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包裝膜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09:33:39 2
專利名稱:一種食用包裝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包裝膜,屬於包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食品包裝能相對地隔離外部環境,提高食品安全、延長食品貨架期、降低成本、方便消費,因此,食品包裝是食品加工業的重要環節。目前,塑料食品包裝袋已逐漸淘汰,被新型的紙質包裝袋和可食性包裝袋所代替。塑料食品包裝袋應用較普遍但塑料食品包裝袋存在很多缺點,如在包裝食品之後,易產生有害氣體和異味,有的塑料食品包裝袋對人體還具有一定毒性作用,並且塑料食品包裝袋性質穩定,使用後遺棄在環境中不易分解腐爛,長期存留易引起環境汙染白色汙染已引起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高度重視。並且現有的食用包裝膜一般不具有抗菌功能,即使部分食用包裝膜具有抗菌功能,其抗菌效果不理想,而且,其廢棄物會對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的破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較強的抗菌效果且可降解的食用包裝膜,可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由外向內依次包括印刷層、至少一層鈣鹽交聯褐藻酸層及雙重交聯褐藻酸鈉膜、膠粘層和內封層;膠粘層由海綿橡膠組成;內封層包括纖維素薄膜層和塗覆在纖維素薄膜層上的抗菌層。
上述鈣鹽交聯褐藻酸層的厚度為3-8 ii m。上述雙重交聯褐藻酸鈉層的厚度為8-16 u m。上述抗菌層為有機抗菌劑層。上述有機抗菌層為海藻酸鈉層。本發明內封層為纖維素薄膜層塗覆上抗菌層構成的複合膜,其抗菌效果好;纖維素是環境友好型材料,資源豐富,且能生物降解,與聚烯烴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尺寸穩定性、良好加工性、無毒無害;本發明的包裝膜可降解不汙染環境,從而,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本發明由外向內依次包括印刷層、至少一層鈣鹽交聯褐藻酸層及雙重交聯褐藻酸鈉膜、膠粘層和內封層。其中,膠粘層由海綿橡膠組成。
其中,內封層包括纖維素薄膜層和塗覆在纖維素薄膜層上的抗菌層。本發明內封層為纖維素薄膜層塗覆上抗菌層構成的複合膜,其抗菌效果好。另外,纖維素是環境友好型材料,資源豐富,且能生物降解,與聚烯烴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尺寸穩定性、良好加工性、無毒無害。其中,抗菌層為有機抗菌劑層。其中,有機抗菌層為海藻酸鈉層。其中,鈣鹽交聯褐藻酸層的厚度為3-8 iim。其中,雙重交聯褐藻酸鈉層的厚度為8-16 iim。本發明的包裝膜可降解不汙染環境,從而,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 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包裝膜,其特徵在於,由外向內依次包括印刷層、至少一層鈣鹽交聯褐藻酸層及雙重交聯褐藻酸鈉膜、膠粘層和內封層; 所述膠粘層由海綿橡膠組成; 所述內封層包括纖維素薄膜層和塗覆在纖維素薄膜層上的抗菌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包裝膜,其特徵在於, 所述鈣鹽交聯褐藻酸層的厚度為3-8 u 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包裝膜,其特徵在於, 所述雙重交聯褐藻酸鈉層的厚度為8-16 u m。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食用包裝膜,其特徵在於, 所述抗菌層為有機抗菌劑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包裝膜,其特徵在於, 所述有機抗菌層為海藻酸鈉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食用包裝膜,由外向內依次包括印刷層、至少一層鈣鹽交聯褐藻酸層及雙重交聯褐藻酸鈉膜、膠粘層和內封層;膠粘層由海綿橡膠組成;內封層包括纖維素薄膜層和塗覆在纖維素薄膜層上的抗菌層。本發明內封層為纖維素薄膜層塗覆上抗菌層構成的複合膜,其抗菌效果好;纖維素是環境友好型材料,資源豐富,且能生物降解,與聚烯烴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尺寸穩定性、良好加工性、無毒無害;本發明的包裝膜可降解不汙染環境,從而,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B65D65/46GK103241448SQ20131018775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1日
發明者陳建明 申請人:崑山好利達包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