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3:39:21 1
專利名稱: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廁所衝洗裝置,特別是一種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
習用的二段式衝水馬桶為藉由衝水導管上分別設有兩組不同高度的入水口,以控制兩組入水口上止水塞,以達到分段衝水的目的。當此種結構需於水箱設置兩組入水口,以達到分段衝水的目的,故將其應用於改裝傳統馬桶上時,必須整組更換傳統馬桶的水箱或衝水導管,增加額外購置費用;且其換裝技術性要求高,並不是一般民眾所能完成,需仰賴專業人員進行換裝,亦增加了工時費;使其難以達到普及化的目的。此外,兩組入水口採用固定方式,所以,衝水水位呈固定狀而無法進行調整。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換裝方便、改裝費用低、可調節衝水量的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
本實用新型包括閥座、鉤扣樞設接於閥座上的止水塞及緊密卡合於止水塞底部的調節閥;閥座兩側分別設有一對扣接臂及凸伸一定高度的定位軸杆;定位軸杆外側設有定位部,於定位軸杆頂部設有鉤掛鏈條的扣環;止水塞兩側及下方分別設有一對扣接臂、鉤掛鏈條的扣環及凸緣部;扣接臂端頭設有與閥座定位軸杆上定位部相對應並鉤扣的卡槽;調節閥包括套筒及轉盤;套筒底面周緣及中心分別設有凸點、長條孔及中心點;轉盤設有與套筒上凸點、長條孔及中心點相對應的複數凹點、長條孔及卡柱;轉盤藉由其上與套筒底面中心的中心點卡扣的卡柱樞設於套筒底面,套筒上凸點定位於其上長條孔與套筒上長條孔的疊合量相對應的凹點上。
其中調節閥套筒近衝水導管處設有供套筒內氣體進出的對流孔。
衝水導管上套設有套筒;套筒外周設有擋止水塞的限位件,並於周壁下方設有與衝水導管下方凸柱相對應的並夾合的缺口。
閥座扣接臂端頭設有與衝水導管下方凸柱相對應並鉤扣的卡槽。
由於本實用新型包括閥座、鉤扣樞設接於閥座上的止水塞及緊密卡合於止水塞底部的調節閥;閥座兩側分別設有一對扣接臂及頂部及外側設有扣環及定位部的定位軸杆;止水塞兩側及下方分別設有一對端頭設有卡槽的扣接臂、扣環及凸緣部;調節閥包括底面周緣及中心分別設有凸點、長條孔及中心點的套筒及設有複數凹點、長條孔及卡柱的轉盤;轉盤樞設於套筒底面,套筒上凸點定位於其上長條孔與套筒上長條孔的疊合量相對應的凹點上。
組裝時,閥座設置於衝水導管進水口上,並以其扣接臂與衝水導管下方凸柱鉤扣樞接;調節閥以其套筒與止水塞的凸緣部結合,並藉由止水塞凸緣部外周的的凸塊與其緊密卡合;止水塞以其一對扣接臂上卡槽與閥座定位軸杆外側的定位部鉤扣樞接。
調節水量時,以調節閥轉盤中心卡扣樞設於套筒中心點的卡柱為中心轉動轉盤,以調整其上長條孔與套筒上長條孔疊合量,並使套筒上凸點定位於對應的凹點上,以調整進水量大小。
使用時,當向下扳壓水箱大水量壓鈕,水箱作大水量衝水時,拉動鉤掛於閥座定位軸杆扣環上的鏈條,使閥座連動其上止水塞以與其鉤扣樞接的衝水導管凸柱為中心轉動,閥座上提呈開啟狀態,便可由進水口處大量流出,以大水量衝洗馬桶,隨著水量逐漸遞減,使軟質材質製成的止水塞隨水量遞減而自動向下移動,且在接近進水口處時,受衝水導管的空管吸力作用得以保持密合進水口,順利將水箱的水再蓄滿使用。
當向下扳壓水箱小水量壓鈕,水箱作小水量衝水時,拉動鉤掛於止水塞扣環上的鏈條,使止水塞以與其鉤扣樞接的閥座定位軸杆上定位部為中心轉動,止水塞與閥座脫離向上提起呈開啟狀態,以小水量衝洗馬桶。不僅換裝方便、改裝費用低,而且可調節衝水量,從而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解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大水量衝水時)。
圖5、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小水量衝水時)。
圖6、為本實用新型調節動作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闡述。
如
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2包括閥座21、止水塞22及調節閥23。
閥座21兩側分別設有一對扣接臂211及凸伸一定高度的定位軸杆212。扣接臂211端頭設有與衝水導管1下方凸柱12相對應並鉤扣的卡槽2111;定位軸杆212外側設有定位部2121,於定位軸杆212頂部設有鉤掛鏈條3的扣環2122。
止水塞22兩側及下方分別設有一對扣接臂221、鉤掛鏈條3的扣環223及凸緣部222。扣接臂221端頭設有與閥座21定位軸杆212上定位部2121相對應並鉤扣的卡槽2211。凸緣部222外周設有複數凸塊2221。
調節閥23包括套筒231及轉盤232。套筒231側面設有對流孔2311,其底面周緣及中心分別設有凸點2312、長條孔2314及中心點2313。轉盤232設有與套筒231上凸點2312、長條孔2314及中心點2313相對應的複數凹點2321、長條孔2324及卡柱2322。轉盤232藉由其上與套筒231底面中心的中心點2313卡扣的卡柱2322樞設於套筒231底面,轉動轉盤232調節其上長條孔2324與套筒231上長條孔2314的疊合量,並使套筒231上凸點2312定位於對應的凹點2321上。
傳統馬桶的衝水導管1外套設有套筒13。衝水導管1底端及下方分別設有進水口11及貫穿橫設的凸柱12。套筒13外周設有限位件131,並於周壁上、下方分別設有蝶形螺栓132及與衝水導管1下方凸柱12相對應的缺口133。套筒13套設於衝水導管1外周,其上缺口133與衝水導管1的凸柱12夾合,並以其上蝶形螺栓132鎖緊定位於衝水導管1上。
組裝時,將閥座21設置於衝水導管1進水口11上,並以其扣接臂211上卡槽2111與凸柱12鉤扣樞接;調節閥23以其套筒231與止水塞22的凸緣部222結合,並藉由止水塞22凸緣部222外周的的凸塊2221與其緊密卡合,並使套筒231上對流孔2311近衝水導管1處;止水塞22以其一對扣接臂221上卡槽2211與閥座21定位軸杆212外側的定位部2121鉤扣樞接。
如圖3、圖6所示,以調節閥23轉盤232中心卡扣樞設於套筒231中心點2313的卡柱2322為中心轉動轉盤232,以調整其上長條孔2324與套筒231上長條孔2314疊合量,並使套筒231上凸點2312定位於對應的凹點2321上,藉調節套筒231進水快慢以調節止水塞22開啟時間,達到調節衝水量的多少。
如圖3、圖4所示,當向下扳壓水箱大水量壓鈕,水箱作大水量衝水時,拉動鉤掛於閥座21定位軸杆212扣環2122上的鏈條3,使閥座21連動其上止水塞22以其與衝水導管1凸柱12鉤扣樞接的扣接臂211上卡槽2111為中心轉動,閥座21上提呈開啟狀態,其上止水塞22則由套筒13外周限位件131擋止,而與閥座21保持成一體狀態,並藉由調節閥23套筒231側面對流孔2311朝下,使在止水塞22上提時,套筒231因其內的空氣不會釋出而保持無水狀態,以對止水塞22產生浮力作用,便於水箱內的水順利由進水口11處大量流出衝洗馬桶,隨著水量逐漸遞減,使軟質材質製成的止水塞22隨水量遞減而自動向下移動,且在接近進水口11處時,受衝水導管1的空管吸力作用得以保持密合進水口11,順利將水箱的水再蓄滿使用。
如圖3、圖5所示,當向下扳壓水箱小水量壓鈕,水箱作小水量衝水時,拉動鉤掛於止水塞22扣環223上的鏈條3,使止水塞22以其與閥座21定位軸杆212上定位部2121鉤扣樞接的扣接臂221上卡槽2211為中心轉動,止水塞22與閥座21脫離向上提起呈開啟狀態,對馬桶衝水,並藉由調節閥23套筒231側面對流孔2311朝上,使在止水塞22上提時,水以與調節閥23套筒231及轉盤232的長條孔2314、2324疊合量相對應的速度進入套筒231內,其內的空氣經朝上的對流孔2311向外排出。當套筒231內充滿水時,止水塞22在調節閥23套筒231重力作用下抵壓在進水口11上,而套筒231內的水便經長條孔2314、2324流入進水口11,使套筒231內再度保持無水狀態,以便下次衝水。即藉由進入套筒231進水快慢調節止水塞22開啟時間,以調節衝水量的多少,進行小水量衝水。
權利要求1.一種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它包括閥座及鉤扣樞設接於閥座上的止水塞;閥座一側設有一對扣接臂;閥座設置於衝水導管進水口上,並以其扣接臂與衝水導管上凸柱鉤扣樞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止水塞底部緊密卡合有調節閥;閥座另一側設有凸伸一定高度的定位軸杆;定位軸杆外側設有定位部,於定位軸杆頂部設有鉤掛鏈條的扣環;止水塞兩側及下方分別設有一對扣接臂、鉤掛鏈條的扣環及凸緣部;扣接臂端頭設有與閥座定位軸杆上定位部相對應並鉤扣的卡槽;調節閥包括套筒及轉盤;套筒底面周緣及中心分別設有凸點、長條孔及中心點;轉盤設有與套筒上凸點、長條孔及中心點相對應的複數凹點、長條孔及卡柱;轉盤藉由其上與套筒底面中心的中心點卡扣的卡柱樞設於套筒底面,套筒上凸點定位於其上長條孔與套筒上長條孔的疊合量相對應的凹點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閥套筒近衝水導管處設有供套筒內氣體進出的對流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衝水導管上套設有套筒;套筒外周設有擋止水塞的限位件,並於周壁下方設有與衝水導管下方凸柱相對應的並夾合的缺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閥座扣接臂端頭設有與衝水導管下方凸柱相對應並鉤扣的卡槽。
專利摘要一種二段式馬桶落水裝置。為提供一種換裝方便、改裝費用低、可調節衝水量的廁所衝洗裝置,提出本實用新型,它包括閥座、鉤扣樞設接於閥座上的止水塞及緊密卡合於止水塞底部的調節閥;閥座設有扣接臂及定位軸杆;止水塞設有扣接臂、扣環及凸緣部;調節閥包括設有凸點、長條孔及中心點的套筒及設有複數凹點、長條孔及卡柱的轉盤;轉盤樞設於套筒底面,套筒上凸點定位於其上長條孔與套筒上長條孔的疊合量相對應的凹點上。
文檔編號E03D1/02GK2410335SQ0020107
公開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24日
發明者劉麗卿 申請人:劉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