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閘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22:04:31 1
氣動閘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門,特別涉及一種氣動閘閥。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動閘閥,包括有閥體、閥蓋、氣動裝置、閥座、閥杆及與閥杆聯動閘板,閥體上設有介質進入通道、介質流出通道及連接通道,氣動裝置包括有氣源、氣缸及電磁閥,氣缸內設有活塞,活塞與閥杆聯動連接,氣缸內設有與電磁閥連接的開啟驅動腔及關閉驅動腔,電磁閥與氣缸的開啟驅動腔及關閉驅動腔之間設有氣控閥,氣控閥包括有與氣源導通的進氣埠、閥門開啟進出氣埠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閥門關閉進出氣埠與氣缸的關閉驅動腔之間設有氣源減壓機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防磨損、洩漏、變形、運行穩定的氣動閘閥。
【專利說明】氣動閘閥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門,特別涉及一種氣動閘閥。
【背景技術】
[0002]閘閥是一種通過閘板實現關閉或開啟,從而截止管路中介質的閥門。採用氣動方式控制的閘閥通常需在閘閥的閥體上安裝氣缸,氣缸內設置有可沿氣缸內腔軸嚮往復移動的活塞,活塞與閥體的閥杆聯動連接,而氣動裝置則通常為用於輸出氣源的氣泵及設於氣泵與氣缸之間的電磁閥,閘閥的閘板通過活塞驅動閥杆處於閥體內實施升降,以此構成閘閥的開啟或關閉;然而,閘閥開啟力與關閉力是不同的,尤其是對於楔式閘閥,通常關閉力要設置的比較小,只要能夠確保閘板密封面密封即可,如果閘閥的關閉力太大,一方面閘板密封面與閥座密封面摩擦力過大容易引起密封面擦傷損壞,第二個方面容易引起閥座及閘板密封面因過度變形而損壞,第三個方面閥杆長度較長,過大的軸向壓力容易產生彎曲變形,第四個方面甚至會引起閘閥中法蘭螺栓的過度拉伸而損壞以及中法蘭的密封洩漏。為了確保閘閥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開啟,閘閥通常需要設置較大的開啟力,特別是在高溫下,由於材料的熱膨脹,閘板與閥座會貼合的更緊密,因此需要更大的開啟力。
[0003]對於普通的氣動閘閥,關閉力和開啟力是基本相同的,而且由於閥杆的存在,氣動閘閥的氣體介質作用在活塞上的關閉力還要略大於開啟力,因此,普通氣動閘閥,由於開啟力較小,使用過程中,關閉後的閘閥往往不能確保開啟,為了能夠使閘閥開啟,通常是調高氣動裝置的氣源壓力,但是,過高的氣源壓力,往往會引起閘閥的關閉力過大,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常規氣動閘閥存在關閉力與開啟力矛盾的問題,導致氣動閘閥經常出現各種問題。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磨損、洩漏、變形、運行穩定的氣動閘閥。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動閘閥,包括有閥體、閥蓋及氣動裝置,所述的閥體上設有介質進入通道、介質流出通道及連接介質進入通道與介質流出通道的連接通道,介質進入通道及介質流出通道與連接通道的銜接處設有閥座,連接通道內設有可與閥座密封的閘板,閥蓋處設有一端延伸至連接通道內與閘板連接,另一端延伸至外的閥杆,氣動裝置包括有氣源、氣缸及連接氣缸與氣源的可切換氣道的電磁閥,氣缸內設有活塞,活塞與閥杆聯動連接,氣缸內設有驅動腔,其中,位於活塞下部的驅動腔為開啟驅動腔,位於活塞上部的驅動腔為關閉驅動腔,開啟驅動腔及關閉驅動腔分別通過管路與電磁閥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磁閥與氣缸的開啟驅動腔及關閉驅動腔之間設有通過電磁閥控制的氣控閥,該氣控閥包括有與氣源導通的進氣埠、通過電磁閥驅動可與進氣埠導通或與外部導通的閥門開啟進出氣埠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閥門開啟進出氣埠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分別通過連接管路與氣缸導通,所述的閥門關閉進出氣埠與氣缸的關閉驅動腔之間設有氣源減壓機構。
[0006]其中,氣源減壓機構包括設於閥門關閉進出氣埠與氣缸的關閉驅動腔之間的減壓閥。
[0007]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於電磁閥的孔徑大多較小,進氣量小,驅動壓力無法得到保證,本實用新型在另設了氣控閥,而電磁閥作為控制氣控閥中的埠實施切換的開關,不僅操作方便,而且使閥門的開啟或關閉時的工作狀態更為穩定。當閥體的閘板需要開啟時,電磁閥對氣控閥實施控制,使氣控閥進氣埠與閥門開啟進出氣埠導通,同時,閥門關閉進出氣端與外部大氣導通,使氣缸關閉驅動腔內的氣壓可通過閥門關閉進出氣埠排出,而氣源由閥門開啟進出氣端進入到氣缸的開啟驅動腔內,氣源對活塞實施牴觸,使活塞朝向位於氣缸上部的關閉驅動腔內移動(即活塞處於氣缸內上升),活塞移動同時會聯動閥杆一起移動,使閥杆帶動閘板上升,閥門處於開啟狀態;而當閥門需要關閉時,電磁閥再次對氣控閥實施控制,使氣控閥的進氣埠與閥門關閉進出氣埠導通,而閥門開啟進出氣埠與外部大氣導通,使氣缸開啟驅動腔內的氣壓由閥門開啟進出氣埠處排出,而氣泵的氣源則由閥門關閉進出氣埠進入到氣缸的關閉驅動腔內,在此過程中,為了降低氣源的壓力,防止氣壓過大而導致閘板與閥座之間的摩擦力多大而導致閘板或閥座受損,同時也為了防止閥杆發生變形及連接件過度的拉伸而出現洩漏,氣源由關閉進出氣埠進入到氣缸的關閉驅動腔內時通過氣源減壓機構實施減壓,以此減緩閘板的關閉速度,降低閘板關閉時的衝擊力,減少了閘板與閥座之間的摩擦,同時可防止閥杆變形,以及連接件處出現洩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啟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氣動閘閥,包括有閥體1、閥蓋2及氣動裝置3,閥體I上設有介質進入通道11、介質流出通道12及連接介質進入通道11與介質流出通道12的連接通道13,介質進入通道11及介質流出通道12與連接通道13的銜接處設有閥座4,連接通道13內設有可與閥座4密封的閘板5,閥蓋2處設有一端延伸至連接通道13內與閘板5連接,另一端延伸至外的閥杆6,氣動裝置3包括有氣源31、氣缸32及連接氣缸32與氣源31的可切換氣道的電磁閥33,該氣源31為氣罐及氣泵,氣缸32內設有活塞321,活塞321與閥杆6聯動連接,氣缸32內設有驅動腔,其中,位於活塞321下部的驅動腔為開啟驅動腔322,位於活塞321上部的驅動腔為關閉驅動腔323,開啟驅動腔322及關閉驅動腔323分別通過管路與電磁閥33連接,電磁閥33與氣缸32的開啟驅動腔322及關閉驅動腔323之間設有通過電磁閥33控制的氣控閥7,該氣控閥7包括有與氣源31導通的進氣埠 71、通過電磁閥33驅動可與進氣埠 71導通或與外部導通的閥門開啟進出氣埠 72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 73,閥門開啟進出氣埠 72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 73分別通過連接管路與氣缸32導通,閥門關閉進出氣埠 73與氣缸32的關閉驅動腔323之間設有氣源減壓機構8。由於電磁閥33的孔徑大多較小,進氣量小,驅動壓力無法得到保證,如若採用口徑較大的電磁閥33,生產成本較高,本實用新型在另設了價格低廉的氣控閥7,而電磁閥33作為控制氣控閥7中的埠實施切換的開關,不僅操作方便,而且使閥門的開啟或關閉時的工作狀態更為穩定。當閥體I的閘板5需要開啟時,電磁閥33對氣控閥7實施控制,使氣控閥7進氣埠 71與閥門開啟進出氣埠 72導通,同時,閥門關閉進出氣端73與外部大氣導通,使氣缸32關閉驅動腔323內的氣壓可通過閥門關閉進出氣埠 73排出,而氣源由閥門開啟進出氣埠 72進入到氣缸32的開啟驅動腔322內,氣源對活塞321實施牴觸,使活塞321朝向位於氣缸32上部的關閉驅動腔323內移動(即活塞321處於氣缸32內上升),活塞321移動同時會聯動閥杆6 —起移動,使閥杆6帶動閘板5上升,閥門處於開啟狀態;而當閥門需要關閉時,電磁閥33再次對氣控閥7實施控制,使氣控閥7的進氣埠 71與閥門關閉進出氣埠 73導通,而閥門開啟進出氣埠 72與外部大氣導通,使氣缸32開啟驅動腔322內的氣壓由閥門開啟進出氣埠 72處排出,而氣泵的氣源則由閥門關閉進出氣埠 73進入到氣缸32的關閉驅動腔323內,在此過程中,為了降低氣源的壓力,防止氣壓過大而導致閘板5與閥座4之間的摩擦力過大而導致閘板5或閥座4受損,同時也為了防止閥杆6發生變形及連接件過度的拉伸而出現洩漏,氣源由閥體關閉進出氣埠 73進入到氣缸32的關閉驅動腔323內時通過氣源減壓機構8實施減壓,以此減緩閘板5的關閉力,降低閘板5關閉時的衝擊力,減少了閘板5與閥座4之間的摩擦,同時可防止閥杆6變形,以及連接件處出現洩漏。
[0012]為了使氣動裝置3的結構更為簡單,減壓更為方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氣源減壓機構8為減壓閥,減壓閥不僅安裝方便,而且減壓效果明顯。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動閘閥,包括有閥體、閥蓋及氣動裝置,所述的閥體上設有介質進入通道、介質流出通道及連接介質進入通道與介質流出通道的連接通道,介質進入通道及介質流出通道與連接通道的銜接處設有閥座,連接通道內設有可與閥座密封的閘板,閥蓋處設有一端延伸至連接通道內與閘板連接,另一端延伸至外的閥杆,氣動裝置包括有氣源、氣缸及連接氣缸與氣源的可切換氣道的電磁閥,氣缸內設有活塞,活塞與閥杆聯動連接,氣缸內設有驅動腔,其中,位於活塞下部的驅動腔為開啟驅動腔,位於活塞上部的驅動腔為關閉驅動腔,開啟驅動腔及關閉驅動腔分別通過管路與電磁閥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磁閥與氣缸的開啟驅動腔及關閉驅動腔之間設有通過電磁閥控制的氣控閥,該氣控閥包括有與氣源導通的進氣埠、通過電磁閥驅動可與進氣埠導通或與外部導通的閥門開啟進出氣埠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閥門開啟進出氣埠及閥門關閉進出氣埠分別通過連接管路與氣缸導通,所述的閥門關閉進出氣埠與氣缸的關閉驅動腔之間設有氣源減壓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動閘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源減壓機構包括設於閥門關閉進出氣埠與氣缸的關閉驅動腔之間的減壓閥。
【文檔編號】F16K31/124GK203963205SQ201420407828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3日
【發明者】邱曉來, 曹小慧, 鄒碧繁, 凌斌, 彭彬, 王漢洲, 黃明金 申請人:超達閥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