放置貨物的平板上,所述繩索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撐杆的頂端。
優選地,所述第二支撐杆的高度為1米,所述第二支撐杆豎直固定在所述船體的用於放置貨物的平板上,所述繩索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撐杆的頂端。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杆包括杆體和底座,所述底座固定連接在所述車輛上,所述杆體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優選地,所述底座為三角形底座。
優選地,所述底座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車輛上。
優選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設有凸起結構,所述杆體設有能夠套在所述凸起結構上的空心結構,所述空心結構的側壁和所述凸起結構中的一個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腰形孔、另一個設有與所述腰形孔對應的軸孔,所述杆體通過插裝於所述軸孔和所述腰形孔的連接軸連接在所述凸起結構上,所述空心結構的下端一側設有開口,所述杆體沿所述凸起結構向上提起至預設高度時,所述杆體能夠繞所述連接軸向所述開口一側轉動。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需要將漁業生物苗種由車輛轉載到船體上時,只需將第一支撐杆豎直在車輛上,並將第二支撐杆豎直在船體上,將繩索連接在第一支撐杆和第二支撐杆之間,而後將容納箱體掛在繩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容納箱體即可由車輛上滑動至船體上,而且,本發明提供的容納箱體的底壁和側壁設有網目,以在滑動過程中、將容納箱體內的水過濾出來,如此,大大提高了轉載效率。而且轉載過程平穩性較高,降低了漁業生物苗種受傷的機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駁運裝置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載苗種到船載苗種的駁運裝置,其能夠方便快捷地將漁業生物苗種從車輛轉載到船上,節省了人力勞動,且降低了漁業生物苗種受傷的機率。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於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請參考圖1-圖2,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車載苗種到船載苗種的駁運裝置包括固定在車輛11上的第一支撐杆12、固定在船體13上的第二支撐杆14、固定連接在第一支撐杆12和第二支撐杆14之間的繩索15以及用於容納待駁運漁業生物的容納箱體16。
繩索15由第一支撐杆12至第二支撐杆14方向逐漸向下傾斜,容納箱體16設有能夠掛在繩索15上的掛鈎,且當容納箱體16掛在繩索15上時,在重力作用下容納箱體16能夠沿繩索15向第二支撐杆14方向滑動;容納箱體16的底壁和側壁設有網目,以在滑動過程中、將容納箱體16內的水過濾出來。
本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需要將漁業生物苗種由車輛11轉載到船體13上時,只需將第一支撐杆12豎直在車輛11上,並將第二支撐杆14豎直在船體13上,將繩索15連接在第一支撐杆12和第二支撐杆14之間,而後將容納箱體16掛在繩索15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容納箱體16即可由車輛11上滑動至船體13上,而且,本發明提供的容納箱體16的底壁和側壁設有網目,以在滑動過程中、將容納箱體16內的水過濾出來,如此,大大提高了轉載效率。而且轉載過程平穩性較高,降低了漁業生物苗種受傷的機率。
本實施例的優選方案中,第一支撐杆12的高度為1米,第一支撐杆12豎直固定在車輛11的用於放置貨物的平板上,繩索15固定在第一支撐杆12的頂端。第二支撐杆14的高度為1米,第二支撐杆14豎直固定在船體13的用於放置貨物的平板上,繩索15固定在第二支撐杆14的頂端。
如此設置,第一支撐杆12和第二支撐杆14的高度設置恰當,可方便作業者將容納箱體16掛至繩索15上或者由繩索15上取下。
另外,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杆12包括杆體4和底座1,底座1固定連接在車輛11上,杆體4設置在底座1上。底座1優選為三角形底座,以提高穩定性。
底座1通過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車輛11上。進一步地,底座1的上表面具有凸起結構,凸起結構的橫截面優選為方形,當然,也可為其它形狀,比如,圓形、六邊形等。底座1整體呈下部橫截面大於上部橫截面的臺階狀,在底座1的凸起結構上部設置有腰形孔3。
杆體4的下端為與底座1的凸起結構配合的空心結構,套在凸起結構的外部,空心結構的一側開口,相鄰側設置有軸孔。連接軸2可以為螺栓,穿過腰形孔3和軸孔,將底座1與杆體4連接起來,形成旋轉軸。杆體4的下端的開口長度小於底座1的凸起結構的高度,使杆體套在底座1上時,杆體4不能傾倒。
連接軸2在腰形孔3的上部位置時,杆體4的開口高於凸起結構的上端,這樣能夠使杆體4順利放倒。
當需要使用第一支撐杆時,抬起杆體4,當杆體4垂直工作面時,連接軸2由腰形孔3的上位向下滑動到腰形孔3的下位,同時杆體4向下套到凸起結構的外面,由於杆體4的開口高度小於底座1的凸起結構的高度,這樣杆體4立在底座1上不能傾倒,這樣,杆體4就豎直在了車輛上。使用完畢後,向上抬起杆體4,連接軸2由腰形孔3的下位向上滑動到腰形孔3的上位,同時杆體4向上滑動,由於杆體4的開口高於底座1的凸起結構的上端,這時旋轉杆體4使其能順利放置在車輛平板上,不用對杆體4進行拆卸。如此設置,不需對第一支撐杆進行頻繁的拆卸,使用時只需將杆體豎起,不使用時將其放倒即可,而且不需其它固定操作,方便快捷。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