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1:46:26 1
專利名稱: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裝載機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輔助鬥。
背景技術:
目前的裝載機進行挖掘、,產物等作業時,需要裝配不同輔助鬥,如挖掘時 裝配挖鬥,鏟物時裝配鏟鬥。在某些情況下,既需要挖掘作業,同時又需要鏟 物作業,如挖山、開渠、挖煤等,採用傳統的裝載機,必須配備兩臺不同的裝 載機分別作業, 一臺裝載機裝配挖鬥,另一臺裝載機裝配鏟鬥,先進行挖掘作 業,然後進行鏟物作業。這樣,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影響作業進度、佔用 更大的作業場地。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其將鏟鬥與挖鬥裝配於同一 臺裝載機上,兩者配合作業,解決了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裝載機的伊挖組合鬥,裝載機車體的 後部轉動連接懸臂的後端,車體後部與懸臂間還通過第一液壓缸相連,該液壓 缸的兩端分別與車體、懸臂轉動連接;懸臂的前端轉動連接懸臂頭,懸臂頭與 鏟鬥固定相連;懸臂與懸臂頭間還連接第二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懸 臂、懸臂頭轉動連接,懸臂的前端與第一活動臂轉動相連,該活動臂的另一端 與第二活動臂轉動相連,第二活動臂的另一端與挖鬥轉動相連;第一活動臂與 第二活動臂之間還連接第三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兩活動臂轉動相連; 第二活動臂與挖鬥間還連接第四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活動臂、 挖鬥轉動相連。
所述的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兩活動臂上形成凸耳,第三液壓缸的兩端分
3別與兩凸耳轉動相連。
所述的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第二活動臂的上方形成凸耳,該凸耳與第四 液壓缸轉動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裝載機裝配了鏟鬥與挖鬥,鏟鬥與挖鬥配合作業,挖鬥挖掘 物體後,隨即將其置入鏟鬥中。這樣,就省去了一臺裝載機,節約了人力物力, 減少了裝載機佔用的作業場地,提高了作業的進度。
當然,本實用新型裝載機的鏟鬥與挖鬥也可單獨使用,兩者互不影響。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載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裝載機車體1上安裝駕駛室2,車體1的底部安裝四個輪子8。 車體1後部通過軸14轉動連接懸臂7的後端,兩者間還通過液壓缸9相連,液 壓缸9的兩端分別通過軸15、 16與車體1的後部、懸臂7的中部轉動連接。懸 臂7與鏟鬥6通過懸臂頭11相連,懸臂頭11與懸臂7通過軸18轉動連接,兩 者間還連接液壓缸IO,液壓缸10的兩端分別通過軸17、 19與懸臂7的中部、 懸臂頭11轉動連接。懸臂頭11與鏟鬥6固定相連。
懸臂7的前端與活動臂3通過軸18轉動相連,活動臂3的另一端與活動臂 4通過軸20轉動相連,活動臂4的另一端與挖鬥13通過軸23轉動相連。活動 臂3與活動臂4之間還轉動連接液壓缸5,液壓缸5的兩端分別通過軸24、 25 與活動臂3、 4上形成的凸耳轉動相連。活動臂4與挖鬥13間還轉動連接液壓 缸12,液壓缸12的兩端分別通過軸21、 22與活動臂4上形成的凸耳、挖鬥13 轉動相連。
權利要求1、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裝載機車體的後部轉動連接懸臂的後端,車體後部與懸臂間還通過第一液壓缸相連,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車體、懸臂轉動連接;懸臂的前端轉動連接懸臂頭,懸臂頭與鏟鬥固定相連;懸臂與懸臂頭間還連接第二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懸臂、懸臂頭轉動連接,其特徵是懸臂的前端與第一活動臂轉動相連,該活動臂的另一端與第二活動臂轉動相連,第二活動臂的另一端與挖鬥轉動相連;第一活動臂與第二活動臂之間還連接第三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兩活動臂轉動相連;第二活動臂與挖鬥間還連接第四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活動臂、挖鬥轉動相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其特徵是兩活動臂上形成 凸耳,第三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兩凸耳轉動相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載機的,產挖組合鬥,其特徵是第二活動臂的上 方形成凸耳,該凸耳與第四液壓缸轉動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裝載機的鏟挖組合鬥,包括車體、懸臂、第一液壓缸、懸臂頭、鏟鬥、第二液壓缸,懸臂的前端與第一活動臂轉動相連,該活動臂的另一端與第二活動臂轉動相連,第二活動臂的另一端與挖鬥轉動相連;第一活動臂與第二活動臂之間還連接第三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兩活動臂轉動相連;第二活動臂與挖鬥間還連接第四液壓缸,該液壓缸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活動臂、挖鬥轉動相連。本實用新型的裝載機裝配了鏟鬥與挖鬥,鏟鬥與挖鬥配合作業,挖鬥挖掘物體後,隨即將其置入鏟鬥中。這樣,就省去了一臺裝載機,節約了人力物力,減少了裝載機佔用的作業場地,提高了作業的進度。當然,本實用新型裝載機的鏟鬥與挖鬥也可單獨使用。
文檔編號E02F3/40GK201288347SQ200820166020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0日
發明者鄭明法 申請人:鄭明法